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1日发表新年贺词时提到“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发射准备工作进入最终阶段”,这引起美日韩三国高度警惕,并被解读为“朝鲜或在近期试射洲际导弹”

B.专为网络视频定制的微纪录片《中国词儿》,意在通过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为窗口,吸引每个人参与讲述历史、分享历史、重温历史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我们要正告蔡英文,立即停止在葬送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邪路上一意孤行,不要再给台湾同胞和两岸关系带来更大的破坏

3、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诚实守信、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②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③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A.一言九鼎 南辕北辙 矫枉过正

B.一诺千金买椟还珠 削足适履

C.一言九鼎 买椟还珠 削足适履

D.一诺千金 南辕北辙 矫枉过正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刀势画

王斌

那洛阳在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洛阳遂成河南省会,军政要员云集,人口猛增。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开封沦陷时,大批商号来洛阳开业,更让洛阳繁华无比,民间艺术颇多。

洛阳剪纸就是其一。

洛阳剪纸有三种:一种叫复制剪,就是依葫芦画瓢,复制原来的花样;另一种叫规则剪,如结婚用的喜字;最后一种是创作剪,完全出自艺人的自创,随心所欲,一蹴而就,为剪纸艺术中的最高境界。

“创作剪”技艺最深的,在洛阳数秦百川先生。其作品栩栩如生,涉材广泛,独门绝技更是让人惊叹。

剪纸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艺术改良之后很快成为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是一位叫宫田雅之的人。此人通过刀势表现思想哲学和艺术美学,作品被世人称之为“刀势画”。其画作具有古典之美、刀势之美、冷峻之美、心灵之美多层美感。刀势在纸上所产生的线条配以艳丽的色彩,交相辉映之中,给人一种极大的感染力。

1944年夏,宫田雅之的夫人龙愁秀带着儿女和丈夫生前得意弟子来到洛阳。当地友人问起中日剪纸艺术的话题时,宫田夫人说:“中国的剪纸艺术还缺少足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基础,只局限于装饰作用,所以中国的剪纸只能像土特产一样批量销售,却登不上大雅之堂……”

秦百川先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当他听到那些话之后,脸红得发烫,立刻招呼弟子拜访。

龙愁秀和秦先生一交谈,知道了自己言语间不慎得罪了人,立刻站起来给秦先生鞠躬致歉。秦先生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也想见识一下您丈夫的‘刀势画’。虽然中日交战,但艺术无疆界。明日9时,在天门广场咱们现场交流一下,也算为两国剪纸艺术做点事吧。”

宫田夫人欣然接受了秦先生的请求。

第二天9时刚到,宫田夫人如约而至。一阵客套之后,比赛正式开始。

那宫田弟子看起来才三十多岁,却技艺了得,四十分钟后作品已然完成,悬挂于展厅显要位置。

那是宫田雅之代表作《白桦湖四季》的翻本。作品巧妙利用了光影元素,将七彩玻璃纸刻贴出惟妙惟肖的白桦树、月亮、山峰、氤氲、湖水、鸟儿。既有油画的细腻、中国水墨画的诗意,又兼有日本版画的冷峻内敛。既有东方的禅宗悟道,西方的哲学意味,又体现着一种特有的伤感之美。在玻璃装裱镜的反射下,画面亦真亦幻,将日本风景名胜白桦湖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树、那山就像伫立在众人眼前,那水就像流在众人脚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完美无瑕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一时人人惊呼!

宫田弟子作品一完成,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秦先生那里。

秦先生早已进入忘我境界,挥剪如飞。时而如走蛇空灵诡异,时而如蜻蜓点水飘逸轻灵。手臂运作间,纸屑扬扬洒下。少顷,额头渗出细汗。

良久,秦先生手臂停了下来,抬起头郑重凝视墙上高高悬挂的《白桦湖四季》。少顷,只见秦先生划破长空的一剪之后,突然一口鲜血“噗”地喷出,人慢慢倒地。

赛场大乱。

秦先生被送往医院之后,那幅带血作品静静躺在案上,揪着众人的心。作品表现的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血战日军保洛阳。有骏马飞跃嘶鸣,有山河支离破碎,有百姓同仇敌忾……那磅礴宏大的气势,丝丝入扣的表现手法,精妙的造型,勇进悲壮的氛围,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前线战场。

