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C.读了那篇通讯,任何硬汉,都得掉眼泪。那惨绝人寰的描写,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D.这片神奇的水域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浪迹微山湖,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把微山湖的历史点缀得匪夷所思。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B.“中国好歌曲”因原创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微博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受欢迎程度惊人。

C.深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

D.磅礴的画面、激奋的音乐、翔实的资料——获奖者短片——不仅让现场观众大呼震撼,更让大家在短短几十秒时间内认识了10位“年度人物”及年度特别贡献奖。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目前的经济,________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特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①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

②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

③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

④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⑤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⑥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

A.⑤⑥③②①④   B.③⑤⑥①④②

C.④⑤⑥②③①   D.③④②①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孤独书生陆谷孙

与许多知名教授不同的是,陆谷孙没有“退而不休”去下海淘金,还是坚持在学校讲课,“和学生在一起”;帮街坊守一会摊,“和群众在一起”。其余的时问,就是躲在家看书写字,谢绝大部分的社会活动。

关于这种态度,陆谷孙引用了《哈姆雷特》中的名句作解:【甲】“我可以置身在胡桃壳里,却是无限的主人。”

常人所知的陆谷孙是个英语教授,但绝少有人知道他还有点国学功底。他的父亲陆达成,一位自学成材、能写古体诗文又精通法文的旧式文人。从小到大,其父的言传身教深深融进了陆谷孙的血液中。

1980年陆谷孙第一次去美国,父亲的前老板董浩云邀他做客叙旧,主动提出要送陆谷孙几件时髦家电做礼物。陆谷孙却拒绝了,他只要父亲在其手下供职时写下的《中国航运史》手稿,董浩云因此赞其“达成先生家风不灭”。

在《英汉大词典》下卷本的征订会上,主编陆谷孙在公众场合直言不讳:“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各位,《英汉大词典》上卷,共1967页,迄今发现的错误和缺点,约为每100页出现一次。”急得出版社差点抓狂。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陆谷孙,也经常在政协会议上“冒刺”。“我的体会是不讲假话,尽可能多地讲真话。”

对于目前妻儿移民国外,自己宁做光杆留守也不出国的状态,陆谷孙做了如下解释:“像我这种人是不可能数典忘祖的。偶尔去美国探亲几个月,但一到秋天,秋虫叫了,我就开始想念这片土地了。”

陆谷孙童年时,家在浙江余姚乡下。穷乡僻壤之地,惟一的精神乐趣就是在脑海中回想父亲给他讲的《悲惨世界》《三剑客》,在幻想中自娱自乐;或来到江边,看着河面上由远及近飘来的残叶菜皮,冥思遐想。

1957年,陆谷孙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几年的大学生活,“学工学农”占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土钢妒前,灶前厨下、码头工地都留下过青年陆谷孙的身影。他不仅能挑动百来斤的担子健步如飞,还能从中得出“酱色的皮肤与隆起的肌肉,使人看到了劳动与力量之美”的审美情趣来。

这样艰苦的求学环境,陆谷孙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学习。“一束灯光打下来,埋头看各种原著,从小说到历史、传记。”“大学学习的本质就是自学。极而言之,所有形式的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陆谷孙后来总结道。

1965年,25岁的陆谷孙走上了讲台。不久,因在下乡劳动时背诵普希金的诗句而被人揭发,被差去编《英汉大词典》。他想方设法搜集新资料,引入新词汇,用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翻出一些巧妙的词语,在这件惩罚性的工作中创造了这本后来被英美专家评为“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双语词典”。

【乙】“我觉得得孤独可以分泌、催化你的灵感。”重提这些往事,陆谷孙说。

除了编词典,陆谷孙讲授的“英美散文”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也是他的招牌。在当下英语学习功利化的状态下,陆谷孙是不多的仍旧坚守英语学习不要放弃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的学者之一。他感觉今天全民学英语,可是水平却在下降。前辈学人梁实秋、钱钟书、林语堂等人,以英语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今天又有谁呢?

学生一致认为陆谷孙是他们最崇拜的老师。可陆谷孙说,有什么好崇拜的,现在大四的学生逃课缺课成风,学了三年英语,出去就马上想要兑换成现金。“我觉得他们身上人文主义的道德激情没有了。外语教育,工具性、技能性强,这样的学科不能没有思想。”

对此,陆谷孙又表示很无奈,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功利性是大势所趋。“但我觉得大学教育就应该培养这样的人,‘知识人,道德人,思想人,性情中人’的综合体,如果大学能培养出求知欲很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就表示我们的教育成功了。”

相关链接:

①传说在欧洲,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编纂词典。《英汉大词典》编写人员最多时高达“108将”,最少的时候只剩下17个“老弱病残”。这期间有人出国,有人下海,有人直接换工作,陆谷孙甚至参加过几次同仁的追悼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陆谷孙硬是找到了编词典的乐子。他为了这本词典定下三条规矩:一不出国,二不兼职,三不另外写书。直到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在校对完最后一页后,开玩笑地写下了“zzz”作为全书结尾,意为词典编成,可以睡觉去了。(《漫步英文世界的老神仙》)

