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时,二老说过“大鱼来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印在翠翠的心里,从此,英俊勇敢而又关心体贴人的二老就占据了翠翠的心。

B.《子夜》中,吴荪甫说:“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少奶奶听了却“自感惭愧”,是因为林佩瑶与雷鸣的重逢,让空虚寂寞的吴少奶奶内心有些迷乱。

C.《欧也妮•葛朗台》中,人们称葛朗台为“葛朗台老爹”,他的一举一动,往往很快在小城里传开,被认真揣摩,支配了全城人的情绪,可见人们对年长者尊敬的心态。

D.《飞鸟集》中,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作者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E.《茶馆》中,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时,常四爷毫不讳言对社会的不满:“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他最后更是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还  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4分)

【2】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3】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6分)

【4】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6分)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漫谈“漫画”

鲁迅

①孩子们吵架,有一个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铅笔了——在墙壁上写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①这和政治之类是毫不相干的,然而不能算小品文。画也一样,住家的恨路人到对门来小解,就在墙上画一个乌龟,题几句话,也不能叫它作“漫画”。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和被画者的形体或精神,是绝无关系的。

②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

③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并不是中国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当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但因为发芽于诚实的心,所以那结果也不会仅是嬉皮笑脸。这一种画,在中国的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里的丑脚的摹写;罗两峰的《鬼趣图》,当不得已时,或者也就算进去罢,但它又太离开了人间。

④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无缘无故的将所攻击或暴露的对象画作一头驴,恰如拍马家将所拍的对象做成一个神一样,是毫没有效果的,假如那对象其实并无驴气息或神气息。然而如果真有些驴气息,那就糟了,从此之后,越看越像,比读一本做得很厚的传记还明白。关于事件的漫画,也一样的。所以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⑤“夸张”这两个字也许有些语病,那么,说是“廓大”也可以的。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固然使漫画容易显出效果来,但廓大了并非特点之处却更容易显出效果。矮而胖的,瘦而长的,他本身就有漫画相了,再给他秃头,近视眼,画得再矮而胖些,瘦而长些,总可以使读者发笑。但一位白净苗条的美人,就很不容易设法,有些漫画家画作一个骷髅或狐狸之类,却不过是在报告自己的低能。有些漫画家却不用这呆法子,他用廓大镜照了她露出的搽粉的臂膊,看出她皮肤的褶皱,看见了这些褶皱中间的粉和泥的黑白画。这么一来,漫画稿子就成功了,然而这是真实,倘不信,大家或自己也用廓大镜去照照去。于是她也只好承认这真实,倘要好,就用肥皂和毛刷去洗一通。

⑥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但这种漫画,在中国是很难生存的。我记得去年就有一位文学家说过,他最讨厌论人用显微镜。

⑦欧洲先前,也并不两样。漫画虽然是暴露,讥刺,甚而至于是攻击的,但因为读者多是上等的雅人,所以漫画家的笔锋的所向,往往只在那些无拳无勇的无告者,用他们的可笑,衬出雅人们的完全和高尚来,以分得一枝雪茄的生意。像西班牙的戈雅和法国的陀密埃②那样的漫画家,到底还是不可多得的。

【注】①“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二句,意思是“小三子可恶之极,戳他三千三百刀。”②戈雅:西班牙讽刺画家,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陀密埃:法国画家,晚年曾参加巴黎公社革命运动。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漫画”的特点。(6分)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何含意?(6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3)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郦道元《三峡》)

(5)_______,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6)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7)流丸止于瓯臾,_______。(荀子《大略》) 

(8)粗缯大布裹生涯,_______。(苏轼《和董传留别》)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2】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4分)

【3】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4分)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观点。(2分)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时,二老说过“大鱼来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印在翠翠的心里,从此,英俊勇敢而又关心体贴人的二老就占据了翠翠的心。

B.《子夜》中,吴荪甫说:“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少奶奶听了却“自感惭愧”,是因为林佩瑶与雷鸣的重逢,让空虚寂寞的吴少奶奶内心有些迷乱。

C.《欧也妮•葛朗台》中,人们称葛朗台为“葛朗台老爹”,他的一举一动,往往很快在小城里传开,被认真揣摩,支配了全城人的情绪,可见人们对年长者尊敬的心态。

D.《飞鸟集》中,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作者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E.《茶馆》中,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时,常四爷毫不讳言对社会的不满:“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他最后更是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考点】
【答案】

C.E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的名著很多,基本是一个选项一本名著。而且题目中的误区很小,有的是人物错置,有的是因果错误,有的是时间、地点、事件错位。C项“可见人们对年长者尊敬的心态”错误,应是崇拜金钱的心态;E项张冠李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不是常四爷说的,应是王利发说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还  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4分)

【2】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3】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6分)

