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六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鲁迅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圣人。”

B.“不错,”他放下茶杯说:“可你知道是谁叫她这样做的吗?”

C.对地球形状之争,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在伦敦认为是橘子,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一个西瓜。”

D.小李霍地站起来,大声说:“要我说,我就说:你们做领导的早就该管管这事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活动长期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理畸形,乃至心态失衡。

B.经济学家认为,评价奥巴马计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就是他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短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变成长期的巨大预算负担。

C.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

下列各句子所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比喻,对比,排比

B.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拟人。

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重复

D.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借代。

4、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面对消费市场的“寒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杞人忧天,应该千方百计拉动国内消费。

5、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苍茫chuāng  伴侣lǚ 遒劲qiú

B.青荇xìng 长篙gāo 漫溯sù 笙箫shēng

C.彳亍chìChù  颓圮pǐ   忸怩ní 倩影qiān

D.鹢首yì 蟋蟀shuai 氛围fēn  创伤chuāng

6、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宝库”“殿堂”,_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②但是实含有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⑤④②⑥① D.④②③⑥①⑤

8、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幽壁  婉然  抱复  淋漓尽致

B.寂寞  玲珑  缥渺  失魂落破

C.朦胧  倔强  谛听  俯仰天地

D.隽永  宿命  柔和  卒然去世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10),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B.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C.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3】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4】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殷。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12、

请用“/”为下文加波浪线部分划出停顿。

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13、

默写下面各小题空缺处的句子。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4、

以“微电影”开头,将下面的文字材料重组为一个单句,含标点不超过80字。

①微电影(Micro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对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视频短片的称谓。

②微规模投资(每部几千元到上万元)、微周期制作(1到7天或数周)和微时(30秒到300秒)放映是微电影的几个基本特点。

③微电影虽然篇幅短小,但具备电影的基本要素,即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④微电影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悠闲状态下观看。

微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贵阳六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鲁迅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圣人。”

B.“不错,”他放下茶杯说:“可你知道是谁叫她这样做的吗?”

C.对地球形状之争,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在伦敦认为是橘子,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一个西瓜。”

D.小李霍地站起来,大声说:“要我说,我就说:你们做领导的早就该管管这事了。”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句号应放在双引号的外面;B项,把冒号改为逗号。D项,“我就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活动长期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理畸形,乃至心态失衡。

B.经济学家认为,评价奥巴马计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就是他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短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变成长期的巨大预算负担。

C.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便易产生心理畸形,乃至心态失衡”语序不当,应改为“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C项,两面对一面,“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不搭配;D项,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可去掉“随着”。

3、

下列各句子所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比喻,对比,排比

B.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拟人。

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重复

D.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借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子所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D项,“悄悄是别离的笙萧”是比喻。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4、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面对消费市场的“寒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杞人忧天,应该千方百计拉动国内消费。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解答本题要先明确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然后结合语境判断正误。A.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句中形容那位著名学者的言论,正确。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句中用来形容“田园生活”,望文生义。C项,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形容“喜悦的心情”,错误。D项,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句中并非不必要的担心。错误。

5、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苍茫chuāng  伴侣lǚ 遒劲qiú

B.青荇xìng 长篙gāo 漫溯sù 笙箫shēng

C.彳亍chìChù  颓圮pǐ   忸怩ní 倩影qiān

D.鹢首yì 蟋蟀shuai 氛围fēn  创伤chuāng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A项,苍茫chuāng——cāng(苍--是指天的颜色,茫--形容辽阔,无边际。苍茫的意思就是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C项,倩影qiān——qiàn(比喻身材美好,亭亭玉立。多指女子)。D项,蟋蟀shuai——shuài。

6、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宝库”“殿堂”,_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解答本题要先明确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然后结合语境判断正误。“尊祟”意为尊敬推崇,较多用于指人及其做法;“崇敬”意为推崇尊敬。对代表知识的图书馆用“祟敬”更为合适。“望而生畏”指看到就害怕,与原文意思不符;“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用“敬而远之”符合原文语境。“不应是……而应是”与原文中作者对图书馆的定位相符合,而“不仅是……而且是”并不能表达出本语段中作者对于图书馆的看法。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②但是实含有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⑤④②⑥① D.④②③⑥①⑤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④②衔接密切,④承题干首句②启下;③⑤⑥①是对“至理”的阐释。其中③⑤是一假设,一实际,正反论证关系;⑥①是一问一答,设问关系。⑤句中提到“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⑥句紧承设问;①句和题干最后一句联系密切。所以选B。

8、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幽壁  婉然  抱复  淋漓尽致

B.寂寞  玲珑  缥渺  失魂落破

C.朦胧  倔强  谛听  俯仰天地

D.隽永  宿命  柔和  卒然去世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抱复——报复(报复:古时指报恩或报仇,现指报积怨、愤恨。抱负:志向,愿望)。B项,失魂落破——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D项,卒然去世——猝然(突然)。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10),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B.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C.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3】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4】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考点】
【答案】

【1】B

【2】D

【3】B

【4】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应结合语境理解加横线字的意思。B项,“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中“乍看”意思应是“初一看,猛一看”。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殷。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考点】
【答案】

【1】C

【2】B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C项,“则与之相反”有误;从文章第三段来看,两派的侧重点不同,但并非相反。第四段的开头说“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考点】
【答案】

(1)(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2)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应该慎重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一句中,“琢”,雕琢;“器”,器物;“知道”,古今异义,懂得道理。第二句中“迁”,变化;“则”,就;“舍”,失去;“为”,变成;“可不……哉”,难道不……吗。

12、

请用“/”为下文加波浪线部分划出停顿。

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

【考点】
【答案】

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能努力学习,老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给别人,我以为这是耻辱。离开自己的故乡,侍奉君主而显贵了,突然碰到过去的朋友,竟然没有怀旧的话,我以为这是卑鄙的”;然后抓对称的句式和内容,“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吾鄙之”。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13、

默写下面各小题空缺处的句子。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考点】
【答案】

(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3)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舸”“霄”“荡漾”这几个字的写法。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4、

以“微电影”开头,将下面的文字材料重组为一个单句,含标点不超过80字。

①微电影(Micro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对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视频短片的称谓。

②微规模投资(每部几千元到上万元)、微周期制作(1到7天或数周)和微时(30秒到300秒)放映是微电影的几个基本特点。

③微电影虽然篇幅短小,但具备电影的基本要素,即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④微电影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悠闲状态下观看。

微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微电影是一种微规模投资、微周期制作、微时放映,具有完整故事情节,专门在各种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视频短片。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以‘微电影’开头,将下面的文字材料重组为一个单句,含标点不超过80字”,这是考查句式的变换。本题首先要筛选跟微电影有关的一些关键词语,同时剔除重复的和次要的词语,然后对它们按照语法规范进行语序排列,只准含有一个主谓宾的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