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市高三月三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________________。总之,唐宋诗词会教我们如何生活,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A.生活的滋味品味得细致一些,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感受得多一些

B.尽情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C.既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又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D.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底能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专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B.由于精纺二厂的技术工人刻苦攻关,革新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C.热爱陶瓷艺术的张天明刚走进工厂时,带班的老师傅就谆谆告诫他,要想真正学点手艺,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D.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达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及维护和平的决心。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歌创作上模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原本就早已存在;可是近来“梨花体”的横行,却使这种“套版”创作达到________的地步。

②有“外星人”之称的马云,没有所谓的名牌学历,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出身,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对互联网经济的贡献可谓是________。

③埃菲尔铁塔共有钢梁1800多根,铆钉1050846个,建成后一百多年来,却没有更换过任何一个部件,其组装下艺令人________。

A.无与伦比 登峰造极 叹为观止

B.登峰造极 无与伦比 叹为观止

C.叹为观止 登峰造极 无与伦比

D.登峰造极 叹为观止 无与伦比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965年,湖北望山1号墓发现了一柄古剑。考古学家拔剑出鞘,寒光闪闪的剑身即刻震惊了现场所有人。为了验证是否锋利,大家拿来了二十几张纸铺成一层,结果剑锋一过,轻松划开。

宝剑身上有八个鸟篆铭文,“越王”“自作用剑”这几个字,大家是认识的,但“勾践”两个字,由于工地上没有任何参考文献,一时半会儿无法释读出来。经过有关专家一个多月的讨论,宝剑主人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

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两千年前的吴越之地,和今天一样河流密布,水网纵横。由于开阔的平原较少,中原地区流行的车战难以施展,因而吴越两国极为重视步兵,加上那个时代铸剑专家神工鬼斧的技艺,适合近身作战的宝剑也就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1977年,湖北省博物馆借助静电加速器对越王剑的合金成分做了无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越王剑的剑刃上含铜量是80.3%,含锡量是18.8%:而剑身上含铜量是83.1%,含锡量是15.2%。也就是说,越王剑是一柄复合剑,剑刃和剑身是分开铸造的。

曾为勾践和楚昭王铸造多把宝剑的欧冶子等人非常清楚,要铸造一柄合格的青铜剑,在合金配比上,铜要占到75%左右,而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占到25%左右。然而,宝剑的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又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刃部的含锡量较高才能锋利。剑身的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这样一来,为了得到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剑身、剑刃就必须分开铸造,再合二为一。

在越王剑剑首的位置,有11道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惊叹。其实,这是铸剑师们在制陶技术上得到的灵感。他们配制出极细的泥料,制作出相应的模具,在凸棱上刻下绳纹后焙烧,最后再浇注青铜液成型的。

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也是越王剑的一大特征。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形成颇有争议,有的说是“金属膏剂涂层”,有的说是“铸槽填锡”。这种花纹与越王剑同时代的很多宝剑都有,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工艺。

复合剑制作、剑首同心圆制作和菱形暗格花纹制作技术,被人们称为“吴越青铜兵器三绝”,这三种技艺,在越王剑身上都有体现。

越王剑出土以后,剑身在地下沉埋2000多年却毫无锈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专家认为,首先,越王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其次,出土越王剑的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又用白膏泥密封,使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再加上越王剑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再次,越王剑剑身含硫,能防止锈蚀。

这把名震中外的宝剑,如今已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里,勾践一生中从未到过的地方,他的宝剑却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人惊羡的目光。

【1】下列有关“越王剑”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越王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1965年被发现于湖北望山1号墓,后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B.越王剑在地下深埋2000多年却锋利如初,剑锋可以轻松地划开铺成一层的二十几张纸,令人惊叹。

C.越王剑上有八个铭文,起初人们不认识“勾践”两个字,专家讨论后才知道这是一把勾践亲自制作的宝剑。

D.越王剑的剑刃含锡量高于剑身,剑身含铜量高于剑刃,是一柄复合剑,符合一把宝剑的合金配比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美的越王剑能出自吴越与地形有关,由于当地开阔的平原较少,车战难以施展,吴越两国就极为重视适合步兵近身作战的宝剑。

B.吴越时代的铸剑专家拥有神工鬼斧的技艺,因为他们对青铜剑的合金配比有着清晰的了解,这使得吴越的宝剑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C.一把青铜剑,铜要占到75%左右,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占到25%左右,而刃部含锡量较高才能锋利,剑身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

