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2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家金簪

秦嗣林

我的邻居黄老太太,她家从上一代开始便累积了不少房地产,晚年生活优渥,在地方上小有名气。她的儿子黄先生则在市场里摆了个莱摊。其实以黄家的经济状况,黄先生根本不需要赚钱,与其说是做生意,倒不如说是打发时间。

不过有一天,黄老太太却上门来找我,小心翼翼地说:“我有样东西不能放在家里,放朋友那边也不放心,不知道可不可以放你这里?”说着就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用方型包布层层包覆的布包,里头是一个摩娑得发亮的木盒。黄老太太从中取出一只金簪,样式并不花俏,但可以判断出是件有些年头的金饰。

我问老太太:“这只金簪不占空间,为什么不放家里呢?”黄老太太扬声说:“要是放在家里,迟早会被我不孝的儿媳妇偷走。”我不解地问:“老太太,我认识你儿媳妇啊,有像你说的那么坏吗?”

黄老太太一听我提她儿媳妇,便噼里啪啦地数落起来,什么不孝顺、言词顶撞、甚至偷拿东西,让黄老太太气得要命。

虽然我心想她儿媳妇看起来不像是忤逆婆婆的人,但是对别人的家务事,我也不方便置喙。我赶紧岔开话题说:“大家都是老邻居了,东西放我这里保管当然没问题。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开张当票作为收据。”

黄老太太说:“好,就当5000元好了。可是你要注意喔,我这只金簪是祖上留下来的,哪天我走了,一定会一起带走。如果我没来拿,你千万不能给那个女人(儿媳妇),连我儿子也一样。”

我很好奇黄老太太为何如此重视这只不起眼的金簪,聊天后,总算慢慢拼凑出事情的原委:

原来黄老太太从小就被送到黄家当童养媳,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但是黄老太太不曾有过一句怨言,侍奉婆婆犹如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地无微不至。时间一久,婆婆终于被感动。临终前,她将黄老太太叫到病榻前,将金簪塞到她手里,温柔地说:“这只簪子是阿祖的阿祖(曾祖父)留下来的,我只留给你一个人。”婆婆的举动无疑宣告黄老太太从毫无地位的童养媳,晋身继承家族衣钵的长媳。

至此,我总算了解黄老太太为何不断叮嘱我绝对不能把金簪交给她儿媳妇,因为在她眼中,儿媳妇根本不曾尽到孝顺婆婆的义务,担不起金簪代表的持家有方。

没想到两年之后,黄老太太终究还是生病住院了。她的几个女儿帮忙整理房间,发现黄老太太视若珍宝的金簪不见踪影,却在平常收着私人物品的抽屉找到当票。于是黄老太太的儿子黄先生带着当票上门,告诉我黄老太太住院了,他要赎回金簪。我摇摇头说:“黄先生,很抱歉,你妈妈交代我,不能让你赎。”

黄先生听了不能接受,质问我是不是想要霸占他们家的金簪。

我索性敞开来说:“你知道她为什么执意要拿来我这里当吗?相信你和你母亲的相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把家里的问题套到我这个外人身上。你应该跟妈妈好好商量。”

但没想到当天晚上十二点,黄先生竟再次闯进店里。

黄先生说,其实他并不在意金簪的归属,而是他妈妈平日到处宣扬儿媳妇如何不孝,传家的金簪绝不会交给他们云云,让黄先生饱尝亲友误解的目光。

我问他:“我不只一次听到黄老太太说儿媳妇不孝,可是我又觉得你太太不像是这样的人,而黄老太太也不是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

黄先生苦笑说:“一开始我和太太谈恋爱时,我妈妈极力反对,她认为自己可以帮我挑个好老婆。所以从新婚第二天开始,婆媳大战就正式上演。其实我也不想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只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每次婆媳意见分歧时,我总是没耐心跟妈妈好好商量。久而久之,我太太受到我的影响,与我妈妈之间演变成了对立关系。秦先生,你知道吗?我在妈妈和太太之间夹了20年啊!”黄先生眉头深锁,无比忧愁。

黄先生一口气说出了心里话,我便告诉他:“这支金簪代表的是孝顺长辈的传统,她认为你们违背了传统,想让她们和平相处,解题人只有你能胜任。你是不是该跟太太商量商量,改变你们跟妈妈沟通的态度?”

