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久远,但源于何地?大多数民间研究者认为,黄河大三角洲秦晋豫交接处﹣﹣这块中华民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应是皮影戏的主要诞生和发源地。

B.《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官方媒体最近对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而导致出现癌症村的现象作了报道.报道说,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

C.幸福与不幸福,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决定,而是要拥有健康的心态。

D.在这件银行失窃案中,罪犯的手法并不高明,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银行的监管不利有关。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在前往文莱、新加坡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海上安全与反恐联合演习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兰州”舰,开始了航渡途中第一次、也是受领任务以来第一次以联演内容为背景的偕同演练。

B.另外,省际相邻高速交警支队、大队还要建立联动协查机制,对整治其间发现的重点车辆,在本省不能及时拦截处理的,要做到“一处发现,六省通报、多点查缉”。

C.南京被曝出将收紧调控的首个周末,也可能是南京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开发商闻风而动 , 集中推盘入市。

D.“二一添作五”,说的是大家都往一个方向使力.心往一处想,才能凝聚共识;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有此共识与合力,才有攻坚克难的从容气度与无穷智慧。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见洪流滚滚激荡山川的气概,就将可以嬉戏的涓涓细流当成时尚生活的惊喜.不见冰瀑横空万山空绝的气质,便把使人滋润的习习野风当成茶余饭后的欣然。

B.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不要天真地指望谁来帮助你、支持你,没有谁会帮你临贴,帮你创作,更不要奢求罩着你、捧着你。

C.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噬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

D.更古不变的是,水的温柔一直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一切,不能不说都有水的好处。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书札(zhá)节骨眼(jié)噤若寒蝉(jìn)

B.口角(jué) 洞穴(xué) 喜恣恣(zì) 半身不遂(suí)

C.勾当(gòu)翘楚(qiáo) 芝麻糊(hù)混为一谈(hǔn)

D.喁望(yóng)奔命(bèn)鄱阳湖(bó)横征暴敛(héng)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时虫鸣

刘长春

①冬夜。灯下。

②偶翻《诗经》,读到“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不禁触动脑外的另一种记忆,久违的故乡夏夜的昆虫吟唱忽然又在耳边响起。“瞿瞿﹣﹣瞿瞿”,“知了﹣﹣知了”,“轧织﹣﹣轧织”,交替错杂,疾徐作歇,交织在记忆曾经消失的角落,不依不饶地活跃起来。

③我想起了孩提时代的欢乐的夏夜。

④炎热的太阳收尽了最后一道亮光,大地褪入夜色,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蒸笼一样的木屋,寻向满天星斗之下的院落。整个夏天,我们都爱端一把竹椅,摇一柄蕉扇,坐在树阴下纳凉。这时,拂到脸上、身上的夜风还带着明显的热气,要命的知了还是不停“热啊﹣﹣热啊”地鼓噪。那鸣声似乎是一段捆绑得异常结实的绳子,让人不得动弹汗流不止;总是到了送来凉风的时候,它才逐渐安静下来,那鸣声也如已经松开捆绑的绳子慢慢松弛了。蚱蜢到处飞扑蹦跳,有时还会飞到我的身上跳到我的脚边,它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因为它是“害虫”,蚕食稻叶的声音“沙﹣﹣沙﹣﹣沙”地令人不悦。而蟋蟀的歌唱,就像一种乐器的演奏,要比鸣蝉动听得多,在田野的远处,在屋檐的砖石下,在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那琴音撩拨得我们再也坐不住了,我和同伴们便会蹑手蹑脚地包抄过去,然后冷不防掀开砖瓦,在它来不及逃跑的时候将它逮住放于匣中。不知为什么,它却没有了声音,不再弹唱了。如果它身上真的携着一把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让人纳闷。天上除了星光、月光,还有提着小灯盏的萤火虫之光,飞来枝叶间,热情地为我们照明。斜刺里还有几只黑蝴蝶、白蝴蝶,展开薄翼,飞过蔷薇,飞过竹篱,在树叶上抖动着触须引诱着我们……纺织娘即《诗经》里说的“莎鸡”,它除了发出“轧织﹣﹣轧织”的叫声以外,还会振翅飞翔。它通体绿色,触角细长,又有一对非常有力的腿,呈镰刀状。它从这个枝头飞向那枝头的姿态很轻盈、很美。有时,当它立足未稳,我们生擒“莎鸡”于枝间,然后养于络麻杆做的笼子里,用自己的头发喂它进食,听它夜里“轧织﹣﹣轧织”的鸣声而入睡。半夜醒来,纺织娘停止了弹拨,它也困了,入睡了。只有田野里、水荡中的青蛙却在远处打着边鼓。黑夜中蛙声里稻子正在使劲地拔节、长高、分蘖、抽穗,稻花飘香了。还有蟋蟀,“暖则在郊,寒则附人”,十月里就钻到床下来鸣叫了。可是,弹拨的琴声让人听来有点哀愁,好像寂寞的怨妇的叹息。

