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作为一个思想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是在“五经”中获得知识并以“五经”的解释阐发为业的就是“儒”。

①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   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

③儒家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白己的传统④有明确的知识基础

⑤并与其他学派划清界限   ⑥儒者以“五经”为基本典籍

A.③⑤②⑥④①   B.⑥④①③⑤②   C.③②⑤⑥④①   D.⑥①④③⑤②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狐狸的母爱

[加拿大]汤普森•西顿

这窝狐狸应该完蛋了,叔叔雇来的那个柏迪,正在使劲地挥舞着十字锹和铲子,挖了一个钟头以后,老狐狸维克森还在附近的林子里徘徊,两只猎狗发疯似的朝它猛冲过去。就在这时,柏迪兴奋地叫了起来:“先生,它们在这儿啦!”

那四只毛茸茸的小狐狸,正躲在狐狸洞尽头的角落里,拼命地往后退缩着。

我根本来不及阻止,柏迪就狠狠地一铲子铲了下去,再加上猎狗突然往前一冲,小狐狸一下子就死了三只。第四只,是那只最小的,被我兜住尾巴高高地拎了起来,才没被横冲直撞的猎狗弄死。

小家伙短促地叫了一声,它那可怜的妈妈维克森被它的叫声引了过来。它左右徘徊,离我们很近,要不是有两只猎狗挡在中间——它们好像总是挡在中间的——凑巧给它作了掩护,它早就挨上枪子儿了。

活着的那只小狐狸,被扔进一只口袋,它不幸的哥哥们,又被扔回它们的育儿室里,被柏迪用几铲黄土埋了。

我们回到家不久,就用链条把小狐狸拴在了谷场上。谁也说不出,为什么单单让它活着。可是我们心照不宣地这么做了,无论谁都没有弄死它的念头。

它是个漂亮的小家伙,样子有些像狐狸和羊的混合体。我叫它梯普,只要有人待在附近,它就总是愁眉苦脸、战战兢兢地蜷缩在它的箱子里。

到了夜晚,小家伙会变得非常不安,它悄悄地从箱子里爬出来,使劲拉扯着链条,不时用前爪抓住它,愤愤地啃咬。

但是有一次,它咬着咬着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在倾听什么声音,接着又抬起它那黑黑的小鼻子,用颤抖的声音,急促地叫了一声。

几分钟后,木头堆上出现了一个黑影儿。老狐狸飞快地咬住了小家伙,掉头就往它的来路上拖。可是,拖到链条拉得笔直的时候,小家伙被妈妈的嘴巴狠狠地扯了一下。这时候,有一扇窗户打开了,维克森吓得又逃回木头堆那边去了。

一个钟头以后,小狐狸停止了跑动和叫唤。我借着月光,偷偷往外一瞧,看见了狐狸妈妈的身影。它伸直身子躺在小家伙的旁边,嘴里在啃什么东西——我听到一种铁器的咔嚓声,原来,它在啃那条无情的铁链。而小家伙梯普呢,这时正忙着大吃大喝呢。

看见我出来,老狐狸迅速逃进黑洞洞的林子里去了。

第二天早晨,我发现链条上离小家伙脖子一两米的地方,已经被磨得雪亮了。

后来我走进树林,跑到被破坏的狐狸洞口的时候,又发现了维克森的痕迹。这只可怜的伤心欲绝的狐狸妈妈来过这儿,而且把孩子们浑身污泥的尸体全掘了出来。

地上横躺着三只小狐狸的尸体,身上都被舔得光溜溜的。在新堆好的泥土上,到处都印下了可以说明问题的痕迹——这些痕迹告诉我,它曾经在这些尸体旁边,悲痛地守了很久很久。它像往常一样,把夜间猎捕来的东西,带到这儿来给它们吃。它曾经平躺在它们身旁,徒劳地把天然的饮料喂给它们喝。