人们正赞叹间,只见秦先生几名弟子红着眼睛返了回来。数米长的剪纸在几个人手中被慢慢撕开。立刻,剪纸变成了对称的两幅作品。

这时,突然有人喊到:“剪纸上有字。”

众人这才注意到,在错综复杂的剪纸线条中,隐藏着偌大的两个字“落阳”。几名弟子把对称的两幅剪纸轻轻移到了屋外。清风徐徐吹动下奇迹出现了,只见剪纸上薄薄人儿车儿马儿飞快哗哗地动。或疾跑、或跳跃、或厮杀,似有鲜血飞迸,似有硝烟弥漫,似有枪弹嗖嗖飞过。风停时,人儿车儿马儿趋于平静,“落阳”二字又显示出来。

众人瞪大了双眼,只差点儿钻进剪纸中去。

那场大赛之后,传来秦百川先生去世的消息。

让人们称奇的是,自那一天开始,日军在中国战场很快大溃败,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可一世的日本太阳旗从洛阳上空狼狈撤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选自《小说月刊》2012年10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开头写了洛阳从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以洛阳的繁华、民间艺术颇多,引出洛阳剪纸和剪纸比赛的故事。

B.以“刀势画”为代表的剪纸,是日本的传统技艺,代表着日本高雅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古典美、刀势美、冷峻美、心灵美等多层美感。

C.剪纸比赛时,宫田弟子技艺了得,用四十分钟剪出的宫田雅之的代表作《白桦湖四季》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D.秦百川那幅带血的剪纸作品表现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内容,造型精妙,表现手法丝丝入扣,气势磅礴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E.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通过中日之间进行剪纸比赛、挫败日寇阴谋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2)小说开头部分对洛阳剪纸作了介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秦百川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北大有个教授叫王瑶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指引,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王瑶(1914﹣1989),字昭深,山西平遥人。现当代文学史家、教育家,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青年时期师从朱自清,致力于中古文学史的研究,著有《中古文学史论》。

②“在我看来,王瑶师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鲁迅式’的学者,‘鲁迅式’的知识分子。”《治学精神与人格力量——悼王瑶师》钱理群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代文学的时代诉求

中国当代文学呼唤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真正的文学,能提供高端的精神果实,是充满信仰和爱意的,是温暖的文字,是开启心智和净化灵魂的,是具有免疫力的。文学成为作家生命的自然流淌,作家的思想、情感、生命活力在文学中得以延宕、再生。

任何文学问题都源于现实问题,任何现实问题都蕴涵着文学问题。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文学是时代的证言。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生存”问题,也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发展”问题。发展的极限追求冲击着人类生存的底线,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全球化”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无边的背景和宏大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让人们倍感渺小与虚无。“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物成为衡量和评价人的有效尺度,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在人类自我意识的文化表达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传统社会重视“思想中的现实”大相径庭的是,当代社会以强调多元、相对与虚无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的“绝对确定性”。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构成当代人类所面对的深刻的文化危机。“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成为这个时代特征,如果从文化层面来说,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文化的失落”。“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成为时代文化的主题词,文学也无可逃避地跌落到这个巨大的泥潭中。问题是,文学如何从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跋涉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评论家李建军在谈到“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时,他给出的答案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李建军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谈当代小说的缺失问题,是很有道理的。但笔者以为,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亦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先进文化的发展、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密切相关。

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使命,应该包涵这些命题:一、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作家对时代的感性直观与理性把握,是文学的应有之意。当然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方面,文学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必须超越阶级、性别、信仰以及族群的狭隘性,进而达到世界性和人类性的高度,否则,就很难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也很难对广大读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二、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普遍的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三、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和平”承载着太多的民族苦难和悲剧人生,尤其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更能说明问题。中国人民历来是向往和崇尚和平的,中国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深刻领悟。四、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和谐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共同基础。没有和谐就谈不上发展与进步。文学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共同的场域,文学让我们心潮激荡,感慨系之。文学不仅仅要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五、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无数个“个人梦”就汇集成了“中国梦”。“中国梦”又是我们“个人梦”得以实现和起航的“精神场”。

