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唐朝时期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2、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

某同学要写一篇主题为“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论文。下列资料那些能够选用( )①遣唐使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

黄巢起义的原因有(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②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

③人民赋役繁重

④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

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7、

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 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好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8、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科举考试提高了缙绅的地位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官职

9、

唐朝文学里,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10、

某同学举办主题“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1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

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和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12、

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的途径是( )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武装

B.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C.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局面

D.通过控制朝政发动政变的方式

13、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这里的“大运河”( )1

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

B.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

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4、

开元末年以后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的是( )

A.转运使

B.太尉

C.知州

D.节度使

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

15、

907年,朱温建立了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16、

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业水平最高,其中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 ,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17、

隋朝时,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要沿着大运河乘船去涿郡,他一定要经过______(填渠名)。

18、

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完善科举制度,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立______ , 亲自选拔人才。

19、

755年,______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0、

唐朝文化丰富多彩:其中著名书法家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______在绘画方面有杰出成就,其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三、综合题(共1题,共5分)

21、

阅读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到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

材料四:某帝王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任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谁?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他在位期间实行的民族政策,并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从材料三看,这位皇帝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他执政期间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材料四中的对话,表明这对君臣坚持怎样的用人标准?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江苏省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唐朝时期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就是诗史里的不朽篇章。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唐朝时期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屈原是战国时期诗人;

选项B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选项D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但不是关注“民生”的诗人。

所以答案是C。

2、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唐太宗在位期间,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臣,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以史为镜”是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人为镜”是指善于吸取别人意见。故四个举措都体现这两个思想。

所以答案是D。

3、

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各种矛盾越趋尖锐,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成藩镇割据之局。故选项D安史之乱的影响不包括促进了民族交往交融。

所以答案是D。

4、

某同学要写一篇主题为“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论文。下列资料那些能够选用( )①遣唐使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是和西藏的友好交往,北魏孝文帝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两者不符合题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和遣唐使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①③选项符合题意。②④不属于古代对外友好往来,排除。

所以答案是A。

5、

黄巢起义的原因有(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②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

③人民赋役繁重

④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④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不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故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所以答案是C。

6、

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八世纪初,唐朝又将金诚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所以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是吐蕃单方面的史实,不是唐与吐蕃的交往。②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时期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是唐中宗时期唐朝与吐蕃的交往。④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的,不符合题意。故②③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7、

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 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好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天灾人祸,战火连绵是战乱的表现,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8、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科举考试提高了缙绅的地位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官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终结于清朝。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一科。考中进士的是天子门生,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为“登龙门”。发榜之后,新科进士可以参加国宴,接受皇帝的召见。这种荣誉被古人称为人生最得意一时。根据材料“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说明了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所以答案是C。

9、

唐朝文学里,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影响最大、成就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属于唐朝排除。

所以答案是D。

10、

某同学举办主题“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1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分析图片可知,②是曲辕犁,④是筒车。选项D符合题意。①地动仪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④罗盘针在宋朝时期广泛用于航海。

所以答案是D。

11、

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和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她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武举的第一名被称为“武状元”。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所以答案是C。

12、

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的途径是( )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武装

B.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C.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局面

D.通过控制朝政发动政变的方式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的途径是通过所控制的藩镇武装。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故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所以答案是A。

13、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这里的“大运河”( )1

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

B.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

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中图片可以看出,这条大运河纵贯南北,以北达今天的北京,南到今天的杭州。大运河是隋朝时期开凿贯通的。元朝时期,大运河裁弯取直,得到了进一步修凿,不再经过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洛阳,所以后世的大运河不可能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所以A、B、C项的表述均有误,京杭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所以答案是D。

14、

开元末年以后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的是( )

A.转运使

B.太尉

C.知州

D.节度使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选项AC是宋朝的政治的表现,排除。选项B是秦朝时负责军事,排除。

所以答案是D。

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

15、

907年,朱温建立了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考点】
【答案】

后梁。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所以答案是:后梁。

16、

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业水平最高,其中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 ,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考点】
【答案】

蜀锦。;唐三彩。

【解析】

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所以答案是:蜀锦;唐三彩。

17、

隋朝时,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要沿着大运河乘船去涿郡,他一定要经过______(填渠名)。

【考点】
【答案】

永济渠。

【解析】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隋朝,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要沿着大运河乘船去涿郡,他会经过永济渠。

所以答案是:永济渠。​

18、

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完善科举制度,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立______ , 亲自选拔人才。

【考点】
【答案】

殿试。

【解析】

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完善科举制度,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立殿试,亲自选拔人才。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所以答案是:殿试。

19、

755年,______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考点】
【答案】

安禄山。

【解析】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所以答案是:安禄山。

20、

唐朝文化丰富多彩:其中著名书法家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______在绘画方面有杰出成就,其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考点】
【答案】

颜真卿。;吴道子。

【解析】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唐朝的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所以答案是:颜真卿;吴道子。

三、综合题(共1题,共5分)

21、

阅读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到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

材料四:某帝王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任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谁?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他在位期间实行的民族政策,并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从材料三看,这位皇帝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他执政期间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材料四中的对话,表明这对君臣坚持怎样的用人标准?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考点】
【答案】

(1)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或优待颉利可汗等)。

(2)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免租税、戒奢从简等;贞观之治。

(3)要任用有才、德之人。借鉴:任何时候都应用有真才实学的人,要坚持德才兼备。

【解析】

(1)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出自《贞观政要》,反映的是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因此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唐太宗。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优待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等。

(2)由材料“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基于这种认识,唐太宗执政期间,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免租税、戒奢从简,重用贤才,重视纳谏等措施。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由材料“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任用。”可知唐太宗和魏征坚持的用人标准是:要任用有才、德之人。给我们的借鉴是:任何时候都应用有真才实学的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