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二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初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关于法律,下列同学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小刚说:“法律只是用来约束我们的行为的。”

②小红说:“法律既约束我们的行为,又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③小惠说:“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

④小明说:“法律让我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③

2、

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岁  

②未成年人都是学校的学生

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③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下列属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   )

A.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法律保护、国家保护

B.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C. 家庭保护、法院保护、法律保护、司法保护

D. 法律保护、法院保护、司法保护、国家保护

4、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

①自觉遵守者 ②忠实崇尚者 ③坚定捍卫者 ④严厉执法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懂得求助他人,掌握化解烦恼的方法

B. 出现心理矛盾就要随心所欲发泄出来

C. 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D.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试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6、

现实生活中,女生在阅读、写作和语言学习上更加擅长。男生在数学方面,尤其是几何学习中往往表现突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与生俱来,无法改变

B. 男生就是学不好语文,女生就是学不好数学

C. 男女生根本没有差异,在学习上都是一样的

D. 男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应该取长补短

7、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从而产生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造成先人为主,对他人做出不正确的评价和判断。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列行为表现值得肯定的有(   )

①力力是个男生,但由于娇生惯养,遇事总是撒娇任性,逃避责任

②娜娜是个女生,在父母的培养下,独立性强,遇事总是积极想办法

③浩浩是个男生,由于家庭变故,他承担起许多家务,学会做饭、缝补

④轩轩跑步摔跤大哭,雷雷嘲笑他不像男生,认为男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

A. 不利于自信品质的培养   B. 可以不受规则的约束,随心做事

C. 可以让自己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D. 有利于端正自己的行为,减少错误发生

9、

随着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破坏、损毁等现象层出不穷。让共享单车真正发挥共享的作用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A. 道德比法律更能够在人们的内心树立权威

B. 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而法律适用于大事情

C.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D. 道德的适用范围比法律更广,道德比法律夏有约束力

10、

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开始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同学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的同学为自己长得胖而烦恼。以下有利于解决烦恼的做法有(   )

①学会欣赏自己  

②减少与他人的交往

③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④不再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淮南子·兵略训》中的“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给我们在集体建设上的启示是(   )

A.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力量大

B. 优秀集体必须每个成员都学习好

C. 一个优秀的集体需要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D. 班集体成员人心各异,各自发挥优势,一样能成为优秀的集体

12、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围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_____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A. 完善立法法   B.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D.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违法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这一事实主要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随着初中生活进入到第二学期,小明所在的群体逐渐发生变化,他更喜欢融入小文、小轩所在的那个群体,他们积极乐观,总是传递正能量……虽然备具特点,但志趣相投、个性相似,在许多事情上能够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在加入其中后变得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他逐渐想疏远甚至脱离小学校友的那个群体。特别是有几个原来的小学同学不思进取,时常提出抄作业这类要求,让小明感到烦闷……

【情境二】小明和小文、小轩等几位同学自发组成了一个“我们爱科学”小团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一起参加某机构的科普活动,听讲座、动手做实验……大家都觉得开阔眼界,既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又加深了对许多事情的认识。然而,期末考试临近,小明对自己课内的学习不如小文、小轩那么自信,于是他想专心复习,暂停期末复习期间的科普活动,小文认为,既然是圆队就要共进退,极力劝他坚持参加,这让小明很为难……

(1)在上述两个情境中,小明分别面临怎样的难题?

(2)在两个情境中任选其一,为小明提一条妥当、合理、且能比较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准确结合本学期所学,从两个角度说明建议背后的相关思考。

小明所在的七年级(1)班在一次班会上,围绕“要不要为了融入集体而刻意改变自己”展开辩论,请你参与其中。

正方:为了融入集体,需要刻意改变自己。

反方融入集体,不需要刻意改变自己。

(3)请选择其中一方观点,结合本学期所学写辩论词。

  要求: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②准确运用本学期所学支持自己的观点。

  ③字数不少于50宇。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春寄语】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1)从这四句“五·四”青年节寄语中,提取至少四个与青春有关的关键词,并选择其一,简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青春公式】

有人用公式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如下图。

1

(2)编写自己的青春公式,体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以及对自己青春成长的思考。请简要加以说明。

要求:

①公式合理,至少用三个与青春相关的关键词;

②准确结合本学期所学,对公式做简要说明,逻辑清晰,文字流畅,语句通顺。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习资料】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该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性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情境一】为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小明正认真复习,这时隔壁小朋友练琴的声音响起了,小明觉得这个声音显得那么刺耳,简直就是噪音,他烦躁极了,根本无法平静地复习。

