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读书能让人知定力不足,知才具不足,拓展人生的宽度。

B.把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的人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

C.读书既要注重量的积累,也要兼顾对书的深度挖掘。

D.反思与行动是真正的阅读必须具备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的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吗?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只鹰落在屋项上了

王族

(1)山脚下只有一户人家,房子是黄泥小屋,栅栏用石头全就,显得孤独而又宁静。

(2)我坐在离这户人家不远的地方抽烟,突然看见一只鹰从远处盘统而来,落在了人家的屋顶上,我对同行的几位朋友说:“这家人的房顶上有鹰!”但他们因为没有看到刚才的一幕,都不相信鹰会落在房顶上,在他们的观念中,鹰因为高傲,是不会接近人的。但我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确实看到一只鹰落到了这户人家的屋顶上了,然而我又能如何让自己的这次目睹得到认可呢?大家的观点是从高原存在了多少年的事实中得来的,我说服不了他们,我感到孤独。

(3)过了一会儿,我们准备离去,这时候,我看见从那个黄泥小屋里走出一个人,去屋后骑了一匹马向我们这边跑来。我们坐的是越野车,很快便把他甩到了后面,我从倒车镜中看见他在车后的灰尘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我很想等他骑马近前后问问他,是不是有一只鹰落在了他家屋顶上,所以便一直观察着他,看他是否一直尾随在我们身后,可是后来,他不见了,我打消了向他询问的念头。

(4)汽车在一个有平整积雪的大平滩上停下,大家下车赏雪。雪很漂亮,将这个大平滩覆盖得犹如帕米尔高原最具神韵的一面镜子。

(5)这时候,我一扭头又看见了他。可,他果然一直尾随在我们车后。他向我们使劲挥手,似乎让我们等他。我对大家说:“看,那个人在向我们挥手!”大家看过去,他已拔转马头沿大平滩外沿向我们这边跑来了。这是一个50开外的塔吉克族男人,脸因为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而置赤青色,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看人时目光锐利得像刀子一样。他从马上跳下来,指着一位同行的塔吉克朋友说:“你,我的朋友嘛!刚才,我房子门口你都到了,不进去,为啥?”

(6)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不起他,脸上有了窘迫之色。

(7)他的目光更锐利了,紧盯着他说:“刚才,我看见你这骑马的腿了!你忘了,10年前,你来这里,骑我的马,掉下来了,掉伤了。我的马,把你摔伤了,是我的事情嘛!我,还没有,给你赔不是。”

(8)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起了往事,噢了一声,说:“没事,我已经好了。”

(9)他忙说:“不,你的腿,好了,是你的事情;我,要不给你赔不是,那就是我的事情.”他总爱用“事情”二字来表达他心中想表达的东西,好在我们在新疆已经生活了好些年头了,知道他说的好是“事情”,不好也是“事情”。

(10)同行的塔吉克朋友因他还惦记着10年前的事感动了,而他也因为终于找到了10年前被自己的马摔伤的人而释然了。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握手,临了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腿显得无比亲密。我想,这些帕米尔高原上的人,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样的情景而成为朋友的。

(11)我看他们之间的事情说得差不多了,便忍不住问他住问他:“有一只鹰落在你家屋顶上了,你知道吗?”

(12)他一下子用锐利的目光盯住我,问道:“是吗?

(13)我说:“我看见了,这些朋友没看见,他们不相信。”

(14)他的目光变得更锐利了,而且由于他的个子很高,所以让我觉得有一种被什么从高处刺中的感觉。他说:“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他仍用他那好事坏事都是“事情”的理论回答了我。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互道祝福,然后骑马走了。他用了10年时间,终于了却了一柱心事。

(15)他骑着马渐行渐远,在雪野里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塔吉克族男人骑马的利索动作,表现了他的直爽性格。