⑤一个多么奇妙的自然境界,一场多么和谐的昆虫合奏,真称得上“众妙毕集,各抒灵趣”了。

⑥可是,现在即使身在乡野,更不用说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怕已经听不到这些虫儿的鸣声了。沉寂、沉默意味着什么?死亡。我写作此文的时候,我的一个外甥(十四岁)看到了前段的文字,好奇地问我:“阿舅,纺织娘是什么?萤火虫会发光吗?蟋蟀的叫声在夏天与秋天为什么不一样?”在他们来到世上以后,许多物种在人类的追杀下早已消失,有的“憔悴为黯淡的标本”,贮存于生物学家的实验室中。消失又怎样解释?天地虽大,邂逅实难。世界上没有容留虫儿的地方,它们也就无法以生命的状态或是歌唱的形式,没有飞翔的形式,容留在这个世界。它们不具备记忆与文字的能力,所以没有可以流传的故事,只是屈从于命运而无声无息。时间抹去了一切。所谓灾难,人与昆虫们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设置陷阱捕捉它们,正制造着对它们来说的一次又一次灾难。生物学家还告诉我们:生物物种现在仍然以每小时消失一种的速度在演进,“好像水消失在水里”,我们似乎一点觉察都没有。

⑦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万类霜天竞自由”,地球上的所有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或邻居,而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摇篮,而且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天然遗产。物种越是丰富,生态越是平衡,环境越是美丽。人类只有遵循这一自然法则,才能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里说:“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什么?造福于人类。研究昆虫学的爱德华还说:“首先,你要热爱生命本身;然后,再去寻求一般的解释。随后,你将得到的回报,这就是令你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新的发现。”

⑧说得多好!

(1)作者在孩提时代夏夜的欢乐有哪些,请分条列举。

(2)本文多次引用其他诗文中的语句,请以第②段为例分析其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请结合全文,探究本文以“那时虫鸣”为题的用意。

(5)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爱德华“说得多好”,爱德华的话好在哪里?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D、4D、5D、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这种君临人类文化传播的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

当然,我不是不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选自王蒙《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信息的异化使信息和传播都发生了变化,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不再是中介而变成了价值的体现。

B.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死活读不下去,是因为经典名著文字晦涩,内容太过深奥,与现实社会生活距离太远。

C.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等身体器官来接收信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到来。

D.作者认为“即使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

(2)下列对纸质书籍受到冲击的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字缺少直观性,不像图画、音乐、歌曲等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传播。

B.对于现代人来说,信息时代的3D、4D比纸质书籍更易传播信息,更能发育和推动思维,所以人们更倾向于读电子书、看3D电影。

C.语言文字是符号也是思想,需要经过大脑的感受、联想、思考和人们的解读,对精神懒汉而言,语言文字不能传递其需要的足够的信息。

D.对于现代人中不喜欢动脑筋的人而言,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是他们所希望的。

(3)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认为触屏时代造成的心智灾难有哪些。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②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天下有中③ , 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④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荀子•性恶》)

【注释】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②谄:谄媚。③中:中正之道,下文道,是正道。④傀然:坚定的样子。

(1)两则材料阐述共同点:______。

(2)简析两段话的不同点。

8、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②相连,茫然巨浸 , 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 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聚,而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寻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记。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遶,rào,同绕。②瀼,河名。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浸 浸:淹没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放:水流出

C.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极:成为最……

D.寻以倭奴侵掠内地 寻:搜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水迹之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 , 使归赵

