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

姜鹏

①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②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巻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什么?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那可是唐朝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资治通鉴》给予唐朝历史如此高的关注度,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当你又试图寻找另一位唐代大名人杜甫,你会发现杜甫的运气比李白好一点点。因为杜甫的名字至少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到了一次—这也就意味着杜甫事实上在《资治通鉴》中也没有出现过,只不过被别人提到了一次。

③其实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甫,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司马光的疏忽。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疏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

④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表,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⑤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其实也已经能解答我们之前的疑惑,亦能反驳李光地的评价了。

⑥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其实被我们称之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资治通鉴》开始编修之前,已经完成了十九部。仅这十九部历史著作加起来,字数就达到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就是司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句话中所描述的情况,“迁固以来,文字繁多”。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级官员,怎么有时间把这些书读遍?所以,《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内容,绝大多数已被之前的十几部王朝史,和其他各类史学著作叙述过。但对于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事件,司马光同样会抱着极为审慎的态度,予以重新检查。检查的目的,除了进一步核对历史真实性之外,还要考虑以往的历史叙述,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解读是否正确,是否真的有利于后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⑦所以,司马光只记录那些影响到国家兴成败、百姓幸福指数的人和事,没有多余的篇幅留给文学、艺术以及名人事。李白、杜甫不见载于《资治通鉴》,符合这个标准,因为他们不是政治人物。司与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不见载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只选取他一篇短短的《谏赋》,也符合这个标准。因为《子虚》《上林》辞藻再华丽,也与治国无关:《谏猎赋的文字虽然相对平实且篇幅短小,却从一个角度提出了与治道有关的问题,故能被《资治通鉴》相中。

⑧当然,作为“史学双壁”之一的《资治通鉴》,人们总会将他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比较。《史记》文学性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中的“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但从史学角度讲,其真实性如何,却历代均有质疑。比如,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赵氏孤儿”,故事蓝本也出自《史记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基本上已经被后来的史学家们否定,因其内在矛盾太明显,也与更早的典籍《左传》所记载的内容出入太大。司马光批评司马迁“好奇”,无疑,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里面,他是最懂政治的。也正因为这样,宋神宗在为《资治通鉴》所作的序中写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这也就是《资治通鉴》最大的特点。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区分《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差别,可以这样说:《史记》是(A)笔下的历史,《资治通鉴》是(B)笔下的历史。

⑨《资治通鉴》成书后,模仿、续写的作品很多,但没有一部能像《资治通鉴》那样成功。原因即在于,那些作者没有一个像司马光那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所以,在浩若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挑一部最适合于提炼治国理政经验的史书,那没有比《资治通鉴》更合适的作品了。

(有删改)

【1】第③段加点词语“网漏吞舟”,所指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④段内容,概括《资治通鉴》编修史书的量大原则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各填四字)。

【3】对第⑧段划线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奇”一词,在这里褒词贬用,写出了司马光对司马迁含蓄委婉的批评。

B. “好奇”是指司马迁选材会对传奇动人的故事充满兴趣,却忽略了真实性。

C. 司马光批评司马迁“好奇”的原因在于《史记》常常记载华而不实的故事。

D. 从政治角度而言,司马光认为正史的记载不应仅仅沉溺于精彩离奇的故事。

【4】第⑧段AB两处空缺了词语,请根据上下文填写合适的词语。

【5】本文说理充分,体现了学术论证的严谨性。请从论证方法角度简析第②段的说理效果。

【6】根据文意,推测下面两篇名家作品,哪一篇收录进了《资治通鉴》?请简要说明理由。

(A)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B)屈原《国殇》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陈涉起而王陈   (2)使使归项王(内心)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A.放弃

B.捐税

C.捐赠

D.收集

(2)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A.满意

B.意外

C.意图

D.怀疑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5】概述陈平的离间计谋的实施过程。

【6】分析陈平的人物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3、

按要求填空。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_________》)

(3)《终南山》中,运用远景描绘山势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

B. 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 “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

D. “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含蓄隽永

B. 豪放洒脱

C. 简洁明快

D. 深沉哀婉

【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5、

按要求选择。

【1】小李的作品缺乏原创性,他想找一句名言提醒自己,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A.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C.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D.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有些哲学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①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②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③像孟子的和荀子的

④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③①④②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6、

根据要求作文。

玉帝召一干诗人把话。问:“尔等人间一行,想必感慨颇多。既皆为诗家,请一言以蔽之。”

李白率然而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空对月。”

对待人生,李商隐幽然低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朱熹微微一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天祥挥袖而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弃疾扼腕长啸:“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王勃奋臂击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杜甫捻须慢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听此,玉帝笑了:“哈哈,莫非‘浮生若梦,浮尘如空’?”

听了以上议论,你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一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40)
总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