D.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由于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剑身、剑刃必须分开铸造,最后再合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剑剑首的11道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惊叹,这来自铸剑师们在制陶时得到的灵感。

B.越王剑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形成颇有争议,这说明越王剑仍然存有今人难以了解之谜。

C.复合剑、剑首同心圆和菱形暗格花纹工种技术同时在越王剑身上具备,使越王剑拥有了“吴越青铜兵器三绝”的技艺。

D.深埋在数米的地下,密闭的空间环境,髹漆的木质剑鞘,加上剑身主要成分是铜,这些都是越王剑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因素。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等多久都会继续等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所有人都不理会驾船佬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淹不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想多赚几元渡费。

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驾船佬一声吼,几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我肯定赶不上渡船了,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加快步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船竟还等在那里!

“吊死鬼,就等你了,还不赶快!”驾船佬照例远远地吼了一句。我连忙欢快地朝他跑去。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驾船佬嘴上不饶人,心地倒是挺善良——他之所以每次都不肯早早开船,根本就不是为了多赚几个渡费,而是要等所有的学生娃都齐了才行。驾船佬是那么精明的人,周围几个村子有多少娃在镇上上学他心里能不清楚吗?他要是把船开走了,学生们该怎么去上学呢?

这个驾船佬!

我们支付的那几毛钱渡费怕是还不够渡船烧柴油的钱!这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的事情。那是在驾船佬的葬礼上,他的儿子偶然跟我说的。他曾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他父亲死活不肯,他说:“当年你不也是这样坐渡船到镇上去上学的吗,我若走了,谁来渡娃儿们去上学呢?”

现在,村里到镇上早已修起了水泥路,人们到镇上再也不用坐渡船,大同水库也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连名字也改了,叫仙人湖。过年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清溟桥岸边,夕阳洒满金色的仙人湖,我还是会想起驾船佬。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孩子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因此,大家都是每天早早赶到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B.看着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驾船佬总是大声斥责,但他的斥责并不严厉,所以孩子们都不理会,还是急不可耐地往船上蹿。

C.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已经用了很多年,孩子们常常质疑驾船佬的旧船存在安全隐患,但驾船佬尽管愿意却无力打造一条新船。

D.尽管孩子们支付的渡费并不能使驾船佬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驾船佬还是为了心底的愿望留在清溟桥边坚持渡孩子们去上学。

E.发生在驾船佬身上的故事普普通通、平淡无奇却又充满感人的力量,其中蕴涵着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小说在刻画“驾船佬”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怎样叙述驾船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尾一段应该删去,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6、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

1929年,一位年仅17岁的小提琴家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等地陆续登台,“每次演奏,会场必人山人海”。广州《民国日报》称其“天才名副其实,技艺登峰造极”;南京《中央日报》赞其“神技一奏,全场屏息凝听。其顿挫抑扬,令人神志飘逸”。

“天才”之于马思聪,绝非过誉之辞。15岁成为第一个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亚洲人;17岁在广州长堤青年会等地举行独奏会,是现代中国第一位举办个人独奏会的音乐家。1935年香港的《行政公报》曾写道:“一些西方人宣扬中国人根本不能真正地领悟和欣赏西方音乐,马思聪最有力地驳斥了这些嘲笑者们的断言。”马思聪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他的自我评价却是“傻气”:每天练琴6小时;倾盆大雨之中骑车去上课,淋到全身湿透;为锻炼体格,无论冬夏奉行“二衣主义”,只穿两件衣,冬天洗冷水澡,“零下20℃没有使我投降”,立志“要做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

抗战爆发后。空袭炮火震碎了象牙塔,救亡怒潮席卷书中桃源,马思聪从崇尚室内乐等“雅乐”,转而关注“民众的需要”,认识到抗战歌是“民族斗争中宏伟的推动力”,创作了20首抗战歌曲。

在“台前琴声,台后儿女哭声”的环境中,他在各地义演筹款,深入学校、厂矿、乡间组织抗日歌咏活动。没有舞台,就露天演奏;没有灯光,用蜡烛照明;借不到钢琴,就舍弃伴奏。

建国前夕,马思聪谢绝了美国政府要他到美国大学任教的盛情邀请,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建国后成为首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诚心诚意做一条孺子的好牛”,这是马思聪给中央音乐学院校报的题词。1952年,马思聪“隔墙听音”,把15岁的林耀基从广州招进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林耀基记得,上课时老师常常示奏,讲解曲目细致入微,不时以中国名画、唐诗意境作参照。闲暇之余,马思聪引领一众后辈游览湖光山色,领略园林之趣,以此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揣摩运弓的力度和音色,林耀基评价这套教学法“极其有益”。

