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七年级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长城   D. 三峡大坝

2、

下图《天将雄师》中成龙饰演的是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请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下列哪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

A. 西藏   B. 台湾

C. 新疆   D. 香港

3、

七年级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派主张有些类似(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4、

《荆轲刺秦王》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你知道“秦王”指的是(  )

A. 禹   B. 嬴政   C. 尧   D. 舜

5、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登基以后为巩固皇权,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②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④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

现代初等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内容”,在东汉时期的哪部数学名著中就已经开始涉及(  )

A. 《九章算术》   B. 《水经注》   C. 《金刚经》   D. 《神灭论》

7、

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仪器的名称是(  )

A. 地球仪   B. 地动仪   C. 指南车   D. 温度计

8、

每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有关于重视农业的相关内容。在北朝时有位农学家写了一部农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这部

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水经注》   C. 《齐民要术》   D. 《九章算术》

9、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

A. 《孙子兵法》   B. 《水经注》   C. 《缀术》   D. 《齐民要术》

10、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  )

A. 三国时期   B. 西晋时期   C. 东晋时期   D. 北朝时期

11、

“最强大脑”的主持人出了下图的一个题目,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

1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12、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D. 仁者爱人

13、

《西游记》里有个“太上老君”,而在东汉时道教尊称教主为“太上老君”。请问东汉时在道教被称作 “太上老君”的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14、

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  )

A. 曹丕   B. 司马炎   C. 司马睿   D. 司马懿

15、

《新华日报》曾在显著位置报道“射阳大米、米中之王”。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请问距今约七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D. 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16、

据央广网2016年1月12日消息,1月12日晚,深圳市投资商会十周年庆典暨“一带一路”深企投资中东(约旦)市场起航仪式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一带一路”的效能现在越来越大,回眸溯源,下列不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是(  )

A. 是中西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   B.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海外贸易   D.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7、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 民族融合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1

材料四:

2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

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七年级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长城   D. 三峡大坝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战国时期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仍在使用,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灵渠和长城开凿于秦朝,三峡大坝的修建时间是建国后,排除ACD,所以答案选B。

2、

下图《天将雄师》中成龙饰演的是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请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下列哪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

A. 西藏   B. 台湾

C. 新疆   D. 香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BD和西域都护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3、

七年级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派主张有些类似(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题干的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4、

《荆轲刺秦王》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你知道“秦王”指的是(  )

A. 禹   B. 嬴政   C. 尧   D. 舜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秦王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国王嬴政。禹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是夏朝的建立者。尧、舜都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排除ACD,故选B。

5、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登基以后为巩固皇权,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②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④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使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对抗。①②③④都是汉武帝为巩固皇权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

现代初等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内容”,在东汉时期的哪部数学名著中就已经开始涉及(  )

A. 《九章算术》   B. 《水经注》   C. 《金刚经》   D. 《神灭论》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九章算术》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金刚经》是佛教的经典著作,《神灭论》是南朝思想家范缜所著。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仪器的名称是(  )

A. 地球仪   B. 地动仪   C. 指南车   D. 温度计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动仪的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东汉”、“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一种仪器地动仪,这种仪器能测验地震的发生,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ACD和测定地震方向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

每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有关于重视农业的相关内容。在北朝时有位农学家写了一部农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这部

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水经注》   C. 《齐民要术》   D. 《九章算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所以答案选C。

9、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

A. 《孙子兵法》   B. 《水经注》   C. 《缀术》   D. 《齐民要术》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水经注》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孙子兵法》是兵书,《缀术》是数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因此选B。

10、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  )

A. 三国时期   B. 西晋时期   C. 东晋时期   D. 北朝时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石窟艺术。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凿佛像。著名的两大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

“最强大脑”的主持人出了下图的一个题目,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

1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禹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获得成功,因为成为部落联盟长。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ABD和图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D. 仁者爱人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打破了当时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的局限,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孔子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指的是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排除AB。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公平”无关,排除D。孔子的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教育观点体现了“教育公平”。C符合题意,故选C。

13、

《西游记》里有个“太上老君”,而在东汉时道教尊称教主为“太上老君”。请问东汉时在道教被称作 “太上老君”的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汉的宗教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道教在东汉时期的民间兴起,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思想源于春秋战国的道家思想。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被道教称作 “太上老君”。 庄子出现在老子之后,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人物。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

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  )

A. 曹丕   B. 司马炎   C. 司马睿   D. 司马懿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晋的建立,侧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曹丕建立的魏国,司马睿建立的东晋。排除ACD,故选B。

15、

《新华日报》曾在显著位置报道“射阳大米、米中之王”。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请问距今约七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D. 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居民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元谋人和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BD,所以答案是C。

16、

据央广网2016年1月12日消息,1月12日晚,深圳市投资商会十周年庆典暨“一带一路”深企投资中东(约旦)市场起航仪式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一带一路”的效能现在越来越大,回眸溯源,下列不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是(  )

A. 是中西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   B.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海外贸易   D.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所以D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7、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 民族融合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1

材料四:

2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

【考点】
【答案】

(1)分封制;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张骞通西域;汉朝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西晋后期;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4)北魏孝文帝;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

(5)兼并战争;友好交往;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西周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因此,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依据材料一的“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从此,汉朝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因此,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指的是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作用是汉朝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西晋后期,由于“八王之乱”的发生,大量北方人迁往江南,因此,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西晋后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的大量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4)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更为了顺应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因此,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

(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东汉末年到西晋后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可见,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兼并战争;友好交往;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等。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很多,兼并战争、友好交往、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等都能促进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