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某人收到一个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因病不能出席,写信向大会秘书说明,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

A. 因病不能到会,坐失良机,深感不幸。

B.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C. 因病不能到会,有负众望,深感不安。

D. 因不能到会,不能对会议做出应有贡献,特致歉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专家指出,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局面。

B. 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C.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3、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

②诺贝尔文学奖如同有力的推手,把获奖者鲍勃·迪伦的作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而面对波澜壮阔的订书潮,一些出版社有些措手不及,纷纷紧急加印。

③微信朋友圈里种种养生文章催生养生产品推销的乱象,常有一些企业通过东拼西凑的一篇篇牛头马面的文章推销各种不合格养生产品。

④好教材少不了好故事。教汉语时首先从学习者熟悉的故事入手,从讲故事的角度编写汉语教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种种迹象表明,导致公司此次遭受巨大损失的始作俑者恰恰是经理自己,由于他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使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⑥这种不看红灯就结伴过马路的行为,在他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因为制定红绿灯规则的初衷就是保障过马路行人的安全。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悬 崖

周海亮

他观察了三天。他知道那个男人在黄昏时候才能回来。在男人回来以前,那个总是挂着厚厚窗帘的窗口,没有任何动静。这等于说,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翻找。

他的钢锉和改锥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他轻轻推一下门,门就开了。

他在客厅里胡乱地翻找。他流了满头的汗。他没有翻到一分钱。茶几上有一筒打开的饼干,露着金黄诱人的颜色。他把那筒饼干抓起来,胡乱地向嘴里塞了两块。他将近两天没吃任何东西了。

他一边吃,一边推开卧室的门,一下子愣住了。

床上躺了一个女人,侧着身子,正盯着他看。女人的眼睛,含着笑。

他也看她。其实他想逃走,很想。可是他的两脚似被钉住,不由自主地颤抖。他扶着门,努力使自己不倒下来。

女人笑了。她说:“你好。”女人的脸色苍白。那上面,没有一丝阳光的痕迹。

他说:“你好。”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嘴里还塞着饼干。这让他的话,含糊不清。

女人说:“来了?”他说:“来了。”女人说:“你坐。”他说:“不用。”他稍微镇静了些。脑子里,闪出一千种可能和一千种解决的办法。

女人说:“你是来做钟点工的吧?刚打出广告,你就来了,这速度……”

他说:“是。”心里狐疑着。他把嘴里的饼干吞下,将右手伸进裤兜,抓紧了那把尖刀。

女人身边的床头柜上,放着一部电话。女人悄悄地、很隐蔽地把手伸过去。他往前走了两步。他想只要女人的手抓起电话,他就会掏出那把刀子,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女人的手,却在距电话几公分的地方停住。她打开床头柜的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五十块钱,递给他。“说好了的,先给钱。”女人说。仍是浅浅地笑。

他走过去,接过那五十块钱。然后愣愣地看着女人。女人说:“扶我起来。”他就小心翼翼地扶女人起来。女人说:“扶我去阳台。”他就小心翼翼地扶女人去阳台。女人坐上一张宽大的椅子,眯起眼睛。

看得出女人很虚弱,她在轻轻地喘息。

女人说:“我坐一会儿就行,你慢慢吃。”指着他手里的饼干筒,“冰箱里还有,吃完了,你自己拿。”

他说:“不用了。”竟有些难为情起来。只是,他插在裤兜里的右手,仍然紧攥着那把刀子。

“你多大了?”女人突然问。

“二十三,”他说,“是周岁。”

“和我儿子一样大。”女人说,“我儿子,和你一样帅,一样壮。”

他的脸红了。

“不过现在他在海南,在当兵。”女人说,“我有好几年没见到他了。”

“想他吗?”他问。

“当然想。”女人说,“你失业了?”

“是的。”他承认。

“没关系的。”女人说,“像你这样的年龄,机会一抓一大把。做钟点工,不也是机会?”女人开始咳嗽,仿佛要咳出五脏六腑。他不得不松开紧攥着刀子的手,握了拳,轻轻捶着女人的后背。

“谢谢你小伙子。”女人说,“我儿子,以前,也常常这样给我捶背。”

他的脸再一次红了。“你不闷吗?”他说,“要不把窗帘拉开吧?”