天才的马思聪生活中也是一个很另类的人。马思聪要求严格,但人很和气。若是发现弟子偷懒不练琴,怒得满面通红也不会骂人,仅是把脸一沉。他辅导学生从不另收学费,只说“有国家给我的就够了”,还主动建议学生向其他名家求教,并不把学生视为个人“私有”。

马思聪个性儒雅内秀。学生们评价他不喜高谈阔论,喜欢钻研,“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所以作品简单而有内涵,有一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娓娓道来之感。

马思聪从不炫技,只有一次破例露了一手。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比赛时,一位号称“东北一霸”的小提琴家找他当面讨教,拉了一首极难的帕格尼尼协奏曲。马思聪二话不说,拿出琴来重拉一遍,而且是凭记忆背奏。对方当即叹服:“厉害、厉害!”

特殊时期马思聪琴弓之下仍“杂音”频出:他热情肯定冼星海的成就和“勇士精神”,却又不客气地指出其技术缺陷;在贺绿汀成为批判对象时仗义执言;他还是极少数敢于当面对毛泽东说“不”的人之一。有一次毛泽东和他谈音乐,认为艺术必须为人民乐于接受。而马思聪却举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为例,驳称伟大的作品往往要历时多年才能为群众接受。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问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有没有像贝多芬那样有分量的交响乐?院长回答:有,马思聪就有。副总理说:好,那就演马思聪的,让人们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交响乐。

马思聪去世后,他的骨灰从美国归葬故土广州。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与《思乡曲》一起流传四方:“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腻了,可以换一间,祖国只有一个。”

相关链接:

①马思聪,将西方乐器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思乡曲》是其享有盛誉的伟大作品,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

②马思聪在“文革”中,受尽迫害,被迫于1967年出走美国,1985年平反,1987年病逝于美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思聪17岁时就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等地陆续登台演奏小提琴并获得极大成功,多家媒体也趁机纷纷撰文宣传为其造势。

B.《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这是因为《思乡曲》能引发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

C.天才出于勤奋,马思聪学音乐时每天练琴6小时,倾盆大雨时全身湿透也要骑车去上课,零下20℃的寒冷也没让无衣御寒的他退缩。

D.马思聪教音乐却让学生欣赏中国名画、唐诗意境,引领学生游览湖光山色,领略园林之趣,这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很有益处。

E.“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腻了,可以换一间,祖国只有一个。”这意味着马思聪虽然生前没能回到中国,却希望死后能回到故土。

(2)天才的马思聪在音乐上有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马思聪生活中“另类”的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马思聪在文革中出走美国并最终病逝于美国,但人们仍然认为他是一个爱国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

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B.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C.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D.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怜之而还其母   怜:疼爱。

B.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C.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更:交替。

D.专务革滥赏,抑侥幸   抑:抑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谘对家人感情特别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不吃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的孝甚至连皇帝都听闻了。

B.李谘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战二十年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李谘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削减不必要的花费,就给朝廷提出建议,后来果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C.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这事的李咨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法。

D.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

(2)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的原因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引发张养浩无论国家兴亡,百姓都苦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春  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1】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请简要分析。

【2】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0、

下面是一段口语式的招聘英语教师的信息,请您将这一信息改写成书面语式的招聘启事(以“本校”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各位亲,你是985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吗?你的英语过了专业八级没?你能和老外滔滔不绝地谈话吗?我们这儿要招人啦!这是所省立公办高中,打算扩大规模办分校,需要英语老师十六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如有意,可打电话01081828.8月12日面试,红专路教育大厦158室,上午9∶00不见不散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年春节过后,不但猪肉价格一直维持高位,_____①_____。在全国大蒜主要产地之一的山东金乡县,今年农户出售大蒜的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元左右,相比盈亏平衡点每公斤3元高出不少。黄瓜直到3月底每斤收购价还在2元以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蔬菜价格近期出现的上涨,_____②_____。比如,近期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蔬菜的生产极为不利。广大市民非常担忧,_____③_____?业内专家表示,总体来看,由于近几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蔬菜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随着北方蔬菜的大量上市,蔬菜价格整体将出现回落,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能想象一个土豆卖到8美元(约合人民币51.2元)吗?美国得克萨斯州24岁的小伙亚历克斯·克雷格靠送“土豆包裹”成为月入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的企业家。亚历克斯的经营模式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在土豆上刻上如“父亲节快乐!”、“爱你的安东尼”、“恭喜获得晋升,我们太为你骄傲了!”等等信息,送给任何用户想要送达的人。当初克雷格萌生这个想法时,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认为他是异想天开,白白浪费时间,又担心他失败后会被别人嘲笑为幼稚。克雷格的成功给了众多想创业的人一个启示:大胆设想,果断行动,丢弃失败的恐惧和浪费时间的忧虑,你就能大有作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南商丘市高三月三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________________。总之,唐宋诗词会教我们如何生活,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A.生活的滋味品味得细致一些,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感受得多一些