约莫过了10天,黄先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黄老太太一起进到店里。黄老太太虽然有点虚弱,但是脸上的线条较过去柔和许多,看来黄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问黄老太太:“要不要把金簪赎回去啦?”黄老太太想了想说:“让你保管了两年,也该赎回去了。”金簪终于物归原主,黄老太太万分珍惜地收入原本的木盒中,黄先生推着妈妈走向门口。临走前,他转身朝我点了点头,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

(摘编自《29张当票》)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一些细节描写独其匠心,如写黄老太太的那个装金簪的木盒“层层包裹”,“木盒摩挲得发亮”,都体现了金簪传承年代的久远。

B.在小说中,“当票”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没有“当票“,黄先生就不会来找“我”而“我”也不会劝导他,最后母子两人也不会重归于好。

C.黄先生在母亲生病住院后,不顾撕破脸皮,极力要从“我”这里赎回金簪,说明他是一个见钱眼开、非常贪婪的人。

D.小说结尾写“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这一结局暗示了母子两人重归于好,场面温馨感人,内涵丰富让人回味。

E.小说围绕传家金簪所叙写的故事,不仅情节曲折,而且毋子两人对这支金簪的重视引发了人们对家族传统文化的深思,升华了主题。

(2)“我”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黄老太太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传家金簪”有什么含义?作品以它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巨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谥庄敏。

(节选自《明史陶谐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B.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C.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D.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秋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生员。中者称为“秀才”,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盐引是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C.里甲,是萌代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一般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之下再分为甲。里甲制度,最大的功能在于分配摇役及按丁纳税等。

D.九庙,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刘瑾之罪,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押至宫门外廷杖,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仍被刘瑾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诏。

B.陶谐能力强.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还在岸边种植芦苇,遇到水灾时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内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负担太重,乞请一概免去。意见得到了皇帝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放寇归山,所以仅得赏银.未得升迁。

【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2)“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赍银币。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哪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

【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家金簪

秦嗣林

我的邻居黄老太太,她家从上一代开始便累积了不少房地产,晚年生活优渥,在地方上小有名气。她的儿子黄先生则在市场里摆了个莱摊。其实以黄家的经济状况,黄先生根本不需要赚钱,与其说是做生意,倒不如说是打发时间。

不过有一天,黄老太太却上门来找我,小心翼翼地说:“我有样东西不能放在家里,放朋友那边也不放心,不知道可不可以放你这里?”说着就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用方型包布层层包覆的布包,里头是一个摩娑得发亮的木盒。黄老太太从中取出一只金簪,样式并不花俏,但可以判断出是件有些年头的金饰。

我问老太太:“这只金簪不占空间,为什么不放家里呢?”黄老太太扬声说:“要是放在家里,迟早会被我不孝的儿媳妇偷走。”我不解地问:“老太太,我认识你儿媳妇啊,有像你说的那么坏吗?”

黄老太太一听我提她儿媳妇,便噼里啪啦地数落起来,什么不孝顺、言词顶撞、甚至偷拿东西,让黄老太太气得要命。

虽然我心想她儿媳妇看起来不像是忤逆婆婆的人,但是对别人的家务事,我也不方便置喙。我赶紧岔开话题说:“大家都是老邻居了,东西放我这里保管当然没问题。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开张当票作为收据。”

黄老太太说:“好,就当5000元好了。可是你要注意喔,我这只金簪是祖上留下来的,哪天我走了,一定会一起带走。如果我没来拿,你千万不能给那个女人(儿媳妇),连我儿子也一样。”

我很好奇黄老太太为何如此重视这只不起眼的金簪,聊天后,总算慢慢拼凑出事情的原委:

原来黄老太太从小就被送到黄家当童养媳,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但是黄老太太不曾有过一句怨言,侍奉婆婆犹如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地无微不至。时间一久,婆婆终于被感动。临终前,她将黄老太太叫到病榻前,将金簪塞到她手里,温柔地说:“这只簪子是阿祖的阿祖(曾祖父)留下来的,我只留给你一个人。”婆婆的举动无疑宣告黄老太太从毫无地位的童养媳,晋身继承家族衣钵的长媳。

至此,我总算了解黄老太太为何不断叮嘱我绝对不能把金簪交给她儿媳妇,因为在她眼中,儿媳妇根本不曾尽到孝顺婆婆的义务,担不起金簪代表的持家有方。

没想到两年之后,黄老太太终究还是生病住院了。她的几个女儿帮忙整理房间,发现黄老太太视若珍宝的金簪不见踪影,却在平常收着私人物品的抽屉找到当票。于是黄老太太的儿子黄先生带着当票上门,告诉我黄老太太住院了,他要赎回金簪。我摇摇头说:“黄先生,很抱歉,你妈妈交代我,不能让你赎。”

黄先生听了不能接受,质问我是不是想要霸占他们家的金簪。

我索性敞开来说:“你知道她为什么执意要拿来我这里当吗?相信你和你母亲的相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把家里的问题套到我这个外人身上。你应该跟妈妈好好商量。”