B.文章中的塔吉克族男人口中全是短句,言语简洁,待人诚恳。

C.文章塔吉克族男人和“我”各有心事,“我”因得不到认可而纠结。

D.文章旨在提醒人们,做事应尊重客观事实,不宜过分依赖经验。

【2】第(2)(3)(11)段划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雪很漂亮,将这个大平滩覆盖得犹如帕米尔高原最具神韵的一面镜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 这是一个50开外的塔吉克族男人,脸因为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而置赤青色,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看人时目光锐利得像刀子一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把第(14)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我”看到鹰落在屋顶上和塔吉克族男人向朋友赔不是这两件事,看似毫不相干,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篇文章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时间5月30日上午8点20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女主播翠西·里根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播刘欣的隔空对话____甲____(A.如期而至 B.不约而至)。在这次对话中,两位女主播的表现、尤其是风格应当说都没有重大纰①(A.pí  B.pī)漏。里根在之前的节目中谈到中国时话锋②___(A.咄咄 B.绌绌)逼人,但是这一次她使用了行业内更为普遍、正常的主持人风格。而刘欣更是表现出平和、坦率,整个对话在气氛上应当说波澜不惊。有美国媒体报道认为,刘欣代表了中国人____乙__(A.不卑不亢 B.不慌不忙)的立场。通过此次中美女主播从对抗走向对话,受到世人的肯定。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②处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通过此次中美女主播从对抗走向对话,受到世人的肯定。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②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③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节选自周瑜《疾困与吴主笺》)

注:①讨逆:指孙策,因其曾受封为“讨逆将军”。②疆埸(yì):指边境。③旰(gàn)食:晚食。指事务忙碌不能按时吃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 (2)至于斟酌损益 (___________)

(3)但恨微志未展   (_____________) (4)此朝士旰食之秋 (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B.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C.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D.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诸葛亮和周瑜为国都是忠诚不二。一“表”一“笺”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5、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传。(陆游《游山西村》)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 《马说》)

(8)___________________,撰长书以为贽。(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9)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0)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渊明

结声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结声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回答问题。

骆驼见牛炫耀自己漂亮的角,羡慕不已,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异常,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9、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都与鲁达有关。《水浒传》) (_____)

(2)简·爱在谭波儿小姐的介绍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到桑费尔德庄园当一个家庭教师,学生叫阿黛勒。(《简·爱》) (_____)

(3)祥子到曹家拉包月。一天夜里,祥子不小心摔坏了车,并把曹先生也给摔伤了,祥子因此被扣了半个月工钱。(《骆驼祥子》) (_____)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每个人都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人生,许多失败和成功都可以在有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找到根源。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走好人生第一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读书能让人知定力不足,知才具不足,拓展人生的宽度。

B.把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的人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

C.读书既要注重量的积累,也要兼顾对书的深度挖掘。

D.反思与行动是真正的阅读必须具备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的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吗?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考点】
【答案】

【1】B

【2】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然后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3】示例一:可以。因为这个材料写的是宋濂通过借书苦读,从而得以遍观群书。可以说宋濂的成功与他的借书苦读遍观群书是分不开的,这和第⑦段“读书需要把书读厚”的观点是相吻合。示例二:可以。因为这个材料写的是宋濂即使“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坚持抄书苦读,从而得以遍观群书。可以说宋濂的成功与他的坚持苦读是分不开的,这和第⑥段“读书要贵在坚持”的观点相吻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选项,“把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的人一对比”错误,由原文“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可知,是与“经典里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而不是“把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的人一对比”。故选B。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学生首先要弄清楚本文的脉络结构及内容,然后把各部分的内容借助“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表述出来,这就是文章的论证思路。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第①段,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第②段用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第③、④段论述、;第⑤段再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可通过分析全文然后归纳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由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知,宋濂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他,他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这和第⑦段“读书需要把书读厚”的观点是相吻合,所以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由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宋濂在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坚持抄书苦读,从而得以遍观群书。这和第⑥段“读书要贵在坚持”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只鹰落在屋项上了

王族

(1)山脚下只有一户人家,房子是黄泥小屋,栅栏用石头全就,显得孤独而又宁静。

(2)我坐在离这户人家不远的地方抽烟,突然看见一只鹰从远处盘统而来,落在了人家的屋顶上,我对同行的几位朋友说:“这家人的房顶上有鹰!”但他们因为没有看到刚才的一幕,都不相信鹰会落在房顶上,在他们的观念中,鹰因为高傲,是不会接近人的。但我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确实看到一只鹰落到了这户人家的屋顶上了,然而我又能如何让自己的这次目睹得到认可呢?大家的观点是从高原存在了多少年的事实中得来的,我说服不了他们,我感到孤独。