②我母亲走得早,父亲教我背过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小时候不懂,现在终于懂了,这里面有先父对亡妻很浓很浓的感情。现在小孩大概不太读了,低头刷屏,不再抬头望天。我觉得现在孩子的心灵越来越坚硬钙化了,机械化了。我经常对学生说,我只希望你们的良心还是血肉做的,而不是一堆不锈钢。看到爱斯密拉达和卡西莫多的故事还会不会动情呢?现在的小朋友右脑是不是都不太去经营了?我觉得倒应该多看看情感丰富的书,给右脑补点形象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上海书评·陆谷孙教授访谈录》)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陆谷孙在美国探亲时,听到秋虫呜叫就开始想念故土,这说明早年打下的国学功底不仅在学术上对他多有助力,也使他在精神上与祖国更为紧密。

B.陆谷孙拒绝了董浩云先生赠送时髦家电的好意,却只要父亲当年的手稿,是因为他意识到要坚守父亲陆达成立下的家风,不辱家门。

C.主编《英汉大词典》使陆谷孙获得了世人巨大的赞誉,却也让陆谷孙经历了人生中一段痛苦的惩罚,为此他放弃了很多出国的机会,影响了在学术上的个人成就。

D.陆谷孙主张英语学习不能放弃文学性、思想性,这与他早年阅读过大量文学作品,懂得文学对人的心灵的浸润、教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E.陆谷孙认为学生对他的崇拜是虚假的,是因为学生逃课成风,急于谋利,这种崇拜是只是一种对知识、技能、名望的肤浅崇拜。体现出他对教育现状的忧思。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道出了陆谷孙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3)在陆谷孙看来,“全民学英语,可是水平却在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陆谷孙的“孤独”在材料中有几层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14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

①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②2014年网络流行语与往年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

③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2014年数量激增为33个。2008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08年“囧”“雷人”,2009年“杯具”,2012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2014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类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如2008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做俯卧撑”等,2009年“躲猫猫”“被下岗”等,占比都较高,2013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14年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这说明2008年至2012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

④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显示出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往年,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2010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度引发舆论热议;2012年《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上出现网络流行语“屌丝”一词,但对此词持批判态度。2014年开始,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2014年12月“也是醉了”的网页数(网络热度)与网上新闻篇数(媒体热度)的比例为10:1;“有钱,任性”这一比例达到2:1;而“萌萌哒”比例甚至达到1:1,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⑤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体现青少年群体卖萌心态的“萌”系流行语是我国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尤其是近两年,返童化的“卖萌”词汇增多,如源自方言的网络流行语“肿么了”“你造吗”“酱紫”等,是青年网民试图用一种略显幼稚的语言风格塑造自身群体特质的表征。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⑥负面时政事件引发的网络雷语大幅减少,说明网络舆论环境出现明显好转。2014年网络流行语多数来自网民原创,少数源自社会新闻事件但也多为娱乐化事件,如“什么仇什么怨”源自公交车上两位乘客的对话,“有钱,任性”源自一老人被骗仍坚持给骗子汇款的社会新闻,这两个社会新闻都不是负面时政事件。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走向世界,显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美国俚语词典2014年4月新建的词条中新增了“nozuonodie(不作就不会死)”“Youcanyouup(你行你上)”等。

(人民网《网络传播》杂志2015年2月号有删改)

【1】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流行语,是指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B.2008年至2014年,网民心态经历了从调侃到针砭时弊再到“去时政”化的演变历程,表现出对时政关系的弱化。

C.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了14.3%。

D.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的来源,除了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外,还有网游、影视剧、社会热点事件等。

【2】根据原文第4段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由于网络流行语只有单一的网民自传播模式,因此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

B.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C.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二者比例越大说明社会接纳程度越高。

D.随着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2014年以后,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

B.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

C.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正在被边缘化。

D.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说明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正走向世界,显示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宅男

陈力娇

家里有两台电脑,儿子一台,父亲一台。父亲的在南屋,儿子的在北屋。父子从不见面,从不交谈,所有的联络都通过电脑。父亲做好了饭,在QQ上写道,吃饭了。儿子回答,你先吃。父亲很听话,从不勉强,就先吃。吃过了,把儿子的一份放在桌上,上班去了。

儿子听到门响,知道父亲出去了,就从屋里走出来。他先上卫生间,把一泡尿歪嘴壶一样抖了出去;之后他开始洗脸,洗脸只是胡乱抹两把;再之后他就坐在饭桌前有条不紊地用早餐。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只蛋,一杯奶,一块早点。这些都是用微波炉热过的,如果父亲不热,他是不会热的。他很懒,父亲放在桌上什么他吃什么,父亲不放的,他从不去寻找,哪怕那东西就在冰箱或锅里,伸手可及,他也决不去触碰。他吃过饭打开电视看一会儿体育新闻,看完遥控器一扔,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屋。