现在它一定已经知道,它的这些小宝宝已经死了。

我们的俘虏梯普,现在成了维克森唯一的亲人。

为了保护鸡,我们把猎狗全放了出来。我们把狐狸最喜爱,而猎狗却碰也不会碰的鸡头上了毒药,散放在树林里。

小狐狸被抓的第二天晚上,我听见链条在嚓嚓作响,半个钟头以后,从猎狗那儿传来一阵狂吠声。接着,这种叫声径直朝远处的树林里移去,我一听就知道它们又在追维克森了。它们一直往北,朝铁路的方向奔去,后来渐渐就听不到它们的动静了。第二天早晨,那些猎狗还没回来。

我们不久就查明了原因。原来,狐狸对铁路的情况,早就心里有数了,并且很快就想出了几种利用它的方法。一种方法是被猎狗追赶的时候,趁火车就要开过之前,沿着铁轨跑上一大段路。因为在铁器上留下的气味,总是非常淡的,再加上火车轰隆隆地在上面开过,气味就完全消除了,而且猎狗也常有被火车头碾死的可能。另一种方法更有把握,不过做起来也更困难,那就是在跑得飞快的火车头前面,把猎狗一直带到一座高高的桥上,这样它们就一定会被追上来的火车头碾得稀烂。

昨天晚上,维克森就是巧妙地施展了这种手段。我们在铁路上发现了猎狗兰格血肉模糊的尸体,知道维克森已经报仇雪恨了。

当天夜里,在疲惫不堪的猎狗斯波特还没回家之前,维克森就又来到谷场上,它又弄死了一只鸡给梯普,并且喘着气,伸直了身子躺在梯普身旁,让孩子解渴。

通过这天晚上被弄死的那只母鸡,维克森夜里来我们这儿的事情,又被我叔叔发觉了。

第三天晚上,我叔叔拿着枪,亲自看守了一个钟头。

早晨我们又发现,维克森还是来过小家伙这儿的。到第四天晚上,我发现叔叔又在亲自站岗,因为另一只鸡又被偷走了。

天黑不久,我们听见一声枪响,维克森把带着的东西往地上一扔,撒腿就溜掉了。

维克森已经被人用枪赶跑了三次,难道还会跑来喂它的孩子,救它的孩子吗?

它会来吗?

到了第五天晚上,在小家伙颤声地哀叫了一声之后,木头堆上便出现了一个黑影儿,这回在旁边观察它们的只有我一个人。

它像个影子似的跑来,待了一会儿,又无声无息地走掉了。梯普呢,一口咬住了它扔下的一样食物,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可是,就在它吞咽的时候,一阵剧痛刺透了它的全身,痛得它禁不住失声大叫起来。接着,小家伙又挣扎了一会儿,就躺在地上永远不动了。

维克森的母爱是强烈的。它非常清楚毒药的功力,也懂得毒饵的性能。可是,这次它扔给小家伙吃的是毒饵,结果小梯普死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就很难解释了。

当大地重新铺上皑皑白雪的时候,我们又在林子里做了一次搜捕。雪地告诉我们,维克森已经不再在这个松林里游荡了。我们只知道它离开了此地,到底上哪儿去了,谁也没有发现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14期,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狐狸洞穴被毁,只有小梯普幸存;狐狸妈妈维克森伤心欲绝,设法营救梯普;又诱杀猎狗,报仇雪恨;最后看营救无望,毒杀梯普。

B.文中对狐狸遭遇的描写,让人对小狐狸梯普和妈妈维克森的命运深表同情。作者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对叔叔和柏迪猎杀狐狸的种种行径的厌恶和斥责。

C.这篇小说充满悲剧意蕴,令人肃穆深思。文中狐狸妈妈强烈的母爱,与人性有共通之处,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反思该如何与动物平等共享自然。

D.维克森不小心喂了小狐狸含有巨大毒性的食物,致使小狐狸当场死亡,这给她带来致命打击,所以当大地重新铺上皑皑白雪的时候,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她。

E.小说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狐狸利用铁路诱杀猎狗的过程,然后正面描写当天夜里,在疲惫不堪的猎狗斯波特还没回家之前,维克森又到谷场上弄死一只鸡的场景。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狐狸妈妈维克森的形象。(6分)

(3)作品在描写小狐狸梯普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分析。(6分)

