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二语文华东师大版上册第课《诸子喻山水》家庭练习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其他(共13题,共65分)

1、

固定句式: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

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

3、

宾语前置:

(1)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2)何取于水也?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4、

状语后置:

仲尼亟称于水。

5、

省略句:

不舍昼夜。

6、

被动句: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7、

判断句: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8、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明(________________)

(2)上善若水(________________)

(3)水之形避高而趋下(___________________)

(4)兵之形避实而击虚(__________________)

(5)故能成其圣(________________)

(6)太山不立好恶(__________________)

9、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盈科而后进(______________)

(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______________)

10、

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闻过情(______________)

(2)动善时(_______________)

11、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

12、

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

(2)七、八月之间雨集(______________)

13、

解释以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加点字:

(1) 知者乐水 (_________)

(2) 动善时(_________)

(3) 以其善下之(__________)

(4) 君子之志于道也(_________)

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二语文华东师大版上册第课《诸子喻山水》家庭练习

高中语文考试
一、其他(共13题,共65分)

1、

固定句式: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考点】
【答案】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常见文言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固定结构有多种种类型。在文言文中,“所以”通常有两种翻译方法,一是表凭借,相当于“是用来……的”。二是表因果关系,相当于“……的原因”。本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中的固定句式是“所以”表因果关系,相当于“……的原因”。所以该句译为“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

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

【考点】
【答案】

滚滚的源头活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时需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有多种类型。“源泉混混”采用的“中心词+定语”的类型。即中心语“源泉”+定语“混混”。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混混源泉”,“混混””是“滚滚的”意思,“源泉”是“源头活水”的意思,所以该句译为“滚滚的源头活水。”

3、

宾语前置:

(1)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2)何取于水也?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考点】
【答案】

(1)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2)从水中得到什么呢?(3)然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有多种类型,这三句是其中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宾语前置句。

(1)“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其中“是之取尔”中的“之”助词,其功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之”是宾语“是”前置了,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取是尔”。所以本句译为“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2)“何取于水也?”该句是在疑问句。疑问代词“何”作动词“取”的宾语,“何”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同时这还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水取何也”,译为“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该句是在否定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胜”宾语,宾语要置于动词前。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所以该句译为“

(莫能胜之)然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

4、

状语后置:

仲尼亟称于水。

【考点】
【答案】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这道题考的是分析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有多种类型,句中“仲尼亟称于水”含有介词“于”,“于水”是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于”可解释为“对、向、在、把”。“仲尼亟称于水”介宾短语“于水”应该移到“称”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对水称赞”。所以该句译为“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5、

省略句:

不舍昼夜。

【考点】
【答案】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这道题考的是分析省略句。省略句,就是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省略句可以根据语境省略各句子成分:主语、宾语、谓语动词、介词等。省略句在文言文里很普遍,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不舍昼夜”是一个省略主语的省略句,其中“不舍”的主语“它(源泉)”承前句“源泉混混”省略,翻译时需要补上主语“它”。所以该句译为:(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6、

被动句: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考点】
【答案】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就难以被(其他)的议论所(吸引)。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这道题考的是分析被动句,被动句有多种类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时其中的一种类型,该句采用“为+动词”的形式形成被动句,“为”表被动,译为“被”。所以该句译为“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就难以被(其他)的议论所(吸引)。”

7、

判断句: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考点】
【答案】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判断句,判断句有多种类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这道题中“治之至也”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译句的形式是“……,是……。”所以译为“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8、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明(________________)

(2)上善若水(________________)

(3)水之形避高而趋下(___________________)

(4)兵之形避实而击虚(__________________)

(5)故能成其圣(________________)

(6)太山不立好恶(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光辉   好的行为典范   高处   弱点   圣人的境界   好恶之心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现象。在文言文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时,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1)“日月有明”的意思是。句太阳和月亮有光辉。句中的“明”作动词“有”的宾语,所以“明”要活用为名词,译为“光辉”。

(2)“上善若水”的意思是好的行为典范像流水一样。句中的“上善”作动词“若水”的主语,所以“善”要活用为名词,译为“好的行为典范”。

(3)“水之形避高而趋下”的意思是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句中的“高”作动词“避”的宾语,所以“高”要活用为名词,译为“高处”。

(4)“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的意思是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句中的“虚”作动词“击”的宾语,所以“虚”要活用为名词,译为“弱点”。

(5)“故能成其圣”的意思是所以能成就他圣人的境界。句中的“明”作动词“有”的宾语,所以“明”要活用为名词,译为“圣人的境界”。

(6)“太山不立好恶”的意思是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句中的“好恶”作动词“立”的宾语,所以“好恶”要活用为名词,译为“好恶之心”。

9、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盈科而后进(______________)

(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注满   帮助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现象。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时,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1)“盈科而后进”的意思是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句中形容词“盈”的后面带了宾语“科”,所以“盈”作动词,译为“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是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句中形容词“利”的后面带了宾语“万物”,所以“利”作动词,译为“帮助”。

10、

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闻过情(______________)

(2)动善时(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名声   行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动词活用作名词现象。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1)“故声闻过情”的意思是所以(做学问若是)名声超过它的识记情况。其中“闻”原是动词,但是和“声”一起做了句子的主语,所以要活用为名词,译为“名声”。

(2)“动善时”的意思是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其中“动”原是动词,但是此时处于主语的位置,所以要做名词用,译为“行动”。

11、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以……为耻   以……为小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君子耻之”的意思是君子为之感到羞耻。“耻”是主语“君子”,“君子”主观上认为“之”是“耻”的。所以,“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小鲁”是主语“孔子”,“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在他登上泰山时处于“小”的状态。所以,“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小”。

12、

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

(2)七、八月之间雨集(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从早到晚   在七八月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这道题考的是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的判断方式有主干法、语法分析法、语境法和翻译分析法。该题可以采用翻译法和主干分析法判断。翻译法是指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主干法的现代句法排列顺序来确定名词在文中的用法。若是作状语,则是名词作状语。

(1)“不舍昼夜”的意思(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1)“不舍昼夜”的意思是(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时间名词“昼夜”修饰动词“舍”,在句中作时间状语,表示“不舍”的时间,译为“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的意思是在七八月间,雨水注满沟渠。时间名词“七、八月”修饰动词“集”,表示雨水“集”的时间,在句中作时间状语。

13、

解释以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加点字:

(1) 知者乐水 (_________)

(2) 动善时(_________)

(3) 以其善下之(__________)

(4) 君子之志于道也(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乐:爱好。   时:把握时机。   下:处……下游。   志:有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活用。这道题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知者乐水”的意思是智慧的人爱好水。两个名词“乐”“水”连用,其中前一个名词“乐”用作动词,译为“爱好”。

(2)“动善时”的意思是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名词“时”前面有副词“善”,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爱好”。

(3)“以其善下之”的意思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名词后面带宾语“之”,名词活用为动词。“下”本是名词,后面接宾语“之”时,“下”活用为动词“处……下游”。

(4)“君子之志于道也”的意思是君子有志于道。名词“志”后面带补语“于道”,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