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三中高二上期中语文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胸襟,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也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通过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无人监考”的建议,同学们见解不一,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学生会准备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一下。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窘困,无出其右。

C.同学们都认为他多才多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我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有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琴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

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两次出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琴声的美好,给人们内心带来愉悦。

B.“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准备勇敢的赴死。

C.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一句中可以看出琴王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

D.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说明人们根本不关心他,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他是属于多余人一类。

E.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留给人一些深思。

【2】小说为什么要以“琴王”为题?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悠扬的琴声对村民们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分点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 昃,太阳过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警,率浃日乃至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师孟奏徙于渝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①相踵而至 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唱出了诗人在饮酒后思念君主,但无奈路途遥远无法顾及自己,自己对国事也无能为力的幽怨与惆怅。

(2)《论语》中表示见到有长处的人善于学习,见到有缺点的人善于自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强烈语气,表达了对秦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的不满。

(4)《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周《逍遥游》引用《齐谐》中的话,说明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6)《陈情表》结尾李密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以死报答君主的忠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岁  暮①

唐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8、

根据提供的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做到句式相应,思想感情协调。

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默默无语的落叶中;美,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光,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统制麻,采用沤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浸渍,利用细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时,自然发酵,会发出难闻的恶臭味,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却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

民间自制土豆淀粉,将土豆洗干净,放在缸里,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打开臭味扑鼻的大缸,将浑浊不堪的发酵物掏出,经过反复淘洗,去除其中的杂质,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八、其他(共5题,共25分)

10、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1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虽然,犹有未树也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2、

下列划线词语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置杯焉则胶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此亦飞之至也 D.不过数仞而下

13、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来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拜臣下之礼,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

14、

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②或植杖而耘耔

D.①乐琴书以消忧   ②木欣欣以向荣

宁夏石嘴山三中高二上期中语文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胸襟,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也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通过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B主语残缺,去掉“通过”。C结构混乱,前一个句子未说完,中途更换主语,另起炉灶。D动宾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搭配。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无人监考”的建议,同学们见解不一,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学生会准备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一下。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窘困,无出其右。

C.同学们都认为他多才多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我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有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形势很不稳定。(A.无所适从:形容不知依从谁的话好,不知该怎么办,此处应该用“莫衷一是”。B.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出他,多指才能,褒义。此处不符合句意。C.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简朴。)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琴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

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两次出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琴声的美好,给人们内心带来愉悦。

B.“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准备勇敢的赴死。

C.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一句中可以看出琴王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

D.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说明人们根本不关心他,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他是属于多余人一类。

E.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留给人一些深思。

【2】小说为什么要以“琴王”为题?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悠扬的琴声对村民们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分点概括。

【考点】
【答案】

【1】B.D.

【2】①暗示情节,小说的情节虽不是很复杂,但都以琴声为背景,都与琴声有关;②刻画人物,突出了他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③突出主题,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牲的精神深入人心。(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每一点2分。)

【3】①他虽然是一个聋子,②但是执著地追求艺术,演奏技艺高超,对作品有独到的领悟能力,③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身体、艺术、思想境界等展开。)

【4】①平时,琴声陪伴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帮助乡亲们度过一天天的劳累;②危急时,乡亲们从琴声中获得启示、信念、力量,灵魂得以净化,平静的应对,最终转危为安;③琴声帮助乡亲们认识到它不只是一个聋子,更是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的推进展开。)

【解析】

【1】

试题分析:B他们准备勇敢赴死,这一说法不当,应是听的到琴声,生的希望就在眼前。D人们陶醉在他的琴声中,并非不关心他。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 昃,太阳过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警,率浃日乃至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师孟奏徙于渝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①相踵而至 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考点】
【答案】

【1】C

【2】B

【3】A

【4】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

②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

③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解析】

【1】

试题分析:C.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唱出了诗人在饮酒后思念君主,但无奈路途遥远无法顾及自己,自己对国事也无能为力的幽怨与惆怅。

(2)《论语》中表示见到有长处的人善于学习,见到有缺点的人善于自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强烈语气,表达了对秦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的不满。

(4)《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周《逍遥游》引用《齐谐》中的话,说明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6)《陈情表》结尾李密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以死报答君主的忠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式默写的题目,注意要理清所给内容要求。注意提示语“思念君主”“见到有缺点的人善于自省”“反问、疯狂掠夺、大肆挥霍”“比喻、才能出众、招致嫉妒诽谤”“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去”“以死报答君主”。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岁  暮①

唐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考点】
【答案】

(1)【1】(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5分,答出一点给2分)

(2)【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6分,答出一种技巧和分析得3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首联“岁暮远为客”,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颔联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这一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颈联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安史之乱以来时局的高度概括。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尾联“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8、

根据提供的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做到句式相应,思想感情协调。

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默默无语的落叶中;美,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光,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考点】
【答案】

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坍塌破败的大桥边;可以在春风得意的眼光中,也可以在苍白憔悴的面颊里。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上面句子的理解可以得出如下参考:美,可以在温暖沁人的阳光里,也可以在皎皎生尘的月色里;美,可以在年华已逝的皱纹中,也可以在历历不忘的记忆中。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统制麻,采用沤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浸渍,利用细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时,自然发酵,会发出难闻的恶臭味,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却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

民间自制土豆淀粉,将土豆洗干净,放在缸里,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打开臭味扑鼻的大缸,将浑浊不堪的发酵物掏出,经过反复淘洗,去除其中的杂质,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
【答案】