父亲每天都十一点回家,自妻子死后他为照顾儿子,都是早半小时回家。单位同事都知道他的儿子足不出户,一切交易在网上进行,去银行取钱在网上,交友在网上,买衣服在网上,就照顾他,给他别人没有的方便。他们说,是妻子的死对儿子有些刺激。但只有做父亲的心里明白,妻子没去世前,儿子也这样。

父亲这天中午提着两条鲫鱼进屋,一进门换掉拖鞋就开始插电饭锅。父亲都是早上走之前就把大米淘好,回来才插闸,然后做菜正赶趟。父亲做鱼好吃,葱花大料放好,还要放几根香菜,放几滴醋,还要放一撮糖。可是放糖时糖没有了,做鱼没有糖怎么行,父亲决定下楼去仓买(哈尔滨方言,即超市、小商店)买糖。

父亲闭掉煤气灶去了仓买,走时父亲望了一眼儿子的房间。

父亲由于走神儿,走时忘带钥匙了。他买完糖站在单元门跟前按门铃,可是不管他怎么按,门铃怎么响,儿子就是不给他开门,无奈他只有重回仓买给儿子打电话。家里的电话儿子不接,手机也不接,父亲站在柜台前好一顿发愣。

最终他只有走了出来,直奔街头的网吧。儿子的QQ头像果然亮着,父亲写道,我忘记带钥匙了,我再按门铃时你给我开门,别让我在外面冻着。儿子没说行不行,给父亲一个生气的QQ表情。父亲管这种东西叫“黄豆”,不管怎样儿子总算答应了。

父亲在冷风中急急地走着,他出来时只穿着绒衣,仓买就在楼下,他没想到要去网吧。父亲走到自己家楼下时,几乎是一溜儿小跑,却忽然从头顶哗啦啦掉下来一件东西,险些砸在他的头上,父亲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那串钥匙,儿子从窗口扔给了他。

父亲没有生气,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父亲有最低底线,只要儿子活着,别像妻子一样离开他,他就知足了。

父亲做好菜,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他吃了几口鱼,扒了两碗饭,走时在电脑上给儿子留了话。告诉他,鱼,好吃极了。父亲很幽默,也给儿子留了一粒“黄豆”。那黄豆是眯眯笑的表情。

儿子吃鱼时很潦草,他的心里想着事。他想他怎样才能和小美把他们俩的事完成了。小美是他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两个人从没有见过面,感情却极好,谁也离不开谁。小美提出过想见见他,他不同意,他怕见了面,他们那些美好的感觉消失殆尽。

有几次他也曾想过,走出去和小美成婚,可是一想结婚后他很可能对不起小美,就打消了念头。他从心里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屋子,屋子是他的天空和领地,他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世界的安全,他对外界没有兴趣。但是有了小美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病,自己病了,可以在网上购药,小美病了,大概网上购药就不成体统了。还有是不是得要一个孩子,小美坚持生个健康的宝宝,如果有了宝宝,那就更麻烦了,他就守不住他的宅子和他的内心了。

可是他又太爱小美了,爱到了极致。从视频上看小美长得那个美呀,笑起来那个甜呀,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

桌上的手机响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语音提示,只有小美发来短信时才是这种醉人的提示。他拿起来,看到小美的话传了过来。小美说,我想你都想疯了,我在你家对面的五楼,你不出来,我就跳下去。

他一伸头,果然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他打了个愣,也只是打了个愣。之后他就有了决定,他想找个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

(选自《百花园·小小说读点》2009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父亲无法和儿子交流,却极其负责、极其宽容地供养着儿子,因为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只要儿子活着他就心满意足了。

B.儿子生活在完全封闭的境况中,他从不想走出自己的屋子,从不愿走出自己的天地和领域,因为他对外界没有兴趣。

C.小说的前半部分表现儿子对父亲的冷漠,后半部分写了对小美的万分热情,前后态度的对比透露出作者一种隐匿的担忧。

D.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歪嘴壶一样”撒尿,“胡乱抹两把”式的洗脸,特别是结尾“打了个愣”的细节和后面的心理活动,都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合理说明。

E.儿子一方面封闭在自己的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却能在开放的网络空间网购、网恋,这正是现代人矛盾性格的缩影。

(2)小说写父亲烹鱼过程中下楼买糖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具体说说儿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

(4)小说结尾写主人公在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准备跳楼的关键时刻,在“打了个愣”之后竟然决定“找个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的情节,你认为真实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商鞅变法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①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②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嘿,通“默”  ②敖:嘲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

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少好刑名,才堪大用。他年轻时喜欢法术之学,辅佐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他的奇才贤能,被公叔座看中并主动向魏惠王举荐。

B.商鞅机智过人,终遇明主。商鞅一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深知魏惠王无识人之智,便在公叔座劝说下离开魏国,后来获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

C.商鞅举措果敢,信念坚定。当秦孝公担心变更法度会受到天下非议而犹豫不决时,他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的道理和圣人之举说服了秦孝公。

