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要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称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③①②④⑥

D.⑤②①⑥④③

2、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是( )

A.随着滴滴打车、Uber等软件的广泛使用,乘坐出租车的人越来越少,以致于许多出租车师傅向媒体抱怨他们的收入减少了一倍。

B.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C.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3、

填入划线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华书局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古籍出版社,但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最近几年出版的图书,既有底蕴丰厚的学术著作,也有内容浅薄的快餐产品。

②深受“中庸”思想影响的古代知识分子总是强调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像苏东坡那样能够随心所欲地和友人、属下的人少之又少。

A.良莠不齐 大快朵颐

B.良莠不齐 大快人心

C.泥沙俱下 大快朵颐

D.泥沙俱下 大快人心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蒋天枢:师道的重量

①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恪的推崇与传奇当中,他的受业弟子蒋天枢向人们透出一个清矍高瘦、若隐若现的身影。

②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与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受托之人蒋天枢,作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这十余年间,陈寅恪目睹和经历了太多昔日亲密无间的师友亲朋一夜之间反目为仇的事情,但他信赖晚年只有两面之缘的蒋天枢。

③蒋天枢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多久不通信。”当年,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权威的政治运动正如火如荼,蒋天枢在这种只会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好处的“社会关系”中,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的敬重之情,足见其为人之笃忠执着。

④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重托。晚年,他放弃了自己学术成果的整理,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基本保持了陈寅恪生前所编定的著作原貌,作为附录还出版了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这大概是“陈寅恪”这个名字在大陆重新浮现之始。

⑤当时出版社给他3000元整理费,他一分钱也没有收,全部退还。因为“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后来,陈寅恪突然“走红”,很多人出来自称是陈先生的弟子,蒋天枢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借陈寅恪以自重。

⑥在陈寅恪托付毕生著作的那几日见面中,一天,蒋天枢如约上门,恰好陈夫人不在,没有人招呼他,已目盲的陈寅恪也不在意,径直开始谈话,结果蒋天枢就一直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师床边听着,几个钟头始终没有坐下。那年,他已年过花甲。

⑦接触过蒋天枢的复旦教师说,“程门立雪”这类传统,在蒋先生心中原是稀松平常之事,一个学生总得有他应该躬行的本分。

⑧有人评说,蒋天枢对老师的尊重,出于一种对文化的负载感,而这种负载感正是传自其师门。陈寅恪在《论韩愈》文中就曾说过:“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

⑨编撰陈寅恪“事辑”,蒋天枢自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他的中心意旨是想写出陈先生是“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

⑩蒋天枢出身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有师生之谊,并且对自己入学前就已自沉的王国维也严执弟子礼。同行或学生“王国维长王国维短”,即便语气中充满敬意,也会引起他的侧目。在他看来,说“王国维先生”已经大不敬了,何况直呼其名;至于他自己,当然恪守旧例,开口闭口“静安先生”。

⑪同系的名教授朱东润是个性情中人,一次开会,说到得意处随意评了几句“陈寅恪什么什么”,其实未见得有什么不敬之意。还没等在座诸人反应过来,蒋天枢从人群中拔身而起,指着他哼哼了几句,便拂袖而去,只留下朱先生哭 笑不得地摊摊手,连声“啧啧”,十足的难堪。

⑫如今复旦中文系的名教授章培恒是蒋天枢的弟子,除了做学问,他显然还受了先生关于“尊师”的教诲。一次,他随蒋先生外出办事,晚上完事后照例送老师回家。途中下了场大雨,车到教师宿舍大门,遍地积水,而蒋先生脚上穿的却是家常的布鞋。章先生提出要背蒋先生,全然不考虑自己也已直逼花甲了,蒋先生自然坚拒了。于是,老师蒋天枢跨出车门,洒脱地直奔寓所,学生章培恒脱下皮鞋,一手拎着,在雨中着一双白袜跟在老师身后。

⑬蒋天枢在1979年为《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所写的“题识”中说:“余欲纂‘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已数年,悠忽蹉跎,今乃得从事辑录,距先生之逝世已将10周年,余亦老矣。”1997年,此书增订再版,章培恒在“后记”中引用了这段文字,随后心有戚戚然:“现在,距离蒋先生的逝世也已将近10周年,而我也已经老了。”

⑭这些都不是虚辞,字里行间,透出师道的重量,后人读来,满页沉甸甸的。先生们都已经老了、逝去,师道传承,今日焉在?

选自徐百轲《民国风度》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两项是( )

A.陈寅恪虽然只和蒋天枢见过两面,但是笃信其为人,所以将整理自己著作的事全权托付给他,而蒋天枢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传承文化的使命,认认真真地完成了陈寅恪的遗愿。

B.上世纪80年代初期,蒋天枢终于整理、出版了300余万字的《陈寅恪文集》,这使得陈寅恪再次回到大陆读者的视野中。

C.别人称“王国维先生”,蒋天枢觉得大不敬了,那是因为传统中国习惯称字而不是称名。这可以看出他恪守中国文化传统,对老师非常尊重。

D.文末插叙章培恒在年近七十时还提出背蒋先生,表面上宕开一笔,游离于传主之外,实则和本文的文脉、主旨紧密相连。

E.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打破了固有的按时间顺序的模式,构思巧妙,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

(2)本文写出了蒋天枢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简要分析。

(3)本文的传主是蒋天枢,文末插叙章培恒的事迹有何作用?

(4)结合你对古代官方正史的了解,谈一谈本文和“二十四史”中的“纪传”在体例上有何显著区别?

5、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项链

符浩勇

清晨,李梅照例五点四十分就到了瑞海苑小区。这时候业主们都还在酣睡着,小区显得很安静。她是小区的清洁工,朦胧的路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寂寞。丈夫去世了,女儿上大学全靠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H区绿化带打扫得干干净净。

瑞海苑是这座城市的高档小区,是白领集中居住的地方。在一条两边开满杜鹃花的甬道上,李梅仔细捡着晚上掉落的叶子,她觉得这么漂亮的小区不应该有一点垃圾。突然,地上一样东西让她的心抖了一下——那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还有一个海蓝色心形链坠!