【4】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6分)

【考点】
【答案】

【1】①特点:斑斓,鲜亮,干净。(3分)②寓意:预示新的一天开始,生活总要向前。(1分)

【2】失落、迷惘——难堪、愧疚——感激、自责——悔恨、懊恼。(每点1分)

【3】①与上文孩子唱歌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②减轻了高加林还乡的心里负担;③表现庄稼人的善良、宽厚与真诚;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①重新回到家乡;②重回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③归复良知和淳朴的情感;④找回做人的本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到文中找到画线句子,明确所写的景物;然后再看题目的要求。本题有两问,一是景物的特点,一是寓意。特点一般是形容词,“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这一句写出色彩的“斑斓”;“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写出色泽之鲜亮;“不起一点黄尘”,写出环境之洁净。寓意应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从上下文来看,此时的高加林正处于灰心失落之中,前途一片渺茫,而这一景物描写又给了人一种希望,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生活总要向前。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漫谈“漫画”

鲁迅

①孩子们吵架,有一个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铅笔了——在墙壁上写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①这和政治之类是毫不相干的,然而不能算小品文。画也一样,住家的恨路人到对门来小解,就在墙上画一个乌龟,题几句话,也不能叫它作“漫画”。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和被画者的形体或精神,是绝无关系的。

②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

③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并不是中国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当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但因为发芽于诚实的心,所以那结果也不会仅是嬉皮笑脸。这一种画,在中国的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里的丑脚的摹写;罗两峰的《鬼趣图》,当不得已时,或者也就算进去罢,但它又太离开了人间。

④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无缘无故的将所攻击或暴露的对象画作一头驴,恰如拍马家将所拍的对象做成一个神一样,是毫没有效果的,假如那对象其实并无驴气息或神气息。然而如果真有些驴气息,那就糟了,从此之后,越看越像,比读一本做得很厚的传记还明白。关于事件的漫画,也一样的。所以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⑤“夸张”这两个字也许有些语病,那么,说是“廓大”也可以的。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固然使漫画容易显出效果来,但廓大了并非特点之处却更容易显出效果。矮而胖的,瘦而长的,他本身就有漫画相了,再给他秃头,近视眼,画得再矮而胖些,瘦而长些,总可以使读者发笑。但一位白净苗条的美人,就很不容易设法,有些漫画家画作一个骷髅或狐狸之类,却不过是在报告自己的低能。有些漫画家却不用这呆法子,他用廓大镜照了她露出的搽粉的臂膊,看出她皮肤的褶皱,看见了这些褶皱中间的粉和泥的黑白画。这么一来,漫画稿子就成功了,然而这是真实,倘不信,大家或自己也用廓大镜去照照去。于是她也只好承认这真实,倘要好,就用肥皂和毛刷去洗一通。

⑥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但这种漫画,在中国是很难生存的。我记得去年就有一位文学家说过,他最讨厌论人用显微镜。

⑦欧洲先前,也并不两样。漫画虽然是暴露,讥刺,甚而至于是攻击的,但因为读者多是上等的雅人,所以漫画家的笔锋的所向,往往只在那些无拳无勇的无告者,用他们的可笑,衬出雅人们的完全和高尚来,以分得一枝雪茄的生意。像西班牙的戈雅和法国的陀密埃②那样的漫画家,到底还是不可多得的。

【注】①“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二句,意思是“小三子可恶之极,戳他三千三百刀。”②戈雅:西班牙讽刺画家,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陀密埃:法国画家,晚年曾参加巴黎公社革命运动。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漫画”的特点。(6分)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何含意?(6分)

【考点】
【答案】

【1】①首先提出漫画常用方法是夸张但不胡闹的观点;②接着举例论证不当的夸张反而影响漫画的效果;③最后指出漫画夸张但要诚实,否则就会变成笑话。(每点2分)

【2】①诚实,确切显示精神;②夸张(廓大),但又不是胡闹;③讽刺(暴露,讥刺),甚至于攻击。(每点2分)

【3】①漫画家讥讽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反衬上等人的完全和高尚;②漫画家为了获得利益,迎合雅人;③希望中国的漫画家担当社会文化责任。(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中已经给出了答题的对象“漫画的特点”,带着这一问题回归文本,找些漫画的句段。第二节说“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这里得出第一个特点“诚实,确切显示精神”;第四节“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这里提出第二点“夸张而不胡闹”,第五节“‘夸张’这两个字也许有些语病,那么,说是‘廓大’也可以的”;第七节说“漫画虽然是暴露,讥刺,甚而至于是攻击的”。找到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考点】
【答案】

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每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断句依据有如下几点:一是整齐的句式,“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文言文的句式讲究对称;二是固定短语,“于千里”状语后置,“以此”;三是句子的意思,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3)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郦道元《三峡》)

