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没有泯灭对雅的欣赏和渴望,①____________我们处在财富英雄时代,②____________每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财富,社会承认并激励对财富的正当获取和拥有,③____________我们多是俗人。④____________在内心深处,这个民族特有的“雅”基因时刻在提醒着我们:⑤____________拥有财富,我们⑥ ____________应该有文章书画弹琴围棋相伴的生活,我们向往彬彬有礼的世风,我们要做谦谦君子。

A

/

其实

因此

可是

不仅

B

固然

或者

于是

然而

/

C

虽然

几乎

尽管

但是

除了

D

即使

/

所以

进而

除非


A.A
B.B
C.C
D.D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中国代表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表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写躲过了风吹雨打 , 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B.为什么要买房,是自己内心的召唤,是旁人目光的胁迫,还是丈母娘的要求?在高房价上骑虎难下 , 成了如今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C.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一年发起建成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彝文名字——“的日木牛”。

D.校园暴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 , 造成二度伤害。

E.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 , 润泽万物;成片的稻田静卧在天地间,恩惠万家;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胜景,天下独绝。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韩不顾包括中国在内有关国家的反对,商定将于年内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称此举旨在于反制朝鲜为目的,其他国家不必忧虑。

B.蕨菜,茎细杆高,棕色细毛,叶为绿色,长大成茅草,幼叶幼茎可食,根含淀粉,能食用药用。性寒、味甜,有凉血止痛、降血压等功效。

C.中俄共同推进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建设,重点省州产能与投资合作,共同确定一批能提升区域整体合作水平的渠道。

D.某校组织的这次医学会议影响较大,邀请到了医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教授,也邀请了多所其他应学院校的年轻学科带头人。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道性善”,以孟子人性思想为性善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性善只是孟子对人性的具体认识,只是他整个人性思想的一个结论。只说到性善,不对孟子提出这一结论的理依据做深入的研寻探讨,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孟子人性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其深刻意义。

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孟子对“生之谓性”的反对和批驳。孟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天生的,但他反对“生之谓性”的说法。他不是从人的生物本能看人性,而是从人和禽兽的区别上看人性,认为只有把人与禽兽区别开的那些属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特征才是人性。关于这一点,张岱年先生有详尽的论述。他说:“孟子所谓性者,正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特殊性征。人之所同于禽兽者,不可谓为人之性;所谓人之性,乃专指人之所以为人者,实即是人之‘特性’。”“孟子所谓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有的一切本能。”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是人性论上一个大创造和大贡献。给正确认识人性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孟子人性思想的又一个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

“心”“性”“天”三者的关系,是性善论的核心思想。心、性都在人,而性是天赋,又属天;天在人之外、人之上,但同时就体现在人性中。所以“知其性,则知天”,知性亦即知天。天不再是高不可及,不能认识,而成为可以认识;人要知天,不假外求,只需修养自己的心性即可。通过尽心、知性,上达于天,为的是“事天”,即顺应天道,安顿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安身立命。如此,建立起了由修养心性而上达于天的理论架构,完善了天命与人生、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和尽心知性知天,通过修养心性而沟通天人,达到天人合一。这两点是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对儒学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以仁、义、礼、智等德性为人性,无此“非人也”,而善性并非自然具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就提出“做人”的问题。人生的第一要务是修养心性,提升自己,摆脱禽兽境界,堂堂正正做人。

中国文化中没有人间和天国两个世界的分别,只有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中国人不追求死后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而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留取丹心照汗青”,追求在人间、在历史中的不朽。生和死是统一的生命过程。死是生的继续。人的物质生命是短暂的,人死后,躯体腐烂,物质生活方面的一切失去意义;而人的精神生命则可以长留人间,在历史发展中永垂不朽。不朽不在于生前物质生活之所得,而在于立德、立功、立言之“虽久不废”。

中国人又讲“畏天命”,讲“天理”,把“天理良心”合提。尽心知性和事天立命合一,人生和天命合一,道德良心的自我约束和对天命的敬畏合一。

人性沟通天人,人道天道合一。人道本于性,即本于天道。所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选自钱逊《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理念》,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面深刻的认识孟子人性思想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含义,只懂得“孟子道性善” 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他提出性善论的理论依据。