“这是谁掉的呢?”她看四下没有一个人影,便将项链捡起,揣进衣服口袋里。

八点前,李梅早晨的工作结束了,周末睡懒觉的业主们还未起床,她便回到家,打算晌午再去小区寻找项链的主人。

吃过早饭,她快要出门的时候,一种本能的欲望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从心里蹿了出来!她试图让那调皮的孩子规矩一点,可没用。于是,她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那条项链。

她其实很妩媚,只是,她的秀气被埋没了。那条项链使她心潮起伏,穿衣镜前,她红着脸将项链挂在了自己脖子上!她顿时觉得自己从未像今天这样佳韵迷人:白皙的脖子,光闪闪的项链,海蓝色链坠,做工异常精巧,戴上它简直妙不可言……

她在镜子前沉醉了片刻,终于管住了心里那个调皮的孩子。“我戴过金项链了!”这样想着的时候,她将项链小心地取下来,放进衣服口袋里。

瑞海苑小区里,有一个“事务公示栏”,有时也有业主张贴些温馨提示之类的启事。李梅先到那儿,想看看有什么线索。果然公示栏有一则寻物启事:“本人近日在小区丢了一条金项链,欧式工艺,有海蓝色链坠。有捡到送还者,必有重酬!”后面,落款人是H区22楼紫竹座杨女士,还有联系电话。

李梅敲开紫竹座漂亮的大门,进了那套富丽堂皇的厅堂,拿出那条项链的时候,杨女士一看就惊喜地叫着:“是它!就是它!”她把项链紧紧抓在手里。她很激动地说,这条项链对她来说很重要,那个海蓝色链坠里,有她最难忘的一段感情。杨女士没忘酬谢的承诺,递给李梅一万元!

李梅连连摇手,她觉得自己仅仅把别人的东西还给别人,这是任何人都会做的,怎么能要别人的钱呢?见她很坚决,杨女士只好收起了钱。

李梅起身要出门时,杨女士从卧室拿出一条很粗的项链来,说:“大姐,这条项链送给你,你戴上一定很漂亮。”李梅急了,说:“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杨女士笑了,说:“大姐您别误会!这是条仿冒的,就值三十块钱。”“仿冒的?”“虽是仿冒的,可看上去很漂亮,没人看得出来。”

李梅想想,有点羞怯地收下了。

此后,李梅在小区绿化带清扫卫生时,脖子上就戴着那条仿冒的项链。她心里舒坦,觉得自己又散发出妩媚秀气。

暑假,上大学的女儿回来了,惊喜地发现妈妈脖子上戴着一条漂亮的金项链,说:“妈妈,您真美!”第二天,女儿要和姐妹好友聚会,要借妈妈的项链,她就给女儿讲了项链的来历,最后说:“项链是仿冒的,只值三十块钱。”

“反正别人看不出来!”女儿高兴地戴上了项链。

晚上,女儿回来了。她一进门就对妈妈说:“妈妈您骗人!我去金店找师傅鉴定过,这金项链不是仿冒的,是真的!”

“真的?”

“已鉴定了,绝对是真的!”

李梅终于明白了什么,决定将项链还给人家!

她在瑞海苑小区当了十二年清洁工,捡到过钥匙、手机、钱包、金戒指,都交到物业管理处,寻找失主,物归原主,她没有将一样东西据为己有!她唯一捡了没还的,是她十八年前在街边一个破旧的垃圾桶边捡的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现在,女婴长大了,成了一名漂亮的女大学生。

她没有迟疑,毅然出门向H区22楼紫竹座走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梅看到小区四下没有一个人,便将项链揣进衣服口袋里,此时她产生了把项链据为己有的念头,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B.李梅发现金项链时,“心抖了一下”,这个细节表现了李梅吃惊的心理,这非常符合她日子艰辛,没有见过奢侈品的身份特点。

C.李梅在小区清扫卫生时明知戴着的是仿冒的项链,但因为觉得自己拾金不昧,做了该做的好事,所以觉得自己秀美,心里舒坦。

D.李梅的女儿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她让李梅明白了项链是真金的,是杨女士对她送还项链的酬报,并随即做出还回项链的决定。

E.小说的叙事曲折有致,收放自如,行文中,李梅归还捡到的项链时的心理波动,项链由假到真的转折,造成了小说的跌宕起伏。

(2)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项链”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西琴派

在宋代艺术领域内,有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古琴流派——“江西琴派”。

江西琴艺历史悠久。在江西贵溪仙水岩悬棺墓葬中,人们就发现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东晋时期,江西籍诗人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典故。到了宋代,江西弹琴者众多,形成了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的江西琴派。宋代政和年间成玉涧在其《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可见,在北宋政和以前,就已经形成的了具有不同演奏风格的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江西琴人在整理琴曲谱、创作新琴曲的过程中逐浙形成了“江西谱”。南宋时,江西谱盛极一时,与当时京师派的“阁谱”相抗衡。阁谱是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风格过于刚劲而呈现程式化的拘谨,而江西谱是与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风格偏于纤丽,所以成玉涧说“失于轻浮”。当然,说江西谱“失于轻浮”,也未免有些偏颇。京师派的阁谱刚劲风格,是因为其植根于北土苍茫广阔的自然风光中而形成的。而江西谱是将江南的明媚山水输入了古琴心魄,这才造就了它优美华丽的艺术风格。

据相关记载,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别丰富,在南宋时成为一个盛极一时的主导潮流的流派。这一流派在南宋灭亡后也随之衰败。当然,衰败并不等于灭亡。上述三大流派中,明清两代尤以两浙派为盛。其实,两浙派在宋代是继京师派和江西派之后兴起的新的古琴流派,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是在初学江西谱的基础上改学两浙派的。他们创作了大量新的琴谱,奠定了两浙派兴起的基础。江西琴派与两浙琴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为主,琴歌与古琴演奏相互配合,因此,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两浙派以纯乐器演奏为主,认为一字当一音为俗调,特别注重古琴的独奏旋律,并借鉴了京师派与江西派的优点,又将儒家的思维方式引入古琴,使琴声承载了儒学的文心,形成了“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特点。雅化了的两浙琴派,并逐渐代替了相对俚俗的江西琴派。这个代替,也意识着琴乐与歌乐的分离。