濯清水洗涤心灵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儿时背的诗歌至今忆在心间,给我的震撼至今不能忘记。好一个“千锤万凿”,好一个“烈火焚烧”,我想,只有这样,事物才会更加精美、更加坚硬,人亦会更加坚强完善。因为这不仅磨砺了我们的身躯,更洗涤了我们的心灵。  商品世界,物欲横流,拜金至上。有谁能不身陷其中,受其影响?有谁能在世俗中保持本真,坚守自我?又有谁能超然于物外,飞翔于浩瀚的精神天空?我想,只有心灵的纯净,才能活得自在洒脱。

磨练自我,雕琢身心,涤荡灵魂。我们身处转型期的社会,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潮的确腐蚀了一些人的灵魂,或许有人就处在其中,不断地被浸染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铜臭熏染而六亲不认。有的人不断地锻炼自己,让心灵更加强大,更加纯净,而所作为,彪炳史册。正如孟子所言:“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是啊,连本心都能主动地去纯净,又何怕不能改变世界?当代雷锋郭明义不就是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吗?他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商品社会里,不为金钱所动,二十几年里,无偿的大量的献血,救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凭自己的能力,做着慈善与关爱的事业,使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他的行为带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扭转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舀一盆清水,酿造圣洁的心灵美酒。一盆污水,长时间沉淀,就会露出清纯的本色;一坛佳酿,地下长久发酵,才甘甜爽口,沁人心脾。人也一样,时间的积淀,岁月的打磨,才有了认识自我,完美自我的境界。昔日陶渊明,官场的岁月让他迷失了自我;站立于悠悠古风的田园山野之中,采于东篱之下,抬头仰望着幽幽的南山,他世俗的心灵得到了解脱;想往昔展翅九万里的逍遥庄子,经时间和岁月的酝酿与淘洗,终悟人生至哲而超然于物外。再看黑暗中的鲁迅,用他那黑色的眼睛寻找着光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吾辈岂能浸染于世俗中?愿做一枝“出淤泥而不染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小荷”!

洗涤心灵,提升境界,才能有所成就。正如静安先生《人间词话》所言“古今成大学问成大事业者,无不经过三大境界”。是啊,成大学问,也必需有梅花之凛然,菊花之恬淡,荷花之高洁,青松之刚劲,才能经霜雪,瀑风雨,厘雾霾,逆流而进显英雄本色。

洗涤心灵,洗涤出一个永恒的自我;麻生蓬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坚守心灵的家园。哪怕是:世界再乱我至清,沧海横流我自笑。穷则善其身,达则济天下,信矣!

苦难成就辉煌

在谱写人生辉煌的道路上,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征途中,如果遭遇不幸,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上述缺陷集于你一身,你还活得下去吗?你会抱怨、气馁吗?那么,让我告诉你,完全不必!相反,你应该笑对苦难。

钻石经过切割打磨才能光华四射,璀璨耀眼;细沙埋进河蚌体内,忍受漫长的黑暗,才能成为高贵的珍珠,光洁圆润,灿烂夺目。钻石最美的光泽是从一个个伤口发出的,珍珠的晶莹剔透是在黑暗中磨砺而成的,苦难成就了钻石和珍珠的美!这多像人生,苦难磨炼人生,苦难成就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16岁时,因事故失去一条腿、一双手、一只眼睛,但他活了下来,还活出了风采。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了自传《我是谢坤山》,这部书现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如果谢坤山面对如此大的磨难退缩了,逃避了,放弃了,那么他只能庸碌地度过一生,痛苦一生,无所作为。但他能正视苦难,接受苦难,挑战苦难,最终苦难成就了他的辉煌。

是的,“草木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近代哲人沈近思的话激励着多少失败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风雨之后有彩虹。

人间的苦难很多,不一定都能书写传奇、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国防大学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的新著《苦难辉煌》,带领我们重温了革命先辈为创建共和国而经历的那段血雨腥风的苦难历史,正是方志敏、刘胡兰、江姐等革命先烈,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起救国使命,才使中国革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是他们使我们沐浴在共和国的阳光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让我们懂得: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重获新生。

当然,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的苦难,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的幸福,生活有时会违反常规,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藏着无尽的契机。

付出努力和汗水,把苦难折叠成梯,你就能登临辉煌的顶峰。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两段文字通过沤麻和制土豆粉说明发酵、淘洗、提纯的重要作用,学生需要从中感悟人生,思考生活。首先,可以想到自身的成长。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的过程,其中必然会经一番折磨,历一番淘洗。其次,可以想到做事。想要成功有时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潜下心来,摸爬滚打,“豪华落尽见真淳”,从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还可以从心灵境界的提升的角度进行写作。现实世界有太多纷扰太多诱惑,使我们的心灵迷失了方向,我们要经常“拂拭”,才能清除那些污垢,从而走向平和和幸福。

参考立意如下:(1)人的成长必要经历锤炼和考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2)成功需要发酵、淘洗和提纯。(3)反复淘洗,澄澈心灵。(4)发酵提纯,打造美丽人生。

八、其他(共5题,共25分)

10、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追:挽回

1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虽然,犹有未树也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C古今都是全世界,全社会。A古:饱的样子;今: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古:虽然这样;今: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今多用于虽然。D古:海动;今:泛指海上运输。

12、

下列划线词语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置杯焉则胶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此亦飞之至也 D.不过数仞而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C动词用作名词。AB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13、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来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拜臣下之礼,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顿首”“空首”位置颠倒。

14、

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②或植杖而耘耔

D.①乐琴书以消忧   ②木欣欣以向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C都是有时。A表被动/介词;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目的/连词,表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