B.孟子从人和禽兽的区别上来看人性,他讲的人性,只承认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而排斥与生俱来的本能中于禽兽相同的属性。

C.孟子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是人性论上一个创造和贡献,他澄清了人性的内容,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人性指明了方向。

D.孟子认为安身立命的途径是顺应天道,顺应天道即“事天”, “事天”的方式是“尽心、知性”,亦即竭尽心力帮助别人,发挥自己的善良天性。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岱年关于“孟子所谓人之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有的一切本能”的论述,证明了作者关于孟子人性内容的观点。

B.孟子的性善论“心”“性”“天”三者的关系为核心思想,构建由修养心性而上达于天的理论,使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完善。

C.基于对未知世界的淡漠,中国人不追求死后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而是想“留取丹心照汗青”,追求在人间、在历史中的不朽。

D.为了证明“人性沟通天人,人道天道合一”观点,作者引述了《中庸》里的一段文字,并进一步指出《中庸》阐明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告子说“生之谓性”,即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本能都是人性,其实,他的观点混淆了人性与禽兽性,并没有认清人性的本质特点。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应该以发挥万物的本性为起点,进而达到帮助天和地化育万物,与天、地齐名并列为三的至高境界。

C.孟子还将人性具体化,即人性即仁、义、礼、智等德性,同时,人的善性并不是自然具足的,如果自己不注意修养身性,善性也会流失。

D.孟子的“天人合一”说认为,天与人是有区别的,即使天是在人之外、人之上的;同时天与人又是统一的,即天体现在人性之中。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抃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 , 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 , 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改翰林学士承旨,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宋史·孙抃传》)

(1)下列对文本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B.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C.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D.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在宋代科举制度中,甲科、乙科都是指进士而言的,甲科是优于乙科的。

B.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之地,《礼记》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D.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财政等,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抃性格笃厚,言辞温和公正。他不认同找别人的事、攻击别人、嘴巴快捷、行事刻毒是谏官有才能的表现,亦是议事不发表偏执的言论。

B.孙抃在职尽责,维护朝廷礼仪。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员都说这样做违背礼仪,他伏地进谏,皇帝因为他脸色都变了。

C.孙抃不惧权贵,能够仗义执言。他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他就上奏章告诫皇帝说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那最终他的请求得到落实。

D.孙抃通晓典籍,解说周详深刻,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从古人有疑难之事时的的做法来解释,即自己的决定加上众人的意见见解,也要用卜筮来询问上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

②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也”之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无所待状态的三句是“______ , ______ , 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 , 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概括其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1

六、(共1题,共5分)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不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活质量,物质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①______ , 一个腰缠亿万的富翁,一个工薪阶层的成员,谁晚上睡觉更香甜呢?,说不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毕竟,后者没有那么多值得焦虑的事情,拿钱能买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一旦失去之后,那空虚和苦涩,更不是味。②______天天鱼翅、顿顿海参,终有吃腻的一天,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既物质、更精神的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③______。

河南省安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没有泯灭对雅的欣赏和渴望,①____________我们处在财富英雄时代,②____________每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财富,社会承认并激励对财富的正当获取和拥有,③____________我们多是俗人。④____________在内心深处,这个民族特有的“雅”基因时刻在提醒着我们:⑤____________拥有财富,我们⑥ ____________应该有文章书画弹琴围棋相伴的生活,我们向往彬彬有礼的世风,我们要做谦谦君子。

A

/

其实

因此

可是

不仅

B

固然

或者

于是

然而

/

C

虽然

几乎

尽管

但是

除了

D

即使

/

所以

进而

除非


A.A
B.B
C.C
D.D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及关联词。“处在英雄时代”是承认的事实;“俗人”“对雅的追求”之间应该是转折关系;“拥有财富”“文章书画弹琴围棋相伴”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用“除了”。综合看来C项合适。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中国代表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表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写躲过了风吹雨打 , 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B.为什么要买房,是自己内心的召唤,是旁人目光的胁迫,还是丈母娘的要求?在高房价上骑虎难下 , 成了如今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C.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一年发起建成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彝文名字——“的日木牛”。

D.校园暴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 , 造成二度伤害。

E.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 , 润泽万物;成片的稻田静卧在天地间,恩惠万家;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胜景,天下独绝。

【考点】
【答案】

C,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 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骑虎难下:用来比喻做事情进行到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又无法中止不能停止,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