女人笑笑:“好。”

“要不,把窗子也打开吧?透透空气。”他说。

女人再笑笑:“当然好。”

他拉开窗帘,然后把窗子打开。阳光和风灌进来,把阳台,以及他们,镀上凉爽的金黄。

突然他听到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他惊了一下。他竟陪这个女人,在阳台上,整整待了一个下午!女人笑着对他说:“时间到了,你该走了。冰箱里还有饼干,如果你喜欢吃,可以拿走。”

他说:“真的不用了。”转身往外走。正碰到走向卧室的男人。

他微笑着对男人点头。男人的脸,满是惊讶。

他听见男人走进卧室,问女人:“谁啊?”

女人说:“钟点工。”

“钟点工?什么钟点工?……老天!医生早嘱咐过你不能乱动的!竟然还开了窗子!你不想活了?”男人的声音,惊慌失措。

他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本来想离开,此时却迈不开步。他重新敲门,走进屋子,在男人惊愕的目光中,从裤兜里掏出那五十块钱,然后掏出改锥、钳子、钢锯和尖刀。他把这些东西堆起来,压住那五十块钱。

现在他感觉浑身轻松。

他重新走进卧室,朝女人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你。”他说,“是你,把我拉了回来。”

[选自《语文世界(高中版)》]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准备了入室盗窃的工具,而进门时竟然没有用上,暗示房中有人,他和女主人的命运同时走上了“悬崖”。

B. 他看见茶几上的饼干,“抓”起来就胡乱地往嘴里塞,可以想见他此时已是饥饿至极,暗示他误入歧途、铤而走险的原因。

C. 女人本想从抽屉里拿钱给“钟点工”,但他却不知道“钟点工”的事儿,误以为要拿电话报警,险些干出了杀人灭口的勾当。

D. 本文描述了女人成功处置意外遭遇的整个过程,刻画了一个较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灿烂光辉与爱的力量。

【2】小说中,这位卧病在床的“女人”身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述。

【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标题“悬崖”的内涵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身处“悬崖”边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悬崖”呢?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的文化意义

礼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过怎样的积极意义?这值得好好回顾与总结。

首先,礼是人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人从动物界脱胎而来,这就决定了人身上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但是,人与动物毕竟存在着本质区别。那么,人应该怎样定义自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理由究竟何在?《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孔颖达疏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可见,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而其他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义。

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韩愈在他的《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严夷夏之别。而夷夏之别则在于一个“礼”字。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享受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们当夷狄看待。相反,有些夷狄之邦向慕中原文明,积极效仿,日久天长,已近于中国,则可与中原诸侯同等对待。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谁影响谁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韩愈之说,深入人心,故中国人始终以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自豪。

第三,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人离不开群体生活,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需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在中国文化中,这就是礼。  《礼记·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道德为万事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施行道德仁义,不通过礼则无由得成。

第四,礼是修身的主要门径。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内外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因此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国家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进行指导,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第五,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自然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成为在方言与风俗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各地人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歧,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4年第2期彭林《道德理性:中华礼乐文明之魂》)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礼”的一项是( )

A. 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 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作欹器的祭器。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诫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C. 广昌人家的厅堂中央,都会挂一个祖宗牌位,这个牌位的格式一般是:中间一行是“天地国亲师位”,两旁是两副对联。

D. 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在教堂一连忏悔了数个小时,撑不住的神父对秦奋的朋友说:“你的朋友罪孽太多了,我们这个小教堂已经装不下了。这附近还有间大点的教堂,你们把他送到那里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文化自觉,通过习礼和禽兽有着本质的区别。

B. 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在春秋时期,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进攻中原时,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这个过程即是文明坠向野蛮的过程。

C.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就必须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谓的礼。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D.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有礼这个凝聚民族的核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不可小觑,我们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仍然是国人引以为荣的东西。

B. 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内外双修。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礼的一个范畴,要求人们努力修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夷狄之邦、鄙陋之人,只要向礼、习礼,天长日久,也能向文明迈进。