宋代江西能琴文人极多,如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等。其中,欧阳修不仅是宋代江西文人琴之名家,也是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奠定欧阳修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的,不仅是他的善于弹琴,更主要的是他对琴艺理论的阐述。与欧阳修的文论思想的主脉“文以载道”相应,他的琴论思想的主脉是“琴以载道”。欧阳修自小喜琴声,因为高雅的琴声是与古人进行畅达的精神交流的桥梁,能传递千古时空下圣人先哲的言和情。欧阳修称琴为“有道之器”,这正是对“琴以载道”的琴乐思想的最好诠释。

然而,江西琴派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群体,固然与欧阳修个人文化地位的崇高和爱琴、擅琴、论琴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他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创作的《醉翁亭记》,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时有一位太常博士名叫沈遵,非常喜欢这篇散文,于是根据《醉翁亭记》的寓意,创作了《醉翁吟》琴曲,并弹给欧阳修听。欧阳修听了很高兴,为沈遵的《醉翁吟》填写了歌词。《醉翁吟》琴曲成为江西琴派江西谱的代表作。

(选自《文史知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江西琴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江西琴派”是一个在宋代形成的琴艺流派,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

B.“江西琴派”对另一古琴流派——两浙派影响很大,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曾学习过“江西琴派”的琴谱。

C.在三大流派中,“江西琴派”的演奏技法最为丰富,在南宋时盛极一时,南宋灭亡之后渐趋衰败。

D.“江西琴派”中有欧阳修、王安石等著名文人,其中欧阳修对“江西琴派”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江西琴派”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属于“江西琴派”的陶渊明就以弹无弦琴而为后人称赞。

B.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的演奏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京师派”风格过于刚劲。

C.南宋时,“江西琴派”的“江西谱”盛极一时,能与当时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阁谱”相抗衡。

D.“琴以载道”是欧阳修提出的琴乐思想,这一思想与他的文学创作思想“文以载道”相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在战国时期,江西境内就有人懂得琴艺,因为在江西曾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

B.作为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欧阳修对琴艺理论的阐述奠定了他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

C.“阁谱”风格刚劲,“江西谱”优美华丽,它们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各自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

D.欧阳修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这是“江西琴派”能形成一个群体的主要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B.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C.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D.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平: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以后的帝王均使用年号纪年。

B.太祖:庙号中“祖”的地位一般比“宗”要高,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太祖。

C.文帝:曹丕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三国志》:西晋陈寿所撰断代史,既属国别体,也属纪传体,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典韦力气过人。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 他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有一双八十斤的戟。

B.濮阳之战曹军和吕布的军队交战几十回合相持不下,典韦率领应募的几十人,穿着厚重的衣服和铠甲,拿着盾牌和长戟冲入敌阵应战。

C.典韦忠厚谨慎。白天在太祖身边整日侍立,晚上也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宴席上,太祖敬酒时,他手持大斧随侍于旁。

D.典韦威势迫人。张绣谋反,太祖失利,典韦的手下死伤殆尽,他与敌军短兵相接,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他敌兵都不敢上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

②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是:“______ , 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转入抒情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归去来兮辞》中通过描写归途中的景象来衬托渊明愉悦轻快之心境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滕王阁序》中描写野鸭翱翔、水天一色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怀

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宋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本诗为寓居异乡时做。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超级女声的海选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势必又将掀起今年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竞赛。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已经通过广电总局审核的音乐类选秀节目不下于12家,其中关注度最广的当属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和中国好歌曲。针对此类节目层出不穷的现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称赞其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另外有人则批评其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助长了浮躁的社会风气。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力求逻辑严谨,内容充实。

七、(共2题,共10分)

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赤壁 边城 滕王阁 蜀道 雨巷 桃花源 北固亭

例: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仿写:

①______。

②______。

12、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2014年6月24日18时许,北京警方根据群众举报,在北京朝阳区一公寓内将涉嫌吸食毒品的宁财神查获。被抓获后,宁财神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7月6日,宁财神甫一获释便在微博上发表了《道歉信》。

此贴一出,点赞者甚多。有人评价:人生是一个带着枷锁跳舞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设置一些底线。作为公众人物,明星应该深知______ , 并更加严格自律。但当其自甘堕落时,我们必须看到法律的一视同仁。不管你是谁,只要触碰底线,一样会______。同样绝对平等的是生命,不管你是明星还是粉丝,毒品不会因为你是谁,就对你“友好”一些,只要你敢沾,______。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要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称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③①②④⑥

D.⑤②①⑥④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⑤③是对人格的阐释,放在前面,①“它要求”总领后文,②④⑥是具体要求。

故选:C

2、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是( )

A.随着滴滴打车、Uber等软件的广泛使用,乘坐出租车的人越来越少,以致于许多出租车师傅向媒体抱怨他们的收入减少了一倍。

B.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C.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搭配不当,“减少”后面不能接“一倍”,将“一倍”改为“一半”;

B.主客体颠倒,不是“典故对我们熟悉”改为“对我们来说”;

C.表述正确;

D.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美德”后面加上“的人”。

故选:C

3、

填入划线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华书局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古籍出版社,但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最近几年出版的图书,既有底蕴丰厚的学术著作,也有内容浅薄的快餐产品。

②深受“中庸”思想影响的古代知识分子总是强调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像苏东坡那样能够随心所欲地和友人、属下的人少之又少。

A.良莠不齐 大快朵颐

B.良莠不齐 大快人心

C.泥沙俱下 大快朵颐

D.泥沙俱下 大快人心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泥沙俱下”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①中说图书有底蕴丰厚的,有内容浅薄的,应用″泥沙俱下″;

②中说苏东坡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不讲究坐相和吃相,应用″大快朵颐″;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蒋天枢:师道的重量

①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恪的推崇与传奇当中,他的受业弟子蒋天枢向人们透出一个清矍高瘦、若隐若现的身影。

②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与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受托之人蒋天枢,作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这十余年间,陈寅恪目睹和经历了太多昔日亲密无间的师友亲朋一夜之间反目为仇的事情,但他信赖晚年只有两面之缘的蒋天枢。

③蒋天枢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多久不通信。”当年,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权威的政治运动正如火如荼,蒋天枢在这种只会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好处的“社会关系”中,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的敬重之情,足见其为人之笃忠执着。

④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重托。晚年,他放弃了自己学术成果的整理,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基本保持了陈寅恪生前所编定的著作原貌,作为附录还出版了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这大概是“陈寅恪”这个名字在大陆重新浮现之始。