D.商鞅力排众议,主张变法。他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用史实劝谏秦孝公不能与因循守旧的人或拘泥于书本见闻的人共议变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①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②冠中秋。骚人③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画栏开处”用唐人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诗意。③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根据以“胡”“海”“番”等字为药名这一特点,_____①_____。专家认为,凡药名前冠以“胡”字的中草药,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丝绸之路传入,如“胡麻”;凡是冠以“海”字(除指明产于海洋的外)的药物,多为南北朝以后东南海路开通,由海路引进的,如“海藤”。有些药名除了摹形外,____②____。如“金灯花”别名“无义草”,“金灯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以“无义”代指草药,反映出了古人类比的思维方式及___③____,表现了古人朴素的道德观念。

11、

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心情”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得少于40个字。

考场上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列的图画材料《蛇吞……》,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2)正反角度皆可,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漫画材料的内容范围;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

江西省宜春市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C.读了那篇通讯,任何硬汉,都得掉眼泪。那惨绝人寰的描写,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D.这片神奇的水域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浪迹微山湖,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把微山湖的历史点缀得匪夷所思。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来。此处为望文生义。B.“鼎力相助”:敬辞,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此处为谦敬不分。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D.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用在这里不合语境。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B.“中国好歌曲”因原创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微博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受欢迎程度惊人。

C.深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

D.磅礴的画面、激奋的音乐、翔实的资料——获奖者短片——不仅让现场观众大呼震撼,更让大家在短短几十秒时间内认识了10位“年度人物”及年度特别贡献奖。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B。语义重复,“超过”和“以上”应删去一个。D.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获得者”一词。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目前的经济,________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特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①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

②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

③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

④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⑤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⑥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

A.⑤⑥③②①④   B.③⑤⑥①④②

C.④⑤⑥②③①   D.③④②①⑤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要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第③句紧承“目前的经济”,第⑤句又紧承第③句。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孤独书生陆谷孙

与许多知名教授不同的是,陆谷孙没有“退而不休”去下海淘金,还是坚持在学校讲课,“和学生在一起”;帮街坊守一会摊,“和群众在一起”。其余的时问,就是躲在家看书写字,谢绝大部分的社会活动。

关于这种态度,陆谷孙引用了《哈姆雷特》中的名句作解:【甲】“我可以置身在胡桃壳里,却是无限的主人。”

常人所知的陆谷孙是个英语教授,但绝少有人知道他还有点国学功底。他的父亲陆达成,一位自学成材、能写古体诗文又精通法文的旧式文人。从小到大,其父的言传身教深深融进了陆谷孙的血液中。

1980年陆谷孙第一次去美国,父亲的前老板董浩云邀他做客叙旧,主动提出要送陆谷孙几件时髦家电做礼物。陆谷孙却拒绝了,他只要父亲在其手下供职时写下的《中国航运史》手稿,董浩云因此赞其“达成先生家风不灭”。

在《英汉大词典》下卷本的征订会上,主编陆谷孙在公众场合直言不讳:“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各位,《英汉大词典》上卷,共1967页,迄今发现的错误和缺点,约为每100页出现一次。”急得出版社差点抓狂。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陆谷孙,也经常在政协会议上“冒刺”。“我的体会是不讲假话,尽可能多地讲真话。”

对于目前妻儿移民国外,自己宁做光杆留守也不出国的状态,陆谷孙做了如下解释:“像我这种人是不可能数典忘祖的。偶尔去美国探亲几个月,但一到秋天,秋虫叫了,我就开始想念这片土地了。”

陆谷孙童年时,家在浙江余姚乡下。穷乡僻壤之地,惟一的精神乐趣就是在脑海中回想父亲给他讲的《悲惨世界》《三剑客》,在幻想中自娱自乐;或来到江边,看着河面上由远及近飘来的残叶菜皮,冥思遐想。

1957年,陆谷孙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几年的大学生活,“学工学农”占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土钢妒前,灶前厨下、码头工地都留下过青年陆谷孙的身影。他不仅能挑动百来斤的担子健步如飞,还能从中得出“酱色的皮肤与隆起的肌肉,使人看到了劳动与力量之美”的审美情趣来。

这样艰苦的求学环境,陆谷孙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学习。“一束灯光打下来,埋头看各种原著,从小说到历史、传记。”“大学学习的本质就是自学。极而言之,所有形式的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陆谷孙后来总结道。

1965年,25岁的陆谷孙走上了讲台。不久,因在下乡劳动时背诵普希金的诗句而被人揭发,被差去编《英汉大词典》。他想方设法搜集新资料,引入新词汇,用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翻出一些巧妙的词语,在这件惩罚性的工作中创造了这本后来被英美专家评为“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双语词典”。

【乙】“我觉得得孤独可以分泌、催化你的灵感。”重提这些往事,陆谷孙说。

除了编词典,陆谷孙讲授的“英美散文”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也是他的招牌。在当下英语学习功利化的状态下,陆谷孙是不多的仍旧坚守英语学习不要放弃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的学者之一。他感觉今天全民学英语,可是水平却在下降。前辈学人梁实秋、钱钟书、林语堂等人,以英语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今天又有谁呢?