D. 中国人的孩子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对礼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也使中国文化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 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 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襄阳63岁的志愿者吕军海,为劝阻路人闯红灯,不停向他们90度深鞠躬,并微笑提醒:请遵守交通规则!每周5天,每天鞠躬200次,老人已经坚持了半年,还是有人我行我素。面对争议,老人说,无奈才出此“下”策,虽有争议仍会坚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秋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某人收到一个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因病不能出席,写信向大会秘书说明,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

A. 因病不能到会,坐失良机,深感不幸。

B.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C. 因病不能到会,有负众望,深感不安。

D. 因不能到会,不能对会议做出应有贡献,特致歉意。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欠安”不妥,它是对别人身体不适的一种委婉的说法;“光临”不妥,它表示对别人的欢迎。C项“有负众望”不妥,过于突出自身作用。D项“因病”未点明,“应有贡献”太突出自身。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专家指出,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局面。

B. 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C.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提不出……灵丹妙药”动宾搭配不当;C项,“秦俑……成为当务之急”主宾搭配不当;D项,“史传和资料”存在重复累赘。

3、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

②诺贝尔文学奖如同有力的推手,把获奖者鲍勃·迪伦的作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而面对波澜壮阔的订书潮,一些出版社有些措手不及,纷纷紧急加印。

③微信朋友圈里种种养生文章催生养生产品推销的乱象,常有一些企业通过东拼西凑的一篇篇牛头马面的文章推销各种不合格养生产品。

④好教材少不了好故事。教汉语时首先从学习者熟悉的故事入手,从讲故事的角度编写汉语教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种种迹象表明,导致公司此次遭受巨大损失的始作俑者恰恰是经理自己,由于他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使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⑥这种不看红灯就结伴过马路的行为,在他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因为制定红绿灯规则的初衷就是保障过马路行人的安全。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①“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使用正确。②“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不合语境,应改为“突如其来”。③“牛头马面”比喻各种丑恶的人。应改为“似是而非”。④“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使用正确。⑤“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使用正确。⑥“不可理喻”指蛮横不讲理,应改为“不可思议”。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悬 崖

周海亮

他观察了三天。他知道那个男人在黄昏时候才能回来。在男人回来以前,那个总是挂着厚厚窗帘的窗口,没有任何动静。这等于说,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翻找。

他的钢锉和改锥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他轻轻推一下门,门就开了。

他在客厅里胡乱地翻找。他流了满头的汗。他没有翻到一分钱。茶几上有一筒打开的饼干,露着金黄诱人的颜色。他把那筒饼干抓起来,胡乱地向嘴里塞了两块。他将近两天没吃任何东西了。

他一边吃,一边推开卧室的门,一下子愣住了。

床上躺了一个女人,侧着身子,正盯着他看。女人的眼睛,含着笑。

他也看她。其实他想逃走,很想。可是他的两脚似被钉住,不由自主地颤抖。他扶着门,努力使自己不倒下来。

女人笑了。她说:“你好。”女人的脸色苍白。那上面,没有一丝阳光的痕迹。

他说:“你好。”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嘴里还塞着饼干。这让他的话,含糊不清。

女人说:“来了?”他说:“来了。”女人说:“你坐。”他说:“不用。”他稍微镇静了些。脑子里,闪出一千种可能和一千种解决的办法。

女人说:“你是来做钟点工的吧?刚打出广告,你就来了,这速度……”

他说:“是。”心里狐疑着。他把嘴里的饼干吞下,将右手伸进裤兜,抓紧了那把尖刀。

女人身边的床头柜上,放着一部电话。女人悄悄地、很隐蔽地把手伸过去。他往前走了两步。他想只要女人的手抓起电话,他就会掏出那把刀子,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女人的手,却在距电话几公分的地方停住。她打开床头柜的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五十块钱,递给他。“说好了的,先给钱。”女人说。仍是浅浅地笑。

他走过去,接过那五十块钱。然后愣愣地看着女人。女人说:“扶我起来。”他就小心翼翼地扶女人起来。女人说:“扶我去阳台。”他就小心翼翼地扶女人去阳台。女人坐上一张宽大的椅子,眯起眼睛。

看得出女人很虚弱,她在轻轻地喘息。

女人说:“我坐一会儿就行,你慢慢吃。”指着他手里的饼干筒,“冰箱里还有,吃完了,你自己拿。”

他说:“不用了。”竟有些难为情起来。只是,他插在裤兜里的右手,仍然紧攥着那把刀子。

“你多大了?”女人突然问。

“二十三,”他说,“是周岁。”

“和我儿子一样大。”女人说,“我儿子,和你一样帅,一样壮。”

他的脸红了。

“不过现在他在海南,在当兵。”女人说,“我有好几年没见到他了。”

“想他吗?”他问。

“当然想。”女人说,“你失业了?”