(4)有人说,西顿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多带有悲剧英雄的气质,充满生命的尊严。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以及作者的情感取向。(8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创造经典首先离不开对传统经典的弘扬和学习,离不开对经典精神的敬畏和尊崇,离不开对于经典意义和价值的重新探究和挖掘。经典时刻在影响着作家,但是如果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还不足以阐明经典所应产生的意义,还不足以开掘出经典爆发性或强力影响一个新时代的巨大能量。

②从当前文艺创作的实际情形来看,市场经济总在发掘着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网络文学和“肥皂剧”的快速发展与膨胀已发誓要将快餐文学进行到底。一些写实性作品只着重写实,既缺乏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又欠缺性格和风格上的多样性、深刻性与审美性。传统经典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写手”那里常常是被解构,而非被建构的;常常是被戏谑调侃的,而非充满敬意的。所以,传统经典在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一些读者欣赏趣味的下滑和不少创作者耐心的极端弱化。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将给当前创作带来挑战。民族复兴既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一场发生于中国大地上的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这又将是一个经典涌现的时代,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

④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经典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其核心或根本的基质在于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取向。经典虽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创造,但它日后成为经典,则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所以,经典的价值观取向应该是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呼应和共鸣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观取向的确立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经典的存在就是其文明的标识,没有经典就没有文明。重探经典就是对着文明的核心——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⑤经典重探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经典是人的创造,也显示着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同时,经典也影响人、创造人。一部经典往往会影响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成长。因此,重探经典还应当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方面。时代前进需要怎样的人,社会进步呼唤怎样的人,我们应该从经典中获取更多的启示。人应该怎样生存,是走向崇高,还是走向粗鄙;是追求精神的独立,还是陷入物欲的深渊?传统经典都曾给予过深刻的回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经典的高峰之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更清晰。

⑥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使文化和思想流失严重,使人的精神面貌脆弱而苍白。我们的时代显然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更多的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人的精神。而实现这一文艺使命,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将使当前文艺创作面临新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之后,将由新的经典来书写文艺存续的新的合法性。我们有理由期待着。(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

【1】下列对于“经典”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创造文学经典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要弘扬和学习传统经典,并敬畏和尊崇经典精神,进而重新探究和挖掘经典意义和价值。

B.当前文艺创作的情形不容乐观,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因市场经济的引导而充斥文艺作品,网络文学和“肥皂剧”就是明证。

C.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这些经典的价值取向完全与读者的一致并与之产生呼应和共鸣。

D.经典对人的影响和创造十分久远,我们重探经典时,只需站在经典的高峰上高瞻远瞩,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重要作用即可。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先强调传统经典对创造经典的重要作用,再指出“如果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是不正确的做法。

B.②段先指出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③段进而指出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虽带来挑战,但将促使经典涌现的时代到来。

C.④段首先指出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⑤段紧承④段进一步指出我们要重探经典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

D.⑥段首先指出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的负面影响,进而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的核心或根本的基质是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取向,经典重探势必将给当前的文艺创作带来挑战,所以要缓慢进行。

B.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观取向的确立有不可忽略的决定作用,中华民族对经典的重探就是对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C.经典在能够显示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明白时代和社会的前进需要怎样的人。

D.因为时代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人的精神,所以当前文艺创作出现了消费主义倾向。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

B.袖所著文谒戚纶   谒:拜见

C.宗道发乡丁疏治之   发:派遣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 疾:疾患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5分)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两句描绘乐曲渐至无声却似愁绪潜滋暗长的妙境。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1】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6分)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作为一个思想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是在“五经”中获得知识并以“五经”的解释阐发为业的就是“儒”。

①于是就有了互相认同的凭据   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师生与经典的传授系统

③儒家之所以能够继续和维持白己的传统④有明确的知识基础

⑤并与其他学派划清界限   ⑥儒者以“五经”为基本典籍

A.③⑤②⑥④①   B.⑥④①③⑤②   C.③②⑤⑥④①   D.⑥①④③⑤②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语段主要围绕儒家的传统及儒者知识的依托展开。根据语段中标点符号的提示,可将六句话分为两组。第一组句子是一个因果复句,③⑤句是果,②句是因;第二组句子也是一个因果复句,⑥④句是因,①句是果。其中③句中的“儒家”紧承段首句的“思想流派”,应排在最前,故③⑤②在前,⑥④①居后。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狐狸的母爱

[加拿大]汤普森•西顿

这窝狐狸应该完蛋了,叔叔雇来的那个柏迪,正在使劲地挥舞着十字锹和铲子,挖了一个钟头以后,老狐狸维克森还在附近的林子里徘徊,两只猎狗发疯似的朝它猛冲过去。就在这时,柏迪兴奋地叫了起来:“先生,它们在这儿啦!”