学生一致认为陆谷孙是他们最崇拜的老师。可陆谷孙说,有什么好崇拜的,现在大四的学生逃课缺课成风,学了三年英语,出去就马上想要兑换成现金。“我觉得他们身上人文主义的道德激情没有了。外语教育,工具性、技能性强,这样的学科不能没有思想。”

对此,陆谷孙又表示很无奈,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功利性是大势所趋。“但我觉得大学教育就应该培养这样的人,‘知识人,道德人,思想人,性情中人’的综合体,如果大学能培养出求知欲很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就表示我们的教育成功了。”

相关链接:

①传说在欧洲,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编纂词典。《英汉大词典》编写人员最多时高达“108将”,最少的时候只剩下17个“老弱病残”。这期间有人出国,有人下海,有人直接换工作,陆谷孙甚至参加过几次同仁的追悼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陆谷孙硬是找到了编词典的乐子。他为了这本词典定下三条规矩:一不出国,二不兼职,三不另外写书。直到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在校对完最后一页后,开玩笑地写下了“zzz”作为全书结尾,意为词典编成,可以睡觉去了。(《漫步英文世界的老神仙》)

②我母亲走得早,父亲教我背过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小时候不懂,现在终于懂了,这里面有先父对亡妻很浓很浓的感情。现在小孩大概不太读了,低头刷屏,不再抬头望天。我觉得现在孩子的心灵越来越坚硬钙化了,机械化了。我经常对学生说,我只希望你们的良心还是血肉做的,而不是一堆不锈钢。看到爱斯密拉达和卡西莫多的故事还会不会动情呢?现在的小朋友右脑是不是都不太去经营了?我觉得倒应该多看看情感丰富的书,给右脑补点形象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上海书评·陆谷孙教授访谈录》)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陆谷孙在美国探亲时,听到秋虫呜叫就开始想念故土,这说明早年打下的国学功底不仅在学术上对他多有助力,也使他在精神上与祖国更为紧密。

B.陆谷孙拒绝了董浩云先生赠送时髦家电的好意,却只要父亲当年的手稿,是因为他意识到要坚守父亲陆达成立下的家风,不辱家门。

C.主编《英汉大词典》使陆谷孙获得了世人巨大的赞誉,却也让陆谷孙经历了人生中一段痛苦的惩罚,为此他放弃了很多出国的机会,影响了在学术上的个人成就。

D.陆谷孙主张英语学习不能放弃文学性、思想性,这与他早年阅读过大量文学作品,懂得文学对人的心灵的浸润、教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E.陆谷孙认为学生对他的崇拜是虚假的,是因为学生逃课成风,急于谋利,这种崇拜是只是一种对知识、技能、名望的肤浅崇拜。体现出他对教育现状的忧思。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道出了陆谷孙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3)在陆谷孙看来,“全民学英语,可是水平却在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陆谷孙的“孤独”在材料中有几层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
【答案】

(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2)甲处:人即使在封闭、艰难的环境下,也能够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获得自由和满足。乙处:孤独可以促使人沉思,激发创造力,在单调、烦琐、繁重的工作中发现美感,发现乐趣。

(3)①学生的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学风不正,缺少人文主义的道德激情。②外语教育的方式产生偏差,放弃了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只强调工具性、技能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能力。③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整体的社会风气过于功利化,造成人的心灵钙化,缺乏形象思维和艺术创造能力。(6分,每点2分。)

(4)①生活方式孤寂,独自一人留在国内生活,谢绝大部分社会活动的邀请。②拥有独立的精神空间,无论是在艰苦的求学环境下坚持自学,还是十余年孜孜编纂《英汉大词典》,都能从中享受乐趣。③教育理念与众不同,与社会庸俗风气格格不入,反对功利化的英语学习方式,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④精神上有一种孤傲之气,坚守个人品性和精神追求,正直、脱俗,敢于担当。(8分。每点2分,理解1分,解说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原因表述于文无据,陆谷孙并非刻意表现家风,此项错误,不得分。C项“却也让陆谷孙经历了人生中一段痛苦的惩罚”不合原文,对陆谷孙来说,编纂词典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E项“这种崇拜是虚假的”过于绝对,故选此项给1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14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

①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②2014年网络流行语与往年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

③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2014年数量激增为33个。2008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08年“囧”“雷人”,2009年“杯具”,2012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2014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类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如2008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做俯卧撑”等,2009年“躲猫猫”“被下岗”等,占比都较高,2013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14年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这说明2008年至2012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

④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显示出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往年,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2010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度引发舆论热议;2012年《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上出现网络流行语“屌丝”一词,但对此词持批判态度。2014年开始,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2014年12月“也是醉了”的网页数(网络热度)与网上新闻篇数(媒体热度)的比例为10:1;“有钱,任性”这一比例达到2:1;而“萌萌哒”比例甚至达到1:1,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⑤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体现青少年群体卖萌心态的“萌”系流行语是我国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尤其是近两年,返童化的“卖萌”词汇增多,如源自方言的网络流行语“肿么了”“你造吗”“酱紫”等,是青年网民试图用一种略显幼稚的语言风格塑造自身群体特质的表征。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⑥负面时政事件引发的网络雷语大幅减少,说明网络舆论环境出现明显好转。2014年网络流行语多数来自网民原创,少数源自社会新闻事件但也多为娱乐化事件,如“什么仇什么怨”源自公交车上两位乘客的对话,“有钱,任性”源自一老人被骗仍坚持给骗子汇款的社会新闻,这两个社会新闻都不是负面时政事件。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走向世界,显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美国俚语词典2014年4月新建的词条中新增了“nozuonodie(不作就不会死)”“Youcanyouup(你行你上)”等。