“是的。”他承认。

“没关系的。”女人说,“像你这样的年龄,机会一抓一大把。做钟点工,不也是机会?”女人开始咳嗽,仿佛要咳出五脏六腑。他不得不松开紧攥着刀子的手,握了拳,轻轻捶着女人的后背。

“谢谢你小伙子。”女人说,“我儿子,以前,也常常这样给我捶背。”

他的脸再一次红了。“你不闷吗?”他说,“要不把窗帘拉开吧?”

女人笑笑:“好。”

“要不,把窗子也打开吧?透透空气。”他说。

女人再笑笑:“当然好。”

他拉开窗帘,然后把窗子打开。阳光和风灌进来,把阳台,以及他们,镀上凉爽的金黄。

突然他听到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他惊了一下。他竟陪这个女人,在阳台上,整整待了一个下午!女人笑着对他说:“时间到了,你该走了。冰箱里还有饼干,如果你喜欢吃,可以拿走。”

他说:“真的不用了。”转身往外走。正碰到走向卧室的男人。

他微笑着对男人点头。男人的脸,满是惊讶。

他听见男人走进卧室,问女人:“谁啊?”

女人说:“钟点工。”

“钟点工?什么钟点工?……老天!医生早嘱咐过你不能乱动的!竟然还开了窗子!你不想活了?”男人的声音,惊慌失措。

他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本来想离开,此时却迈不开步。他重新敲门,走进屋子,在男人惊愕的目光中,从裤兜里掏出那五十块钱,然后掏出改锥、钳子、钢锯和尖刀。他把这些东西堆起来,压住那五十块钱。

现在他感觉浑身轻松。

他重新走进卧室,朝女人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你。”他说,“是你,把我拉了回来。”

[选自《语文世界(高中版)》]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准备了入室盗窃的工具,而进门时竟然没有用上,暗示房中有人,他和女主人的命运同时走上了“悬崖”。

B. 他看见茶几上的饼干,“抓”起来就胡乱地往嘴里塞,可以想见他此时已是饥饿至极,暗示他误入歧途、铤而走险的原因。

C. 女人本想从抽屉里拿钱给“钟点工”,但他却不知道“钟点工”的事儿,误以为要拿电话报警,险些干出了杀人灭口的勾当。

D. 本文描述了女人成功处置意外遭遇的整个过程,刻画了一个较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灿烂光辉与爱的力量。

【2】小说中,这位卧病在床的“女人”身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述。

【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标题“悬崖”的内涵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身处“悬崖”边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悬崖”呢?

【考点】
【答案】

【1】C

【2】①人格健全,内心强大;②沉静谨慎,善良温和;③临危不惧,机智聪慧。

【3】第一问:内涵:“悬崖”是指危险的境地,其一是女人一个人卧病在家,遇到盗贼入室,随时有生命危险;其二是小伙子因为饥饿,正在走向违法犯罪的境地。“悬崖”虽险,但常有一线生机,女人用智慧和爱心把自己和小伙子从“悬崖”境地拉回,转危为安。

第二问:①当自己遭遇危险,陷入“悬崖”境地时,要像小说中的女人一样临危不乱,用智慧避开危险;②发现别人一时糊涂,处在“悬崖”边上时,要机智应对,用爱心将他拉回来。

【解析】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对情节的概述有误。女人本想拿电话报警,但迅速改变了主意,拿出钱来作为钟点工的报酬。故选C。

【2】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进行。如“女人说:‘你是来做钟点工的吧?刚打出广告,你就来了,这速度……’”“女人身边的床头柜上,放着一部电话。女人悄悄地、很隐蔽地把手伸过去”“女人的手,却在距电话几公分的地方停住。她打开床头柜的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五十块钱,递给他。‘说好了的,先给钱。’女人说。仍是浅浅地笑”写出了女人的临危不惧,机智聪慧,人格健全,内心强大。女人和小伙子交流,谈自己儿子的情况,写出了女人的沉静谨慎,善良温和。