⑤当时出版社给他3000元整理费,他一分钱也没有收,全部退还。因为“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后来,陈寅恪突然“走红”,很多人出来自称是陈先生的弟子,蒋天枢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借陈寅恪以自重。

⑥在陈寅恪托付毕生著作的那几日见面中,一天,蒋天枢如约上门,恰好陈夫人不在,没有人招呼他,已目盲的陈寅恪也不在意,径直开始谈话,结果蒋天枢就一直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师床边听着,几个钟头始终没有坐下。那年,他已年过花甲。

⑦接触过蒋天枢的复旦教师说,“程门立雪”这类传统,在蒋先生心中原是稀松平常之事,一个学生总得有他应该躬行的本分。

⑧有人评说,蒋天枢对老师的尊重,出于一种对文化的负载感,而这种负载感正是传自其师门。陈寅恪在《论韩愈》文中就曾说过:“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

⑨编撰陈寅恪“事辑”,蒋天枢自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他的中心意旨是想写出陈先生是“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

⑩蒋天枢出身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有师生之谊,并且对自己入学前就已自沉的王国维也严执弟子礼。同行或学生“王国维长王国维短”,即便语气中充满敬意,也会引起他的侧目。在他看来,说“王国维先生”已经大不敬了,何况直呼其名;至于他自己,当然恪守旧例,开口闭口“静安先生”。

⑪同系的名教授朱东润是个性情中人,一次开会,说到得意处随意评了几句“陈寅恪什么什么”,其实未见得有什么不敬之意。还没等在座诸人反应过来,蒋天枢从人群中拔身而起,指着他哼哼了几句,便拂袖而去,只留下朱先生哭 笑不得地摊摊手,连声“啧啧”,十足的难堪。

⑫如今复旦中文系的名教授章培恒是蒋天枢的弟子,除了做学问,他显然还受了先生关于“尊师”的教诲。一次,他随蒋先生外出办事,晚上完事后照例送老师回家。途中下了场大雨,车到教师宿舍大门,遍地积水,而蒋先生脚上穿的却是家常的布鞋。章先生提出要背蒋先生,全然不考虑自己也已直逼花甲了,蒋先生自然坚拒了。于是,老师蒋天枢跨出车门,洒脱地直奔寓所,学生章培恒脱下皮鞋,一手拎着,在雨中着一双白袜跟在老师身后。

⑬蒋天枢在1979年为《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所写的“题识”中说:“余欲纂‘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已数年,悠忽蹉跎,今乃得从事辑录,距先生之逝世已将10周年,余亦老矣。”1997年,此书增订再版,章培恒在“后记”中引用了这段文字,随后心有戚戚然:“现在,距离蒋先生的逝世也已将近10周年,而我也已经老了。”

⑭这些都不是虚辞,字里行间,透出师道的重量,后人读来,满页沉甸甸的。先生们都已经老了、逝去,师道传承,今日焉在?

选自徐百轲《民国风度》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两项是( )

A.陈寅恪虽然只和蒋天枢见过两面,但是笃信其为人,所以将整理自己著作的事全权托付给他,而蒋天枢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传承文化的使命,认认真真地完成了陈寅恪的遗愿。

B.上世纪80年代初期,蒋天枢终于整理、出版了300余万字的《陈寅恪文集》,这使得陈寅恪再次回到大陆读者的视野中。

C.别人称“王国维先生”,蒋天枢觉得大不敬了,那是因为传统中国习惯称字而不是称名。这可以看出他恪守中国文化传统,对老师非常尊重。

D.文末插叙章培恒在年近七十时还提出背蒋先生,表面上宕开一笔,游离于传主之外,实则和本文的文脉、主旨紧密相连。

E.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打破了固有的按时间顺序的模式,构思巧妙,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

(2)本文写出了蒋天枢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简要分析。

(3)本文的传主是蒋天枢,文末插叙章培恒的事迹有何作用?

(4)结合你对古代官方正史的了解,谈一谈本文和“二十四史”中的“纪传”在体例上有何显著区别?

【考点】
【答案】

(1)C,E

(2)

①尊师重道:年过花甲的他站在老师身前毕恭毕敬地听老师说话,他对别人直呼老师名讳的现象非常不满;②淡泊朴素:他拒绝了出版社给的3000元整理费,并且在陈寅恪先生“走红”后,从来不借他的大名以自重;③笃忠执着:在如火如荼的政治运动中,他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先生的敬重之情;④文化责任感强:他将陈寅恪先生视为“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也将替陈先生整理文稿为传承文化之使命。

(3)

突出人物形象:表面上写章培恒尊师重道,实则写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受到了蒋先生的影响,所以能突出蒋先生尊师重道的精神品质;升华主题:本文以“师道”为线索,写了陈寅恪、蒋天枢和章培恒两代师生之间的交往,表达出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之间“尊师重道”传统的称赞;为后文感慨“师道”逐渐泯灭作铺垫:蒋天枢、章培恒等传统知识分子在年老之时依然不减对老师的尊重,而这群先生们“老了”、“逝了”以后,“师道”还能继续传承下去吗?

(4)

从传主身份和传记内容来看:古代官方正史以王侯将相为主,主要写其宦海沉浮的经过,缺少细节;本文传主是高校教授、著名学者,主要写两代师生之间的交往,详略得当;从写作顺序来看:古代官方正史按照时间顺序顺叙传主由生到死的经历,本文以“师道传承”为线索,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只叙写与主题相关的事件;从创作目的来看:古代自《三国志》以后的正史重在记录事实,不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缺少作者的情感;针对师道日益泯灭的现状,本文通过追忆蒋天枢先生的生平事迹来缅怀老一辈知识分子尊师重道而又淡泊朴素的精神品质。