(5)_______,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6)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7)流丸止于瓯臾,_______。(荀子《大略》) 

(8)粗缯大布裹生涯,_______。(苏轼《和董传留别》)

【考点】
【答案】

(1)其叶沃若  (2)定乎内外之分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不见曦月  (5)乡为身死而不受(6)相与枕藉乎舟中  (7)流言止于智者 (8)腹有诗书气自华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中,乡:同“向”,原先,从前。),圈点勾画,边诵边写。“沧”、“曦”、“枕藉”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2】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4分)

【3】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4分)

【考点】
【答案】

【1】①木叶下、菊花黄;(2分)②比喻。(1分)

【2】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感怀做铺垫(或与下片的凄凉形成对比)。(每点2分)

【3】英豪凋亡;年岁已高;飘泊他乡;功业未就。(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审题,审出问的内容。本题有两问,一是“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这是针对意象设题,一是“‘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第一小问主要是找景,找具有季节特点的景物,主要是体现秋意。一、二两句即可体现秋意,“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木叶”是下,“菊花”是黄,这两个景物深切地体现了秋意之浓。第二小问很具体,直指修辞,而江苏卷常考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等。“千骑云屯平野”,这一句把“千骑”比做“云”,以云之聚集写人马之众多,写出当时军队的气势如虹。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观点。(2分)

【考点】
【答案】

审察自己的才能,然后再衡量别人(既要能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观点”,首先应到文中圈定范围,然后依据文本的信息和题目的要求来进行信息筛选和概括。可以先找到“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这句话,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考点】
【答案】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人生路漫漫,一马平川处有之,崎岖坎坷处有之。人生,便恰似这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征程,得意失意在所难免。真正难得的,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如此,才不枉了千百年前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的那番“《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感叹。

常常想起《庄子·大宗师》中“相与处于陆”的鱼,此刻它们的“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是否会使它们想起从前的“相忘于江湖”呢?人亦如此,此一瞬富贵,彼一时衰微,谁能捉摸得透?放一句“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的豪言而去,王尔德的才华却与斗志一起消磨在牢狱之中;带一副清亮高亢的嗓子而来,“灵魂歌手”惠特尼的灵魂却萎缩在毒品之中。当一个个曾经的得意者繁华不再,这“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道理不言自明。要想不被困难击倒,不向命运求饶,我们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来应对曲折的人生走向。也许宠辱偕忘很难,那么至少,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让心灵的浊质沉降下来,求一个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不因“物之汶汶”失却了“心之察察”。

易卜生曾说:“不要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要因厄运而自暴自弃。”当一部《仙剑》捧红了其中的“逍遥哥哥”,名利赞誉接踵而来,而一场车祸又几乎夺走了这一切,死里逃生的他从此淡然:“从前,人们叫我帅哥;而现在,人们叫我胡歌。”从前命运垂青于他,胡歌或许会在虚华中忙得忘乎所以,而当巅峰不再,他才真正有心去想:我是谁。这样的经历,史铁生、刘伟等人都有过,若说这是他们成钢前的淬火,那么无疑,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试问,我们呢?面对命运的淬火,我们会不会因难以忍受而逃离,还是会把苦难升腾成一缕青烟,泰然处之?莫言人世多愁,不必呵壁问天,得失荣辱不过一念之间。迷失的人们在烟云雨雾中追寻富贵,而淡然的人们豪放一笑:“名与利,拿来奉酒!”,便成就了他们“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伟大。

“或乘槎浮于海,或素冠立于朝”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同时远去的还有“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俊逸潇洒,始终不变的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无尽欲求。现如今,难有人能在这喧喧复嚣嚣中停停又走走,让灵魂与自己同在。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坚固得不为名利而轻易心动,而只执着于一箪食、一陋巷的平静淡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纵然是寒冷漫长的冬季,我们也要踏尽乱琼碎玉,走遍千山万水,因为,终有一处春暖花开为我们相守。到那时,且回首,笑看琼花摇落又一冬。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培根的一句话“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这句话采用对比的方式,将“幸运”与“厄运”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抓住第一句话进行分析,“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可以联系“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正面可以从“得意时不要忘形”“忧患意识”立意,反面可以从“生于安乐,死于忧患”“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等方面立意。也可以抓住第二句话“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立意,此时应抓住“厄运”“安慰”“希望”展开,可以围绕“失意时不要灰心”“不要失望”等立意,可以联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辨证分析两者关系。

参考立意:(1)面对厄运不要失去希望;(2)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灰心;(3)世间没有绝对的厄运和幸运,关键是如何面对。

最佳立意:世间没有绝对的厄运和幸运,关键是如何面对;花开花落两由之;心似冷月,得失无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所有,一毫莫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彰显美德;命是天注定,运是靠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