B.尽情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C.既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又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D.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论述文段,语段的中心话题是“阅读唐诗宋词的意义”。要求衔接的是如何阅读才可以从容一些,才能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根据逻辑顺序,先品味,后感受,故选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底能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专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B.由于精纺二厂的技术工人刻苦攻关,革新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C.热爱陶瓷艺术的张天明刚走进工厂时,带班的老师傅就谆谆告诫他,要想真正学点手艺,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D.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达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及维护和平的决心。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B搭配不当,应是“出口的棉布”;C句式杂糅,应改为“一定要下苦功夫”或“非下苦功夫不可”;D缺少成分,“国家公祭日”前加“设立”。病句辨析要会压缩句子主干。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歌创作上模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原本就早已存在;可是近来“梨花体”的横行,却使这种“套版”创作达到________的地步。

②有“外星人”之称的马云,没有所谓的名牌学历,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出身,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对互联网经济的贡献可谓是________。

③埃菲尔铁塔共有钢梁1800多根,铆钉1050846个,建成后一百多年来,却没有更换过任何一个部件,其组装下艺令人________。

A.无与伦比 登峰造极 叹为观止

B.登峰造极 无与伦比 叹为观止

C.叹为观止 登峰造极 无与伦比

D.登峰造极 叹为观止 无与伦比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伦:类、同辈。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根据第一句语境,应用登峰造极。根据第二句中“对互联网的贡献”,推知此处用“无与伦比”。根据第三句句意,此处用“叹为观止”。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965年,湖北望山1号墓发现了一柄古剑。考古学家拔剑出鞘,寒光闪闪的剑身即刻震惊了现场所有人。为了验证是否锋利,大家拿来了二十几张纸铺成一层,结果剑锋一过,轻松划开。

宝剑身上有八个鸟篆铭文,“越王”“自作用剑”这几个字,大家是认识的,但“勾践”两个字,由于工地上没有任何参考文献,一时半会儿无法释读出来。经过有关专家一个多月的讨论,宝剑主人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

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两千年前的吴越之地,和今天一样河流密布,水网纵横。由于开阔的平原较少,中原地区流行的车战难以施展,因而吴越两国极为重视步兵,加上那个时代铸剑专家神工鬼斧的技艺,适合近身作战的宝剑也就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1977年,湖北省博物馆借助静电加速器对越王剑的合金成分做了无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越王剑的剑刃上含铜量是80.3%,含锡量是18.8%:而剑身上含铜量是83.1%,含锡量是15.2%。也就是说,越王剑是一柄复合剑,剑刃和剑身是分开铸造的。

曾为勾践和楚昭王铸造多把宝剑的欧冶子等人非常清楚,要铸造一柄合格的青铜剑,在合金配比上,铜要占到75%左右,而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占到25%左右。然而,宝剑的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又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刃部的含锡量较高才能锋利。剑身的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这样一来,为了得到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剑身、剑刃就必须分开铸造,再合二为一。

在越王剑剑首的位置,有11道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惊叹。其实,这是铸剑师们在制陶技术上得到的灵感。他们配制出极细的泥料,制作出相应的模具,在凸棱上刻下绳纹后焙烧,最后再浇注青铜液成型的。

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也是越王剑的一大特征。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形成颇有争议,有的说是“金属膏剂涂层”,有的说是“铸槽填锡”。这种花纹与越王剑同时代的很多宝剑都有,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工艺。

复合剑制作、剑首同心圆制作和菱形暗格花纹制作技术,被人们称为“吴越青铜兵器三绝”,这三种技艺,在越王剑身上都有体现。

越王剑出土以后,剑身在地下沉埋2000多年却毫无锈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专家认为,首先,越王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其次,出土越王剑的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又用白膏泥密封,使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再加上越王剑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再次,越王剑剑身含硫,能防止锈蚀。

这把名震中外的宝剑,如今已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里,勾践一生中从未到过的地方,他的宝剑却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人惊羡的目光。