【解析】

(1)本题考查了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是选择题,可抓住题干中暗示、隐含的信息,联系文本合理判读。A项“陈寅恪虽然只和蒋天枢见过两面”错误,原文为“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B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这大概是‘陈寅恪’这个名字在大陆重新浮现之始”;D项对“花甲”理解有误,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然后筛选出与题干相关的信息。本文主要写到的事实有:一是深受陈寅恪的信赖;二是在文革期间并没有与陈寅恪脱离社会关系;三是晚年全力整理老师的遗稿;四是拒绝高昂的整理费;五是年过花甲站着听老师讲话;六是躬行学生的本分——以传授渊源为己任;七是对老师称呼不够正式就会影起他的不屑。最后把事例进行整合,然后再分点概括。(3)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本题主要考查了插叙手法的作用,其作用在于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作答时首先搞清插叙的内容:章培恒尊重老师的事例。然后注意它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前面是写的陈寅恪与蒋天枢之间的师生情,而这写的是章培恒与蒋天枢之间的师生情。据此,得出它对本文中心事件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从而更加有力地突出了蒋天枢这一形象——尊师重道;再有也突出了文章中心——更见尊师重道的意义;同时也为后面作者对“师道”能否继续下去的质疑,打下了铺垫。(4)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本题考查了人物传记与史书中的“纪传”体例之间的区别,作答时,首先搞清这两者的特征:人物传记开头一般写人物姓名、字号、籍贯、家庭状况;以时间或人物为序;以事实为依据。纪传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然后从两者叙述的共同角度切入,寻找其区别,如:传主的身份、传记的内容、写作顺序、写作目的等。最后用简明的语言分点概括。

参考答案:(1)答案:CE(2)①尊师重道:年过花甲的他站在老师身前毕恭毕敬地听老师说话,他对别人直呼老师名讳的现象非常不满;②淡泊朴素:他拒绝了出版社给的3000元整理费,并且在陈寅恪先生“走红”后,从来不借他的大名以自重;③笃忠执着:在如火如荼的政治运动中,他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先生的敬重之情;④文化责任感强:他将陈寅恪先生视为“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也将替陈先生整理文稿为传承文化之使命。(3)突出人物形象:表面上写章培恒尊师重道,实则写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受到了蒋先生的影响,所以能突出蒋先生尊师重道的精神品质;升华主题:本文以“师道”为线索,写了陈寅恪、蒋天枢和章培恒两代师生之间的交往,表达出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之间“尊师重道”传统的称赞;为后文感慨“师道”逐渐泯灭作铺垫:蒋天枢、章培恒等传统知识分子在年老之时依然不减对老师的尊重,而这群先生们“老了”、“逝了”以后,“师道”还能继续传承下去吗?(4)从传主身份和传记内容来看:古代官方正史以王侯将相为主,主要写其宦海沉浮的经过,缺少细节;本文传主是高校教授、著名学者,主要写两代师生之间的交往,详略得当;从写作顺序来看:古代官方正史按照时间顺序顺叙传主由生到死的经历,本文以“师道传承”为线索,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只叙写与主题相关的事件;从创作目的来看:古代自《三国志》以后的正史重在记录事实,不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缺少作者的情感;针对师道日益泯灭的现状,本文通过追忆蒋天枢先生的生平事迹来缅怀老一辈知识分子尊师重道而又淡泊朴素的精神品质。

【考点精析】利用必然事件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5、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项链

符浩勇

清晨,李梅照例五点四十分就到了瑞海苑小区。这时候业主们都还在酣睡着,小区显得很安静。她是小区的清洁工,朦胧的路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寂寞。丈夫去世了,女儿上大学全靠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H区绿化带打扫得干干净净。

瑞海苑是这座城市的高档小区,是白领集中居住的地方。在一条两边开满杜鹃花的甬道上,李梅仔细捡着晚上掉落的叶子,她觉得这么漂亮的小区不应该有一点垃圾。突然,地上一样东西让她的心抖了一下——那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还有一个海蓝色心形链坠!

“这是谁掉的呢?”她看四下没有一个人影,便将项链捡起,揣进衣服口袋里。

八点前,李梅早晨的工作结束了,周末睡懒觉的业主们还未起床,她便回到家,打算晌午再去小区寻找项链的主人。

吃过早饭,她快要出门的时候,一种本能的欲望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从心里蹿了出来!她试图让那调皮的孩子规矩一点,可没用。于是,她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那条项链。

她其实很妩媚,只是,她的秀气被埋没了。那条项链使她心潮起伏,穿衣镜前,她红着脸将项链挂在了自己脖子上!她顿时觉得自己从未像今天这样佳韵迷人:白皙的脖子,光闪闪的项链,海蓝色链坠,做工异常精巧,戴上它简直妙不可言……

她在镜子前沉醉了片刻,终于管住了心里那个调皮的孩子。“我戴过金项链了!”这样想着的时候,她将项链小心地取下来,放进衣服口袋里。

瑞海苑小区里,有一个“事务公示栏”,有时也有业主张贴些温馨提示之类的启事。李梅先到那儿,想看看有什么线索。果然公示栏有一则寻物启事:“本人近日在小区丢了一条金项链,欧式工艺,有海蓝色链坠。有捡到送还者,必有重酬!”后面,落款人是H区22楼紫竹座杨女士,还有联系电话。

李梅敲开紫竹座漂亮的大门,进了那套富丽堂皇的厅堂,拿出那条项链的时候,杨女士一看就惊喜地叫着:“是它!就是它!”她把项链紧紧抓在手里。她很激动地说,这条项链对她来说很重要,那个海蓝色链坠里,有她最难忘的一段感情。杨女士没忘酬谢的承诺,递给李梅一万元!

李梅连连摇手,她觉得自己仅仅把别人的东西还给别人,这是任何人都会做的,怎么能要别人的钱呢?见她很坚决,杨女士只好收起了钱。

李梅起身要出门时,杨女士从卧室拿出一条很粗的项链来,说:“大姐,这条项链送给你,你戴上一定很漂亮。”李梅急了,说:“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杨女士笑了,说:“大姐您别误会!这是条仿冒的,就值三十块钱。”“仿冒的?”“虽是仿冒的,可看上去很漂亮,没人看得出来。”

李梅想想,有点羞怯地收下了。

此后,李梅在小区绿化带清扫卫生时,脖子上就戴着那条仿冒的项链。她心里舒坦,觉得自己又散发出妩媚秀气。

暑假,上大学的女儿回来了,惊喜地发现妈妈脖子上戴着一条漂亮的金项链,说:“妈妈,您真美!”第二天,女儿要和姐妹好友聚会,要借妈妈的项链,她就给女儿讲了项链的来历,最后说:“项链是仿冒的,只值三十块钱。”

“反正别人看不出来!”女儿高兴地戴上了项链。

晚上,女儿回来了。她一进门就对妈妈说:“妈妈您骗人!我去金店找师傅鉴定过,这金项链不是仿冒的,是真的!”