那四只毛茸茸的小狐狸,正躲在狐狸洞尽头的角落里,拼命地往后退缩着。

我根本来不及阻止,柏迪就狠狠地一铲子铲了下去,再加上猎狗突然往前一冲,小狐狸一下子就死了三只。第四只,是那只最小的,被我兜住尾巴高高地拎了起来,才没被横冲直撞的猎狗弄死。

小家伙短促地叫了一声,它那可怜的妈妈维克森被它的叫声引了过来。它左右徘徊,离我们很近,要不是有两只猎狗挡在中间——它们好像总是挡在中间的——凑巧给它作了掩护,它早就挨上枪子儿了。

活着的那只小狐狸,被扔进一只口袋,它不幸的哥哥们,又被扔回它们的育儿室里,被柏迪用几铲黄土埋了。

我们回到家不久,就用链条把小狐狸拴在了谷场上。谁也说不出,为什么单单让它活着。可是我们心照不宣地这么做了,无论谁都没有弄死它的念头。

它是个漂亮的小家伙,样子有些像狐狸和羊的混合体。我叫它梯普,只要有人待在附近,它就总是愁眉苦脸、战战兢兢地蜷缩在它的箱子里。

到了夜晚,小家伙会变得非常不安,它悄悄地从箱子里爬出来,使劲拉扯着链条,不时用前爪抓住它,愤愤地啃咬。

但是有一次,它咬着咬着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在倾听什么声音,接着又抬起它那黑黑的小鼻子,用颤抖的声音,急促地叫了一声。

几分钟后,木头堆上出现了一个黑影儿。老狐狸飞快地咬住了小家伙,掉头就往它的来路上拖。可是,拖到链条拉得笔直的时候,小家伙被妈妈的嘴巴狠狠地扯了一下。这时候,有一扇窗户打开了,维克森吓得又逃回木头堆那边去了。

一个钟头以后,小狐狸停止了跑动和叫唤。我借着月光,偷偷往外一瞧,看见了狐狸妈妈的身影。它伸直身子躺在小家伙的旁边,嘴里在啃什么东西——我听到一种铁器的咔嚓声,原来,它在啃那条无情的铁链。而小家伙梯普呢,这时正忙着大吃大喝呢。

看见我出来,老狐狸迅速逃进黑洞洞的林子里去了。

第二天早晨,我发现链条上离小家伙脖子一两米的地方,已经被磨得雪亮了。

后来我走进树林,跑到被破坏的狐狸洞口的时候,又发现了维克森的痕迹。这只可怜的伤心欲绝的狐狸妈妈来过这儿,而且把孩子们浑身污泥的尸体全掘了出来。

地上横躺着三只小狐狸的尸体,身上都被舔得光溜溜的。在新堆好的泥土上,到处都印下了可以说明问题的痕迹——这些痕迹告诉我,它曾经在这些尸体旁边,悲痛地守了很久很久。它像往常一样,把夜间猎捕来的东西,带到这儿来给它们吃。它曾经平躺在它们身旁,徒劳地把天然的饮料喂给它们喝。

现在它一定已经知道,它的这些小宝宝已经死了。

我们的俘虏梯普,现在成了维克森唯一的亲人。

为了保护鸡,我们把猎狗全放了出来。我们把狐狸最喜爱,而猎狗却碰也不会碰的鸡头上了毒药,散放在树林里。

小狐狸被抓的第二天晚上,我听见链条在嚓嚓作响,半个钟头以后,从猎狗那儿传来一阵狂吠声。接着,这种叫声径直朝远处的树林里移去,我一听就知道它们又在追维克森了。它们一直往北,朝铁路的方向奔去,后来渐渐就听不到它们的动静了。第二天早晨,那些猎狗还没回来。

