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2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下列句子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而谁与易之

B.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C.趋而辟之,不得与言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2、

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沮在确认“执舆者”是孔丘之后,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而是说“是知津矣”,这种“答非所问”的话,其实是一种嘲讽,是对孔子选择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经过一轮的问答之后桀溺同样没有回答子路的问话,却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意思是,天下混乱,你跟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哪如跟随我们这样的“避世之士”呢,出世而隐居呢!

C.所谓“避人之士”,就是躲避世人的人,是说孔子不愿接触一般世俗之人,自视清高。

D.孔子在听了子路报告的长沮、桀溺的话以后,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天下如果有德政,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比长沮、桀溺等人境界更高。

3、

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4、

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耦而耕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耰而不辍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5、

选出对下列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为国以礼 ④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6、

下列句子中的“易”字,与例句中的“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以乱易整,不武。

B.移风易俗

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

7、

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耦而耕 耦:两人并耕

B.夫执舆者为谁 舆:车

C.夫子怃然曰 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D.吾非斯人之徒与 斯:那么

8、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从而后

C.杀鸡为黍而食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9、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见”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仪封人请见

B.使子路反见之

C.见其二子焉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0、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至于斯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仪封人请见 璧有瑕,请指示王

C.对曰:“然” 夫子怃然曰

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曾不若孀妻弱子

11、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明日 , 子路行以告。

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2、

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②长沮、桀溺耦而耕。 ③是鲁孔丘之徒与 ④而谁以易之

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⑦植其杖而芸 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⑦⑧

D.③④⑤⑦

13、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请见(请求) 从者(跟随) 孔丘之徒(弟子) 耰而不辍(停止)

B.孔子过(拜访)之 为(是)孔丘 知津(渡口) 对曰:“然”(是的)

C.何(怎么)德之衰 不可谏(匡正,挽回) 殆(危险)而 拱而立(弯腰鞠躬)

D.不仕无义(不讲义气) 犹可追(追赶) 何患(忧虑、担心) 子为(是)谁

14、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人请见(xiàn) 从者见(jiàn)之见(xiàn)其二子 子路反见(jiàn)

B.木铎(duó) 问津(jīng) 执舆(yú)怃(wǔ)然

C.长沮(jù) 桀溺(nì)殆(dài)而 耰(yōu)而不辍

D.荷(hé)蓧芸(yún)草食(sì)之__奚(xī)自

二、(共10题,共50分)

15、

根据下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16、

下列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7、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 ①厚:重,与“薄”相对。

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1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1)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 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19、

阅读下面的问题,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20、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名称。

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______。

②为孔丘。______。

21、

指出加横线词活用的方式及意义。

孔子下 , 欲与之言 ______

止子路宿 ______

22、

指出加横线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遇丈人 古:______ 今:______ 。

明日 , 子路行以告 古:______ 今:______ 。

23、

掌握下列通假字

而谁以易之( )通( ) 植其杖而芸 ( )通( )

使子路反见之( )通( )

24、

掌握下列通假字。

从辟人之士 ______通______ 仪封人请见______通______ 。

桀溺______通______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下列句子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而谁与易之

B.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C.趋而辟之,不得与言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考点】
【答案】

B,C

【解析】

A.同“尔”,BC都表修饰关系,D.表转折,却

2、

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沮在确认“执舆者”是孔丘之后,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而是说“是知津矣”,这种“答非所问”的话,其实是一种嘲讽,是对孔子选择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经过一轮的问答之后桀溺同样没有回答子路的问话,却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意思是,天下混乱,你跟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哪如跟随我们这样的“避世之士”呢,出世而隐居呢!

C.所谓“避人之士”,就是躲避世人的人,是说孔子不愿接触一般世俗之人,自视清高。

D.孔子在听了子路报告的长沮、桀溺的话以后,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天下如果有德政,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比长沮、桀溺等人境界更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避人之士”指躲避跟自己志趣不合的人

3、

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易翻译错,应该是改变。

4、

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耦而耕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耰而不辍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考点】
【答案】

B

【解析】

B而是连词可理解为而且,其余为承接连词。

5、

选出对下列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为国以礼 ④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两个乎都是介词,但是前一个是比的意思,后一个是在的意思;两个以前一个用的意思,后一个以是动词认为。

6、

下列句子中的“易”字,与例句中的“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以乱易整,不武。

B.移风易俗

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例句和B都当“改变”讲,A.替代,C.交换,D.容易

7、

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耦而耕 耦:两人并耕

B.夫执舆者为谁 舆:车

C.夫子怃然曰 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D.吾非斯人之徒与 斯:那么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斯:这