(人民网《网络传播》杂志2015年2月号有删改)

【1】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流行语,是指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B.2008年至2014年,网民心态经历了从调侃到针砭时弊再到“去时政”化的演变历程,表现出对时政关系的弱化。

C.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了14.3%。

D.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的来源,除了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外,还有网游、影视剧、社会热点事件等。

【2】根据原文第4段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由于网络流行语只有单一的网民自传播模式,因此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

B.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C.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二者比例越大说明社会接纳程度越高。

D.随着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2014年以后,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

B.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

C.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正在被边缘化。

D.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说明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正走向世界,显示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

【考点】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A.扩大范围。原文“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B.答非所问,不合题意。题目问的是“网络流行语.,此处讲的是“网民心态.C.偷换概念。原文“比重已下降到14.3%。完成本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表述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宅男

陈力娇

家里有两台电脑,儿子一台,父亲一台。父亲的在南屋,儿子的在北屋。父子从不见面,从不交谈,所有的联络都通过电脑。父亲做好了饭,在QQ上写道,吃饭了。儿子回答,你先吃。父亲很听话,从不勉强,就先吃。吃过了,把儿子的一份放在桌上,上班去了。

儿子听到门响,知道父亲出去了,就从屋里走出来。他先上卫生间,把一泡尿歪嘴壶一样抖了出去;之后他开始洗脸,洗脸只是胡乱抹两把;再之后他就坐在饭桌前有条不紊地用早餐。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只蛋,一杯奶,一块早点。这些都是用微波炉热过的,如果父亲不热,他是不会热的。他很懒,父亲放在桌上什么他吃什么,父亲不放的,他从不去寻找,哪怕那东西就在冰箱或锅里,伸手可及,他也决不去触碰。他吃过饭打开电视看一会儿体育新闻,看完遥控器一扔,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屋。

父亲每天都十一点回家,自妻子死后他为照顾儿子,都是早半小时回家。单位同事都知道他的儿子足不出户,一切交易在网上进行,去银行取钱在网上,交友在网上,买衣服在网上,就照顾他,给他别人没有的方便。他们说,是妻子的死对儿子有些刺激。但只有做父亲的心里明白,妻子没去世前,儿子也这样。

父亲这天中午提着两条鲫鱼进屋,一进门换掉拖鞋就开始插电饭锅。父亲都是早上走之前就把大米淘好,回来才插闸,然后做菜正赶趟。父亲做鱼好吃,葱花大料放好,还要放几根香菜,放几滴醋,还要放一撮糖。可是放糖时糖没有了,做鱼没有糖怎么行,父亲决定下楼去仓买(哈尔滨方言,即超市、小商店)买糖。

父亲闭掉煤气灶去了仓买,走时父亲望了一眼儿子的房间。

父亲由于走神儿,走时忘带钥匙了。他买完糖站在单元门跟前按门铃,可是不管他怎么按,门铃怎么响,儿子就是不给他开门,无奈他只有重回仓买给儿子打电话。家里的电话儿子不接,手机也不接,父亲站在柜台前好一顿发愣。

最终他只有走了出来,直奔街头的网吧。儿子的QQ头像果然亮着,父亲写道,我忘记带钥匙了,我再按门铃时你给我开门,别让我在外面冻着。儿子没说行不行,给父亲一个生气的QQ表情。父亲管这种东西叫“黄豆”,不管怎样儿子总算答应了。

父亲在冷风中急急地走着,他出来时只穿着绒衣,仓买就在楼下,他没想到要去网吧。父亲走到自己家楼下时,几乎是一溜儿小跑,却忽然从头顶哗啦啦掉下来一件东西,险些砸在他的头上,父亲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那串钥匙,儿子从窗口扔给了他。

父亲没有生气,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父亲有最低底线,只要儿子活着,别像妻子一样离开他,他就知足了。

父亲做好菜,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他吃了几口鱼,扒了两碗饭,走时在电脑上给儿子留了话。告诉他,鱼,好吃极了。父亲很幽默,也给儿子留了一粒“黄豆”。那黄豆是眯眯笑的表情。

儿子吃鱼时很潦草,他的心里想着事。他想他怎样才能和小美把他们俩的事完成了。小美是他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两个人从没有见过面,感情却极好,谁也离不开谁。小美提出过想见见他,他不同意,他怕见了面,他们那些美好的感觉消失殆尽。

有几次他也曾想过,走出去和小美成婚,可是一想结婚后他很可能对不起小美,就打消了念头。他从心里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屋子,屋子是他的天空和领地,他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世界的安全,他对外界没有兴趣。但是有了小美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病,自己病了,可以在网上购药,小美病了,大概网上购药就不成体统了。还有是不是得要一个孩子,小美坚持生个健康的宝宝,如果有了宝宝,那就更麻烦了,他就守不住他的宅子和他的内心了。