(3)过了一会儿,我们准备离去,这时候,我看见从那个黄泥小屋里走出一个人,去屋后骑了一匹马向我们这边跑来。我们坐的是越野车,很快便把他甩到了后面,我从倒车镜中看见他在车后的灰尘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我很想等他骑马近前后问问他,是不是有一只鹰落在了他家屋顶上,所以便一直观察着他,看他是否一直尾随在我们身后,可是后来,他不见了,我打消了向他询问的念头。

(4)汽车在一个有平整积雪的大平滩上停下,大家下车赏雪。雪很漂亮,将这个大平滩覆盖得犹如帕米尔高原最具神韵的一面镜子。

(5)这时候,我一扭头又看见了他。可,他果然一直尾随在我们车后。他向我们使劲挥手,似乎让我们等他。我对大家说:“看,那个人在向我们挥手!”大家看过去,他已拔转马头沿大平滩外沿向我们这边跑来了。这是一个50开外的塔吉克族男人,脸因为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而置赤青色,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看人时目光锐利得像刀子一样。他从马上跳下来,指着一位同行的塔吉克朋友说:“你,我的朋友嘛!刚才,我房子门口你都到了,不进去,为啥?”

(6)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不起他,脸上有了窘迫之色。

(7)他的目光更锐利了,紧盯着他说:“刚才,我看见你这骑马的腿了!你忘了,10年前,你来这里,骑我的马,掉下来了,掉伤了。我的马,把你摔伤了,是我的事情嘛!我,还没有,给你赔不是。”

(8)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起了往事,噢了一声,说:“没事,我已经好了。”

(9)他忙说:“不,你的腿,好了,是你的事情;我,要不给你赔不是,那就是我的事情.”他总爱用“事情”二字来表达他心中想表达的东西,好在我们在新疆已经生活了好些年头了,知道他说的好是“事情”,不好也是“事情”。

(10)同行的塔吉克朋友因他还惦记着10年前的事感动了,而他也因为终于找到了10年前被自己的马摔伤的人而释然了。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握手,临了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腿显得无比亲密。我想,这些帕米尔高原上的人,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样的情景而成为朋友的。

(11)我看他们之间的事情说得差不多了,便忍不住问他住问他:“有一只鹰落在你家屋顶上了,你知道吗?”

(12)他一下子用锐利的目光盯住我,问道:“是吗?

(13)我说:“我看见了,这些朋友没看见,他们不相信。”

(14)他的目光变得更锐利了,而且由于他的个子很高,所以让我觉得有一种被什么从高处刺中的感觉。他说:“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他仍用他那好事坏事都是“事情”的理论回答了我。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互道祝福,然后骑马走了。他用了10年时间,终于了却了一柱心事。

(15)他骑着马渐行渐远,在雪野里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塔吉克族男人骑马的利索动作,表现了他的直爽性格。

B.文章中的塔吉克族男人口中全是短句,言语简洁,待人诚恳。

C.文章塔吉克族男人和“我”各有心事,“我”因得不到认可而纠结。

D.文章旨在提醒人们,做事应尊重客观事实,不宜过分依赖经验。

【2】第(2)(3)(11)段划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雪很漂亮,将这个大平滩覆盖得犹如帕米尔高原最具神韵的一面镜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 这是一个50开外的塔吉克族男人,脸因为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而置赤青色,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看人时目光锐利得像刀子一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把第(14)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我”看到鹰落在屋顶上和塔吉克族男人向朋友赔不是这两件事,看似毫不相干,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篇文章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D

【2】内容上,这些句子与“一只鹰停在屋顶上”相关,表现“我”在意别人的看法又不愿盲目从众的心理,并以“我”的犹疑反衬塔吉克族男人的有主见、果敢、执着,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行文思路严谨清晰,同时也引出下文塔吉克族男人对“我”疑问的回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1)示例:这句环境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积雪”比作“镜子”,生动描写出漂亮纯净平整的雪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出纯洁宁静而孤独的氛围,与塔吉克男人的形象很吻合。