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事说个不停。修饰听故事,不合语境。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形容“江水”,适用对象不当。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韩不顾包括中国在内有关国家的反对,商定将于年内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并称此举旨在于反制朝鲜为目的,其他国家不必忧虑。

B.蕨菜,茎细杆高,棕色细毛,叶为绿色,长大成茅草,幼叶幼茎可食,根含淀粉,能食用药用。性寒、味甜,有凉血止痛、降血压等功效。

C.中俄共同推进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建设,重点省州产能与投资合作,共同确定一批能提升区域整体合作水平的渠道。

D.某校组织的这次医学会议影响较大,邀请到了医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教授,也邀请了多所其他应学院校的年轻学科带头人。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分析。A项句式杂糅,“旨在于”“为目的”杂糅;C项成分残缺,在“合作”后面加上“进程”;D项表意不明。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道性善”,以孟子人性思想为性善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性善只是孟子对人性的具体认识,只是他整个人性思想的一个结论。只说到性善,不对孟子提出这一结论的理依据做深入的研寻探讨,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孟子人性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其深刻意义。

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孟子对“生之谓性”的反对和批驳。孟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天生的,但他反对“生之谓性”的说法。他不是从人的生物本能看人性,而是从人和禽兽的区别上看人性,认为只有把人与禽兽区别开的那些属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特征才是人性。关于这一点,张岱年先生有详尽的论述。他说:“孟子所谓性者,正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特殊性征。人之所同于禽兽者,不可谓为人之性;所谓人之性,乃专指人之所以为人者,实即是人之‘特性’。”“孟子所谓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有的一切本能。”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是人性论上一个大创造和大贡献。给正确认识人性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孟子人性思想的又一个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

“心”“性”“天”三者的关系,是性善论的核心思想。心、性都在人,而性是天赋,又属天;天在人之外、人之上,但同时就体现在人性中。所以“知其性,则知天”,知性亦即知天。天不再是高不可及,不能认识,而成为可以认识;人要知天,不假外求,只需修养自己的心性即可。通过尽心、知性,上达于天,为的是“事天”,即顺应天道,安顿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安身立命。如此,建立起了由修养心性而上达于天的理论架构,完善了天命与人生、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和尽心知性知天,通过修养心性而沟通天人,达到天人合一。这两点是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对儒学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以仁、义、礼、智等德性为人性,无此“非人也”,而善性并非自然具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就提出“做人”的问题。人生的第一要务是修养心性,提升自己,摆脱禽兽境界,堂堂正正做人。

中国文化中没有人间和天国两个世界的分别,只有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中国人不追求死后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而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留取丹心照汗青”,追求在人间、在历史中的不朽。生和死是统一的生命过程。死是生的继续。人的物质生命是短暂的,人死后,躯体腐烂,物质生活方面的一切失去意义;而人的精神生命则可以长留人间,在历史发展中永垂不朽。不朽不在于生前物质生活之所得,而在于立德、立功、立言之“虽久不废”。

中国人又讲“畏天命”,讲“天理”,把“天理良心”合提。尽心知性和事天立命合一,人生和天命合一,道德良心的自我约束和对天命的敬畏合一。

人性沟通天人,人道天道合一。人道本于性,即本于天道。所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选自钱逊《孟子人性思想的核心理念》,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面深刻的认识孟子人性思想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含义,只懂得“孟子道性善” 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他提出性善论的理论依据。

B.孟子从人和禽兽的区别上来看人性,他讲的人性,只承认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而排斥与生俱来的本能中于禽兽相同的属性。

C.孟子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人性,是人性论上一个创造和贡献,他澄清了人性的内容,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人性指明了方向。

D.孟子认为安身立命的途径是顺应天道,顺应天道即“事天”, “事天”的方式是“尽心、知性”,亦即竭尽心力帮助别人,发挥自己的善良天性。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岱年关于“孟子所谓人之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有的一切本能”的论述,证明了作者关于孟子人性内容的观点。

B.孟子的性善论“心”“性”“天”三者的关系为核心思想,构建由修养心性而上达于天的理论,使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完善。