文学永远也不会脱离它生成和反映的时代,文学的时代诉求是文学意义生成的重要内涵。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是思想着的时代的镜像。

( 2016年06月13日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应呼唤反映时代,关照社会现实,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

B.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这种困境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C.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让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D.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当代人类不再重视“思想中的现实”,反而以强调多元、相对与虚无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的“绝对确定性”。

B.文学应从“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走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C.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有评论家认为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这一看法也是认可的。

D.应该强调和重视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因为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要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就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创作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

B.社会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因此,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这一人生观、价值观。

C.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

D.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 应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后汉书•孔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B.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C.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D.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表示学校的词语还有庠、序、国子监等。

B.孝武,是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为给予褒扬而赐予的一种特殊称号。

C.《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D.筮,文中的意思是用蓍草占卦。卜筮可以指以占卦为业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们诽谤先帝,因而都被抓到狱吏那里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②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淇则有岸,______。总角之宴,______。(《诗经•氓》)

②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

③舞幽壑之潜蛟,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初春时节乘舟在外的诗人杜甫如鹖冠子一般隐居不仕。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日江水浩漫、花草迷蒙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和国家山川的热爱。

C.颈联“娟娟戏蝶”和“片片轻鸥”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诗人于舟中所见的自然美景。

D.颈联通过描绘蝴蝶蹁跹,穿孔而过,白鸥轻快、逐流飞翔之景,以乐景衬哀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E.尾联诗人的眼光随着万里青山绵延向外,思绪飞到了万里之外的帝都,直抒胸臆。

(2)《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注:图中文字为“破玩艺儿”)

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请以《雾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八、(共1题,共5分)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______ , 做着“经济”的事。什么原因?当然是缺乏对文化的敬畏之心。②______ , 文化领域也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但我们太习惯于将经济领域的发展经验套用在文化上了,更大的投入,更多的回报,恨不得总结出一个投资回报比的公式,将文化发展也拖入同一条发展快车道。但所谓文化,凝结在物质之中,③______ , 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文化的一切问题,也无法成为文化领域的核心价值观。文化靠涵养,简单认识文化,急躁发展文化,只会粗暴对待文化,最终为文化所弃。

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解答此题,可以运用排除法:从语言的本身找到一些标志,帮助我们先把某些句子的顺序给确定下来。,通过已定的顺序来对照一下选项,排除一些无关选项。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③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在②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1日发表新年贺词时提到“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发射准备工作进入最终阶段”,这引起美日韩三国高度警惕,并被解读为“朝鲜或在近期试射洲际导弹”

B.专为网络视频定制的微纪录片《中国词儿》,意在通过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为窗口,吸引每个人参与讲述历史、分享历史、重温历史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我们要正告蔡英文,立即停止在葬送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邪路上一意孤行,不要再给台湾同胞和两岸关系带来更大的破坏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A表述正确;B成分残缺,“参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活动”;C不合逻辑,多重否定错误,删去“谁又能否认它不是”中的“不”;D搭配不当,“同胞”与“破坏”搭配不当,可将“破坏”改为“危害”。

故选:A。

3、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诚实守信、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②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③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A.一言九鼎 南辕北辙 矫枉过正

B.一诺千金买椟还珠 削足适履

C.一言九鼎 买椟还珠 削足适履

D.一诺千金 南辕北辙 矫枉过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①根据“诚实守信”,便可确定选“一诺千金”;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②强调的是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不合理的行动,所以选“南辕北辙”;矫枉过正: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③根据“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便可确定选“矫枉过正”;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刀势画

王斌

那洛阳在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洛阳遂成河南省会,军政要员云集,人口猛增。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开封沦陷时,大批商号来洛阳开业,更让洛阳繁华无比,民间艺术颇多。

洛阳剪纸就是其一。

洛阳剪纸有三种:一种叫复制剪,就是依葫芦画瓢,复制原来的花样;另一种叫规则剪,如结婚用的喜字;最后一种是创作剪,完全出自艺人的自创,随心所欲,一蹴而就,为剪纸艺术中的最高境界。