(2)示例:“锐利”这里比喻眼光尖锐、犀利,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塔吉克族男人目光的明亮与锐利,表现了他的坚毅果敢与敏锐的洞察世道人心的能力。

【4】不好。原句“你”“他们”之后用逗号隔开,单个词语成为句子,句子更加短促有力,强调了“你”、“他们”这两个主体,这样的语言形式更能突出塔吉克族男人追求独立、不盲目从众的坚毅性格。改后的句子这种意味没有原句强。

【5】这两件事联系紧密。“我”看到鹰落在屋顶上,同行的人却不相信;塔吉克族男人坚持给十年前因自己的马而受伤的人赔不是,不在乎受伤的人是否记得,他孤独地坚持自己的仁义。“我”的纠结与塔吉克族男人的坚持形成巨大对比和反差,这塔吉克族男人就像一只鹰,孤独、高傲和自信。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两件毫无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更突出了塔吉克族男人的坚持和担当。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D选项,“做事应尊重客观事实,不宜过分依赖经验。”错误,文章旨在提醒人们,追求独立、不盲目从众的坚毅性格。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赏析。由原文“我坐在离这户人家不远的地方抽烟,突然看见一只鹰从远处盘统而来,落在了人家的屋顶上”、“是不是有一只鹰落在了他家屋顶上”和“有一只鹰落在你家屋顶上了”可知,在内容上,这三句话都与我看到的那只鹰有关,“看见”、然后想问“是不是”、最后才问“有一只鹰……”表现了我的犹豫。与塔吉克族男人的果敢与直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结构上,由“我”看见鹰,到想问是不是有一只鹰落在了他家屋顶上,再到我终于还是问了,这些句子前后照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终引出下文塔吉克族男人对“我”疑问的回答。

【3】(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句子内容、句子运用手法技巧、句子的遣词等方面进行。本题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象征或暗示主题。把大平滩上的积雪比喻成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由原文“汽车在一个有平整积雪的大平滩上停下,大家下车赏雪”可知,这句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出纯洁宁静而孤独的氛围,与塔吉克男人的形象很吻合。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句子内容、句子运用手法技巧、句子的遣词等方面进行。本题要求从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方面进行赏析,也就是从句子遣词方面进行赏析句子。解答本题首先要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揣摩其含义,其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句子“看人时目光锐利得像刀子一样”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比喻眼光尖锐、犀利;由句子“这是一个50开外的塔吉克族男人,脸因为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而置赤青色,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可知,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塔吉克族男人目光的明亮与锐利;由下文“他忙说: ‘不,你的腿,好了,是你的事情;我,要不给你赔不是,那就是我的事情’”可知,他的坚毅果敢与敏锐的洞察世道人心的能力。

【4】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短句比长句在表情达意上更加有力。同时也会对某些词语起到强调的作用。原句强调了“你“和“他们“两个主体,更能突出塔吉克族男人的直率与果敢,同时加强了语句的力量。如果修改后则没有这种意味了。

【5】本题考查探究艺术构思意蕴的能力。这种题型是基于全文主旨、结构思路、艺术手法之间的关系判断来设问的,其探究内容多为材料与材料、材料与主旨、标题与文本等关系的处理意图或原因。最后,明确答题要求,答题的核心是联系文本,对题干和文本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做出准确的理解与分析。由原文“他忙说:‘不,你的腿,好了,是你的事情;我,要不给你赔不是,那就是我的事情’”可知,塔吉克族男人坚持给十年前因自己的马而受伤的人赔不是,不在乎受伤的人是否记得,他孤独地坚持自己的仁义。由原文“我说:‘我看见了,这些朋友没看见,他们不相信。’”可知,“我”看到鹰落在屋顶上,同行的人却不相信;运用对比手法,把“我”的纠结与塔吉克族男人的坚持形成巨大对比和反差,把看似两件毫无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更突出了塔吉克族男人的坚持和担当。

