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补习班)高中毕业生七月第一次周测历史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西周的这些分封

A. 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 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 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 谋求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共1题,共5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摘编自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提出: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  中国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编自孙中山《国家建设·民族主义》(1924年)

材料四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

——摘编自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家国观念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知识阶层新的国家观念。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指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主旨。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战中国人对新型国家认同的背景及新型国家的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国人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2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