“真的?”

“已鉴定了,绝对是真的!”

李梅终于明白了什么,决定将项链还给人家!

她在瑞海苑小区当了十二年清洁工,捡到过钥匙、手机、钱包、金戒指,都交到物业管理处,寻找失主,物归原主,她没有将一样东西据为己有!她唯一捡了没还的,是她十八年前在街边一个破旧的垃圾桶边捡的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现在,女婴长大了,成了一名漂亮的女大学生。

她没有迟疑,毅然出门向H区22楼紫竹座走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梅看到小区四下没有一个人,便将项链揣进衣服口袋里,此时她产生了把项链据为己有的念头,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B.李梅发现金项链时,“心抖了一下”,这个细节表现了李梅吃惊的心理,这非常符合她日子艰辛,没有见过奢侈品的身份特点。

C.李梅在小区清扫卫生时明知戴着的是仿冒的项链,但因为觉得自己拾金不昧,做了该做的好事,所以觉得自己秀美,心里舒坦。

D.李梅的女儿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她让李梅明白了项链是真金的,是杨女士对她送还项链的酬报,并随即做出还回项链的决定。

E.小说的叙事曲折有致,收放自如,行文中,李梅归还捡到的项链时的心理波动,项链由假到真的转折,造成了小说的跌宕起伏。

(2)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项链”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答案】

(1)D,E

(2)

①交代主人公的职业,推出她的形象,李梅每天在业主们还在睡觉的时候就开始干活,表现其勤劳的特点。②点出小区里没有什么来往的人,使下文李梅把项链带回家显得顺理成章。③交代李梅艰难的生活处境,凸显她不贪便宜,把项链归还原主的难能可贵,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④为下文做铺垫,因为打扫绿化带,所以才发现别人遗失的项链。

(3)

①敬业负责。她每天一大早就上班,仔细捡掉落的叶子,不让小区有一点垃圾。②不贪便宜。她把捡到的项链归还原主,知道受赠的项链是真的后,没有 迟疑就去归还。③不图回报。她认为捡到别人的东西归还别人是应该的,坚决拒收杨女士给她的一万块钱。④善良坚强。她在十八年前收养了被遗弃的女婴,靠做清洁工独自供养女儿上大学,却坚决不要别人的东西。

(4)

①以项链为线索组织材料,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全文围绕“项链”展开故事情节,依次写了捡到项链、归还项链、酬赠项链、得到项链、借用项链、了解项链、归还项链等情节。②通过与“项链”有关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主人公两次归还项链,表现出拾金不昧、不要报酬的高尚品格,折射出她的美好形象。③突出主题思想。李梅认为捡到的和别人酬谢的项链都应当归还;杨女士故意把金项链说成是假冒的,是为了兑现诺言表示酬谢;李梅的女儿知道项链是真的后如实告诉妈妈:小说热情歌颂了人间美好的人格。④借“项链”揭示一个道理:项链虽金贵,但拾金不昧、不图回报的人格更高贵。

【解析】

(1)A项,错误在于,“此时她产生了把项链据为己有的念头”的说法同原文不符;B项,错误在于,“没有见过奢侈品”的说法原文无据,属于想当然的说法;C项,错误在于,这种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意思是说,她因为戴有项链,所以觉得自己又散发出妩媚秀气。(2)要结合该段内容及其在文中的位置,从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对结构文章的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从该段内容上看,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推出了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勤劳的特点;从情节发展上看,该段点出小区里没有什么来往的人,为下文李梅把项链带回家埋下伏笔;从表现主题看,交代了李梅艰难的生活处境,凸显她品格的难能可贵,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从结构上看,该段为下文做铺垫。(3)要从全文筛选相关信息。答题时,最好先总说,再以文本为例说明。(4)要首先弄明白题干中的“多方面”指的是哪些方面,一般说来,这些方面包括文章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的表现和情节的发展等内容。

答案:(1)DE.(2)①交代主人公的职业,推出她的形象,李梅每天在业主们还在睡觉的时候就开始干活,表现其勤劳的特点。②点出小区里没有什么来往的人,使下文李梅把项链带回家显得顺理成章。③交代李梅艰难的生活处境,凸显她不贪便宜,把项链归还原主的难能可贵,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④为下文做铺垫,因为打扫绿化带,所以才发现别人遗失的项链。(3)①敬业负责。她每天一大早就上班,仔细捡掉落的叶子,不让小区有一点垃圾。②不贪便宜。她把捡到的项链归还原主,知道受赠的项链是真的后,没有 迟疑就去归还。③不图回报。她认为捡到别人的东西归还别人是应该的,坚决拒收杨女士给她的一万块钱。④善良坚强。她在十八年前收养了被遗弃的女婴,靠做清洁工独自供养女儿上大学,却坚决不要别人的东西。(4)①以项链为线索组织材料,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全文围绕“项链”展开故事情节,依次写了捡到项链、归还项链、酬赠项链、得到项链、借用项链、了解项链、归还项链等情节。②通过与“项链”有关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主人公两次归还项链,表现出拾金不昧、不要报酬的高尚品格,折射出她的美好形象。③突出主题思想。李梅认为捡到的和别人酬谢的项链都应当归还;杨女士故意把金项链说成是假冒的,是为了兑现诺言表示酬谢;李梅的女儿知道项链是真的后如实告诉妈妈:小说热情歌颂了人间美好的人格。④借“项链”揭示一个道理:项链虽金贵,但拾金不昧、不图回报的人格更高贵。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西琴派

在宋代艺术领域内,有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古琴流派——“江西琴派”。

江西琴艺历史悠久。在江西贵溪仙水岩悬棺墓葬中,人们就发现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东晋时期,江西籍诗人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典故。到了宋代,江西弹琴者众多,形成了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的江西琴派。宋代政和年间成玉涧在其《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可见,在北宋政和以前,就已经形成的了具有不同演奏风格的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江西琴人在整理琴曲谱、创作新琴曲的过程中逐浙形成了“江西谱”。南宋时,江西谱盛极一时,与当时京师派的“阁谱”相抗衡。阁谱是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风格过于刚劲而呈现程式化的拘谨,而江西谱是与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风格偏于纤丽,所以成玉涧说“失于轻浮”。当然,说江西谱“失于轻浮”,也未免有些偏颇。京师派的阁谱刚劲风格,是因为其植根于北土苍茫广阔的自然风光中而形成的。而江西谱是将江南的明媚山水输入了古琴心魄,这才造就了它优美华丽的艺术风格。