【1】下列有关“越王剑”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越王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1965年被发现于湖北望山1号墓,后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B.越王剑在地下深埋2000多年却锋利如初,剑锋可以轻松地划开铺成一层的二十几张纸,令人惊叹。

C.越王剑上有八个铭文,起初人们不认识“勾践”两个字,专家讨论后才知道这是一把勾践亲自制作的宝剑。

D.越王剑的剑刃含锡量高于剑身,剑身含铜量高于剑刃,是一柄复合剑,符合一把宝剑的合金配比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美的越王剑能出自吴越与地形有关,由于当地开阔的平原较少,车战难以施展,吴越两国就极为重视适合步兵近身作战的宝剑。

B.吴越时代的铸剑专家拥有神工鬼斧的技艺,因为他们对青铜剑的合金配比有着清晰的了解,这使得吴越的宝剑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C.一把青铜剑,铜要占到75%左右,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占到25%左右,而刃部含锡量较高才能锋利,剑身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

D.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由于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剑身、剑刃必须分开铸造,最后再合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剑剑首的11道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惊叹,这来自铸剑师们在制陶时得到的灵感。

B.越王剑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形成颇有争议,这说明越王剑仍然存有今人难以了解之谜。

C.复合剑、剑首同心圆和菱形暗格花纹工种技术同时在越王剑身上具备,使越王剑拥有了“吴越青铜兵器三绝”的技艺。

D.深埋在数米的地下,密闭的空间环境,髹漆的木质剑鞘,加上剑身主要成分是铜,这些都是越王剑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因素。

【考点】
【答案】

【1】C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勾践亲自制作”理解错误,原文是“经过有关专家一个多月的讨论,宝剑主人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解答此题,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辨析,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等多久都会继续等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所有人都不理会驾船佬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淹不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想多赚几元渡费。

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驾船佬一声吼,几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我肯定赶不上渡船了,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加快步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船竟还等在那里!

“吊死鬼,就等你了,还不赶快!”驾船佬照例远远地吼了一句。我连忙欢快地朝他跑去。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驾船佬嘴上不饶人,心地倒是挺善良——他之所以每次都不肯早早开船,根本就不是为了多赚几个渡费,而是要等所有的学生娃都齐了才行。驾船佬是那么精明的人,周围几个村子有多少娃在镇上上学他心里能不清楚吗?他要是把船开走了,学生们该怎么去上学呢?

这个驾船佬!

我们支付的那几毛钱渡费怕是还不够渡船烧柴油的钱!这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的事情。那是在驾船佬的葬礼上,他的儿子偶然跟我说的。他曾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他父亲死活不肯,他说:“当年你不也是这样坐渡船到镇上去上学的吗,我若走了,谁来渡娃儿们去上学呢?”

现在,村里到镇上早已修起了水泥路,人们到镇上再也不用坐渡船,大同水库也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连名字也改了,叫仙人湖。过年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清溟桥岸边,夕阳洒满金色的仙人湖,我还是会想起驾船佬。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孩子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因此,大家都是每天早早赶到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B.看着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驾船佬总是大声斥责,但他的斥责并不严厉,所以孩子们都不理会,还是急不可耐地往船上蹿。

C.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已经用了很多年,孩子们常常质疑驾船佬的旧船存在安全隐患,但驾船佬尽管愿意却无力打造一条新船。

D.尽管孩子们支付的渡费并不能使驾船佬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驾船佬还是为了心底的愿望留在清溟桥边坚持渡孩子们去上学。

E.发生在驾船佬身上的故事普普通通、平淡无奇却又充满感人的力量,其中蕴涵着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小说在刻画“驾船佬”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怎样叙述驾船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尾一段应该删去,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考点】
【答案】

(1)BD(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

(2)①驾船佬为人善良慈祥,不但送孩子们去上学,对孩子们不理解的不尊敬话语也不生气。(2分)②驾船佬心细,周围几个村子有几个孩子上学他清楚,每次谁没及时到他也清楚,总是等人齐了再开船。(2分)③驾船佬有毅力和责任感,坚持不跟儿子到城里去生活,长期留在清溟桥边送孩子们上学。(2分)

(3)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2分)②以总是开船晚为中心展开驾船佬的故事,能够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③少用对话形式,多用“我”的叙述,有利于对驾船佬的故事进行揭示,而且增加了小说的抒情色彩。(2分)