我们不久就查明了原因。原来,狐狸对铁路的情况,早就心里有数了,并且很快就想出了几种利用它的方法。一种方法是被猎狗追赶的时候,趁火车就要开过之前,沿着铁轨跑上一大段路。因为在铁器上留下的气味,总是非常淡的,再加上火车轰隆隆地在上面开过,气味就完全消除了,而且猎狗也常有被火车头碾死的可能。另一种方法更有把握,不过做起来也更困难,那就是在跑得飞快的火车头前面,把猎狗一直带到一座高高的桥上,这样它们就一定会被追上来的火车头碾得稀烂。

昨天晚上,维克森就是巧妙地施展了这种手段。我们在铁路上发现了猎狗兰格血肉模糊的尸体,知道维克森已经报仇雪恨了。

当天夜里,在疲惫不堪的猎狗斯波特还没回家之前,维克森就又来到谷场上,它又弄死了一只鸡给梯普,并且喘着气,伸直了身子躺在梯普身旁,让孩子解渴。

通过这天晚上被弄死的那只母鸡,维克森夜里来我们这儿的事情,又被我叔叔发觉了。

第三天晚上,我叔叔拿着枪,亲自看守了一个钟头。

早晨我们又发现,维克森还是来过小家伙这儿的。到第四天晚上,我发现叔叔又在亲自站岗,因为另一只鸡又被偷走了。

天黑不久,我们听见一声枪响,维克森把带着的东西往地上一扔,撒腿就溜掉了。

维克森已经被人用枪赶跑了三次,难道还会跑来喂它的孩子,救它的孩子吗?

它会来吗?

到了第五天晚上,在小家伙颤声地哀叫了一声之后,木头堆上便出现了一个黑影儿,这回在旁边观察它们的只有我一个人。

它像个影子似的跑来,待了一会儿,又无声无息地走掉了。梯普呢,一口咬住了它扔下的一样食物,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可是,就在它吞咽的时候,一阵剧痛刺透了它的全身,痛得它禁不住失声大叫起来。接着,小家伙又挣扎了一会儿,就躺在地上永远不动了。

维克森的母爱是强烈的。它非常清楚毒药的功力,也懂得毒饵的性能。可是,这次它扔给小家伙吃的是毒饵,结果小梯普死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就很难解释了。

当大地重新铺上皑皑白雪的时候,我们又在林子里做了一次搜捕。雪地告诉我们,维克森已经不再在这个松林里游荡了。我们只知道它离开了此地,到底上哪儿去了,谁也没有发现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14期,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狐狸洞穴被毁,只有小梯普幸存;狐狸妈妈维克森伤心欲绝,设法营救梯普;又诱杀猎狗,报仇雪恨;最后看营救无望,毒杀梯普。

B.文中对狐狸遭遇的描写,让人对小狐狸梯普和妈妈维克森的命运深表同情。作者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对叔叔和柏迪猎杀狐狸的种种行径的厌恶和斥责。

C.这篇小说充满悲剧意蕴,令人肃穆深思。文中狐狸妈妈强烈的母爱,与人性有共通之处,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反思该如何与动物平等共享自然。

D.维克森不小心喂了小狐狸含有巨大毒性的食物,致使小狐狸当场死亡,这给她带来致命打击,所以当大地重新铺上皑皑白雪的时候,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她。

E.小说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狐狸利用铁路诱杀猎狗的过程,然后正面描写当天夜里,在疲惫不堪的猎狗斯波特还没回家之前,维克森又到谷场上弄死一只鸡的场景。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狐狸妈妈维克森的形象。(6分)

(3)作品在描写小狐狸梯普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分析。(6分)

(4)有人说,西顿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多带有悲剧英雄的气质,充满生命的尊严。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以及作者的情感取向。(8分)

【考点】
【答案】

(1)AC(A项2分,C项3分)