B.而名闻四方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买田筑室焉 急于义而死焉者也

D.因求予作堂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质。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是建了真义堂。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碧梧翠竹蓬莱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②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 , 谷不可胜食也;______ ,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劝学》)

(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4)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 , 到黄昏,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红梅

宋 王安木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①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②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③疑。惟有青枝不似。

【注】①真妃:唐朝贵妃杨玉环。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②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③杏花:一种春花,枝直。

(1)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

(2)简析上片与下片描写方法的不同。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1、

仿照示例,选择自己所熟悉的两个艺术形象,分别用一句话进行点评。

《阿Q正传》里的阿Q:想革命又没有革命觉悟的农民。

《药》中的华老拴:勤俭、愚昧、爱子如命的茶馆主人。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艺术家用手中的刀刻削着一块木头。一个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渐渐地,一个雕像从木头中显示出了马的形状,高昂头的马头、矫健的四蹄、飞扬的尾巴……最后,一匹骏马呼之欲出。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艺术家:“你怎么知道木头里藏着一匹马?”艺术家认真地对孩子说:“木头里什么也没有,但我心里有马,就把它艺术出来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八、其他(共1题,共5分)

13、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

(1)介绍漫画的内容(不超过90个字)

(2)指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久远,但源于何地?大多数民间研究者认为,黄河大三角洲秦晋豫交接处﹣﹣这块中华民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应是皮影戏的主要诞生和发源地。

B.《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官方媒体最近对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而导致出现癌症村的现象作了报道.报道说,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

C.幸福与不幸福,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决定,而是要拥有健康的心态。

D.在这件银行失窃案中,罪犯的手法并不高明,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银行的监管不利有关。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成分赘余,“诞生和发源”语意重复,去掉“诞生”或“发源”;

B.正确;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在“拥有”前加“是否”;

D.结构混乱,“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银行的监管不利有关”杂糅,改为“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的监管不利”;

故选:B。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在前往文莱、新加坡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海上安全与反恐联合演习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兰州”舰,开始了航渡途中第一次、也是受领任务以来第一次以联演内容为背景的偕同演练。

B.另外,省际相邻高速交警支队、大队还要建立联动协查机制,对整治其间发现的重点车辆,在本省不能及时拦截处理的,要做到“一处发现,六省通报、多点查缉”。

C.南京被曝出将收紧调控的首个周末,也可能是南京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开发商闻风而动 , 集中推盘入市。

D.“二一添作五”,说的是大家都往一个方向使力.心往一处想,才能凝聚共识;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有此共识与合力,才有攻坚克难的从容气度与无穷智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偕同:跟别人一起到某处去或做某事。应改为“协同”;

B.其间:其中,那中间。“其间”应改为“期间”,“期间”是指“某段时间内”。从用法上说,“其间”前面不能加修饰语,“期间”前面必须加表示时段的修饰语。例如可以说“这期间”,不能说“这其间”;可以说“在部队工作期间”,不能说“在部队工作其间”;可以说“他插队三年,其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不能说“他插队三年,期间到水库工地劳动了半年”;

C.正确;

D.二一添作五:比喻双方平分。与语境不符合;

故选:C。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见洪流滚滚激荡山川的气概,就将可以嬉戏的涓涓细流当成时尚生活的惊喜.不见冰瀑横空万山空绝的气质,便把使人滋润的习习野风当成茶余饭后的欣然。

B.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不要天真地指望谁来帮助你、支持你,没有谁会帮你临贴,帮你创作,更不要奢求罩着你、捧着你。

C.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噬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

D.更古不变的是,水的温柔一直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一切,不能不说都有水的好处。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全部正确;

B.“临贴”中的“贴”,应改为“帖”;

C.“噬好”中的“噬”,应改为“嗜”;

D.“更古不变”的“更”,应改为 “亘”;

故选:A。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书札(zhá)节骨眼(jié)噤若寒蝉(jìn)

B.口角(jué) 洞穴(xué) 喜恣恣(zì) 半身不遂(suí)

C.勾当(gòu)翘楚(qiáo) 芝麻糊(hù)混为一谈(hǔn)

D.喁望(yóng)奔命(bèn)鄱阳湖(bó)横征暴敛(héng)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节骨眼(jié)应读“jiē”;

B.正确;

C.混为一谈(hǔn)应读“hùn”;