“创作剪”技艺最深的,在洛阳数秦百川先生。其作品栩栩如生,涉材广泛,独门绝技更是让人惊叹。

剪纸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艺术改良之后很快成为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是一位叫宫田雅之的人。此人通过刀势表现思想哲学和艺术美学,作品被世人称之为“刀势画”。其画作具有古典之美、刀势之美、冷峻之美、心灵之美多层美感。刀势在纸上所产生的线条配以艳丽的色彩,交相辉映之中,给人一种极大的感染力。

1944年夏,宫田雅之的夫人龙愁秀带着儿女和丈夫生前得意弟子来到洛阳。当地友人问起中日剪纸艺术的话题时,宫田夫人说:“中国的剪纸艺术还缺少足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基础,只局限于装饰作用,所以中国的剪纸只能像土特产一样批量销售,却登不上大雅之堂……”

秦百川先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当他听到那些话之后,脸红得发烫,立刻招呼弟子拜访。

龙愁秀和秦先生一交谈,知道了自己言语间不慎得罪了人,立刻站起来给秦先生鞠躬致歉。秦先生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也想见识一下您丈夫的‘刀势画’。虽然中日交战,但艺术无疆界。明日9时,在天门广场咱们现场交流一下,也算为两国剪纸艺术做点事吧。”

宫田夫人欣然接受了秦先生的请求。

第二天9时刚到,宫田夫人如约而至。一阵客套之后,比赛正式开始。

那宫田弟子看起来才三十多岁,却技艺了得,四十分钟后作品已然完成,悬挂于展厅显要位置。

那是宫田雅之代表作《白桦湖四季》的翻本。作品巧妙利用了光影元素,将七彩玻璃纸刻贴出惟妙惟肖的白桦树、月亮、山峰、氤氲、湖水、鸟儿。既有油画的细腻、中国水墨画的诗意,又兼有日本版画的冷峻内敛。既有东方的禅宗悟道,西方的哲学意味,又体现着一种特有的伤感之美。在玻璃装裱镜的反射下,画面亦真亦幻,将日本风景名胜白桦湖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树、那山就像伫立在众人眼前,那水就像流在众人脚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完美无瑕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一时人人惊呼!

宫田弟子作品一完成,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秦先生那里。

秦先生早已进入忘我境界,挥剪如飞。时而如走蛇空灵诡异,时而如蜻蜓点水飘逸轻灵。手臂运作间,纸屑扬扬洒下。少顷,额头渗出细汗。

良久,秦先生手臂停了下来,抬起头郑重凝视墙上高高悬挂的《白桦湖四季》。少顷,只见秦先生划破长空的一剪之后,突然一口鲜血“噗”地喷出,人慢慢倒地。

赛场大乱。

秦先生被送往医院之后,那幅带血作品静静躺在案上,揪着众人的心。作品表现的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血战日军保洛阳。有骏马飞跃嘶鸣,有山河支离破碎,有百姓同仇敌忾……那磅礴宏大的气势,丝丝入扣的表现手法,精妙的造型,勇进悲壮的氛围,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前线战场。

人们正赞叹间,只见秦先生几名弟子红着眼睛返了回来。数米长的剪纸在几个人手中被慢慢撕开。立刻,剪纸变成了对称的两幅作品。

这时,突然有人喊到:“剪纸上有字。”

众人这才注意到,在错综复杂的剪纸线条中,隐藏着偌大的两个字“落阳”。几名弟子把对称的两幅剪纸轻轻移到了屋外。清风徐徐吹动下奇迹出现了,只见剪纸上薄薄人儿车儿马儿飞快哗哗地动。或疾跑、或跳跃、或厮杀,似有鲜血飞迸,似有硝烟弥漫,似有枪弹嗖嗖飞过。风停时,人儿车儿马儿趋于平静,“落阳”二字又显示出来。

众人瞪大了双眼,只差点儿钻进剪纸中去。

那场大赛之后,传来秦百川先生去世的消息。

让人们称奇的是,自那一天开始,日军在中国战场很快大溃败,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可一世的日本太阳旗从洛阳上空狼狈撤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选自《小说月刊》2012年10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开头写了洛阳从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以洛阳的繁华、民间艺术颇多,引出洛阳剪纸和剪纸比赛的故事。

B.以“刀势画”为代表的剪纸,是日本的传统技艺,代表着日本高雅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古典美、刀势美、冷峻美、心灵美等多层美感。