(2)小说中狐狸妈妈维克森执着、机智、勇敢、自尊、有着强烈的母爱。当发现小梯普被拴在谷场上,深夜冒死营救,试图用嘴啃断铁链,以致铁链“被磨得雪亮”;伤心欲绝把孩子们浑身污泥的尸体全掘了出来,并舔得光溜溜的,然后在这些尸体旁边,悲痛地守了很久很久;机智勇敢的冒死把猎狗引到火车头前,诱杀报仇;当发现营救无望,主动用毒饵药杀小梯普。

(3)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2分)如:被拴在谷场上,“总是愁眉苦脸、战战兢兢地蜷缩在它的箱子里”,表现了弱小者的无辜与无助、惊恐与悲愤;“到了夜晚,会非常不安,悄悄地从箱子里爬出来,使劲拉扯着链条,不时用前爪抓住它,愤愤地啃咬”,为母亲的营救做铺垫;黑黑的小鼻子,颤抖的声音,急促的叫声等,还有被毒杀时的“剧痛刺透全身”,“失声大叫挣扎”等,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意蕴。(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答“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也可酌情给分)

(4)参考示例:

(一)作品中的狐狸妈妈有着悲剧英雄一般的气质,作品也充满悲悯意味。连续不断要“啃”断铁链;掘出孩子的尸体,一一舔干净,躺在孩子的尸体旁悲伤地守候;奋力诱杀猎犬,尽一切努力营救孩子。我们为这种富有人情味的执着力量所震撼。(3分)

(二)作品中的狐狸妈妈有感情、有理智,是值得被人尊敬的生灵。当努力营救已经无望,毅然亲手毒杀小狐狸,这种宁死不屈、宁死不辱的果敢与决绝,体现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令人类也不能不肃然起敬,为动物生命的尊严而感动。(3分)

(三)小说挖掘了动物生命中的可贵品质,从而为人类检视自身立起了一面镜子,呼吁人类不要自恃所谓发达的头脑和手段肆意毁灭自然、践踏虐待动物,让人类与自然都拥有和谐、安宁、平静的生活。(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对叔叔和柏迪猎杀狐狸的种种行径的厌恶和斥责”错,D项“不小心喂了小狐狸含有巨大毒性的食物”错误,“这给她带来致命打击,所以……”文中也没有这种因果关系。D项,“倒叙手法”错误,“正面描写场”景错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创造经典首先离不开对传统经典的弘扬和学习,离不开对经典精神的敬畏和尊崇,离不开对于经典意义和价值的重新探究和挖掘。经典时刻在影响着作家,但是如果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还不足以阐明经典所应产生的意义,还不足以开掘出经典爆发性或强力影响一个新时代的巨大能量。

②从当前文艺创作的实际情形来看,市场经济总在发掘着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网络文学和“肥皂剧”的快速发展与膨胀已发誓要将快餐文学进行到底。一些写实性作品只着重写实,既缺乏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又欠缺性格和风格上的多样性、深刻性与审美性。传统经典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写手”那里常常是被解构,而非被建构的;常常是被戏谑调侃的,而非充满敬意的。所以,传统经典在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一些读者欣赏趣味的下滑和不少创作者耐心的极端弱化。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将给当前创作带来挑战。民族复兴既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一场发生于中国大地上的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这又将是一个经典涌现的时代,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

④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经典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其核心或根本的基质在于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取向。经典虽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创造,但它日后成为经典,则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所以,经典的价值观取向应该是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呼应和共鸣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观取向的确立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经典的存在就是其文明的标识,没有经典就没有文明。重探经典就是对着文明的核心——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⑤经典重探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经典是人的创造,也显示着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同时,经典也影响人、创造人。一部经典往往会影响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成长。因此,重探经典还应当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方面。时代前进需要怎样的人,社会进步呼唤怎样的人,我们应该从经典中获取更多的启示。人应该怎样生存,是走向崇高,还是走向粗鄙;是追求精神的独立,还是陷入物欲的深渊?传统经典都曾给予过深刻的回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经典的高峰之上,我们会看得更远、更清晰。

⑥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使文化和思想流失严重,使人的精神面貌脆弱而苍白。我们的时代显然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更多的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人的精神。而实现这一文艺使命,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将使当前文艺创作面临新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之后,将由新的经典来书写文艺存续的新的合法性。我们有理由期待着。(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

