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腰街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1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8题,共90分)

1、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治末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霍去病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标志是( )

A.商鞅变法

B.奖励耕织

C.耒耜的使用

D.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3、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4、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锺繇《宣示表》

B.郦道元《水经注》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王羲之《兰亭序》

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业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史记》

6、

山东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 “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人是( )

A.屈原

B.司马迁

C.王羲之

D.顾恺之

7、

据历史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

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温暖湿润

B.种植水稻

C.北人南迁

D.土地肥沃

9、

下列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蔡侯纸”

B.张衡──地动仪

C.祖冲之──“五禽戏”

D.顾恺之──《女史箴图》

10、

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技术

D.制墨技术

11、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12、

汉武帝时期,如果想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去的地方是( )

A.开封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13、

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 )

A.犬戎族

B.山越族

C.匈奴族

D.乌桓族

14、

史书记载:古罗马独裁者恺撒曾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去剧场看戏,全场观众羡慕不已。上述情景的出现,相当于我国的(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15、

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6、

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17、

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8、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仁”“仁者爱人”

C.有教无类

D.法治

二、综合题(共4题,共20分)

19、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

(2)在造纸技术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3)他改进的造纸术使用的原料有哪些?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

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20、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

(1)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图(2)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什么?

(2)以上两个历史事件在的当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除了上面的通道,还有那一条海上通道通往印度半岛?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3)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改革事件? 从材料中概括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

(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腰街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8题,共90分)

1、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治末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霍去病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A。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标志是( )

A.商鞅变法

B.奖励耕织

C.耒耜的使用

D.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故选D。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变革的时代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3、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赤壁之战的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解答。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元气大伤,狼狈退回北方,从而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故选D。

4、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锺繇《宣示表》

B.郦道元《水经注》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王羲之《兰亭序》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D。

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业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史记》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应该阅读《齐民要术》。故选B。

6、

山东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 “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人是( )

A.屈原

B.司马迁

C.王羲之

D.顾恺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书圣”可知是王羲之。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C。

7、

据历史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

【考点】
【答案】

B

【解析】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千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州。夷州即现在的台湾。故选B。

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温暖湿润

B.种植水稻

C.北人南迁

D.土地肥沃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故选C。

9、

下列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蔡侯纸”

B.张衡──地动仪

C.祖冲之──“五禽戏”

D.顾恺之──《女史箴图》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C组合错误。故选C。

10、

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技术

D.制墨技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在汉代以前,我国古代人类书写材料主要有龟壳、兽骨、竹简等,其中又以竹简使用较多。历史学家在考古中发现了西汉时期用麻做的纸,说明当时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造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改变了携带不方便的弊端。故选C。

11、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汉太史公墓”和郭沫若的评价可以判定该人物为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他的杰作则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修史影响很大。故选A。

12、

汉武帝时期,如果想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去的地方是( )

A.开封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国家最高学府。故选D。

13、

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 )

A.犬戎族

B.山越族

C.匈奴族

D.乌桓族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大获全胜。故选C。

14、

史书记载:古罗马独裁者恺撒曾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去剧场看戏,全场观众羡慕不已。上述情景的出现,相当于我国的(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的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凯撒生活在(公元前102﹣公元前44),正好是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后期。因而题干情景的出现相当于我国的东汉时期。故选C。

15、

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A。

16、

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始祖”。故选A。

17、

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封邦建国、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等可知是评价的是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选D。

18、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仁”“仁者爱人”

C.有教无类

D.法治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共20分)

19、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

(2)在造纸技术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3)他改进的造纸术使用的原料有哪些?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

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考点】
【答案】

(1)

演变过程:龟甲、兽骨→竹简、木简→帛→纸

(2)

人物:蔡伦;朝代:东汉

(3)

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造纸的原料既多又便宜,极易传播,使用方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4)

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之后人们用竹简、木简做书写材料,之后是帛,西汉末发明了纸,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为龟甲、兽骨→竹简、木简→帛→纸。(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造纸技术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蔡伦,他是东汉人。(3)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答案是:(1)演变过程:龟甲、兽骨→竹简、木简→帛→纸。(2)人物:蔡伦;朝代:东汉。(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造纸的原料既多又便宜,极易传播,使用方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4)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0、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

(1)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图(2)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什么?

(2)以上两个历史事件在的当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除了上面的通道,还有那一条海上通道通往印度半岛?

【考点】
【答案】

(1)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

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海上丝绸之路

【解析】

(1)本题是图片题,解答这种题型,先要读图片提取信息,观察图(1),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图片,从图(2)中的几个重要地点(长安,玉门关,葱岭,安息等)可判断出是丝绸之路的图示。(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3)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政府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以后,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通往印度半岛。所以答案是:(1)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2)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3)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海上丝绸之路。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3)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改革事件? 从材料中概括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

孝文帝;北魏

(2)

鲜卑族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迁都洛阳;改穿汉服。

【解析】

(1)分析材料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用汉语的内容。所以材料中的“帝”指孝文帝,他属于北魏。(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是鲜卑建立的政权,所以,材料中的“北语”指鲜卑族的语言。(3)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反映的是使用汉语的措施,“尽迁洛阳”反映的是迁都洛阳的内容,“班赐冠服”反映的是改穿汉服的有关内容。所以答案是:(1)孝文帝;北魏。(2)鲜卑族。(3)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迁都洛阳;改穿汉服。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

(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考点】
【答案】

(1)

李冰

(2)

都江堰;防洪、灌溉。

(3)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下游的水患;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解析】

(1)据材料“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可知,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李冰。 (2)李冰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大型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在当时的功能有防洪、灌溉。(3)都江堰消除了岷江下游的水患,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所以答案是:(1)李冰 (2)都江堰;防洪、灌溉。(3)都江堰消除了岷江下游的水患;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大变革的时代,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即可以解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