C.剪纸比赛时,宫田弟子技艺了得,用四十分钟剪出的宫田雅之的代表作《白桦湖四季》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D.秦百川那幅带血的剪纸作品表现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内容,造型精妙,表现手法丝丝入扣,气势磅礴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E.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通过中日之间进行剪纸比赛、挫败日寇阴谋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2)小说开头部分对洛阳剪纸作了介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秦百川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考点】
【答案】

(1)B,E

(2)

①为小说的展开提供相关的背景,便于文章内容的理解;②从洛阳剪纸写起,引出主要人物的出场;③和后文日本的“刀势画”对照,交代了两国艺术的源流关系。

(3)

秦百川是位爱国艺人。①他剪纸技艺精湛,比赛中创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境界。②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听到日本人贬低中国艺术,便要出面比赛,一争高低;他的作品反映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生活。③对抗日斗争有着必胜的信念,他的作品巧妙地蕴含着日本“落阳”必败的寓意。

【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情节和技巧的能力。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情节和技巧的能力。首先应通读文本,把握人物、环境、情节;然后依据情节分析技巧。B项文中指出剪纸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文中只说剪纸是“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是宫田雅之,他的作品被称为“刀势画”,并未说“刀势画”代表日本高雅艺术的最高水平。E项这次剪纸比赛是民间的比赛,小说也没有表现“阴谋”以及挫败“阴谋”的相关情节。故选BE。(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重点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文章开头对“洛阳剪纸”的介绍,在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人物提供背景。内容上,引出主要人物秦百川出场,并且也引出了洛阳剪纸和日本刀势画的渊源。(3)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本题比较简单,在小说中可用原文回答,如在洛阳,他的剪纸技艺最高,作品栩栩如生;他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等。另外从比试中,他突然口吐鲜血,人慢慢倒地,可分析出他深沉的爱过情怀。从剪纸的画意中分析出他对抗战的胜利信念。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北大有个教授叫王瑶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指引,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王瑶(1914﹣1989),字昭深,山西平遥人。现当代文学史家、教育家,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青年时期师从朱自清,致力于中古文学史的研究,著有《中古文学史论》。

②“在我看来,王瑶师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鲁迅式’的学者,‘鲁迅式’的知识分子。”《治学精神与人格力量——悼王瑶师》钱理群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考点】
【答案】

(1)A

(2)

①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清峻”和“通脱”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②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③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

(3)

①平时放任不管:从来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单,任学生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②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③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你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或“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错误,原文表述为“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C项王瑶教授建议作者把“第一个题目”“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D项“侧面描写”理解有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呈现王瑶对学生尤其是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属于正面描写;另外,文章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不具体,只是说“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故选A。(2)本题考查的是对传主行为的分析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对传主行为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王瑶的弟子)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一语,在文中筛选同既同“魏晋风度”相关、也同“五四精神”相关的内容。明白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都包括“清峻”和“通脱”两方面,因而是相似的,而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和冷峻,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因为王瑶具备这两个特点,所以说他是这两种精神的传人。(3)本题考查的是对传文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对传文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答题时,题干中“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一语很关键,要根据这个要求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比如,王瑶教授从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这可看出他“无为而教”的特点。他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这可看出王瑶教授能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和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必然事件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代文学的时代诉求

中国当代文学呼唤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真正的文学,能提供高端的精神果实,是充满信仰和爱意的,是温暖的文字,是开启心智和净化灵魂的,是具有免疫力的。文学成为作家生命的自然流淌,作家的思想、情感、生命活力在文学中得以延宕、再生。

任何文学问题都源于现实问题,任何现实问题都蕴涵着文学问题。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文学是时代的证言。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生存”问题,也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发展”问题。发展的极限追求冲击着人类生存的底线,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全球化”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无边的背景和宏大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让人们倍感渺小与虚无。“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物成为衡量和评价人的有效尺度,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在人类自我意识的文化表达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传统社会重视“思想中的现实”大相径庭的是,当代社会以强调多元、相对与虚无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的“绝对确定性”。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构成当代人类所面对的深刻的文化危机。“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成为这个时代特征,如果从文化层面来说,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文化的失落”。“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成为时代文化的主题词,文学也无可逃避地跌落到这个巨大的泥潭中。问题是,文学如何从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跋涉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评论家李建军在谈到“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时,他给出的答案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李建军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谈当代小说的缺失问题,是很有道理的。但笔者以为,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亦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先进文化的发展、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密切相关。