对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赏析,可以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关注语言的形象性,从字词表意的角度赏析;②关注语言的生动性,从修辞使用的角度赏析;③关注语言的色彩性,从色彩搭配的角度赏析;④关注语言的多变性,从句式安排的角度赏析;⑤关注语言的技巧性,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⑥关注语言的抒情性,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时间5月30日上午8点20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女主播翠西·里根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播刘欣的隔空对话____甲____(A.如期而至 B.不约而至)。在这次对话中,两位女主播的表现、尤其是风格应当说都没有重大纰①(A.pí  B.pī)漏。里根在之前的节目中谈到中国时话锋②___(A.咄咄 B.绌绌)逼人,但是这一次她使用了行业内更为普遍、正常的主持人风格。而刘欣更是表现出平和、坦率,整个对话在气氛上应当说波澜不惊。有美国媒体报道认为,刘欣代表了中国人____乙__(A.不卑不亢 B.不慌不忙)的立场。通过此次中美女主播从对抗走向对话,受到世人的肯定。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②处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通过此次中美女主播从对抗走向对话,受到世人的肯定。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A   A   A   B   此次中美女主播从对抗走向对话,受到世人的肯定。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①“纰漏”应该读为“(pí)”,故选A。②成语应该为“咄咄逼人”,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甲处,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不约而至:朋友之间在没有告知的下都不约而同的聚集一起。此处的语境是指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女主播翠西·里根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播刘欣的隔空对话按照计划到来,所以应该用成语“如期而至”。故选A。乙处,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不慌不忙:指不慌张,不忙乱。此处的语境是指中国人不慌张、不忙乱的立场,所以应该用成语“不慌不忙”,故选B。

(3)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句子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通过”,淹没主语,应该去掉“通过”。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②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③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节选自周瑜《疾困与吴主笺》)

注:①讨逆:指孙策,因其曾受封为“讨逆将军”。②疆埸(yì):指边境。③旰(gàn)食:晚食。指事务忙碌不能按时吃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 (2)至于斟酌损益 (___________)

(3)但恨微志未展   (_____________) (4)此朝士旰食之秋 (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B.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C.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D.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诸葛亮和周瑜为国都是忠诚不二。一“表”一“笺”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考点】
【答案】

【1】   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考虑可否   ③遗憾   ④时候  

【2】A

【3】(1)(诸葛亮)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时局大事征询我的意见。

(2)人到临死时,他的话是善意的忠诚的,倘若对主公说来可以采用的,我死而无憾了。

【4】①都表达出对先王的感恩之情:诸葛亮追溯往事,历数先帝之殊遇;周瑜也追述了孙策的“殊特之遇”。②都分析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形势:诸葛亮说“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周瑜讲到了曹操、刘备的现状。③两人都推荐了人才:诸葛亮推荐了贤臣;周瑜力荐鲁肃。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句子的意思是: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所以“卑鄙”的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句子的意思是: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所以“斟酌”的意思是“考虑可否”。(3)句子的意思是:只是遗恨平生的志向没能得到施展与践行。所以“恨”的意思是“遗憾”。(4)句子的意思是:此时正是朝廷文臣武将废寝忘食勤劳政事的时候。所以“秋”的意思是“时候”。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方今曹公在北”的意思是“现在曹操在中原称雄”。“疆场”作“未静”的主语,意思是“疆场未得平静”,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选项BD;“刘备”作“寄寓”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刘备”前断句,“寄寓”后断句,排除选项C;再结合句子大概意思:现在曹操在中原称雄,疆场未得平静,刘备寄住在荆州,实在象是养虎为患。故选A。

