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之间的重大区别是中国并没有狂欢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观点在中西节日文化比较中也能够体现出来。

①中国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沉静的

②在西方,除了标明是“狂欢节”的节日,其它一些节日中,实际上也深深地渗透着一种狂欢的精神

③人们的心情总是欣赏大于宣泄,也都体现了一种秩序感,突出了理性的作用

④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沉稳有序的,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舞狮

⑤而中国几乎没有这种精神,古代尤其没有

⑥人们常说中国人是小老头,小孩子也是;而美国人是小孩子,大人也是

A. ⑥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⑥

C. ①④③②⑤⑥   D. ②⑤⑥①④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林衍

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

“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陈丹青说。

这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老人,六年前离开美国,隐居在家乡乌镇的“晚晴小筑”里。同年,其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国内出版。那时,这位在大陆的“新作者”已经79岁了。

事实上,早在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便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而那时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也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在我与木心先生相处的29年里,我亲眼目击他如何挚爱艺术,如他自己所说:人不能辜负艺术的教养。”陈丹青在悼词中写道。

上世纪80年代是木心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在的士里写,巴士站上写,厨房里一边煮食一边写,最喜欢在咖啡店的一角写,写到其他的椅子都反放在台子上。

中国美院教授曹立伟还记得,木心很喜欢《诗经》,说如果别人拿《荷马史诗》和我换《诗经》的话,我是不换的。他鼓励年轻人读尼采,说尼采是“钙”,可以使骨头硬起来。讲到福楼拜时,他的眼睛会湿润起来。

生于80年代的书评人顾文豪曾去探访木心。先生少有客套寒暄,坐定,点烟,即谈文学艺术。聊到兴起处,点烟时烟头竟反了,点了烟屁股,一吸差点儿烧到自己,忙说“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木心还为顾文豪取来美国原版画册观赏,讲画时话不多,只说:“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临行时,顾文豪曾请木心签名留念,木心笑拒,答说:“今天要让你一无所获,满载而归。”

“先生是有贵族气质的,把自我也当作艺术品在雕刻。”顾文豪说。

陈丹青称其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然而,木心本人却从未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始终自称为“文学的个体户”。

1946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不久后转入杭州国立艺专研习中西绘画。20岁出头时,这位贵公子还曾是学生运动的领导者,白天上街游行,傍晚则点上一根蜡烛弹奏肖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仍旧长于绘画,热爱写作。

“文革”爆发后,从14岁起创作的20本小册子悉数被抄没。

在狱中,他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他还在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写散文、诗歌。他写满了66张白纸的《狱中札记》,藏在棉袄夹层里。他还为此创作了一首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他喜欢吃甜食,爱逛古董店,常在地铁口迷路。他爱看报纸,但从不看文艺界的新闻。他也很少打开电视,偶尔破例是因为迈克尔·杰克逊的巡回演唱会。

他穿着讲究。他曾亲手把一条细灯芯绒直筒裤细细密密地缝成马裤,钉上一排五颗扣子,用来搭配皮靴。他会戴着眼镜裁剪衬衫,并赞赏托尔斯泰是会自己做靴子的人。…

“他太干净了。”曹立伟说,“这种干净是从内而外的。”

2006年,他的作品被引入大陆,他本人也被陈丹青接回中国。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陈丹青曾数次告诉读者,要去阅读木心,理解木心,因为在汉语书写持续荒败的年代,是他在独自守卫汉语的富丽、汉语的尊严。

在木心深度昏迷的时候,十几个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读者在病床前照顾先生。陈丹青曾把他们叫到先生的病房,这些年轻人会在木心的床前低声念起那首叫《我》的小诗:我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选自《视野》2012年第3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木心爱陶潜,认为自己与陶潜相似,“文笔、格调,都有风的特征”,轻拂而过,不着痕迹,水面却起了涟漪。 (《谦谦君子木心》)

②木心是一位被人遗忘后又重新认识的文学大师,一位具有特殊文字悟性,用现代汉语让人欣赏到经典精美的奇才。在海外,木心的名气要比在国内大得多,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

(《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

③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芬奇。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列举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美国的文学影响,表明先生尽管在大陆并不为众人所熟知,但其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早已蜚声海外。

B.直到晚年木心先生的作品才被引入大陆,是因为他特立独行,所以长期受到体制的排挤,是一位被人遗忘后又重新认识的文学大师。

C.木心先生始终自称“文学的个体户”,不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这是他在汉语书写持续荒败的年代里,对汉语书写现状极度失望的理智选择。

D.“他太干净了”,这句话既是对木心先生考究服饰的赞美,也是对他清洁的精神情怀的肯定。

E.木心有关精神传统和肉体传统的言论表明他虽肉体里流淌着绍兴的血,但对西方的文学、文化一往情深,在精神上,更多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文明引领他前行。

(2)文章多处引用陈丹青和顾文豪的话,试分析这些引用在文中的作用。

(3)“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这种“木心的范儿”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以木心先生的小诗《我》结尾,有何作用?如何理解先生说“我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久前,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位,后来借坐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青貌美的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被搀扶着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拒绝了老人的请求。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的位置上。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对此,有人认为没理由让,又不是坐公交车,应坚持自己的权利,不该被道德绑架;也有人认为可以适当“挤一挤”,助人为乐,但需明确这不是义务。你怎么看?

对此事件,你怎么看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2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