8、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从而后

C.杀鸡为黍而食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考点】
【答案】

A

【解析】

B.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C、D均为使动用法

9、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见”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仪封人请见

B.使子路反见之

C.见其二子焉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C都是“引见”的意思,B.晤见,D.被

10、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至于斯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仪封人请见 璧有瑕,请指示王

C.对曰:“然” 夫子怃然曰

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曾不若孀妻弱子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斯:①这个地方,②那么,B.请:①请求,②请允许我,C.然:①对,是的,表示同意。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若:比得上

11、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明日 , 子路行以告。

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古义是派,今义是让的意思,能愿动词。B.古义是成年人,今义是对岳父的称号。C.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今天下一天。

12、

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②长沮、桀溺耦而耕。 ③是鲁孔丘之徒与 ④而谁以易之

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⑦植其杖而芸 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⑦⑧

D.③④⑤⑦

【考点】
【答案】

D

【解析】

②桀,通“杰”,③与,通“欤”,④而,通“尔”,⑤辟,通 “避”,⑦芸,通“耘”

13、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请见(请求) 从者(跟随) 孔丘之徒(弟子) 耰而不辍(停止)

B.孔子过(拜访)之 为(是)孔丘 知津(渡口) 对曰:“然”(是的)

C.何(怎么)德之衰 不可谏(匡正,挽回) 殆(危险)而 拱而立(弯腰鞠躬)

D.不仕无义(不讲义气) 犹可追(追赶) 何患(忧虑、担心) 子为(是)谁

【考点】
【答案】

A

【解析】

B.过:经过,C.拱:两手在胸前相合,D.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无义”即不合宜

14、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人请见(xiàn) 从者见(jiàn)之见(xiàn)其二子 子路反见(jiàn)

B.木铎(duó) 问津(jīng) 执舆(yú)怃(wǔ)然

C.长沮(jù) 桀溺(nì)殆(dài)而 耰(yōu)而不辍

D.荷(hé)蓧芸(yún)草食(sì)之__奚(xī)自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从者见之:xiàn,B.津:jīn,D.荷hè

二、(共10题,共50分)

15、

根据下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考点】
【答案】

(1)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2)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16、

下列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考点】
【答案】

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①躬:自身。责:责备,责问。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②强调射箭者不能命中要从自身找原因。两个选段都是谈个人修养的。孔子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少抱怨别人,这样就能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强调不如别人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17、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 ①厚:重,与“薄”相对。

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考点】
【答案】

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解析】

依据孔子和孟子的话可知他们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1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1)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 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考点】
【答案】

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解析】

依据孔子的前后言行可知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19、

阅读下面的问题,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考点】
【答案】

因为“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所以子路认为“欲洁其身”的做法违背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是“乱大伦”。

【解析】

依据子路的前后言行可知原因。因为“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所以子路认为“欲洁其身”的做法违背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是“乱大伦”。

20、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名称。

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______。

②为孔丘。______。

【考点】
【答案】

宾语前置;判断句

【解析】

依据课文意思可知第一句是宾语前置,第二句是判断句。

21、

指出加横线词活用的方式及意义。

孔子下 , 欲与之言 ______

止子路宿 ______

【考点】
【答案】

名作动,下车。;使动,使……止。

【解析】

依据课文意思可知“下”名作动,下车;“止”使动,使……止。

22、

指出加横线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遇丈人 古:______ 今:______ 。

明日 , 子路行以告 古:______ 今:______ 。

【考点】
【答案】

老年男子;妻子的父亲;第二天;明天

【解析】

依据课文意思可知丈人古义是老年男子,今义是妻子的父亲;明日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明天。)

23、

掌握下列通假字

而谁以易之( )通( ) 植其杖而芸 ( )通( )

使子路反见之( )通( )

【考点】
【答案】

(“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芸”通“耘”除草)(“反”通“返”,返回)

【解析】

依据课文意思可知通假字应该是:(“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芸”通“耘”除草)(“反”通“返”,返回)

24、

掌握下列通假字。

从辟人之士 ______通______ 仪封人请见______通______ 。

桀溺______通______

【考点】
【答案】

“辟”;“避”;“见”;“现”;“桀”;“杰”

【解析】

依据课文意思可知通假字应该是:(“辟”通“避”,躲避)(“见”通“现”,引见之意)(“桀”通“杰”,形容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