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六单元第课 《香菱学诗》(测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名著阅读(共8题,共40分)

1、

曹氏笔下的诗品与人品

贾宝玉——人品--诗品——诗

林黛玉——人品——诗品——诗

薛宝钗——人品——诗品——诗

史湘云——人品——诗品——诗

贾探春——人品——诗品——诗

贾迎春——人品——诗品——诗

贾惜春——人品——诗品——诗

请你按照这个模式,去重新再读《红楼梦》,然后从中摘抄相关内容,去理解作者塑造的这些人物。

2、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3、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为什么?

4、

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

第一首:

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5、

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6、

思考回答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答: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文章结构填空

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______为线索,描写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_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代_______家。

二、其他(共2题,共10分)

9、

重点词语掌握

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_______。承,____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___。

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_______即________为先,__________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地灵人杰:_________。

穿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揣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重点字识记

王摩诘______   应玚______   颦______儿   诲______人不倦

藕香榭______   鳏______鳏   沁______芳亭   怔______怔

语文:高中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六单元第课 《香菱学诗》(测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名著阅读(共8题,共40分)

1、

曹氏笔下的诗品与人品

贾宝玉——人品--诗品——诗

林黛玉——人品——诗品——诗

薛宝钗——人品——诗品——诗

史湘云——人品——诗品——诗

贾探春——人品——诗品——诗

贾迎春——人品——诗品——诗

贾惜春——人品——诗品——诗

请你按照这个模式,去重新再读《红楼梦》,然后从中摘抄相关内容,去理解作者塑造的这些人物。

【考点】
【答案】

贾宝玉:厌恶封建官场和封建学问,认为为求经济之道而学,不过是无用的扰人心志的东西。

林黛玉:寄人篱下,生性敏感多妒,但是其实热情坦诚,才华横溢

薛宝钗:封建卫道士的形象,也有才华,但是心机过深,谋略过甚

史湘云:坦白豪爽的女儿身,有个性,不为平白所拘,不为小儿女所累

贾探春:补天的人物,有王安石的品格,无奈身为庶出且是女儿,无大做为,也没有机会

贾迎春:懦弱而无辜,最终被社会与家族所吞噬

贾惜春:真正冷面冷心,但她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又没有可亲近的父母,所以从小便学会了明哲保身的道理,有这样的性格也是情理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本题中“人品”是指人物形象特点;“诗品”是指人物的文化修养,特别指对诗歌的认识;“诗”可指该人物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可指写该人物的诗歌文章。阅读《红楼梦》去按照题干的要求去摘抄即可。

2、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考点】
【答案】

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的曹雪芹诗歌创作思想及其对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如下:

1、强调诵读积累的思想。黛玉让香菱诵读体会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认为诵读积累这些诗歌就能感悟出诗歌的根本的东西,提高诗歌鉴赏力。这告诉我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积累学习。

2、诗歌创作要“取法其上”的思想。黛玉让香菱学习王维、杜甫、李白三人的诗歌,认为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这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3、强调诗歌创作需要培养想象力。黛玉对香菱写的第一首诗歌的评价是“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表明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非常强调想象力的培养。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这对于我们写作记叙文有着重大的启示,记叙文的写作要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想像可以使平淡的作文展现出形象生动的艺术魅力。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学作品(小说)意蕴的能力。本题探究的切入点是“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探究的角度是“曹雪芹的诗歌创作思想”及其给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首先是让香菱诵读体会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这体现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强调诵读积累的思想。这告诉我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积累学习。

其次,黛玉让香菱学习王维、杜甫、李白三人的诗歌,认为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这体现了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的“取法其上”的思想。这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再次,黛玉对香菱写的第一首诗歌的评价是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体现了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强调想象力的培养。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这对于我们写作记叙文有着重大的启示,记叙文的写作要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想像可以使平淡的作文展现出形象生动的艺术魅力。

3、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为什么?

【考点】
【答案】

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实则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首先要归纳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比较。

本题是两个问题:一是香菱为何不向薛宝钗学诗?一是香菱为何要舍近求远,向林黛玉学诗?其根本原因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的性格特点和其为人的方式。两人都博学多才,诗都做得不错,但薛宝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看重作诗,并且不喜欢麻烦事;而林黛玉比薛宝钗更容易相处,更同情弱者,又看到香菱如此的聪明伶俐,当然愿意当香菱的老师。

4、

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

第一首:

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考点】
【答案】

第一首: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成功,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比较赏析的综合能力。诗歌的比较赏析,要找到比较的点。比较的点通常有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个方面。

本题一道开放题,可以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示例:角度——语言和思想内容。

第一首,内容上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第二首语言几乎有了诗味,也用铺陈手法,但内容上仍然是说月色很美。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缺少真情实感,是为写诗而写诗,让人读起来寡然无味。第三首则不然,它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香菱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有了香菱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香菱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借月怀人,流露出香菱的真情实感,的确是三首诗歌中最好的一首。

5、

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考点】
【答案】

(1)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的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

(2)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言简意赅,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

(3)引导香菱学诗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而《香菱学诗》一文里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另类的林黛玉,她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老师,一个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考核的重点是直接概括性格特征并做理解。这类试题是人物形象鉴赏的基础题型。答这类题,要依据文中对该人物的直接描写(包括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和间接描写(包括他人的评价、环境描写的烘托暗示以及次要人物的映衬等)。答题时注意分点答出性格特征,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同时可简要概括依据。

本题,从香菱求教林黛玉时,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中,可以看出林黛玉“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从林黛玉对香菱的理论讲解、欣赏指导和创作扶持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对香菱的指导重视积累和感悟,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确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这里给我们展现了林黛玉热情大方,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6、

思考回答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答: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层意的概括能力。此类试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的指向概括。

本题题干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并有“先是、其次、其三”等词语的提示,结合香菱学诗的先后过程划为三个阶段归纳即可。

7、

根据文章结构填空

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指导读诗   练习写诗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课文层次,归纳内容大意的能力。此类试题首先通读全文,勾画关键词语,特别是能表示起承转合的词语,然后归纳大意,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开头写香菱一见黛玉就说明求教之意,黛玉慨然允诺。接下来写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

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宝钗也参与了指导。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了。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8、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______为线索,描写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_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代_______家。

【考点】
【答案】

悲剧;贾家;曹雪芹;霑;梦阮;雪芹;清;小说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此类试题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本题属于主观填空题。本题考查《红楼梦》的作家作品常识,同学们应重点识记的内容,一是作品常识,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宝黛爱情悲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二是作家常识,有“曹雪芹”及其字号、“清代小说家”。

二、其他(共2题,共10分)

9、

重点词语掌握

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_______。承,____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___。

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_______即________为先,__________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地灵人杰:_________。

穿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揣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开端   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   结束语   意   内容   文辞格律   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解释   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   反复思考推求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首先在阅读课文中勾画关键词语,然后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本题,同学们应重点理解和积累的词语有:“起承转合”“地灵人杰”“穿凿”“揣摩”

10、

重点字识记

王摩诘______   应玚______   颦______儿   诲______人不倦

藕香榭______   鳏______鳏   沁______芳亭   怔______怔

【考点】
【答案】

jié;yáng;pín;huì;xiè;guān;qìn;zhēng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此类试题通常要靠平时多积累,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

本题注意“瑒”的读音应为“yáng”,易误读为“táng”;“颦”应读为“pín”,易误读为“bēi”;“鳏”应读为“guān”,易误读为“guǒ”;“怔”应读为“zhēng”,易误读为“zh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