据相关记载,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别丰富,在南宋时成为一个盛极一时的主导潮流的流派。这一流派在南宋灭亡后也随之衰败。当然,衰败并不等于灭亡。上述三大流派中,明清两代尤以两浙派为盛。其实,两浙派在宋代是继京师派和江西派之后兴起的新的古琴流派,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是在初学江西谱的基础上改学两浙派的。他们创作了大量新的琴谱,奠定了两浙派兴起的基础。江西琴派与两浙琴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为主,琴歌与古琴演奏相互配合,因此,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两浙派以纯乐器演奏为主,认为一字当一音为俗调,特别注重古琴的独奏旋律,并借鉴了京师派与江西派的优点,又将儒家的思维方式引入古琴,使琴声承载了儒学的文心,形成了“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特点。雅化了的两浙琴派,并逐渐代替了相对俚俗的江西琴派。这个代替,也意识着琴乐与歌乐的分离。

宋代江西能琴文人极多,如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等。其中,欧阳修不仅是宋代江西文人琴之名家,也是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奠定欧阳修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的,不仅是他的善于弹琴,更主要的是他对琴艺理论的阐述。与欧阳修的文论思想的主脉“文以载道”相应,他的琴论思想的主脉是“琴以载道”。欧阳修自小喜琴声,因为高雅的琴声是与古人进行畅达的精神交流的桥梁,能传递千古时空下圣人先哲的言和情。欧阳修称琴为“有道之器”,这正是对“琴以载道”的琴乐思想的最好诠释。

然而,江西琴派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群体,固然与欧阳修个人文化地位的崇高和爱琴、擅琴、论琴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他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创作的《醉翁亭记》,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时有一位太常博士名叫沈遵,非常喜欢这篇散文,于是根据《醉翁亭记》的寓意,创作了《醉翁吟》琴曲,并弹给欧阳修听。欧阳修听了很高兴,为沈遵的《醉翁吟》填写了歌词。《醉翁吟》琴曲成为江西琴派江西谱的代表作。

(选自《文史知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江西琴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江西琴派”是一个在宋代形成的琴艺流派,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

B.“江西琴派”对另一古琴流派——两浙派影响很大,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曾学习过“江西琴派”的琴谱。

C.在三大流派中,“江西琴派”的演奏技法最为丰富,在南宋时盛极一时,南宋灭亡之后渐趋衰败。

D.“江西琴派”中有欧阳修、王安石等著名文人,其中欧阳修对“江西琴派”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江西琴派”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属于“江西琴派”的陶渊明就以弹无弦琴而为后人称赞。

B.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的演奏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京师派”风格过于刚劲。

C.南宋时,“江西琴派”的“江西谱”盛极一时,能与当时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阁谱”相抗衡。

D.“琴以载道”是欧阳修提出的琴乐思想,这一思想与他的文学创作思想“文以载道”相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在战国时期,江西境内就有人懂得琴艺,因为在江西曾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

B.作为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欧阳修对琴艺理论的阐述奠定了他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

C.“阁谱”风格刚劲,“江西谱”优美华丽,它们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各自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

D.欧阳修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这是“江西琴派”能形成一个群体的主要原因。

【考点】
【答案】

(1)C

(2)A

(3)B

【解析】

(1)C项“最为丰富”错,表述绝对化,原文只是说“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别丰富”。(2)A项时代混乱,“江西琴派”形成于宋代,由此可知,陶渊明不可能属于“江西琴派”。(3)B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奠定欧阳修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的,不仅是他的善于弹琴,更主要的是他对琴艺理论的阐述”可知,B项的推断是片面的)

答案:(1)C(2)A (3)B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B.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C.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D.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平: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以后的帝王均使用年号纪年。

B.太祖:庙号中“祖”的地位一般比“宗”要高,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太祖。

C.文帝:曹丕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三国志》:西晋陈寿所撰断代史,既属国别体,也属纪传体,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典韦力气过人。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 他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有一双八十斤的戟。

B.濮阳之战曹军和吕布的军队交战几十回合相持不下,典韦率领应募的几十人,穿着厚重的衣服和铠甲,拿着盾牌和长戟冲入敌阵应战。

C.典韦忠厚谨慎。白天在太祖身边整日侍立,晚上也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宴席上,太祖敬酒时,他手持大斧随侍于旁。

D.典韦威势迫人。张绣谋反,太祖失利,典韦的手下死伤殆尽,他与敌军短兵相接,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他敌兵都不敢上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

②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考点】
【答案】

(1)C

(2)B

(3)B

(4)

①典韦视而不见,对其余人说:“敌人距我十步时,再告诉我。”②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体,亲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典满为郎中。 ③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里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

【解析】

(1)此句译为: 典韦又冲上前去突击敌人,杀死数人,伤势加重,双目圆睁大骂而死。敌人这才敢上前去,割下他的头,互相传看,全军又都来看他的躯体。“贼”是前一句的宾语,在后面停顿,排除AD.“贼乃敢前取其头”译为“敌人这才敢上前去,割下他的头”陈述了两个意思,中间可停顿,故选C.(2)B项,曹操没有称帝。(3)B项,“典韦率领应募的几十人,穿着厚重的衣服和铠甲”错,从“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可以看出典韦等人没有拿盾牌。(4)①“等人”,其余人;“白”,告诉。译为:典韦视而不见,对其余人说:“敌人距我十步时,再告诉我。”②“间”,偷偷;“哭”,哀悼;“葬襄邑”,送回襄邑安葬。译为: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体,亲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典满为郎中。③“宁”,哪里;“穷”,境遇艰难。译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里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

答案:(1)C(2)B(3)B(4)①典韦视而不见,对其余人说:“敌人距我十步时,再告诉我。”②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体,亲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典满为郎中。 ③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里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是:“______ , 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转入抒情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归去来兮辞》中通过描写归途中的景象来衬托渊明愉悦轻快之心境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滕王阁序》中描写野鸭翱翔、水天一色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考点】
【答案】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