【3】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顾:拜访。咨:征询。“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2)将:临。善:善意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判断句,翻译时注意体现。不朽:无憾。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由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诸葛亮追溯往事,历数先帝之殊遇;由原文“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可知,周瑜也追述了孙策的“殊特之遇”,都表达出对先王的感恩之情。由原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诸葛亮说“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由原文“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可知,周瑜讲到了曹操、刘备的现状,都分析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形势。由原文“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可知,诸葛亮推荐了贤臣;由原文“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可知,周瑜力荐鲁肃,两人都推荐了人才。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我是个平凡的人,过去受到讨逆将军的特殊的厚爱,委托我很重要的事。于是担负建威中郎将,统帅着兵马,指挥战斗,自己尽心效力于参与作战。规划平定了巴州蜀州,又接着占领荆州,凭借着国家(与吴主)的威力,觉得事业的成功好像就在手掌之中。后来因为不注意,中途得了急病,前些日子医治疗养,病却是日日加重不见减轻,人生必有一死,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实在不值得叹惜。只是遗恨平生的志向没能得到施展与践行,又不能再受到您的教诲和差遣了。

  现在曹操在中原称雄,疆场未得平静,刘备寄住在荆州,实在像是养虎为患,天下的事还不知结局如何,此时正是朝廷文臣武将废寝忘食勤劳政事的时候,是主公思考焦虑的日子啊。(在这样的日子里)鲁肃是个忠诚严正的人,遇事不会随便苟同,他是可以代替我的人。人到临死时,他的话是善意的忠诚的,倘若对主公说来可以采用的,我死而无憾了。

(节选自周瑜《疾困与吴主笺》)

5、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选项,“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错误,应该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故选D。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传。(陆游《游山西村》)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 《马说》)

(8)___________________,撰长书以为贽。(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9)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0)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考点】
【答案】

白露未晞   娇儿恶卧踏里裂   朔气传金柝   箫鼓追随春社近   水中藻、荇交横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生以乡之人谒余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直接性默写要注意上下句的提示。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晞”“柝”“箫”“荇”“携”“祗”“谒”“濯”“涟”“凝”。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渊明

结声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结声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D.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C

【2】“真意”,是指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心境;自由自得、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志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选项,“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错误,应该是: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字在诗歌中的位置,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不同的诗歌有时候也会运用同一个词语,但是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比中鉴赏,体会其不同的用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回答问题。

骆驼见牛炫耀自己漂亮的角,羡慕不已,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异常,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考点】
【答案】

寓意:这故事说明,许多人因为贪得无厌,一见别人的东西就眼红,不知不觉连自己已具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寓言的寓意的能力。概括寓言的寓意要抓住关键词句,给概括寓意一个坡度,多数的寓言故事,总是由一种思想或行为造成了某种不良后果。从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得出了教训,受到了教育,说明了道理。因而,抓住故事中的变化,抓住变化过程中的关键词句,也可以得到启示,从而引导我们的思维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推而广之的道德的高度。完成思维的提升,实现寓意的理解。本题中的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想要长两只美丽的角,结果不仅没长角,而且耳朵还被砍掉一大截。由骆驼联想到人,因为贪得无厌,一见别人的东西就眼红,不知不觉连自己已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9、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都与鲁达有关。《水浒传》) (_____)

(2)简·爱在谭波儿小姐的介绍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到桑费尔德庄园当一个家庭教师,学生叫阿黛勒。(《简·爱》) (_____)

(3)祥子到曹家拉包月。一天夜里,祥子不小心摔坏了车,并把曹先生也给摔伤了,祥子因此被扣了半个月工钱。(《骆驼祥子》) (_____)

【考点】
【答案】

√   ×   ×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主要内容的识记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记忆,与题目内容相对照,判断正误。本题(1)倒拔垂杨柳:鲁智深来到相国寺被安排看管菜园子,几个泼皮想戏弄他,却被首付,有一天,众泼皮请他喝酒,可是杨树上的乌鸦却扰他的酒兴,鲁智深把身倒着用左手将绿杨树连根拔起,众泼皮叹为观止。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达,李忠,史进三人到潘家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阁子有人啼哭,鲁达叫酒保带来金家父女询问原因,听了金家父女对镇关西强媒硬娶,嘘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像金家父女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激起鲁达对镇关西大怒,当即送银两为金家父女安排出逃方法。第二天,来到郑屠肉案前,先借卖肉故意刁难他,激怒他,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名除害,为避官司,奔出南门出走。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结为好友。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为霸占林冲的妻子陷害林冲。林冲被刺配沧州。高衙内暗地里给了押送林冲的公人些银子,令他们在途中杀掉林冲。行至野猪林,二人正要动手,鲁智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原来鲁智深早料到这二人不怀好心,一路跟踪至此。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2)“简·爱在谭波儿小姐的介绍下”错误,简·爱是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所以不是在谭波儿小姐的介绍下。(3)曹先生并没有扣他的钱也没有责怪他,虽然他伤得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他想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每个人都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人生,许多失败和成功都可以在有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找到根源。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走好人生第一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考点】
【答案】

