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______。
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______。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______。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错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______,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
B. 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
C. 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
D. 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B. 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C. 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D. 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奇景潮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
B. 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
C. 你一定会慨叹瀚如星海、如此壮阔的奇景。
D. 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瀚如星海,如此壮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资。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城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本来,从农业本身来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须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象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男的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罢了。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
(摘选自《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一种常态,这也是乡土社会的根本特性。
B. 文中所说的“孤立和隔膜”是指因土地的固定性造成的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特点。
C. 单从农业本身的角度来看,乡村社会的群居生活并不是一种必需的状态。
D. “土”在农业文化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的命根。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说明了因为农业植根于土地,所以靠农业为生的人是附着在土地上的。
B. 第三段通过张北一带乡村特点的例证,说明了乡村人口基本上是附着在土地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动。
C. 第四段通过广西、云南的一些小村落的形成证明了土地对乡村人口的繁衍及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 文章通过对“土”和“人”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些特点。
【3】根据原文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乡村社会,人口的繁殖是乡村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B. 靠农业谋生的人之所以是黏着在土地上,是因为土地及土地上生长的庄稼是固定的。
C. 乡村中的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其存在原因和农业生产没有什么关系。
D. 乡土社会中的孤立和隔膜其产生原因和乡土人口的流动率低有一定的关系。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出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底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扰,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宜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来袝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褅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良,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袝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做道者的牌位。③明堂: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类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褅: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量无状者/一切罢去/
B.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C.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D.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更/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擢”是古代官职升降用语之一。“擢”是由选拔而提升,表提升的还有拔、升、迁等用语
B. “社稷”中的“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尚书》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D. “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也先后不一。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 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 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2)杜牧在《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3)《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浓量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为国呕心沥血、忠心耿耿的一生,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5、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赵鼎是宋代中兴名臣,这首词系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元即元宵。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路”一句直点题面,说明自己转徙异乡,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的春天。出语自然通俗,于平淡中蕴含深情。
B. 下阕从虚处着笔写花、月、宫殿、云,对应上阕中“当年全盛时”,避免一般化的描写,能唤起人美好的遐想,有新颖之感。
C. “分明一觉华胥梦”为词眼,全词内容关合“华胥梦”,结构严谨,情感有起有伏,曲折多变。
D. 尾句以写景结尾,且以“东风”二字与上阕“春到小桃枝”相呼应,产生格格不尽的意味。
【2】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读过《边城》后,翠翠这一形象的一些特点会让你想起《红楼梦》中的哪位女子?请简单阐述你的见解。(不超过100字)
7、
《战争与和平》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在运动中,总要为那种运动设想一个目的。”这句话引起你哪些回忆或让你产生哪些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
-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
-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
- 下列对文中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六部...
- 下列几句分别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2015·湖北)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
-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设新农村是一...
- 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祚...
- 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练习题:彗星主要是由冰构成的...
-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一文,从历史故事来看,...
-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下面各题:无题李商隐相见...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①养生丧...
-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只是当...
- 诗歌中哪一句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 本篇小说最多的内容是老人的______,生动地揭示...
- 把打乱顺序的七句话重新排列合理的是()①幸而府上是...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先生...
- 材料二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可...
-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
- 韩愈,字______,世称______,谥号“__...
- 读课文《祝福》填空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__...
-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了____...
- 语文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
- 安徽省合肥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 浙江温州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高考语文押题卷(二)
- 贵州省黔东南州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
- 辽宁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天津卷)
-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五中学、唐江中学高二...
-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二月优辅班考试语...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
-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
- 河北省香河县三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语文四模试...
- 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 湖北阳新县一中高二月收心考试语文试卷(解...
- 宁夏中卫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二月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 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
-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
- 安徽省师大附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模拟试卷
- 陕西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林教...
- 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