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晨间听蝉,想其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④⑤⑥②① D.③①④②⑥⑤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待到_____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②真的猛士,将更_____  而前行。

③何必用舞台上的______,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A.苟安愤然绘声绘色 B.偏安愤然五光十色

C.偏安奋然绘声绘色 D.苟安奋然五光十色

3、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而刘夙婴疾病”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在其不辱也?   B. 重为乡党所笑。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玉骢(cōng)  萋迷(qī) 金釧(chuàn)  恓恓惶惶(qī)

B.蹙眉(cù)  搵做(wěn) 幺篇(yāo  )  蜗角虚名(wō)

C.骖騑(cān)  翼轸(zhěn) 睇眄(mian) 渔舟唱晚(zhōu)

D.舸舰(kě)  帝阍(hūn) 潦水(liǎo) 天高地迥(jiōng)

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 B.下流多谤议

C.颜色憔悴 D.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C.过去,他留给我的印象,只不过是做事圆滑,为人不诚恳,但总还不得不接受组织纪律的约束;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居然变得有点儿玩世不恭了。

D.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体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小鹿又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名句名篇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也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5)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6)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7)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渔父》)

(8)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渔父》)

(9)_______,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10)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11)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2)老当益壮,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3)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1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三题。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荷花的别称。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鸡鹿塞:古塞名,在此泛指古塞。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亦省作“鸡鹿”、“鸡塞”。

【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清朝文人许昂霄曾云:“细雨二句,合看乃愈见其妙。”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3】下篇结句“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试从全词概括“恨”有哪些?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晨间听蝉,想其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④⑤⑥②① D.③①④②⑥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排序连接题,要先把握题干中几句话的总话题,再联系上下文,注意逻辑顺序、标点符号和诸如代词、关联词等相关词语,利用排谬法得出答案。③承接首句的“高洁”,将蝉喻为“隐士”。①描写了“隐士”的生活特点,突出其“高洁”。④与②再回应首句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⑥和⑤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待到_____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②真的猛士,将更_____  而前行。

③何必用舞台上的______,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A.苟安愤然绘声绘色 B.偏安愤然五光十色

C.偏安奋然绘声绘色 D.苟安奋然五光十色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偏安:指封建王朝失去国家的中心地带(多指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这里是被迫离开原来的地方暂居一处。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奋然:振作的样子,愤然: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

3、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而刘夙婴疾病”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在其不辱也?   B. 重为乡党所笑。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与B项为被动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文言文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

4、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玉骢(cōng)  萋迷(qī) 金釧(chuàn)  恓恓惶惶(qī)

B.蹙眉(cù)  搵做(wěn) 幺篇(yāo  )  蜗角虚名(wō)

C.骖騑(cān)  翼轸(zhěn) 睇眄(mian) 渔舟唱晚(zhōu)

D.舸舰(kě)  帝阍(hūn) 潦水(liǎo) 天高地迥(jiōng)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识辨能力。A项,“恓”xī  B项,搵wènD项,舸gě

迥jiǒng。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 B.下流多谤议

C.颜色憔悴 D.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辨析,D项“盈虚”:盈满或虚空,谓发展变化;或有馀与不足;盛衰;成败。A项“方丈”,古意是“一丈见方”,今意是“为道教固有的称谓,佛教传入中国后借用这一俗称”。B项“下流”,古意是“地位卑贱的人”,今意是“作风不良”。C项“颜色”,古意是“脸色”,今意是“色彩”。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褒贬变化,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意义,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C.过去,他留给我的印象,只不过是做事圆滑,为人不诚恳,但总还不得不接受组织纪律的约束;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居然变得有点儿玩世不恭了。

D.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体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B“不仅”“还”是递进关系;D主语残缺,去掉“由于”。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小鹿又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点】
【答案】

(1)AB(答B3分,答A2分,答D1分;答CE不得分)

(2)改进提取药物的方法。①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②改用乙醇冷浸法;又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

(3)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③选对研究方向,并具有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把从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素上;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每点2分必须先概括再联系原文分析,答出三点即可)

(4)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能力。C项张冠李戴,文中倒数第二段说“屠呦呦……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义立竿见影,而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看见显著的价值和效益”。D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故1分。E强加因果)。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考点】
【答案】

(1)(1)按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恋生命厌恶死亡,想念父母,顾念妻子儿女的,至于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是这样,他们乃是有不得已之处。(“人情”“妻子”“至”“激于义理”“然”各一分)

(2)有时(有的人)倾吐襟怀抱负,在一室之内(和朋友)畅谈,有时(有的人)凭借着其所爱,寄托自己的情怀,不拘形迹,自由放纵地生活。(“怀抱”、“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句兼介宾结构、“放浪”各一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人情”是“人之常情”;“妻子”是“妻子儿女”;“至”是“至于”;“激于义理”是“被义理所激发”之意。第(2)句中的“怀抱”指“襟怀抱负”;“晤言”指“畅谈”;“(于)一室之内”省略句兼介宾结构;“放浪”指“自由放纵”。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名句名篇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也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5)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6)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7)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渔父》)

(8)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渔父》)

(9)_______,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10)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11)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2)老当益壮,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3)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1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考点】
【答案】

(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成一家之言

(3)蟪蛄不知春秋

(4)辩乎荣辱之境

(5)总是离人泪

(6)禾黍秋风听马嘶

(7)众人皆醉我独醒

(8)受物之汶汶者乎

(9)况修短随化

(10)齐彭殇为妄作

(11)落霞与孤鹜齐飞

(12)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13)茕茕孑立

(14)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倜傥”“蟪蛄”“辩乎”“禾黍”“汶汶”“修短”“彭殇”“妄作”“孤鹜”“坠”“茕茕孑”“淋漓”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三题。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荷花的别称。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鸡鹿塞:古塞名,在此泛指古塞。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亦省作“鸡鹿”、“鸡塞”。

【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清朝文人许昂霄曾云:“细雨二句,合看乃愈见其妙。”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3】下篇结句“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试从全词概括“恨”有哪些?

【考点】
【答案】

【1】描绘了一幅衰败、凄凉荷塘秋残图。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大意对即可)

【2】(1)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寄托深远。(手法1分)(2)“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写思妇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3)“玉笙吹彻”为实景,“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分析手法,作用共3分,答“对比”酌情给分)

【3】“无限恨”包含了伤秋之恨,思夫之恨,年华易逝之恨(或人生易老之恨,韶光憔悴之恨)。(一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