C.基于对未知世界的淡漠,中国人不追求死后进入天堂或极乐世界,而是想“留取丹心照汗青”,追求在人间、在历史中的不朽。

D.为了证明“人性沟通天人,人道天道合一”观点,作者引述了《中庸》里的一段文字,并进一步指出《中庸》阐明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告子说“生之谓性”,即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本能都是人性,其实,他的观点混淆了人性与禽兽性,并没有认清人性的本质特点。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应该以发挥万物的本性为起点,进而达到帮助天和地化育万物,与天、地齐名并列为三的至高境界。

C.孟子还将人性具体化,即人性即仁、义、礼、智等德性,同时,人的善性并不是自然具足的,如果自己不注意修养身性,善性也会流失。

D.孟子的“天人合一”说认为,天与人是有区别的,即使天是在人之外、人之上的;同时天与人又是统一的,即天体现在人性之中。

【考点】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尽心、知性,上达于天,为的是‘事天’,即顺应天道,安顿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安身立命”可知,“竭尽心力帮助别人,发挥自己的善良天性”错误。(2)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文化中没有人间和天国两个世界的分别,只有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可知,“基于对未知世界的淡漠”无中生有。(3)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既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又有对部分语段的理解分析。B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可知,以偏概全。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抃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 , 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 , 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改翰林学士承旨,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宋史·孙抃传》)

(1)下列对文本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B.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C.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D.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在宋代科举制度中,甲科、乙科都是指进士而言的,甲科是优于乙科的。

B.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之地,《礼记》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D.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财政等,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抃性格笃厚,言辞温和公正。他不认同找别人的事、攻击别人、嘴巴快捷、行事刻毒是谏官有才能的表现,亦是议事不发表偏执的言论。

B.孙抃在职尽责,维护朝廷礼仪。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员都说这样做违背礼仪,他伏地进谏,皇帝因为他脸色都变了。

C.孙抃不惧权贵,能够仗义执言。他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他就上奏章告诫皇帝说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那最终他的请求得到落实。

D.孙抃通晓典籍,解说周详深刻,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从古人有疑难之事时的的做法来解释,即自己的决定加上众人的意见见解,也要用卜筮来询问上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

②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

【考点】
【答案】

(1)A

(2)D

(3)C

(4)

①宋仁宗考察他的话,催促他上任,并且任命他掌管审官院。②法官要将张氏关入监狱搜取佐证,陈执中不肯放人,皇帝令人不必追究。

【解析】

脱脱,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也”,“然后”“再迁”是对前面内容的转折,前面应该停顿。理解句意断句,句意:因为圣人看重诚实,不认为仅有人谋就够了,还要与神灵暗相符合,然后才可以。皇帝认为他回答得好。再升任礼部侍郎。孙抃久任侍从官,却很淡泊,人们认为他是一位长者。(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项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可知,请求罢免宰相的不是孙抃。(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①“趣”,通“趋”,催促,“视事”译为上任,“知”译为掌管。②“证左”译为搜取佐证,“遣”译为遣送,“推”译为追究。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也”之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无所待状态的三句是“______ , ______ , 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 , ______”。

【考点】
【答案】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正”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概括其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1

【考点】
【答案】

(1)内容:画面的中间是一位被搀扶着的乐呵呵的老人,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伸出大拇指;老人右侧,年轻爸爸两手搀扶着老人,说“我的父母也需要帮助”;左侧,孩子也高兴地扶着老人,说“爸爸,我也帮助老爷爷”。(2)寓意:言传身教,尊老敬老代代相传。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结合漫画的内容提示概括。阐述漫画的寓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如本题从爸爸和孩子的话语中可知,尊老敬老是言传身教的。

六、(共1题,共5分)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不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活质量,物质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①______ , 一个腰缠亿万的富翁,一个工薪阶层的成员,谁晚上睡觉更香甜呢?,说不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毕竟,后者没有那么多值得焦虑的事情,拿钱能买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一旦失去之后,那空虚和苦涩,更不是味。②______天天鱼翅、顿顿海参,终有吃腻的一天,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既物质、更精神的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③______。

【考点】
【答案】

财富多少与生活质量高低不成正比;物质享受是有止境的;才能使生活高品位、高质量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后面的关于“富翁”“工薪阶层”的分析可知,财富多少与生活质量高低不成正比;②处结合“终有吃腻的一天”可知,质享受是有止境的;③处结合“精神”“心灵”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