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点字:篱、盈)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豪)③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重点字:飏)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重点字:鹜)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怀

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宋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本诗为寓居异乡时做。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
【答案】

(1)

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淅淅,凉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

(2)

诗歌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

【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凉叶萧萧散雨声”是听觉描写,“虚堂淅淅掩霜清”是触觉描写。作用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内容上,“萧萧”“清”写出了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结构上,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是比喻,“苦”“梦”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苦。

答案:(1)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淅淅,凉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2)诗歌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超级女声的海选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势必又将掀起今年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竞赛。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已经通过广电总局审核的音乐类选秀节目不下于12家,其中关注度最广的当属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和中国好歌曲。针对此类节目层出不穷的现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称赞其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另外有人则批评其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助长了浮躁的社会风气。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力求逻辑严谨,内容充实。

【考点】
【答案】

【参考例文】

小议井喷的选秀节目

近年来,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由曾经风靡一时的《星光大道》、《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好男儿》到现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愈加新颖的选秀类节目无疑给这个火热的夏天又添了一分热度。

人们在欣赏之余,茶余饭后谈资也丰富起来。什么直线上升的广告费;什么每15秒广告36万元,**卫视再次赚得盆满钵溢;什么选手作秀、造假换取导师的同情;什么选手的“炒冷饭”以及导师们的高额加盟费;什么选秀节目都是舶来品,毫无创新,一味抄袭。

不可否认,这些选秀节目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商业炒作,但是这是任何一档娱乐综艺节目的本性,只要不传达“三俗”的价值观,就是一档好节目。天价导师、某些选手作秀的噱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个小人物怀揣着的宝贝着的梦想。这些节目都是主打零门槛参与,不限年龄不限性别,只要你坚持梦想,热爱音乐。这些选秀节目给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各种大大小小晋级PK,选出来的人也是有真实力的,就说选秀出身的李宇春、张韶涵,李宇春有无数玉米,还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张韶涵不仅是歌手,她出演的电视剧也备受大家喜欢。李宇春,张韶涵以前都是普通人,她们是选秀节目推出来的,她们很成功。再看现在,一曲《姐姐》、《巴了吧爸爸》征服了广大观众的贾盛强实打实是一个小人物,在广州打工谋生的他以其独特的嗓音、唱法以及其歌曲里透出来的情感着实让广大观众喜爱。

参加选秀的人过五关斩六将哪个没有真功夫?真功夫也需要一个大的舞台,选秀节目就是那个舞台,那个让小人物也可以大放光彩,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是那个舞台,让他们更接近自己那原本遥遥不可及的梦想。

小议电视综艺节目

近几年,一些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收视率,纷纷效仿外国优秀的节目。生搬硬套地将一些节目创意或元素搬上银幕,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我们广大观众心里只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被骗了。

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超女”“快男”,虽然在比赛时,支持选手的票数超过上百万。可是,当比赛结束后,他们的拥护者、追捧者们早已不见踪影,如此令人匪夷的现象,让大家觉得其实电视台才是最大的赢家。什么“超女”“快男”,不过是电视台用来赚 钱的工具罢了。看过“美国偶像”这个节目的观众,一定会发觉国内的这些选秀节目完全是模仿国外的。所以,有许多人批判那些选秀节目。但是,那毕竟是少数。直到今年,选秀节目在我国盛行已多年之久,每年都是相同的程序,什么海选、PK、投票,几乎成了每次播出的必需品。且在某电视台播出获得很大反响后,其他各电视台都开始纷纷效仿。“快男”“型秀”“绝对”…这些选秀节目令人目不暇接,多了,便让人心生厌恶之意。没有任何创新的老 套式造就一批批选出来的“明日之星”,然而,最后“红”了的屈指可数。可是,为什么“美国偶像”创办了六季、风靡欧美五年、且新意百出呢?并不是我国的“星”才气不够,而是“美国偶像”每年形式创新,令人耳目一新。他们每年的创意和想法都符合当下人们的思想,符合潮流趋势,所以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推崇。

回顾我国电视台节目,近年来以“哈韩”为主流,所以,各地纷纷效仿韩国综艺节目,大部分电视台的娱乐综艺环节,不是从出生就看过的游戏,就是从韩国某综艺节目上左挖一点、右掰一点拼 凑而成。甚至国内各电视综艺节目之间也相互抄袭模仿,给人以换汤不换药之嫌,效果可想而知,这不免让人觉得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缺乏自己的创新意识。

所以,我认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以至于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所突破。走自己 的特色路线,创新自我品牌,才会赢得世界的喝彩!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时评类作文,要求我们围绕“选秀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有人赞同,因为它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也有人批评,因为它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助长了浮躁的社会风气。写作时,我们可以就其中一种看法进行具体阐述,也可以选择另外的角度,比如众多的选秀节目,虽然名称不一样,但是内容却差不多,缺乏创新,据此,可以思考我们综艺节目的出路在哪里,难道仅仅是靠模仿?因这是一篇时评类作文,最适合的文体就是议论文,就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去陈述理由。

七、(共2题,共10分)

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赤壁 边城 滕王阁 蜀道 雨巷 桃花源 北固亭

例: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仿写:

①______。

②______。

【考点】
【答案】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博大胸怀,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解析】

本题暗含了一个排比句,题目中又明确提出要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要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这就是考查我们对教材内容的熟知程度。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博大胸怀,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12、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2014年6月24日18时许,北京警方根据群众举报,在北京朝阳区一公寓内将涉嫌吸食毒品的宁财神查获。被抓获后,宁财神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7月6日,宁财神甫一获释便在微博上发表了《道歉信》。

此贴一出,点赞者甚多。有人评价:人生是一个带着枷锁跳舞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设置一些底线。作为公众人物,明星应该深知______ , 并更加严格自律。但当其自甘堕落时,我们必须看到法律的一视同仁。不管你是谁,只要触碰底线,一样会______。同样绝对平等的是生命,不管你是明星还是粉丝,毒品不会因为你是谁,就对你“友好”一些,只要你敢沾,______。

【考点】
【答案】

自身形象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受到法律的制裁;毒魔对你身心的戕害都是一样的

【解析】

答案:①自身形象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②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毒魔对你身心的戕害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