(4)看法一、小说的结尾一段应该删去。(2分)理由:①驾船佬的故事已经结束,小说情节完整;(2分)②驾船佬的形象塑造已经完成,人物个性鲜明;(2分)③以驾船佬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耐人咀嚼。(2分)

看法二、小说的结尾一段不能删去。(2分)理由:①以村庄后来的变化结尾,完成了小说叙述从过去到现在的时空转换,使小说结构更严谨;(2分)②以人们对驾船佬的想念作为小说的结尾,使人物形象具有了历史的厚度。(2分)③变化的环境,永恒的想念,这个结尾深化了小说对人性美褒扬和推崇的主题。(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每天”不恰当;C“尽管愿意却无力打造”不恰当;E“命运”不当。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

6、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

1929年,一位年仅17岁的小提琴家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等地陆续登台,“每次演奏,会场必人山人海”。广州《民国日报》称其“天才名副其实,技艺登峰造极”;南京《中央日报》赞其“神技一奏,全场屏息凝听。其顿挫抑扬,令人神志飘逸”。

“天才”之于马思聪,绝非过誉之辞。15岁成为第一个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亚洲人;17岁在广州长堤青年会等地举行独奏会,是现代中国第一位举办个人独奏会的音乐家。1935年香港的《行政公报》曾写道:“一些西方人宣扬中国人根本不能真正地领悟和欣赏西方音乐,马思聪最有力地驳斥了这些嘲笑者们的断言。”马思聪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他的自我评价却是“傻气”:每天练琴6小时;倾盆大雨之中骑车去上课,淋到全身湿透;为锻炼体格,无论冬夏奉行“二衣主义”,只穿两件衣,冬天洗冷水澡,“零下20℃没有使我投降”,立志“要做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

抗战爆发后。空袭炮火震碎了象牙塔,救亡怒潮席卷书中桃源,马思聪从崇尚室内乐等“雅乐”,转而关注“民众的需要”,认识到抗战歌是“民族斗争中宏伟的推动力”,创作了20首抗战歌曲。

在“台前琴声,台后儿女哭声”的环境中,他在各地义演筹款,深入学校、厂矿、乡间组织抗日歌咏活动。没有舞台,就露天演奏;没有灯光,用蜡烛照明;借不到钢琴,就舍弃伴奏。

建国前夕,马思聪谢绝了美国政府要他到美国大学任教的盛情邀请,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建国后成为首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诚心诚意做一条孺子的好牛”,这是马思聪给中央音乐学院校报的题词。1952年,马思聪“隔墙听音”,把15岁的林耀基从广州招进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林耀基记得,上课时老师常常示奏,讲解曲目细致入微,不时以中国名画、唐诗意境作参照。闲暇之余,马思聪引领一众后辈游览湖光山色,领略园林之趣,以此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揣摩运弓的力度和音色,林耀基评价这套教学法“极其有益”。

天才的马思聪生活中也是一个很另类的人。马思聪要求严格,但人很和气。若是发现弟子偷懒不练琴,怒得满面通红也不会骂人,仅是把脸一沉。他辅导学生从不另收学费,只说“有国家给我的就够了”,还主动建议学生向其他名家求教,并不把学生视为个人“私有”。

马思聪个性儒雅内秀。学生们评价他不喜高谈阔论,喜欢钻研,“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所以作品简单而有内涵,有一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娓娓道来之感。

马思聪从不炫技,只有一次破例露了一手。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比赛时,一位号称“东北一霸”的小提琴家找他当面讨教,拉了一首极难的帕格尼尼协奏曲。马思聪二话不说,拿出琴来重拉一遍,而且是凭记忆背奏。对方当即叹服:“厉害、厉害!”

特殊时期马思聪琴弓之下仍“杂音”频出:他热情肯定冼星海的成就和“勇士精神”,却又不客气地指出其技术缺陷;在贺绿汀成为批判对象时仗义执言;他还是极少数敢于当面对毛泽东说“不”的人之一。有一次毛泽东和他谈音乐,认为艺术必须为人民乐于接受。而马思聪却举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为例,驳称伟大的作品往往要历时多年才能为群众接受。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问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有没有像贝多芬那样有分量的交响乐?院长回答:有,马思聪就有。副总理说:好,那就演马思聪的,让人们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交响乐。

马思聪去世后,他的骨灰从美国归葬故土广州。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与《思乡曲》一起流传四方:“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腻了,可以换一间,祖国只有一个。”

相关链接:

①马思聪,将西方乐器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思乡曲》是其享有盛誉的伟大作品,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