【1】下列对于“经典”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创造文学经典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要弘扬和学习传统经典,并敬畏和尊崇经典精神,进而重新探究和挖掘经典意义和价值。

B.当前文艺创作的情形不容乐观,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因市场经济的引导而充斥文艺作品,网络文学和“肥皂剧”就是明证。

C.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历代广大读者选择的结果,这些经典的价值取向完全与读者的一致并与之产生呼应和共鸣。

D.经典对人的影响和创造十分久远,我们重探经典时,只需站在经典的高峰上高瞻远瞩,关注经典育人、经典立人的重要作用即可。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先强调传统经典对创造经典的重要作用,再指出“如果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是不正确的做法。

B.②段先指出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③段进而指出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经典重探虽带来挑战,但将促使经典涌现的时代到来。

C.④段首先指出经典重探应着重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⑤段紧承④段进一步指出我们要重探经典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

D.⑥段首先指出当前文艺创作上的消费主义倾向的负面影响,进而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以蓬勃的时代精神重探经典、重释传统。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的核心或根本的基质是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取向,经典重探势必将给当前的文艺创作带来挑战,所以要缓慢进行。

B.民族经典对于民族价值观取向的确立有不可忽略的决定作用,中华民族对经典的重探就是对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探。

C.经典在能够显示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度与成熟程度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明白时代和社会的前进需要怎样的人。

D.因为时代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给文艺补充钙质,滋养人的心灵,强壮人的精神,所以当前文艺创作出现了消费主义倾向。

【考点】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B.“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因市场经济的引导而充斥文艺作品”错,原文为“市场经济总在发掘着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和一次性消费价值”,并无“充斥文艺作品”的意思。C.“这些作品的价值取向完全与读者的一致并与之产生呼应和共鸣”太武断,原文为“经典的价值观取向应该是与广大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呼应和共鸣的”。D.“只需”一词说法片面,由原文“经典重探还应着重于人的建设”可知,重探经典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做。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

B.袖所著文谒戚纶   谒:拜见

C.宗道发乡丁疏治之   发:派遣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 疾:疾患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5分)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5分)

【考点】
【答案】

【1】D

【2】C

【3】B

【4】(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岂”1分,“徒”1分“耻”1分“尸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诘”1分,“谢”1分,“故人”1分,“就”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疾:痛恨。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两句描绘乐曲渐至无声却似愁绪潜滋暗长的妙境。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考点】
【答案】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幽愁”、“掩”、“艰”、“猿猱”、“度”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1】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6分)

【考点】
【答案】

【1】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3分)作者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2分)

【2】“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3分)“换”,是说词人想借酒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达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点】
【答案】

简朴生活就是美

跨越二十一世纪门槛的我们,逐渐地在认知这个世界,在不断地追逐、探索和寻求许多属于这个世界的新事物,年轻人永远是冲在最前的,看到的永远是最新颖的,最令人好奇的,一切似乎都是永远追求不尽的……

然而,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简朴的生活”,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似乎有些意境颇高,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才十几年时间,从一无所知的儿童时代到现在似懂非懂的青少年时期,慢慢地在发现和摸索这个社会的许多吸引着我们的事物,而简朴的概念却令我们感觉到迷茫和困惑。

在五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国家仍旧存在着传统的儒家生活习俗,包括尊老爱幼等等的传统美德。带着这些传统思想的熏陶,我们很守本分地做着自己该做的,读书、写字、学做人、学道理等等,寄托着长辈们的意愿。独生子女的我们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看上什么衣服爹娘买什么衣服,尝上什么好吃的就给买上,我的欲望所求逐渐变大。看着比我更好的或者我所没有的,我就想要拥有,例如周杰伦所穿的衣服、蔡依林所戴过的帽子等等,以此来圆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而逐渐长大的自己,无形中所产生的压力也在不时地在压迫自己,于是就会想着出去散散心,找地方娱乐,消极心理也会由此出现,不时地在打听自己所感兴趣的、未曾去过的新的娱乐场所。等等这一切一切的浮躁心理、压力生活都暴露出来,在无限追求的下,我们讨论我们的正题:简朴生活。