(1)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情境一。

(2)运用“情绪ABC理论”,写出帮助小明平复情绪的具体调控方法。

【情境二】在小明复习功课时,总想起妈妈的话:“这次期末考试特别重要,必须考进前10名,否则暑假哪也别想去!”这时,好友小欢兴奋地凑过来对他说:“我爸妈说了,只要我考试没有大的失误就给我买咱俩喜欢的那套漫画书,到时候一起看!”……

(3)运用“情绪ABC理论”续写情境二。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影台词】电影《了不起的菲丽西》片段台词老师:“我了解她,舞技完美,比她外表还坚强,一丝不苟又敏锐,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失败……想跟她争,必输,你吃得少,营养不够,肌肉没有爆发力,总之,就理论上而言,你赢面不大。”

菲丽西:“真会安慰人!那我凭什么去赢她啊?”

老师:“你还是可以,因为你有她所梦寐以求的——热情!拿这当基础,好好感受喜、怒、哀、乐,表现在你舞蹈里,感受音乐的生命力,每个音符,每段旋律,带动你的身心,从发梢到脚趾都随之起舞,到那时,只有到那时,你才有资格胜过她。”

1

(1)台词显示,老师认为菲丽西的制胜法宝是(______)。

A.实力   B.情感   C.勤奋   D.意志

(2)基于(1)的答案,请写出其至少两点作用,选择其中一点作用举例说明。

(3)除了(1)中所列四个选项内容之外,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要求:准确结合本学期所学,至少写出一点,并简要加以说明。

北京市西城区第二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初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关于法律,下列同学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小刚说:“法律只是用来约束我们的行为的。”

②小红说:“法律既约束我们的行为,又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③小惠说:“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

④小明说:“法律让我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③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法律具有规范公民行为、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具有教育、引导等功能。①说法片面,排除。②③③符合题意要求,体现法律的作用。故选D。

2、

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岁  

②未成年人都是学校的学生

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③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析此题要从未成年人的地位上看,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伟大历史重任;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①和材料无关排除;②说法片面,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十八岁的;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3、

下列属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   )

A.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法律保护、国家保护

B.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C. 家庭保护、法院保护、法律保护、司法保护

D. 法律保护、法院保护、司法保护、国家保护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对题干分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CD。故选B。

4、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

①自觉遵守者 ②忠实崇尚者 ③坚定捍卫者 ④严厉执法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材料,辨析题肢选项,依据教材知识,作出正确选择。

青少年要为建设法治国家做贡献,树立法制观念,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尊崇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宣传法律知识,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依法办事,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选项①②③的观点都是正确的,④不是青少年的行为,排除。故选A。

5、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懂得求助他人,掌握化解烦恼的方法

B. 出现心理矛盾就要随心所欲发泄出来

C. 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D.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试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青春期的烦恼.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矛盾,有时情绪不好,感到孤独和烦恼,这都是正常的现象,青少年要调整心态,适应自己的节奏,让自己顺利度过青春期.

解答:

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本题考查消除烦恼的方法,依据教材知识,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矛盾心理的方法有:参加集体活动,求助他人;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还要学会自我调节等.所以ACD的做法有助于解决青春期的烦;B项做法会影响到他人,不可取。根据题意要求B符合题意。故选B。

6、

现实生活中,女生在阅读、写作和语言学习上更加擅长。男生在数学方面,尤其是几何学习中往往表现突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与生俱来,无法改变

B. 男生就是学不好语文,女生就是学不好数学

C. 男女生根本没有差异,在学习上都是一样的

D. 男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应该取长补短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男女生的优势。男女的智力基本上是平衡的,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在智力分布上男女存在不同点。女性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形象思维等;男生逻辑记忆、理解记忆、抽象思维等。AB说法太绝对了,排除;C说法错误,排除;D符合题意。故选D。

7、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从而产生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造成先人为主,对他人做出不正确的评价和判断。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列行为表现值得肯定的有(   )

①力力是个男生,但由于娇生惯养,遇事总是撒娇任性,逃避责任

②娜娜是个女生,在父母的培养下,独立性强,遇事总是积极想办法

③浩浩是个男生,由于家庭变故,他承担起许多家务,学会做饭、缝补

④轩轩跑步摔跤大哭,雷雷嘲笑他不像男生,认为男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性别角色的认识。性别角色,是指在特定社会中被认为典型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根据教材知识,性别刻板印象亦称性别偏见,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它表明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与心理性别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会中,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接纳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②③没有收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符合题意;①④是从性别角色要求,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