②马思聪在“文革”中,受尽迫害,被迫于1967年出走美国,1985年平反,1987年病逝于美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思聪17岁时就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等地陆续登台演奏小提琴并获得极大成功,多家媒体也趁机纷纷撰文宣传为其造势。

B.《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这是因为《思乡曲》能引发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

C.天才出于勤奋,马思聪学音乐时每天练琴6小时,倾盆大雨时全身湿透也要骑车去上课,零下20℃的寒冷也没让无衣御寒的他退缩。

D.马思聪教音乐却让学生欣赏中国名画、唐诗意境,引领学生游览湖光山色,领略园林之趣,这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很有益处。

E.“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腻了,可以换一间,祖国只有一个。”这意味着马思聪虽然生前没能回到中国,却希望死后能回到故土。

(2)天才的马思聪在音乐上有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马思聪生活中“另类”的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马思聪在文革中出走美国并最终病逝于美国,但人们仍然认为他是一个爱国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考点】
【答案】

(1)BD(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

(2)①演奏技艺出神入化,驳斥了中国人根本不能真正领悟和欣赏西方音乐的断言,提升了民族自豪感。(3分)②结合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可以与西方名曲相媲美的中国现代交响乐作品。(3分)

(3)①对学生马思聪要求严格却又和气,辅导学生从不另收学费,主动鼓励自己的学生大胆向别的名家学习。(2分)②马思聪才华横溢却个性儒雅内秀,不喜高谈阔论,不炫耀技艺。(2分)③特殊时期马思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说话率真耿直。(2分)

(4)马思聪是一个爱国者。(2分)①抗战时,毅然关注“民众的需要”,创作抗战歌曲,并在艰难的生活中义演筹款,组织抗日歌咏活动。(2分)②果断拒绝美国人到美国大学任教的邀请,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2分)③去世后叶落归根,归葬故土广州。(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趁机纷纷撰文宣传为其造势”不恰当;C“无衣御寒”不当;E“希望死后能回到故土”不当。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做此类试题,把选项与原文放在一起仔细比对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

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B.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C.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D.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怜之而还其母   怜:疼爱。

B.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C.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更:交替。

D.专务革滥赏,抑侥幸   抑:抑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谘对家人感情特别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不吃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的孝甚至连皇帝都听闻了。

B.李谘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战二十年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李谘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削减不必要的花费,就给朝廷提出建议,后来果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C.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这事的李咨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法。

D.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

(2)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

【考点】
【答案】

【1】A

【2】C

【3】D

【4】(1)恰好根据茶法不计算亏损虚费的钱,假称增加赋税百万缗,企图得到朝廷的恩赏。(“会”“妄”“课”“觊”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李谘由于从前因变法获罪,坚决推辞不答应,没有被准许。(“以”“坐”“辞”“不许”各1分,全句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由易到难,把能断开的先断开,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本语段的名词(代词):天下、西北、戍兵、其等;动词:寝兵、灭、未作、裁损等。故选A。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的原因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引发张养浩无论国家兴亡,百姓都苦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专攻”、“提携”、“经行”、“阙”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春  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1】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请简要分析。

【2】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景物描写“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能体现“春尽”。(1分)流水中漂浮着落花,说明已到暮春,(2分)这个时节再有一场风雨,春天的残花差不多也就落尽了,春天也就远去了。(2分)

【2】“恨”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2分)“恨”字统摄全诗。前两联写的是春尽的惜春之恨,(1分)第三联第一句点出“闲”的无所作为、空度年华之恨,(1分)第二句又写出地处偏远、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恨。(1分)第四联则是借流萤的厚意含蓄表达出内心无法排遣之恨。(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目问: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首先理解“春尽”就是指暮春时节,可知浮花最能体现,结合其所在的诗句理解翻译即可。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0、

下面是一段口语式的招聘英语教师的信息,请您将这一信息改写成书面语式的招聘启事(以“本校”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各位亲,你是985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吗?你的英语过了专业八级没?你能和老外滔滔不绝地谈话吗?我们这儿要招人啦!这是所省立公办高中,打算扩大规模办分校,需要英语老师十六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如有意,可打电话01081828.8月12日面试,红专路教育大厦158室,上午9∶00不见不散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本校为省立公办高中,因创办分校,拟招聘英语教师十六名。条件是:985高校师范毕业生,英语过专业八级,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强。面试时间、地点:8月12日中午9:00.红专路教育大厦158室。联系电话:01081828。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将口语式的招聘英语教师的信息改写成书面语式的招聘启事。所该写招聘启事,首先要写清楚招聘的原因、对象,然后标明招聘条件,最后明确招聘时间、地点以及联系电话等。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年春节过后,不但猪肉价格一直维持高位,_____①_____。在全国大蒜主要产地之一的山东金乡县,今年农户出售大蒜的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元左右,相比盈亏平衡点每公斤3元高出不少。黄瓜直到3月底每斤收购价还在2元以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蔬菜价格近期出现的上涨,_____②_____。比如,近期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蔬菜的生产极为不利。广大市民非常担忧,_____③_____?业内专家表示,总体来看,由于近几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蔬菜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随着北方蔬菜的大量上市,蔬菜价格整体将出现回落,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考点】
【答案】