但没想到当天晚上十二点,黄先生竟再次闯进店里。

黄先生说,其实他并不在意金簪的归属,而是他妈妈平日到处宣扬儿媳妇如何不孝,传家的金簪绝不会交给他们云云,让黄先生饱尝亲友误解的目光。

我问他:“我不只一次听到黄老太太说儿媳妇不孝,可是我又觉得你太太不像是这样的人,而黄老太太也不是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

黄先生苦笑说:“一开始我和太太谈恋爱时,我妈妈极力反对,她认为自己可以帮我挑个好老婆。所以从新婚第二天开始,婆媳大战就正式上演。其实我也不想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只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每次婆媳意见分歧时,我总是没耐心跟妈妈好好商量。久而久之,我太太受到我的影响,与我妈妈之间演变成了对立关系。秦先生,你知道吗?我在妈妈和太太之间夹了20年啊!”黄先生眉头深锁,无比忧愁。

黄先生一口气说出了心里话,我便告诉他:“这支金簪代表的是孝顺长辈的传统,她认为你们违背了传统,想让她们和平相处,解题人只有你能胜任。你是不是该跟太太商量商量,改变你们跟妈妈沟通的态度?”

约莫过了10天,黄先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黄老太太一起进到店里。黄老太太虽然有点虚弱,但是脸上的线条较过去柔和许多,看来黄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问黄老太太:“要不要把金簪赎回去啦?”黄老太太想了想说:“让你保管了两年,也该赎回去了。”金簪终于物归原主,黄老太太万分珍惜地收入原本的木盒中,黄先生推着妈妈走向门口。临走前,他转身朝我点了点头,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

(摘编自《29张当票》)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一些细节描写独其匠心,如写黄老太太的那个装金簪的木盒“层层包裹”,“木盒摩挲得发亮”,都体现了金簪传承年代的久远。

B.在小说中,“当票”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没有“当票“,黄先生就不会来找“我”而“我”也不会劝导他,最后母子两人也不会重归于好。

C.黄先生在母亲生病住院后,不顾撕破脸皮,极力要从“我”这里赎回金簪,说明他是一个见钱眼开、非常贪婪的人。

D.小说结尾写“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这一结局暗示了母子两人重归于好,场面温馨感人,内涵丰富让人回味。

E.小说围绕传家金簪所叙写的故事,不仅情节曲折,而且毋子两人对这支金簪的重视引发了人们对家族传统文化的深思,升华了主题。

(2)“我”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黄老太太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传家金簪”有什么含义?作品以它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考点】
【答案】

(1)BD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我”在小说中贯穿始终,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起到了连缀情节的作用。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③“我”这一形象的塑造,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我”通过劝导、启发使黄先生与母亲重归于好,引发人们对家族传承文化的思考。(每点2分)

(3)①坚守孝敬长辈的家族传统。作为传家宝的金簪她宁愿死后带走也不留给她认为不孝的儿子、儿媳。②自信、固执。认为自己可以给儿子找个好老婆,容不下儿子自己找的老婆。③宽容、明理。在儿子的主动沟通、转变后,她原谅了儿子、儿媳,赎回了金簪。(每点2分)

(4)(8分)含义:金簪代表孝顺长辈、持家有方并得到家族的认可,是黄家继承家族衣钵的象征。(2分)作用:①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作品以传家金簪为线索,揭示矛盾,展开情节。②巧设悬念。“金簪”冠以“传家”,引发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③揭示作品主题。作品中人物对金簪的态度,能引发读者对传统家族文化的思考。(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读后可知,选项主要涉及表现手法的知识点,分析时,应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差别,A项“都体现了金簪传承年代的久远”分析有误,“层层包裹”不能体现年代久远,只能说明珍贵。C项“说明他是一个见钱眼开、非常贪婪的人”分析错误,黄先生要赎回金簪主要是想消除亲友们对自己媳妇的误会。E项“情节曲折”错,这篇小说情节不曲折。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巨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谥庄敏。

(节选自《明史陶谐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B.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C.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D.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秋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生员。中者称为“秀才”,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盐引是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C.里甲,是萌代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一般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之下再分为甲。里甲制度,最大的功能在于分配摇役及按丁纳税等。

D.九庙,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刘瑾之罪,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押至宫门外廷杖,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仍被刘瑾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诏。

B.陶谐能力强.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还在岸边种植芦苇,遇到水灾时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内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负担太重,乞请一概免去。意见得到了皇帝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放寇归山,所以仅得赏银.未得升迁。

【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2)“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赍银币。

