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三9月摸底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有“东方罗浮宫”之称。因为其内千窟,每窟均有不同的___________佛像,亦有“千佛洞”之称。它是建筑、彩塑、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   )。

莫高窟藏经洞___________了多种中外宗教典籍和文献,大量壁画的石窟,真实反映了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真实地纪录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古代敦煌是多民族聚居地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有诸多民族在这个地区生产、生活,能看到的许多壁画都留下他们活动的影子。壁画中还出现了商贸、酿酒、粮油加工、皮草制作、兵器制造等手工业方面的画面。所有这些画面,都再现了敦煌地区农业、畜牧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莫高窟形象地描述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敦煌莫高窟是一座独具特色、___________的宝库。虽然主要以佛教内容为题材,但若揭去宗教的面纱,我们不难发现,研究历史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在这里找出所需的图像资料。因此,把敦煌莫高窟称作“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一点也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形态   汇聚   博大精深   不过分

B.型态   会聚   浩如烟海   不突兀

C.型态   汇聚   浩如烟海   不过分

D.形态   会聚   博大精深   不突兀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中古社会的历史画卷,而且是佛教艺术的典范

B.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典范,而且是中古社会的历史画卷。

C.是佛教艺术的典范,也是中古社会的历史画卷。

D.是中古社会的历史画卷,也是佛教艺术的典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量壁画的石窟,真实反映了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真实地纪录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B.大量壁画的石窟,真实反映了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化,真实地纪录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C.石窟的大量壁画,真实反映了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化,真实地记录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D.石窟的大量壁画,真实反映了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我们不仅为灿烂的5000年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所骄傲,而且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革命文化和改革创新精神所折服,为新中国建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新时代文化自信首先源于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基因得以留存和传衍,并在新的时空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文化意识的萌生发端,经历了文化元素的衍生,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文化形态的进化,文化遗产的传承等过程,经过几千年文化积淀,遂成强劲的中华文化基因。

新时代文化自信来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40年改革开放胜利的实践。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在随后的近30年革命斗争实践中,找到了以社会革命推动文化变革的正确道路,并最终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活动,用了7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再次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40年改革开放,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为新时代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文化自信,还源自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创造。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模板”“再版”“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进行集成创新的原创版。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新时代理论文化再创造的集中体现,增强了中华民族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信的动力。中因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我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了公民各项正当权利,为我国成为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坚定了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创造,表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再创造,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李征《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有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基因,就能够在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

B.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原创的智慧和方案,无须借鉴他国经验。

D.新时代理论文化的创造增强了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信的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对原因的分析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国内外情况的分析。

C.第3段按时间顺序,证明新时代文化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文化胜利的实践。

D.文章第4段采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手法,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创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阐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以夏化夷、协和万邦,还兼收西学。

B.改革开放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延伸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持续改革。

C.“长征精神”这一中国特色的革命斗争文化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胜利的实践。

D.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创造,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置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梁壤,更铨法,通褚币。”上谓辅臣日:“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回:“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注)①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B.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C.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D.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B.轮对,宋代一种官制,官员每隔数日轮流上殿策对时政利弊,也叫“转对”。

C.常平,古代调节米价方法,政府丰年购粮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储粮以稳定粮价。

D.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晋臣才学突出,见识高卓。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后被荐入朝,受到孝宗召见。他明确指出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也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官正直,不惧权贵。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皇帝看了奏章脸色都变了。

C.胡晋臣侍奉大宋,竭忠尽智。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竭诚,光宗不亲临朝政时他更是小心辅政,后来死于官任上。

D.胡晋臣恪尽职守,深得褒嘉。在担任给事中期间,光宗褒奖他有操守,后在重华宫朝拜时,孝宗又称赞他“深惬朕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2)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蜀道的高险,以衬托入蜀的艰难。

(3)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

(注)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B.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

C.“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脸识别”下定义。(不超过35个字)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一场以“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为主题的辩论赛。

辩论正方的观点是:中国人不应该过洋节,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会致使本土文化逐渐流失。

辩论反方的观点是:中国人应该过洋节,对于世界文化,我们都主张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倘若因为担心洋节的兴起会使我国的传统遭到破坏,而选择去抵制,这不是一种爱护行为,而是对自己的文化极度不自信的行为。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觉得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请你在正反双方中选择一方作为自己的立场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4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