①蔬菜价格也呈现高位上涨态势②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③蔬菜价格是否还会疯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句式,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符合逻辑。本语段是分析菜价高位的原因。答题时关注前后句,及一些关联词语,第一空抓住“不但猪肉价格一直维持高位”和“大蒜的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元左右”来填写,第二空根据空后内容,第三空扣住“担忧”和业内专家分析。因此,应填写①蔬菜价格也呈现高位上涨态势;②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③蔬菜价格是否还会疯涨。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能想象一个土豆卖到8美元(约合人民币51.2元)吗?美国得克萨斯州24岁的小伙亚历克斯·克雷格靠送“土豆包裹”成为月入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的企业家。亚历克斯的经营模式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在土豆上刻上如“父亲节快乐!”、“爱你的安东尼”、“恭喜获得晋升,我们太为你骄傲了!”等等信息,送给任何用户想要送达的人。当初克雷格萌生这个想法时,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认为他是异想天开,白白浪费时间,又担心他失败后会被别人嘲笑为幼稚。克雷格的成功给了众多想创业的人一个启示:大胆设想,果断行动,丢弃失败的恐惧和浪费时间的忧虑,你就能大有作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
【答案】

梦想是迈向成功的一块垫脚石

蜗牛没有立足仍执著的向金字塔的顶端爬行,因为它坚信毅力是最大的天赋;蜘蛛没有翅膀却可以把网结在空中,因为它坚信梦想是最好的翅膀;叶子在风雨中飘摇却依然坚守在枝头,因为它坚信一生执著的绿一定能换来金色的秋天。

大自然的万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执著奋斗着,这就告诉我们:梦想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雨打风吹千秋事,古之车鉴已不少。宋濂,幼时家境贫寒,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仍每日刻苦学习,家离学堂数千里,却依然步行去拜师求学。雨再大,也浇不灭他对知识的渴望;雪再深,也阻挡不了他对梦想的执著。一分耕耘,一会收获,他在书香的氛围中慢慢成长,由一株小苗渐渐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因为他怀揣梦想,所以用勤奋执著去守护,也正是因为他守护住了梦想,为他赢得了“开国文臣”的美誉。

古人能之,今人亦不逊之。因春晚而一炮走红的刘谦,他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魔术师的手法快,在你不经意的瞬间,就已经把戒指变到鸡蛋里,殊不知,这成功的背后却隐含着巨大的艰辛。刘谦曾在自己名不见经传时在街头为各界人士表演魔术,众人的冷嘲热讽,他人的白眼,再多的苦刘谦只能独自默默忍受,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给他精神上的鼓舞,那就是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术师,也正是因为怀揣着这样的心愿,让他觉得付出再多的艰辛都是值得的。三年的街头魔术,为他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让大家看到了他在舞台上见证奇迹的时刻,成就了如今三十万身价的他。

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听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中国航天工作者为梦想而刻苦地研究,就没有神六、神七的上天,祖国的辉煌。材料中的亚历克斯•克雷格就是靠卖土豆而成为月入1万美元的企业家,起初他萌生想法时曾遭到家人的反对,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永往直前,最终获得成功。

如今身为高中生的我们,高考的战鼓已经奏响,迎接我们将是今后的挑战,即使前进的路上暗流涌动,即使成功的前方荆棘丛生,我们要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永不放弃,一定会迎来自己人生中最灿烂的春天。

朋友,让我们用勤奋执著的画笔,去书写明日最华美的篇章,让我们坚信:梦想是迈向成功的一块垫脚石。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恰当立意。分析材料主要是分析什么人、什么事,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前前后后有怎样的关联。然后,从这样的分析之中引出哲理,这个哲理也就是我们作文的主旨。

思路点拨: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梦想与行动,实践与成功,想要与做联系起来,价值取向要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要展现自身的眼界与胸怀;联想与发掘要有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