【3】本题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理解题目含义,二是探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悬崖”。解答第一问理解“悬崖”一词的含义,分析时从两个方面回答。女人身处危险是“悬崖”,小伙子因为饥饿,正在走向违法犯罪的境地是“悬崖”;虽是“悬崖”,但也有转危为安的机会,在这“悬崖”边上女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不仅挽救了小伙子,也救了自己。解答第二问,可从两个角度来探究,自己处于“悬崖”时应怎样;别人处于“悬崖”时应怎样;也可从其中某一角度探究,需结合自身实际,论说充分。

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的文化意义

礼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过怎样的积极意义?这值得好好回顾与总结。

首先,礼是人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人从动物界脱胎而来,这就决定了人身上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但是,人与动物毕竟存在着本质区别。那么,人应该怎样定义自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理由究竟何在?《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孔颖达疏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可见,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而其他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义。

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韩愈在他的《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严夷夏之别。而夷夏之别则在于一个“礼”字。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享受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们当夷狄看待。相反,有些夷狄之邦向慕中原文明,积极效仿,日久天长,已近于中国,则可与中原诸侯同等对待。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谁影响谁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韩愈之说,深入人心,故中国人始终以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自豪。

第三,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人离不开群体生活,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需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在中国文化中,这就是礼。  《礼记·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道德为万事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施行道德仁义,不通过礼则无由得成。

第四,礼是修身的主要门径。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内外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因此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国家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进行指导,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第五,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自然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成为在方言与风俗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各地人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歧,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4年第2期彭林《道德理性:中华礼乐文明之魂》)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礼”的一项是( )

A. 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 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作欹器的祭器。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诫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C. 广昌人家的厅堂中央,都会挂一个祖宗牌位,这个牌位的格式一般是:中间一行是“天地国亲师位”,两旁是两副对联。

D. 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在教堂一连忏悔了数个小时,撑不住的神父对秦奋的朋友说:“你的朋友罪孽太多了,我们这个小教堂已经装不下了。这附近还有间大点的教堂,你们把他送到那里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文化自觉,通过习礼和禽兽有着本质的区别。

B. 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在春秋时期,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进攻中原时,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这个过程即是文明坠向野蛮的过程。

C.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就必须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谓的礼。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D.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有礼这个凝聚民族的核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不可小觑,我们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仍然是国人引以为荣的东西。

B. 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内外双修。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礼的一个范畴,要求人们努力修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夷狄之邦、鄙陋之人,只要向礼、习礼,天长日久,也能向文明迈进。

D. 中国人的孩子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对礼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也使中国文化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

【考点】
【答案】

【1】D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的“礼”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之下阐述的,而D项所表述的内容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

【2】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有误,原文为“春秋季世”,即春秋末期。

【3】试题分析:“也使中国文化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无中生有。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 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 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B

【2】①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②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③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解析】

【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故选B。

【2】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尾联用了典故,张翰的“鲈鱼脍”表达了思乡之情,但作者在“秋风起”时,“慷慨”“悲歌”却“不为鲈”,表达了作者心忧国事的情感。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襄阳63岁的志愿者吕军海,为劝阻路人闯红灯,不停向他们90度深鞠躬,并微笑提醒:请遵守交通规则!每周5天,每天鞠躬200次,老人已经坚持了半年,还是有人我行我素。面对争议,老人说,无奈才出此“下”策,虽有争议仍会坚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
【答案】

尊重

曾经听说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会地走开了。走了没以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贸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神别人(不通顺),也没有资格用 不屑 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于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廉价奉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体味和摸索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是一则人物事迹,而且紧跟时代脚步,是生活中存在的、能够引起思考的现象,这类材料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让学生容易入手,能够有话说。材料里有哪些对象一般就有几个写作角度。从吕军海老人向行人鞠躬这一角度,可以围绕“尊重”、“恰当的方式”、“引导”“坚守”等话题来立意。从行人的“中国势过马路”这一角度,可以围绕“文明素养”’规矩“陋习”、“改变”等角度来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