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月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驻部纪检组坚决贯彻中央从严治党要求,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

B.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不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C.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6年1月1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D.个人所得税改革何时才能“破茧”?个税起征点是否会有提高的可能?调整个税起征点能解决课税公平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浆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

⑥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凤凰,又假如你还是单身,你会感到寂寞,真心渴望遇到心中的“翠翠”;假如你不是单身,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带自己的那位同去,分享那里的宁静。所以,到凤凰你最好与你的另一半同去,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深藏已久的喜悦,你们会思想更纯,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更爱对方,会深深感受到河水的浪漫,感受到脚底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与博大。

⑦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理解: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习,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

⑧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明天你还会来吗?”

(选自2009年第1期《散文选刊》,本文有删节)

【1】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

【2】选文第七自然段用“她”来指称凤凰古城,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采用这一指称的作用或效果。

【3】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请结合文意做出分析。

【4】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段画线句的意蕴。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1)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在崭新的环境中,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所以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我们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2)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的回过头来指着屋后的一园菜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还不差。”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

(3)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为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4)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象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5)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奉先咏怀诗》。《悲愤诗》和《奉先咏怀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1】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2】谈谈你对文章第二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3】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李煜《相见欢》)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5)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6)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7)天生一个仙人洞,_______。(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8)大江歌罢掉头东,______。(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文后各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月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首先判断出诗句是谁写的,是什么篇目,然后结合诗句以及诗句后的阐述加以具体分析、判断。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分析诗句与情境、心情合不合;诗句与语境的情调合不合;诗句中时间和所见的景象以及心境对不对等等。A项《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乡;C项《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意境不符;D项《商山早行》表现游子早起上路的辛苦,与后面描述内容不符;B项韦庄《菩萨蛮》表现江南春天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符合语意。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驻部纪检组坚决贯彻中央从严治党要求,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

B.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不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C.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6年1月1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D.个人所得税改革何时才能“破茧”?个税起征点是否会有提高的可能?调整个税起征点能解决课税公平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B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管”改为“尽管”;C项句式杂糅,应为“根据……”或“……显示”;D项指代不明,“这个问题”指哪个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浆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

⑥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凤凰,又假如你还是单身,你会感到寂寞,真心渴望遇到心中的“翠翠”;假如你不是单身,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带自己的那位同去,分享那里的宁静。所以,到凤凰你最好与你的另一半同去,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深藏已久的喜悦,你们会思想更纯,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更爱对方,会深深感受到河水的浪漫,感受到脚底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与博大。

⑦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理解: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习,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

⑧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明天你还会来吗?”

(选自2009年第1期《散文选刊》,本文有删节)

【1】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

【2】选文第七自然段用“她”来指称凤凰古城,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采用这一指称的作用或效果。

【3】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请结合文意做出分析。

【4】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段画线句的意蕴。

【考点】
【答案】

【1】(1)古朴的吊脚楼,使人心静;(2)浓郁的人文气息,引人遐想;(3)别致的生活氛围,让人留恋。

【2】这一指称采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对凤凰古城的赞美和热爱,揭示出凤凰古城具有灵秀、凄婉、富有韵味等阴柔美的特征。

【3】(1)凤凰古城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吊脚楼,而古朴、安静的翠翠楼是其代表;(2)翠翠楼之名源自沈从文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凤凰人文气息浓厚的特点;(3)翠翠楼让人心静,能引发游人对沈从文小说和人生及凤凰古城的生活的思考。

【4】(1)暗点凤凰与沈从文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2)凸显凤凰人文气息浓郁的特点;(3)委婉表达作者对凤凰的留恋之情; (4)代凤凰委婉表达欢迎游人往游的邀请。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这是考查学生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首先阅读文本,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由哪几部分组成,然后再依次进行归纳。二、三、四这几节主要是写凤凰城吊脚楼的古朴,五六节写凤凰城的人文气息浓厚,第七节写凤凰城的生活氛围,从这几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1)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在崭新的环境中,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所以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我们现在把这段情史传为佳话。但是在当时人看,卓文君失节却是一件秽行丑迹。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我们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2)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海边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的回过头来指着屋后的一园菜说:“门前虽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还不差。”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

(3)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为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4)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象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5)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奉先咏怀诗》。《悲愤诗》和《奉先咏怀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1】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2】谈谈你对文章第二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3】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考点】
【答案】

【1】首先,提出观点:美和实际人生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然后论述如何在适当距离看:跳出利益圈套,区别现实与文艺。最后强调艺术也要有几分客观化。

【2】菜园指的是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海景则是艺术,艺术家和审美者要能够跳开利害圈套,看到美丽的东西。

【3】举例论证,举了蔡琰和杜甫的例子,直观具体地论证了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更有说服力,从而强调艺术虽然是主观的,但也要经过几分客观化。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段的论述层次,比考查整篇文章的论述层次简单。立足文本,分析先写了什么,怎么分析的,最后得出什么结论。首先,提出观点:美和实际人生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然后论述如何在适当距离看:跳出利益圈套,区别现实与文艺。最后强调艺术也要有几分客观化。不能简单引用文本内容,要有自己的分析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李煜《相见欢》)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5)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6)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7)天生一个仙人洞,_______。(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8)大江歌罢掉头东,______。(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考点】
【答案】

(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君子不齿

(5)相与枕藉乎舟中

(6)蚕丛及鱼凫

(7)无限风光在险峰。

(8)邃密群科济世穷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鳝”、“齿”、“藉”“凫”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填充补足型”,这种题型较之理解默写型,少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文后各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考点】
【答案】

(1)诗人骑快马、着青衫,在三百叠的青山中一闪而过,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

(2)室外环境:修竹倚山,清泉横道;生活用品:芒鞋竹杖,蒲荐松床。

(3)以孤萤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解析】

(1)试题分析:修辞手法常考的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手法。做赏析题需要留心题干,“简析”二字很重要,表示答完手法和情感,还要有对诗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