D.奔命(bèn)应读“bēn”,鄱阳湖(bó)应读“pó”;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时虫鸣

刘长春

①冬夜。灯下。

②偶翻《诗经》,读到“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不禁触动脑外的另一种记忆,久违的故乡夏夜的昆虫吟唱忽然又在耳边响起。“瞿瞿﹣﹣瞿瞿”,“知了﹣﹣知了”,“轧织﹣﹣轧织”,交替错杂,疾徐作歇,交织在记忆曾经消失的角落,不依不饶地活跃起来。

③我想起了孩提时代的欢乐的夏夜。

④炎热的太阳收尽了最后一道亮光,大地褪入夜色,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蒸笼一样的木屋,寻向满天星斗之下的院落。整个夏天,我们都爱端一把竹椅,摇一柄蕉扇,坐在树阴下纳凉。这时,拂到脸上、身上的夜风还带着明显的热气,要命的知了还是不停“热啊﹣﹣热啊”地鼓噪。那鸣声似乎是一段捆绑得异常结实的绳子,让人不得动弹汗流不止;总是到了送来凉风的时候,它才逐渐安静下来,那鸣声也如已经松开捆绑的绳子慢慢松弛了。蚱蜢到处飞扑蹦跳,有时还会飞到我的身上跳到我的脚边,它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因为它是“害虫”,蚕食稻叶的声音“沙﹣﹣沙﹣﹣沙”地令人不悦。而蟋蟀的歌唱,就像一种乐器的演奏,要比鸣蝉动听得多,在田野的远处,在屋檐的砖石下,在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那琴音撩拨得我们再也坐不住了,我和同伴们便会蹑手蹑脚地包抄过去,然后冷不防掀开砖瓦,在它来不及逃跑的时候将它逮住放于匣中。不知为什么,它却没有了声音,不再弹唱了。如果它身上真的携着一把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让人纳闷。天上除了星光、月光,还有提着小灯盏的萤火虫之光,飞来枝叶间,热情地为我们照明。斜刺里还有几只黑蝴蝶、白蝴蝶,展开薄翼,飞过蔷薇,飞过竹篱,在树叶上抖动着触须引诱着我们……纺织娘即《诗经》里说的“莎鸡”,它除了发出“轧织﹣﹣轧织”的叫声以外,还会振翅飞翔。它通体绿色,触角细长,又有一对非常有力的腿,呈镰刀状。它从这个枝头飞向那枝头的姿态很轻盈、很美。有时,当它立足未稳,我们生擒“莎鸡”于枝间,然后养于络麻杆做的笼子里,用自己的头发喂它进食,听它夜里“轧织﹣﹣轧织”的鸣声而入睡。半夜醒来,纺织娘停止了弹拨,它也困了,入睡了。只有田野里、水荡中的青蛙却在远处打着边鼓。黑夜中蛙声里稻子正在使劲地拔节、长高、分蘖、抽穗,稻花飘香了。还有蟋蟀,“暖则在郊,寒则附人”,十月里就钻到床下来鸣叫了。可是,弹拨的琴声让人听来有点哀愁,好像寂寞的怨妇的叹息。

⑤一个多么奇妙的自然境界,一场多么和谐的昆虫合奏,真称得上“众妙毕集,各抒灵趣”了。

⑥可是,现在即使身在乡野,更不用说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怕已经听不到这些虫儿的鸣声了。沉寂、沉默意味着什么?死亡。我写作此文的时候,我的一个外甥(十四岁)看到了前段的文字,好奇地问我:“阿舅,纺织娘是什么?萤火虫会发光吗?蟋蟀的叫声在夏天与秋天为什么不一样?”在他们来到世上以后,许多物种在人类的追杀下早已消失,有的“憔悴为黯淡的标本”,贮存于生物学家的实验室中。消失又怎样解释?天地虽大,邂逅实难。世界上没有容留虫儿的地方,它们也就无法以生命的状态或是歌唱的形式,没有飞翔的形式,容留在这个世界。它们不具备记忆与文字的能力,所以没有可以流传的故事,只是屈从于命运而无声无息。时间抹去了一切。所谓灾难,人与昆虫们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设置陷阱捕捉它们,正制造着对它们来说的一次又一次灾难。生物学家还告诉我们:生物物种现在仍然以每小时消失一种的速度在演进,“好像水消失在水里”,我们似乎一点觉察都没有。

⑦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万类霜天竞自由”,地球上的所有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或邻居,而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摇篮,而且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天然遗产。物种越是丰富,生态越是平衡,环境越是美丽。人类只有遵循这一自然法则,才能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里说:“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什么?造福于人类。研究昆虫学的爱德华还说:“首先,你要热爱生命本身;然后,再去寻求一般的解释。随后,你将得到的回报,这就是令你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新的发现。”

⑧说得多好!