可是他又太爱小美了,爱到了极致。从视频上看小美长得那个美呀,笑起来那个甜呀,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

桌上的手机响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语音提示,只有小美发来短信时才是这种醉人的提示。他拿起来,看到小美的话传了过来。小美说,我想你都想疯了,我在你家对面的五楼,你不出来,我就跳下去。

他一伸头,果然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他打了个愣,也只是打了个愣。之后他就有了决定,他想找个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

(选自《百花园·小小说读点》2009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父亲无法和儿子交流,却极其负责、极其宽容地供养着儿子,因为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只要儿子活着他就心满意足了。

B.儿子生活在完全封闭的境况中,他从不想走出自己的屋子,从不愿走出自己的天地和领域,因为他对外界没有兴趣。

C.小说的前半部分表现儿子对父亲的冷漠,后半部分写了对小美的万分热情,前后态度的对比透露出作者一种隐匿的担忧。

D.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歪嘴壶一样”撒尿,“胡乱抹两把”式的洗脸,特别是结尾“打了个愣”的细节和后面的心理活动,都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合理说明。

E.儿子一方面封闭在自己的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却能在开放的网络空间网购、网恋,这正是现代人矛盾性格的缩影。

(2)小说写父亲烹鱼过程中下楼买糖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具体说说儿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

(4)小说结尾写主人公在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准备跳楼的关键时刻,在“打了个愣”之后竟然决定“找个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的情节,你认为真实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考点】
【答案】

(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2)①构成了小说情节的核心,承上反映父子关系,启下引出宅男与小美的故事;②突出了儿子性格的封闭、冷漠和父亲对儿子的超常宽容、无可奈何;③揭示了儿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促人深思,深化主题。

(3)①性格特征:懒惰、懒散、封闭、冷漠,生活习惯极差,曾想恋爱结婚却没有起码的责任心.②形成原因:畏惧现实生活,沉溺虚拟世界;家庭溺爱娇惯,自我不思进取;只求舒适安逸,不管他人冷暖。

(4)示例一:结尾设置既符合情节发展的必然,又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是很真实的。理由如下:①小说前半部分主要描写宅男的懒惰、封闭和冷漠,后半部分通过他和小美的网恋及心理描写突出其毫无责任的意识,结尾就是更加证明了他的性格;②“打了个愣”只是看到自己喜爱的美人跳楼瞬间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只是旁观而不是施救,揭示了其自私冷漠、毫无责任心的本质;③结尾情节不仅符合艺术的真实,而且符合现实的真实(联系小悦悦事件等现实例子就可以证明)。

示例二:小说结尾突兀,不符合情理,是不真实的。理由如下:①小美为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宅男,竟然不能见面就要跳楼,既不符合感情,也不符合理性;②宅男爱小美爱到了极致,而当小美为了和自己见面不惜跳楼的瞬间,宅男竟然还决定看一看心爱的小美“飞燕展翅”,人物行为前后矛盾;③以现实主义思维判断,小说所塑造的宅男形象本身就很虚假,结尾的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虚假。

【解析】

(1)试题分析:E.儿子的个性不能代表“现代人”,属于以偏概全。B.一错是说儿子“从不想”走出自己的天地不当,至少他和小美网恋时也想走出自己的天地,二错是原因分析不当,他不愿走出自己的天地还有一个原因是“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世界的安全”。C.“后半部分写对小美的万分热情”错,“对比”也只是表象。后半部分虽说对小美“爱到了极致”,但其实他对其他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自私冷漠。尤其是结尾要看小美怎样跳下去,足以证明他的冷漠。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商鞅变法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①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②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嘿,通“默”  ②敖:嘲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

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少好刑名,才堪大用。他年轻时喜欢法术之学,辅佐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他的奇才贤能,被公叔座看中并主动向魏惠王举荐。

B.商鞅机智过人,终遇明主。商鞅一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深知魏惠王无识人之智,便在公叔座劝说下离开魏国,后来获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

C.商鞅举措果敢,信念坚定。当秦孝公担心变更法度会受到天下非议而犹豫不决时,他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的道理和圣人之举说服了秦孝公。

D.商鞅力排众议,主张变法。他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用史实劝谏秦孝公不能与因循守旧的人或拘泥于书本见闻的人共议变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考点】
【答案】

【1】C

【2】A

【3】B

【4】(1)我当以君为先以臣为后,因而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你可以赶紧逃离,(否则)将被擒拿。(“先后”“疾去”“见禽”各1分,句意2分)(2)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非”“循”“多”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至德者、成大功者”等,动词“虑、论、谋、法、循”;是以(固定句式)、“也、乎”语气词等。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晦朔”“蟪蛄”“孤鹜”“始”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①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②冠中秋。骚人③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画栏开处”用唐人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诗意。③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考点】
【答案】

