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二、综合题(共2题,共10分)

2、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1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唐朝另一个盛世开创者的姓名?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是指历史上哪件事?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哪种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

(2)材料二中的“故都”是今何处?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

重庆江津区八中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581年建立隋朝,589年隋灭亡陈朝,605年——610年隋炀帝开通运河,故选A。

二、综合题(共2题,共10分)

2、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1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唐朝另一个盛世开创者的姓名?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是指历史上哪件事?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唐玄宗(李隆基)。(1分)  李世民(1分)

(2)耕作;灌溉。(2分)

(3)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1分)

(4)玄奘。《大唐西域记》。(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玄宗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诗句里的“开元全盛”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开元盛世”。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快速,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

(2)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经济的繁荣,在农业方面灌溉工具的发明。根据所学史实,唐玄宗时期,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是用于耕作的劳动工具,筒车是唐朝农民用于灌溉的劳动工具,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采取了开明的政策,注意发展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上采取了和亲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是指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哪种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

(2)材料二中的“故都”是今何处?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

【考点】
【答案】

(1)水稻(1分)

(2)河南开封(1分);经济重心在两宋时期已经完成南移或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分)

(3)对外贸易活跃(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南宋时候,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因此“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出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

(2)本题考查的是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的含义是当时北宋的税收主要依靠东南地区,说明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东南地区。故都指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

(3)本题考查宋朝海外贸易的有关知识。“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的含义是:港口贸易获利最多,如果经营方法得当,所获得的利益可以用上百万来计算。这句话说明南宋对外贸易活跃,收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