【考点】
【答案】

【1】D

【2】A

【3】D

【4】(1)刘瑾遂借机中伤陶谐,将他投入诏狱,处以廷杖,并将他贬斥为平民。立即张榜宣布陶谐为奸党。

(2)“陶谐的功劳应加记录,但以前纵容盗贼为患的又是谁呢?”于是只赏赐陶谐银币。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这句话是说“‘知府、知县官员任命升调太快,任职应以六年为期。谏议官违背皇上旨意,应当予以优待宽容。对于有才干能胜任职务在家养病的官员,不要弃之不用。’当时南京御史马敭等人因弹劾王琼而被逮捕,根据新定条例,养病长久的官员不再重新叙用,所以陶谐为此而上疏”;这段话中专有名词比较多,比如“南京御史马敭”“王琼”,固定结构“以……为”,定语后置句“养病官才力堪任者”。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哪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

【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考点】
【答案】

【1】“收”“出”两字很特别。(1分)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2分)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2分)

【2】这两句诗匠心独运。(1分)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2分)作者运用“以乐写哀”(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哪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来到一片开阔的原野上,极目远望。“悠然”二字传达出的是一种闲适,清雅的感觉。再看对句,更是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诗人运用“碧”“翠”两字,在读者眼前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的春景图。随着他的目光望去,飞鸟,行人,一派和谐景象。从手法的角度看,诗人说碧云“收”鸟,翠稻“出”人,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本无情感的“云”“稻”写成了有情之物,从而使所写景物更加明丽动人。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
【答案】

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论语》中有很多涉及做人道理的论述,比如子贡和孔子关于“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的对话,就揭示了做人的原则问题。在孔圣人看来,做人既不能做众口交赞之人,也不能做千夫所指之人,因为这两种人都是没有原则的。由此看来,一个丧失原则感的人是无足称道的。

“乡人皆好之”者是没有原则的。这种人没有是非观,只懂得投人所好。他们巧舌如簧、八面玲珑。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在同事面前,和颜悦色,俨然一个“好好先生”。这种人从来就远离纷争,置身事外。一旦遇事,便欣欣然地做起“和事佬”,谁也不得罪。譬如,夫差身边的那个伯嚭。身为人臣,不尽辅弼君王之本分,却整日揣摩君心,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在吴越争雄的关键时刻,劝吴王大兴土木的是他,劝吴王罢战休和的还是他。如此提议既讨得了主子的欢心,又赢得了厌战将士的好感,更博得了越国上下一片喝彩声。这样的伯嚭自然比“又臭又硬”的伍子胥“可爱”得多。可是,他忘了他是吴国的臣子。这位没有是非原则的“好好先生”终究成为了吴国的千古罪人。

“乡人皆恶之”者也是没有原则的。这种人没有善恶观,没有怜悯心,只懂得满足一己之私。这种人内心黑暗,人格扭曲。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四个字——唯我独尊,别人都是他们的绊脚石。这种人好人见之而侧目,坏人闻之而丧胆。譬如,妄想统治整个世界的战争狂人希特勒。譬如,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文强。譬如,为泄私愤而制造“南平血案”的郑民生。他们就是这种人。这种丧尽天良、毫无善恶原则的人,注定要被刻上历史的耻辱柱,遭万世唾弃。

而一个有原则的人,必定是明辨是非、善恶分明的人。这种人就是孔圣人所说的“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之人。这种人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他们不畏强势、不惧权威,他们无私无畏,从头到脚一根筋。因为无私,好人拥戴;因为无畏,坏人切齿。他们的人生字典也有四个字——真理正义。譬如,葬身火刑的布鲁诺,在信仰科学的布道者眼中他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在封建教会者的眼中他是离经叛道的“异端”。譬如,打黑除恶的任长霞、王立军,渴望正义的人民对他们交口称赞,猖獗的黑势力对他们恨之入骨。这样的人从来都不会因为别人的好恶而放弃自己的是非善恶原则,他们永远是“善者”的保护神,是“不善者”的眼中钉。

人们常说:做人难,难做人。我想,“难”就“难”在做人的原则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决心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相信,我们离孔圣人眼中的“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之人也就不远了。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多个思考角度思考:辞职的女教师、抄袭的学生、学生家长等等。无论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材料中给出的“学生作弊”一事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材料最终给出的是一个争论的情境,所以,要将上面任何一个问题讲得有分寸、合情理,都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理据和逻辑,或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

学生角度:①诚实做人比学业成绩更重要。②公民诚信教育应从未成年(学生时代)开始。

教师角度:①做一个有原则的教育者。②做一个能坚守正确决定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有思想、敢担当的、有尊严的独立的公民。

家长角度:①纵容孩子作假不可取。②家长应是孩子“诚信”(诚实)做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