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使命,应该包涵这些命题:一、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作家对时代的感性直观与理性把握,是文学的应有之意。当然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方面,文学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必须超越阶级、性别、信仰以及族群的狭隘性,进而达到世界性和人类性的高度,否则,就很难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也很难对广大读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二、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普遍的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三、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和平”承载着太多的民族苦难和悲剧人生,尤其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更能说明问题。中国人民历来是向往和崇尚和平的,中国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深刻领悟。四、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和谐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共同基础。没有和谐就谈不上发展与进步。文学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共同的场域,文学让我们心潮激荡,感慨系之。文学不仅仅要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五、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无数个“个人梦”就汇集成了“中国梦”。“中国梦”又是我们“个人梦”得以实现和起航的“精神场”。

文学永远也不会脱离它生成和反映的时代,文学的时代诉求是文学意义生成的重要内涵。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是思想着的时代的镜像。

( 2016年06月13日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应呼唤反映时代,关照社会现实,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

B.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这种困境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C.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让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D.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当代人类不再重视“思想中的现实”,反而以强调多元、相对与虚无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的“绝对确定性”。

B.文学应从“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走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C.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有评论家认为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这一看法也是认可的。

D.应该强调和重视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因为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要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就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创作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

B.社会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因此,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这一人生观、价值观。

C.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

D.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 应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

【考点】
【答案】

(1)C

(2)C

(3)A

【解析】

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1)C,回答问题不全面,不对应,根据原文第二段的内容可知,“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让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是针对“物化”问题的,而“全球化”问题没有对应的内容。(2)C,“作者认为…”错,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可知,应是评论家李建军的观点。(3)A,“中国当代文学要…”,“就必须摆脱…”错,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可知,后者不一定是前者的条件。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后汉书•孔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B.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C.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D.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表示学校的词语还有庠、序、国子监等。

B.孝武,是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为给予褒扬而赐予的一种特殊称号。

C.《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D.筮,文中的意思是用蓍草占卦。卜筮可以指以占卦为业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们诽谤先帝,因而都被抓到狱吏那里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②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考点】
【答案】

(1)C

(2)B

(3)A

(4)

①我有做老百姓的心愿,您有做官的志气,各人听从各人的所爱,不是很好吗!

②我恐怕官吏突然陷害我,令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诉。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C “悛改”为一个并列的动词短语,意思是“悔过改正”,中间不可断,排除A。B;“耳”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假使非议的是事实,那就应该坚决悔过改正;若是说得不适合,也应当宽容,又为什么要加罪他呀?我等受戮,死就死了,但天下的人,一定会改变过去对皇上的看法,从这件事观察皇上的用心。(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B “为给予褒扬而赐予的一种特殊称号”错,应是“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A “而都被抓到狱吏那里接受审讯”,根据原文第二段“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是崔骃接受狱吏的审讯。(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布衣:老百姓;衮冕:做官;善:好。句子翻译为:我有做老百姓的心愿,您有做官的志气,各人听从各人的所爱,不是很好吗!②卒然:突然;构:构陷。句子翻译为:我恐怕官吏突然陷害我,令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诉。

参考译文: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曾祖父孔子建,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崔篆友好。崔篆出仕王莽任建新大尹时,曾经劝孔子建出仕。子建回答他说“:我有做布衣老百姓的心愿,您有做官的志气,各人听从各人的所爱,不是很好吗?我们所走的道路,既然不同,请从此别。”就回去了,死在家里。