A. 不利于自信品质的培养   B. 可以不受规则的约束,随心做事

C. 可以让自己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D. 有利于端正自己的行为,减少错误发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止于至善的要求是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所以ABC都不是自我省察的表现,排除;D有利于我们改正错误,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

9、

随着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破坏、损毁等现象层出不穷。让共享单车真正发挥共享的作用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A. 道德比法律更能够在人们的内心树立权威

B. 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而法律适用于大事情

C.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D. 道德的适用范围比法律更广,道德比法律夏有约束力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互相配合、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共享单车真正发挥共享,仅靠法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法治和德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所以C符合题意;A片面,法律的约束力更强,法律具有强制力、而道德靠舆论,法律是道德的保障;B是对法律和道德的作用的误解;D错误,法律是道德建设的保障,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选C。

10、

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开始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同学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的同学为自己长得胖而烦恼。以下有利于解决烦恼的做法有(   )

①学会欣赏自己  

②减少与他人的交往

③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④不再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青春期因生理变化,而产生烦恼。

当出现青春期烦恼时,可以通过学会欣赏自己、多与人交往等方式消除,①③符合题意;②减少与他人的交往不利于克服烦恼,排除;④说法太绝对了。故选B。

11、

《淮南子·兵略训》中的“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给我们在集体建设上的启示是(   )

A.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人多力量大

B. 优秀集体必须每个成员都学习好

C. 一个优秀的集体需要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D. 班集体成员人心各异,各自发挥优势,一样能成为优秀的集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与集体关系。题干“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主旨在于体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都具有共同的目标才有利于集体的发展。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C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

12、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围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_____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A. 完善立法法   B.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D.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即考查时政热点,也考查学生利用题干内容分析能力。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体系、法治国家。据此结合时政热点,可以推论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

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违法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这一事实主要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司法机关查处案件中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说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以D符合题意;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二、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随着初中生活进入到第二学期,小明所在的群体逐渐发生变化,他更喜欢融入小文、小轩所在的那个群体,他们积极乐观,总是传递正能量……虽然备具特点,但志趣相投、个性相似,在许多事情上能够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在加入其中后变得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他逐渐想疏远甚至脱离小学校友的那个群体。特别是有几个原来的小学同学不思进取,时常提出抄作业这类要求,让小明感到烦闷……

【情境二】小明和小文、小轩等几位同学自发组成了一个“我们爱科学”小团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一起参加某机构的科普活动,听讲座、动手做实验……大家都觉得开阔眼界,既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又加深了对许多事情的认识。然而,期末考试临近,小明对自己课内的学习不如小文、小轩那么自信,于是他想专心复习,暂停期末复习期间的科普活动,小文认为,既然是圆队就要共进退,极力劝他坚持参加,这让小明很为难……

(1)在上述两个情境中,小明分别面临怎样的难题?

(2)在两个情境中任选其一,为小明提一条妥当、合理、且能比较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准确结合本学期所学,从两个角度说明建议背后的相关思考。

小明所在的七年级(1)班在一次班会上,围绕“要不要为了融入集体而刻意改变自己”展开辩论,请你参与其中。

正方:为了融入集体,需要刻意改变自己。

反方融入集体,不需要刻意改变自己。

(3)请选择其中一方观点,结合本学期所学写辩论词。

  要求: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②准确运用本学期所学支持自己的观点。

  ③字数不少于50宇。

【考点】
【答案】

(1)答案示例:情境一中小阴面临的难题是,融人了新群体,是否要脱离原有的群体。情境二中小明面临的难题是,是否要在期末复习期间暂停参加群体活动。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学生表达类似的意思可得分。

  (2)建议要积极、正面,如有消极、负面的建议  答案示例:可用于情境一的思考角度有集体的温暖、集体生活成就我,处理好在多个集体中的角色冲突,体昧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可用于情境二的思考角度有集体生活成就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中个人与个人的冲突,青春的自信……所给角度仅供参考,学生能够准确结合本学期所学,思考角度合理可得分。

(3)可用于支持正方观点的本学期所学有:

①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面对矛盾冲突需要调整自己不正当、不合理的要求……

②当集体之间产生矛盾时,我们需要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学会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

可用于支持反方观点的本学期所学有:

①在集体中,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每个人个性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

②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成员之间应是和而不同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生在结合本学期所学基础上作答,言之有理可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主要涉及个人与集体关系。