走好人生第一步

若说人的一生是一片花香四溢的园子,那么青春必然是这片花园中那片开的正盛的花丛。但是,如果花儿没有来自我们的细心照料,那么,又怎能开得如此艳丽呢?青春也是如此,没有奋斗的青春又怎么能算作无悔而又美丽的青春呢?所以请走好人生第一步。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的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古楼街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的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自少便懂得奋斗,用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吃的苦头不止一点,但从未言说放弃过,面对少时的鲁迅先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为自己的不奋斗找借口呢?所以请走好人生第一步。

马克思曾经说过:“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我们正值绮纨之岁,青春的光辉从我们这一代身上散发着。也只有我们,正值如此美好的时光,想必每个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的理想也如同一把打开自己人生之路的钥匙。所以请走好人生第一步。

“少年梦,中国梦”从现在起,我们就应当去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不因别的,只因奋斗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这同时也是我们青春时代和我们生命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个巨大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在因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同时也在默默地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无论我们在将来是有为或无为,只要我们曾在属于自己的“少年时代”为理想而奋斗、为民族而拼搏、为中国梦而努力助跑过。那么不管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回望青春,都将无怨无悔。所以请走好人生第一步。

青春,如同一本无字之书,只有当你用“奋斗”这支笔认真书写,才能将这本书以多彩的内容填满;青春,如同一张飞去的纸飞机,只有用“奋斗”来点缀纸飞机,纸才能飞得更远。青春,因奋斗而多彩,请走好人生第一步。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本题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材料中习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拔节孕穗期指的是禾谷类作物从起身拔节开始至抽穗开花前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对于水稻生产来说十分重要,水稻要想获得高产,就需要耕耘者做好搁田、肥料施用等关键措施。习总书记把青少年阶段比喻成“拔节孕穗期”,说明青少年阶段就像“拔节孕穗期”一样,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只有走好这个阶段,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材料又提到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人生,许多失败和成功都可以在有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找到根源,可见青少年阶段的重要,所以我们走好人生第一步。文章要求以“走好人生第一步”为题,结合材料我们可以就“青年该怎样走好重要的第一步”立意。

立意:

(1)青年应该给自己充电

(2)青年应该努力奋斗

(3)珍惜青春

素材:

(1)青春是李白的“仰天大小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桀骜孤高。每个人真正强大起来都要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的日子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撑所有情绪都是只有自己知道但只要咬牙撑过去一切都会不一样的相信自己只要坚持和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都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2)莎士比亚曾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的确,岁月如流水,尽管逝去了,却还源源而来,但青春,一旦逝去就永不复返。我们应该把握青春,奋勇向前!

(3)青春是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激情昂扬。坎坷的青春之路,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困难,荆棘,那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青春的主流,应该是永不停歇的奋斗而不是等待。人活在这世上,只是一种形式,奋斗才是对它唯一的注解,因为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因为生命无法接受堕落,因为生命无法容忍平庸。人生短暂,白驹过隙,拥有生命是一种最大的幸运,带着奋斗上路,才会让生命闪耀光彩!

(4)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的年华最珍贵,让我们扬起青春的衣角,架起青春的风帆,让生命在这里飞扬,让青春在这里起航。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提出“没有奋斗的青春又怎么能算作无悔而又美丽的青春呢”,文章接下来举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的例子,表明我们应该努力奋斗,走好人生第一步;举马克思说的话,告诉我们青春应该奋斗;文章接下来阐述了“少年梦,中国梦”从现在起,我们就应当去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文章结尾扣题:青春,因奋斗而多彩,请走好人生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