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甲)___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①道:三味书屋;扁②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③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⑤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注]①②③现在写作“匾”,④⑤现在写作“哪”。
(1)阅读选文,根据其主要内容填空。
拜孔子拜先生﹣﹣①___﹣﹣读书习字上对课﹣﹣②___﹣﹣书房齐读书﹣﹣③___
(2)同学在读书过程中,圈画出了甲乙两处文字。请你从中选取一处,对其做出批注,表达你的理解、赏析或感悟。
我选择(___)处。
我的批注:___
(3)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读到文章结尾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你会在什么地方重读?结合你对选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说说你这样设计重读的理由。
2、
默写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诸葛亮《诫子书》)
(2)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乡书何处达?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
为了班刊的顺利推出,班委会决定设立班刊筹划组、文字编辑组、美术编辑组、后勤保障组,请全班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一。请你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特长说说自己要参加哪一小组,可承担什么具体工作,以及这项工作对于班刊的意义。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运用得当。(2)字数在150﹣2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4、
请在“和___的亲密接触”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回忆真实的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补写完整,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汉语谐音艺术的出现,除了跟汉语语音特点有关以外,还与汉族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中国人春节喜欢挂葫芦,不仅因其藤长子多,象征了多子多孙,还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年画中通常会画一只喜鹊___(zhù)立于梅枝之上,谐音“喜上眉梢”;过年时,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不会像平时那样责备惩___(jiè),反而会说一句“碎(岁)碎(岁)平安”……这些都体现出一种传统的民俗习惯:做事说话要多和好事好词关联,即使不同字也要争取谐音,祈求好运庇护,希冀将来能幸福成功、快乐平安。又如,在中国文化里,有以虚为美、文贵曲折的传统,而谐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为①、避粗俗成②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含冤被斩,临终时对他的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闻者皆为之落泪,知其用“莲”谐音“怜”,用“梨”谐音“离”,在内敛委婉地表达对儿子未来③命运的怜惜和对黑暗社会害其骨肉分离的愤慨。这正是谐音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佐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
A.惩(chéng) 冀(yì) 敛(liǎn)
B.惩(chéng) 冀(jì) 敛(liǎn)
C.惩(chěng) 冀(yì) 敛(liàn)
D.惩(chěng) 冀(jì) 敛(liàn)
(2)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
A.伫 戒 B.贮 戒
C.伫 诫 D.贮 诫
(3)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
A.“庇”第六笔是撇,“慨”第二笔是竖 B.“庇”第六笔是撇,“慨”第三笔是竖
C.“庇”第七笔是撇,“慨”第二笔是竖 D.“庇”第七笔是撇,“慨”第三笔是竖
(4)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①典雅 ②含蓄 ③惊慌失措
B.①典雅 ②含蓄 ③孤苦伶仃
C.①含蓄 ②典雅 ③惊慌失措
D.①含蓄 ②典雅 ③孤苦伶仃
(5)借助文段中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中不包含谐音文化的一项是___
A.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暗指书中自有“福禄”。
B.中国人年夜饭一定要有鱼,预示“年年有余”;喜欢数字“8”,而尽力回避数字“4”。
C.俗语“矮子爬坡”说的是小个子一步步往高坡爬的情景,暗含“步步高升”的意思。
D.过年时,很多人会在家里倒贴“福”字,表示福气已“到”,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往事依依》中四件往事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A...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我的老天爷!”他...
- 阅读理解、分析。伽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
- 课内语段阅读: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
- 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 课外阅读:好一朵木槿花宗璞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
- 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
- 《秋天的怀念》中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 本文《最后一课》是以__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
- 在别的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大声赞美:“这新来的一...
-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
- (三)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
-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中说道:“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
-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 《本命年的回想》文中对旧年习俗信手拈来,如____...
- 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 对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的用意理...
- 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完成下题。青海、新疆,神...
- 下列句子,全是写左拉的一项是()。①他很少讲话,总...
- 课文《绿色蝈蝈》,“当田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
- 在《羚羊木雕》一课中,文中用“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 仔细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田野...
- 读课文《伟人细胞》,下列对各句描写手法的判断有误的...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符合安恩性格特点的词语是()...
- 读课文《丑小鸭》,以下不属于丑小鸭身上的突出特点是...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
- 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完成下题。①贝多芬激动而又...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智...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七年级(五四学制...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黄河颂同...
- 北京市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月...
- 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澄西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艰难的国...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皇帝的新装》同...
- 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济南...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圣施威降...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一面》...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蔚蓝的王国...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木兰诗同...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黄鹤楼...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课《中英香...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社戏》同...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你...
- 湖南省新化县上梅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观舞记》...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裘公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母亲...
- 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