在《生活简单就是享受》一书中,说有一个美国人为了满足物欲、追求时髦,把“需要”和“想要”混淆了,导致生活充满紧张、压力、竞争与复杂。加上工作学习的压力、家庭负担、疯狂采购、抵押贷款、资讯泛滥……,使得人们心慌意乱,心浮气躁,而且筋疲力尽。因此应该痛定思痛地来个物极必反。书中著者建议不要压抑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并介绍了一百种具体可行的妙方,让生活化繁为简。因为时间、生命比金钱、物质实贵,所以著者提出反忙碌潮流,希望人们能:少做一点、少赚一点,少花一点。把大厦变公寓,把衣柜中多余的不必要的衣物丢掉或捐献出去,抛弃所有必须清理、保养的东西、消减家务、降低需求、精简消费,以减少生活的杂乱。并希望人们好好思考检讨家居生活的形态与习惯,改变成清淡、规律、均衡、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是女孩子,平日可以装扮简朴些,脱下高跟鞋、拿下假睫毛、放弃大皮包……。书中富有许多灵感和创意。当然,这些首要产生在自觉的选择,由个人思想、个人性格和意志来积极开创出简单朴实的生活内涵与形态。

其实,我认为人生在世要不断寻找意义,即生活的意义。所追求的表面化的事物都是很没有意义的,一件八百块的耐克毛衣,和一件由妈妈亲手制作的毛衣,意义就大同相同了,也许妈妈织的没有名牌毛衣好看,但是自己穿上的感觉会不一样的。要记住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能做到简朴,而不是消极,不是没有目标,在拥有自己成长目标之即,简简单单就是美。奢侈、贪婪永远在简朴之下。不要想拥有一切,等你拥有了,你就会失去,有得必有失。有这些经历、这些时间,不妨可以去寻找真善美、心灵之美和人生在世的意义。

简朴生活是一个人生的至理,我们只有透过简朴才能生活得有活力,才会感受到轻松和愉快。简朴、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喧嚣都市里,让人们的生活空间更自然、纯净、简洁、清新并且宁静的态度;简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生活品质,而不是简朴、吝啬、敷衍等对生活的种种不满和自我不足。

而简朴并不是指每天吃萝卜干菜,整天破衣阑珊。我们所提倡的生活简朴,不仅仅是节衣缩食、不奢侈,它更是一种心灵上的简朴。在喧嚣的城市中,人们的心早已被尘世蒙上了一层灰,并且有一种叫“虚荣”的脂肪在躯体中不断增生。我们应该“减肥”了,让心智变得单纯,不要被浮华的世界所诱惑。有位宗教学家说:“我年纪越大,越看得出单纯的思想言行的庄严之美,越渴望用简化、自然、开朗的态度,去处理复杂的事物。”我想,所有的宗教学家都该教人们做这件事,而不是教人用各种“分身”,使一个人变得复杂,人的心灵应该变得简朴,而不是越来越“奢华”。所说的心灵简朴更明了地说,就是指活着的意义,活着就该有个尺度,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跨越了尺度的人就是失其所者,必悔之。有一句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知足又何尝不是一种简朴呢?我们在一定目标追求的前提下,简简单单地目力,把世界看得淡一些吧。

当一个人有高飞的冲动时就不满足在地上爬行,当飞翔的欲望消失时,翅膀却成了累赘,当行为和目标一致时,就扬起激情,当激情与理想共舞时,凡人也能创辉煌……不是拥有一切的人才会美好,而是知道能够拥有这一切的来之艰辛的人才有会真正拥有他的一切,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努力了多少,经历了多少……生活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塌实做事,美好的生活便会向你敞开胸怀,露出笑脸……命运和希望是自己靠奋斗拼搏而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正是你宝贵的现在,重视今天的存在,珍惜每一天,未来将会一片精彩。人生总会在遗憾中领略圆满,从无中领略拥有,最值得关注的是我们脚下正在走的简简单单的每一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道出了生活的真谛。简朴的生活是美丽的。

【解析】

试题分析: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