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之感情与技巧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诗歌鉴赏(共2题,共10分)

1、

古代诗歌阅读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白发好禁春”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D.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写出寻春过程中的曲折。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备考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之感情与技巧

高中语文考试
一、诗歌鉴赏(共2题,共10分)

1、

古代诗歌阅读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白发好禁春”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D.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写出寻春过程中的曲折。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答案】

(1)D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

(1)诗中五六两句的意思是“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新鲜,直刺人的眼睛。”所以此处“藤梢刺眼”不是写寻春的曲折,而是指春色亮眼。

(2)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2)特点:雨大,及时。

如何表现: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

(1)学生赏析诗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能力,要能知人论世。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久晴不雨,秋禾枯焦。现在“且喜溪流岸岸深”,“无田似我犹欣舞”,一位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是先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技巧的,最后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在这首诗中,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