【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

【2】这首词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答出“朴素低调”1分)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诗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答出“赞美”或“喜爱”1分),表达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答出“淡泊名利,高洁自处”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概括了桂花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说明桂花朴实无华,不以美艳、娇媚的外表取悦于人,而只将清纯的芳香留给人间。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根据以“胡”“海”“番”等字为药名这一特点,_____①_____。专家认为,凡药名前冠以“胡”字的中草药,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丝绸之路传入,如“胡麻”;凡是冠以“海”字(除指明产于海洋的外)的药物,多为南北朝以后东南海路开通,由海路引进的,如“海藤”。有些药名除了摹形外,____②____。如“金灯花”别名“无义草”,“金灯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以“无义”代指草药,反映出了古人类比的思维方式及___③____,表现了古人朴素的道德观念。

【考点】
【答案】

①我们可以了解药物传入的时代及地域②又进一步作联想类比,产生异名③对无义之人的憎恶之情(每句2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根据后面所举的例子,药名前冠以“胡”字的中草药,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丝绸之路传入;冠以“海”字(除指明产于海洋的外)的药物,多为南北朝以后东南海路开通,由海路引进的。可知,主要讲药物的传入时代和地域,故此处填入“我们可以了解药物传入的时代及地域”;第二处根据后面举的“金灯花“的例子,可知不仅摹形还加入了想象,此处可填入“又进一步作联想类比,产生异名”;第三处根据“古人朴素”“无义草”可知,此处可填入“对无义之人的憎恶之情”。

11、

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心情”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得少于40个字。

考场上

【考点】
【答案】

(示例)(考场上)我的心情无比豪迈。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到了收获季节。我仿佛看到了我昔日里洒下的汗水正在变作一朵朵艳丽的花,为我和每一个学子铺展着锦绣前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扩展语句中的情景演绎式,就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此类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考生发挥个人特长。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无疑会显示出自己的优势。解答此类考题既要注意题目对扩展内容的要求,又要以此要求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完成题目要求。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列的图画材料《蛇吞……》,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2)正反角度皆可,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漫画材料的内容范围;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

【考点】
【答案】

唯有知足,方能幸福

梁实秋有言:“如愿便是满足,满足即是幸福。”生活是一幅明艳与晦涩交织的画面,是一个得到与失去转替的过程,只有知足,方能常乐。漫画中那条蛇吞食小兔,吞食山羊,是很幸福的,然而,它不懂得知足,不断的“得逞”助长了它的贪欲,最后竟妄想将整头大象吞掉,可想而知,它招来的,将是灭顶之灾。由此看来,唯有知足,方能将幸福握在手里。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客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子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的幸福观是很值得赞赏的,他懂得悠悠人世或长或短,长的是日子短的是人生,为此,他身为朝廷官员,为官一任,始终恪尽职守,造福百姓,决不让自己的贪欲泛滥,杭州苏堤就是最好的见证。

有一首小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又有“人生最美,不过凭栏看落雪。”心生慨叹,人生在世,不是很容易的。在沉浮的人世中如何保有快乐,自我满足,是很重要的。自我满足,便是“勿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安之若素,是唐伯虎在仕途失意后“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旷达持久。

知足者,将幸福握在手里;贪欲者,将幸福葬送在自己的手中。

贝尔塔基是一名极具绘画天赋的画家,然而因为爱钱不知自我克制的缘故,他走上了伪造名画的不归路。几十年来,他伪造并售出了一系列名画,涉案金额竟超过3000万英镑,最后也难逃法网。

还记得几年前重庆打黑行动中抓获的最大黑头目文强吗?罪大恶极的文强,当初也曾是铲黑除恶、威震一时的好警察。一位正厅级的公安局长,不是倒在了犯罪分子的刀口下,却跌倒在自己的贪欲下,何其可惜?何其可恨?为何文强从最早的一个好警察沦为一条贪虫,并逐步成为一只巨大的硕鼠?这与他欲念膨胀不知满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像近几年落马的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原青海省公安厅厅长何再贵、原江西省公安厅长丁鑫发、原沈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刘和,受贿1800万元的韶关市原公安局长叶树养……他们原本都很幸福,却因为不断膨胀地贪欲把幸福葬送在自己的手中。

其实,知足并不是满足现状而失去上进的信心。知足只是一种心态,有了知足,也许你会拥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情趣;有了知足,也许你会拥有“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的坦然。让我们牢记丰特奈尔说的一句话:“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唯有知足,把握住自己,才能将幸福握在手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道作文题由三幅漫画构成:第一幅漫画:蛇吞兔子,第二幅漫画:蛇吞山羊,第三幅漫画:蛇要吞大象。漫画配以的文字是“蛇吞……”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能由漫画中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由果溯因法”。如本题立意的关键就在于为何蛇吞吃兔子,吞吃山羊,最后还想吞吃大象。由果溯因可以找到下面的切入口:

正面立意:(1)人要敢于有雄心,敢于有大的梦想,谁也不能否认这个梦想有实现的可能。(2)人不要自我设限,人的发展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反面立意:(1)人要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不切实的目标会使人误入歧途。(2)人的贪欲无穷,如果不知自我克制,就会毁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