(1)作者在孩提时代夏夜的欢乐有哪些,请分条列举。

(2)本文多次引用其他诗文中的语句,请以第②段为例分析其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请结合全文,探究本文以“那时虫鸣”为题的用意。

(5)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爱德华“说得多好”,爱德华的话好在哪里?

【考点】
【答案】

(1)

①夏夜纳凉之乐。②捕捉蟋蟀、纺织娘之乐。③听蟋蟀鸣声入睡之乐。④稻花香里听蛙声之乐。

(2)

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学气息;②由《诗经》中的虫鸣,联想到孩提时夏夜的虫鸣,引出下文写孩提时代故乡欢乐的夏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自然而雅致。

(3)

①比喻,把蟋蟀的鸣叫比作乐器的演奏,写出鸣叫的动听;②拟人:蟋蟀反复“弹唱”、唱声“撩拨”着我们,写出了夏夜虫鸣对孩子们产生的莫大吸引力,突出那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对比:将害虫蚱蜢蚕食稻叶声和蟋蟀歌唱声对比,表现夏夜虫鸣的多样与人们对虫鸣的不同感受。④“飞扑蹦跳、飞、跳”等系列动作的描写,写出蚱蜢不停蹦跳、飞腾的生机蓬勃。

(4)

①“虫鸣”是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多角度展示出不同时空的“虫鸣”,由冬夜读《诗经》引发对故乡夏夜虫鸣的回忆,再写到当下的孩子未闻虫鸣,进而深刻反思是“人类追杀”给虫子带来了灭顶之灾,导致无虫鸣可听的悲哀,使得文章丰富的内容紧凑集中。 ②以小见大,借“虫鸣”这个小切口深入思考探讨,最终得出人类应当遵循自然法则才能更好生存的深刻观点。③形成“那时虫鸣”与“此时无虫鸣”的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类破坏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行为的反思。

(5)

爱德华的话由浅入深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①人类应当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哪怕是弱小的生命如鸣虫)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与保护;②人类要与所有生物、生命乃至整个自然和谐相处;③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会让人类自身获益无穷,不仅获得良好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环境,更有可能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美好愿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题干表述为“作者在孩提时代夏夜的欢乐有哪些,请分条列举”,从“整个夏天,我们都爱端一把竹椅,摇一柄蕉扇,坐在树阴下纳凉”“我们生擒‘莎鸡’于枝间,然后养于络麻杆做的笼子里,用自己的头发喂它进食”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准确筛选。(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特点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本文多次引用其他诗文中的语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中的一些语句,形象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场景,同时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厚重感。(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的作用的能力。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文章划线语句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突出人们的不同感受,同时一些描写动作的词语更是充满生机之感,如“飞扑蹦跳、飞、跳”。(4)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文章标题“那时虫鸣”充满别致的诗意,贯穿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得文章更为生动,同时“虫鸣”表明一种呼告,表明自然之道应该时长遵守。(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D、4D、5D、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这种君临人类文化传播的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

当然,我不是不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选自王蒙《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信息的异化使信息和传播都发生了变化,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不再是中介而变成了价值的体现。

B.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死活读不下去,是因为经典名著文字晦涩,内容太过深奥,与现实社会生活距离太远。

C.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等身体器官来接收信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到来。

D.作者认为“即使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

(2)下列对纸质书籍受到冲击的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字缺少直观性,不像图画、音乐、歌曲等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传播。

B.对于现代人来说,信息时代的3D、4D比纸质书籍更易传播信息,更能发育和推动思维,所以人们更倾向于读电子书、看3D电影。

C.语言文字是符号也是思想,需要经过大脑的感受、联想、思考和人们的解读,对精神懒汉而言,语言文字不能传递其需要的足够的信息。

D.对于现代人中不喜欢动脑筋的人而言,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是他们所希望的。

(3)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认为触屏时代造成的心智灾难有哪些。

【考点】
【答案】

(1)A

(2)B

(3)