孔僖与崔篆的孙子崔骃是好朋友,同游太学,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的时事,孔僖废书叹息说:“如此,这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崔骃说:“是的。从前孝武皇帝做天子时,年纪轻轻的,才十八岁,崇信圣人之道,以先王为学习的榜样,五六年的时间,号称胜过文帝、景帝的恭俭。到后来任意而行,忘记了自己以前的好处。”孔僖道: “书传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邻房生梁郁附和着道:“这样,武帝也是狗吗?”孔僖、崔骃默然不做声。梁郁发怒恨他们,暗地里上书告崔骃、孔僖诽谤先帝,讥讽当世。朝廷把这件事交管事人处理,崔骃去狱吏受审讯。孔僖看到逮捕他的人快来了,害怕被诛,于是上书肃宗申诉:“臣愚见,认为凡是称为诽谤的,是说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捏造诬蔑而已。至于孝武皇帝,政治的好与坏,在汉史上写得明明白白,有如日月。这是叫做直说书传实事,不算捏造。皇帝为善,天下的善就都归于他,皇帝不为善,天下的恶也都会集在他那里,这都有原因的,不可以责于人呢。并且皇上即位以来,政治没有什么过失,德泽及于百姓的却很多,天下的人都是知道的,我等为什么要讥刺他呢?假使非议的是事实,那就应该坚决悔过改正;若是说得不适合,也应当宽容,又为什么要加罪他呀?我等受戮,死就死了,但天下的人,一定会改变过去对皇上的看法,从这件事观察皇上的用心。自今以后,如果看到不可的事,就绝对不会再说了啊。我之所以不吝惜死,还敢于毫无顾虑地这样说,真正是为皇上爱惜这天下大业。皇上如果不爱惜,那我有什么办法呢?齐桓公亲自揭露他先君的过错,以启发管仲,然后全体臣子得以尽心为国。现在皇上居然想为远在十世的武帝隐瞒事实,难道不是与桓公大相径庭吗?我恐怕官吏猝然陷害我,令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诉,使后世议论的人随便以皇上作比较,难道可以再使子孙补救遮掩吗?我恭谨地去朝廷等待重诛。”帝本来也无加罪孔僖等人的意思,奏书送上去,马上下诏不问罪,授孔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巡视东方,回来时经过鲁,去阙里,用牛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奏黄帝、尧、舜、禹、汤、周六代的音乐,命令儒者讲《论语》。孔僖因向皇上道谢。帝说:“今天的大会,难道不是对于您孔氏一种光荣吗?”孔僖回答道:“我听说贤明的圣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现在皇上作为天子,亲自到我们这里,这是崇敬致礼老师,使圣德增辉。至于说到光荣,是不敢承当的。”帝大笑说:“不是圣人的子孙,哪里说得这样好的话啊!”就授孔僖郎中。

这年冬天,授临晋令,崔骃用《家林》占卜,说不吉利,阻止孔僖道: “你为什么不辞官呢?”孔僖说:“学习不为个人,出仕不选择什么样的官才做,凶吉在于自己,难道是由占卜决定的吗?”做了三年临晋县令,死在任上,遗嘱就地埋葬。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淇则有岸,______。总角之宴,______。(《诗经•氓》)

②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

③舞幽壑之潜蛟,______。(苏轼《赤壁赋》)

【考点】
【答案】

隰则有泮;言笑晏晏;又申之以揽茝;虽九死其犹未悔;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本题考查记忆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只要根据给出的句子,并且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字形,写完后要检查。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初春时节乘舟在外的诗人杜甫如鹖冠子一般隐居不仕。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日江水浩漫、花草迷蒙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和国家山川的热爱。

C.颈联“娟娟戏蝶”和“片片轻鸥”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诗人于舟中所见的自然美景。

D.颈联通过描绘蝴蝶蹁跹,穿孔而过,白鸥轻快、逐流飞翔之景,以乐景衬哀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E.尾联诗人的眼光随着万里青山绵延向外,思绪飞到了万里之外的帝都,直抒胸臆。

(2)《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考点】
【答案】

(1)C,D

(2)

①年老。“强饮”、“ 老年”可以看出;②没有机会报效朝廷的痛苦。“戴鶡冠”可以看出;③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末句反映出这一点。

【解析】

《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表现了诗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联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尾联总收全诗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自然凝炼,风格苍茫沉郁。(1)A “愁看直北是长安”错,这里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B “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和国家山川的热爱”错,这里指“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直抒胸臆”以偏概全,还有借景抒情。(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佳辰强饮食犹寒”“老年花似雾中看”,因年老而愁;“隐几萧条戴鹖冠”,没有机会报效朝廷的痛苦;“愁看直北是长安”,对时局多难的忧伤。

参考译文: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皮几,席地而坐,乌皮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注:图中文字为“破玩艺儿”)