(1)细心阅读材料找出两个矛盾的情景,就是小明遇到的难题。

(2)要从积极、正面避免从消极、负面的建议,选择之一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的整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整合答案。选择正方或反方,主要从个人与集体关系角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我们选择调整自己融入集体。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春寄语】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1)从这四句“五·四”青年节寄语中,提取至少四个与青春有关的关键词,并选择其一,简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青春公式】

有人用公式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如下图。

1

(2)编写自己的青春公式,体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以及对自己青春成长的思考。请简要加以说明。

要求:

①公式合理,至少用三个与青春相关的关键词;

②准确结合本学期所学,对公式做简要说明,逻辑清晰,文字流畅,语句通顺。

【考点】
【答案】

(1)答案示例:奋斗、学习、创新、立志、做大事、精神追求、富有活力……

(2)希望学生通过编写青春公式,展示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更主要的是体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以及对自己青春成长的思考。

【解析】

本题根据题意要求涉及祝福青春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归纳、运用能力。

(1)根据对青春的理解,据题意要求,与青春的词语,如奋斗、学习、创新、立志、做大事、精神追求、富有活力,结合对青春的理解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展示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更主要的是体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以及对自己青春成长的思考等一些祝福青春的话。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习资料】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该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性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情境一】为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小明正认真复习,这时隔壁小朋友练琴的声音响起了,小明觉得这个声音显得那么刺耳,简直就是噪音,他烦躁极了,根本无法平静地复习。

(1)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情境一。

(2)运用“情绪ABC理论”,写出帮助小明平复情绪的具体调控方法。

【情境二】在小明复习功课时,总想起妈妈的话:“这次期末考试特别重要,必须考进前10名,否则暑假哪也别想去!”这时,好友小欢兴奋地凑过来对他说:“我爸妈说了,只要我考试没有大的失误就给我买咱俩喜欢的那套漫画书,到时候一起看!”……

(3)运用“情绪ABC理论”续写情境二。

【考点】
【答案】

(1)答案示例:情境一的事件A是小明正在复习备考,隔壁的小孩练琴的声音传来。小明对此产生的信念B是觉得这个声音那么刺耳,简直是噪音。由此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是他烦躁极了

(2)根据题目要求,调控情绪的方案是运用“情绪ABC理论”提出的,所以,应是改变对隔壁小孩弹琴这件事的认识或理解,

(3)要求运用“情绪ABC理论”续写,所以,续写应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说出对“妈妈的话”和“小欢的邀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主要考查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情绪,不同的心情下情绪的类别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以此回答即可。

(1)根据情绪ABC理论,分析材料小明的情绪变化。找出事件A;对此事件看法B;由此产生后果或情绪C即可。

(2)根据题意要求,据情绪ABC理论,找出事件A;转变对此事件看法B;由此产生新的后果或情绪C即可。

(3)本题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情绪ABC理论,分析材料。找出事件A;对此事件看法B;由此产生后果或情绪C即可。注意妈妈的话和小欢的邀约,即可。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影台词】电影《了不起的菲丽西》片段台词老师:“我了解她,舞技完美,比她外表还坚强,一丝不苟又敏锐,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失败……想跟她争,必输,你吃得少,营养不够,肌肉没有爆发力,总之,就理论上而言,你赢面不大。”

菲丽西:“真会安慰人!那我凭什么去赢她啊?”

老师:“你还是可以,因为你有她所梦寐以求的——热情!拿这当基础,好好感受喜、怒、哀、乐,表现在你舞蹈里,感受音乐的生命力,每个音符,每段旋律,带动你的身心,从发梢到脚趾都随之起舞,到那时,只有到那时,你才有资格胜过她。”

1

(1)台词显示,老师认为菲丽西的制胜法宝是(______)。

A.实力   B.情感   C.勤奋   D.意志

(2)基于(1)的答案,请写出其至少两点作用,选择其中一点作用举例说明。

(3)除了(1)中所列四个选项内容之外,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要求:准确结合本学期所学,至少写出一点,并简要加以说明。

【考点】
【答案】

(1)答案是:B

(2)①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②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③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④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 

(3)悦纳生理变化、直面心理矛盾、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行已有耻、止于至善、做情绪的主人、融人集体、树立法律信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主要涉及对情感的理解。

(1)细心阅读材料,抓住台词老师关键词,热情。热情属于情感。

(2)本题考查对情感作用的记忆,根据教材有关情感的作用写出即可。①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②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③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④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 

(3)考查发散思维、整合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从生理变化、心理变化、思维方式、行为、情绪、法律等角度思考,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