①造就了一些肆意妄为、蠢态毕露、挑战人类文化传播的“牛人”。②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说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缓缓逼近。

【解析】

(1)B、“是因为经典名著文字晦涩,内容太过深奥,与现实社会生活距离太远”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四段表述为“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这种君临人类文化传播的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C、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D、原文第一段表述为“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故选A。(2)B、原因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故选B。(3)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两种情况:一是明示信息,二是隐含信息。要准确分析概括,可以借鉴以下方法:1。抓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收束段落的收束句,总结全文的总括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2。把握重点段落中作者对问题的各个侧面的认识倾向。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筛选文中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触屏时代造成的心智灾难”主要体现在肆意妄为、蠢态毕露、挑战人类文化,白说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缓缓逼近。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②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天下有中③ , 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④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荀子•性恶》)

【注释】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②谄:谄媚。③中:中正之道,下文道,是正道。④傀然:坚定的样子。

(1)两则材料阐述共同点:______。

(2)简析两段话的不同点。

【考点】
【答案】

(1)勇敢是正确思想指导下的行动

(2)

孔子站在个人立身处世立场上,从否定“无原则地迁就、讨好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勇敢须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原则为基础;荀子则站在统治者强国安民的立场上,从捍卫正义、坚持优良传统、舍己立仁、爱护百姓等方面阐述了正确思想行为的具体内涵。

【解析】

(1)在语段中,孔子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荀子也认为勇敢要有正确的思想。(2)这两段语段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孔子是从个人的立场出发,荀子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孔子对“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采取否定态度;荀子则阐述了正确思想的具体内涵:捍卫正义、坚持优良传统、舍己立仁、爱护百姓。

8、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②相连,茫然巨浸 , 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 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聚,而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寻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记。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遶,rào,同绕。②瀼,河名。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浸 浸:淹没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放:水流出

C.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极:成为最……

D.寻以倭奴侵掠内地 寻:搜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水迹之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 , 使归赵

B.而名闻四方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买田筑室焉 急于义而死焉者也

D.因求予作堂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质。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是建了真义堂。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碧梧翠竹蓬莱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②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考点】
【答案】

(1)D

(2)C

(3)C

(4)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5)

①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进入致和塘。②我舅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顺从兄长的心愿,凭着孝老爱幼的人品在当地出了名。

【解析】

(1)D 不久因倭寇入侵内地。寻:不久。(2)C 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B连词,但是/连词,表承接,不译;C均是兼词,在这里;D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由…。(3)C 建忠义堂的不是“东溪”而是“浚甫”,原文为“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4)“遗趾”为名词,作“访”的宾语,其后断句;“坊馆”为名词,作“求”的宾语,其后断句;“见”为动词,“未尝”为副词,中间断句;“其高标绝俗”作“叹”的宾语,其后断句;“而”连词,其前断句。句子断句为: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句子翻译为:我曾游览他们的居家讲学的旧址,寻找人们所说的百花坊馆,结果没有找到,不能不感叹他们当时的读书活动;又感慨他们清雅非常,好像无声无息的飞雁,始终与世俗相对抗。(5)①自:从;并:合并;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句子翻译为: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进入致和塘。②顺:顺从;志:心愿;以:凭借。句子翻译为:我舅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顺从兄长的心愿,凭着孝老爱幼的人品在当地出了名。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 , 谷不可胜食也;______ ,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劝学》)

(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4)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 , 到黄昏,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考点】
【答案】

(1)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

(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4)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

【解析】

(1)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重点字:数、罟、洿)(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砺、知)(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重点字:栈、钩)(4)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5)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重点字:梧、滴)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红梅

宋 王安木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①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②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③疑。惟有青枝不似。

【注】①真妃:唐朝贵妃杨玉环。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②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③杏花:一种春花,枝直。

(1)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

(2)简析上片与下片描写方法的不同。

【考点】
【答案】

(1)

质朴、自然、清纯、妩媚。

(2)