1

【考点】
【答案】

寓意:图画讽刺了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忘记出身、忘恩负义、不懂得感恩)的人或现象。

【解析】

解答该题,首先应当注意题干要求,第一问要用说明性质的语言来表述画面,说明性的语言要平实、准确,不可进行描写,交代清画面内容有小鸡、蛋壳、“破玩艺儿”的文字等即可;第二问总结寓意,可以根据画面实质来总结,意思对即可,可以采用“讽刺了…”的句式表述出来。答案:

内容: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艺儿!”。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请以《雾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点】
【答案】

参考范文:

雾霾

脚步匆匆行于灰雾笼罩的巨大囚笼中,繁忙的马路充斥着车鸣,浑浊的空气中是浮躁的味道。雾霾,亦是心灵的阴郁,欲望的拥堵。

钟情于欣赏水墨,长长的宣纸上,隐约绘出寂寥的山,而后是一篇孤单的叶,悬在半空中,飘荡在天地间。古人喜好寄情于山水,有穷之笔描绘无尽之情怀。那留下的大片空白,便是最纯粹的载体,担负了无穷的玄想。

兴许人心如画,过于饱满则显出欲望的拥堵,显现一片浑浊的灰雾。人生,应以适当的舍弃与退让体现,于雾霾之外开辟空白。

念往昔,繁华竞逐。而你却白衣飘飘,神情闲雅,独逍遥游于濯浊之外,参透自然。你毅然舍弃权位的雾霾,只愿化为梦中之蝶翩然起舞,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翔于天地。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淡然处世,远离污浊的人生态度。而你梦中的蝶,竟也聘婷落于人间,慰藉无数麻木的心灵。

走出雾霾,需要的是庄子的宁静致远,更需要的是实现真我的>勇气。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走在拉萨城中,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留下的诗句便是对他人性本真的最好写照。这样的诗人,于自然之中不断找寻自我,实现自我。“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这不是他对信仰的背叛,而是他勇于遵循真我,走出心灵迷茫的不朽诗篇。

《双城记》的开篇这样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许多人把生命的真谛诉诸锦衣玉食,认为只有金鼎玉器、裘衣肥马才是人生的饱满。他们紧握双手,就以为可以拥住一切,最后却只得到一个充满雾霾的荒芜世界。

走出雾霾,不是弱者的退缩,而是勇者的前行。若执迷不悔,便无法理解陶渊明晨曦采菊东篱下,暮色带月荷锄归的雅致,无法明白梭罗瓦尔登湖畔诗意的栖居,无法领悟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洒脱。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我们何须执念,在雾霾之地争名夺利。何不学会舍弃,于雾霾之外开辟美好。若我们都能于沉寂中享受自己,那么雾霾也将无处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纯白的云,碧澄的天。

【解析】

此题通过直接命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雾霾”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危害,容易造成各种疾病,“雾霾”也是当今社会一大热点话题,面对雾霾,我们应该反思,反思什么,“雾霾”背后隐藏着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雾霾,这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面对这样一个非常大的命题,我们可以寄情于美好未来——青山绿水,描绘心中的圣地。注意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言之有物,语言表达要具体。

八、(共1题,共5分)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______ , 做着“经济”的事。什么原因?当然是缺乏对文化的敬畏之心。②______ , 文化领域也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但我们太习惯于将经济领域的发展经验套用在文化上了,更大的投入,更多的回报,恨不得总结出一个投资回报比的公式,将文化发展也拖入同一条发展快车道。但所谓文化,凝结在物质之中,③______ , 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文化的一切问题,也无法成为文化领域的核心价值观。文化靠涵养,简单认识文化,急躁发展文化,只会粗暴对待文化,最终为文化所弃。

【考点】
【答案】

叫着“文化”的名;随着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又游离于物质之外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注意字数的限定。本语段的中心话题是“文化”。第一处空格,内容上与“做着‘经济’的事”相对应,根据“当然是缺乏对文化的敬畏之心”进行推测;第二处空格,根据“文化领域也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但我们太习惯于将经济领域的发展经验套用在文化上了”进行推测,关键词应为“经济发展”,从语法上来看,此句为状语,所以要加上介词“随着”或“伴着”等;第三处空格,要与“凝结在物质之中”相对应,表明文化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