上片比喻拟人(用典),把梅花红中微淡的色彩说成“薄与胭脂”,是人格化笔调,用贵妃出浴、仙子醉酒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梅花高洁、艳丽形象;下片对比(衬托)。用文人学士“诗情”“动”与“玉管休吹”对比,突出梅花的动人魅力,用梅花与杏花对比,突出俏而敢争春的气质。

【解析】

(1)“诗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这类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此题抓住“薄与胭脂”“琼姬半醉”“浑作杏花”来概括即可。(2)分析描写方法的不同其实就是分析描写的艺术手法。题干明确将上片和下片进行比较,下片的对比手法较为明显,上片抓住“嫌”“真妃”来分析手法。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1、

仿照示例,选择自己所熟悉的两个艺术形象,分别用一句话进行点评。

《阿Q正传》里的阿Q:想革命又没有革命觉悟的农民。

《药》中的华老拴:勤俭、愚昧、爱子如命的茶馆主人。

【考点】
【答案】

①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爱虚荣又非常诚实的女性。②《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从所给例子中进行任务的点评,所列举的例子都是课本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解答时需要我们认真把握这些形象的特点。如“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性形象,把握这一点就可以很好的解答。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艺术家用手中的刀刻削着一块木头。一个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渐渐地,一个雕像从木头中显示出了马的形状,高昂头的马头、矫健的四蹄、飞扬的尾巴……最后,一匹骏马呼之欲出。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艺术家:“你怎么知道木头里藏着一匹马?”艺术家认真地对孩子说:“木头里什么也没有,但我心里有马,就把它艺术出来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点】
【答案】

【参考例文】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年轻人受门采儿指点后,茅塞顿开,他不再急于作画,而是锤炼画技,取法名家,逐渐发现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对所要描绘风物,他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做到胸中有物然后再提笔做画。终于小有名气,最后成一代名画家。

探求年轻人成功的经验,与其说他用一年或几年时间做画,再用一天卖出去,倒不如说丰厚的积淀使他一日成名。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在相关领域具备深厚的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

回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发现这样的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晋代文学家左思,离开家乡游学到京都,目睹京城的繁华,萌发了创作欲望。但他并未即刻动笔,而是深入观察,认真体悟,精心构思,耗时十年,终于创造成功《三都赋》。此书一经刊出,便广为流传,富豪之家争相传看,以至洛阳纸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山。他“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创作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除了他那伟大的信念,深挚的情感,丰厚的史学积淀是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为创作《史记》,盛年时,他不畏艰辛,不分四季,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考察遗迹,探访农人,不放过蛛丝马迹,累积了大量的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左思刚受触动便匆忙动笔,必不会文思泉流,《三都赋》的创作也势必归由他人,当然更不会引起“洛阳纸贵”;如果司马迁徒有虎性,胸中亦积聚块垒,但却没有那十几年遍游祖国各地的实践累积,大概也能造就一个文学家,却不能成就《史记》。

积土成山,才可能兴起风雨;积水成渊,才可能诞生蛟龙;积善成德,才能够具备圣心。在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厚积而薄发。

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院的图书馆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为编订《本草纲目》,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历时几十年;为撰写《红楼梦》,曹雪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这些杰出的作品,彪柄史册,光耀千年。而他们的作者也因为其深厚的知识积累,成为我们今人探求学问,走向成功的精神领袖。

身为学生,如果我们想在学业上有所造就,那么放远眼光、锲而不舍的积累吧。

【解析】

身为人世一员,各行各业,如果我们想走向成功,那么,深厚的积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八、其他(共1题,共5分)

13、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

(1)介绍漫画的内容(不超过90个字)

(2)指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

【考点】
【答案】

(1)

一个大救生圈中心坐着个背书包的孩子,手拿笔,仰望着天空,眼前一张纸上有“坐井观天”四字;圈外坐着孩子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轮流紧盯着圈内的孩子,右上角是“别出圈儿”的标题。

(2)

家长的溺爱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心智健康。

【解析】

做漫画题,要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指明现实意义即揭示寓意。此幅画面要点:背着书包的学生,从左到右四个大人,图画中的文字有“坐井观天”“别出圈儿”。介绍漫画内容应注意细节,如孩子仰头,背书包,手拿笔等。图中人物应是孩子和父母爷爷奶奶,寓意从“圈儿”和人物关系不难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