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高中数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共14题,共70分)

1、

已知三个数1成等比数列,则实数2_______________.

2、

已知1均为等比数列,其前2项和分别为3,若对任意的4,总有5,则6______.

3、

过两点1的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

4、

在等比数列1中,已知2,且公比为整数,则3______.

5、

已知下列四个条件:①1;②2

3;④4.能推出5成立的是___________.

6、

已知函数1,则不等式2的解集为______.

7、

若数列1满足2,且3,则数列4的通项公式为5____________.

8、

不等式1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

9、

过两点12的直线在3轴上的截距是___________.

10、

若直线1与直线2平行,则实数3的值为_______.

11、

如果关于1的不等式2的解集为3,则实数4的取值范围是___.

12、

1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2,若3成等差数列,且4成等比数列,则角5___________.

13、

1中,若2,则3___________

14、

如图,在1中,2为边3上一点,4到边5的距离分别为6,则7的长为_____________.

8

二、解答题(共6题,共30分)

15、

设集合1为函数2的定义域,集合3为不等式4的解集.

(1)若5,求6

(2)若7,求实数8的取值范围.

16、

已知数列1的前2项和为3,且4,设5,数列6满足7.

(1)求数列8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9的前10项和11

(3)若12对一切正整数13恒成立,求实数14的取值范围.

17、

如图,A,B,C三地有直道相通,AB=5千米,AC=3千米,BC=4千米.现甲、乙两警员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前往B地,经过t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为1(单位:千米).甲的路线是AB,速度是5千米/小时,乙的路线是ACB,速度是8千米/小时,乙到达B地后原地等待,设2时,乙到达C地.

3

(1)求45的值;

(2)已知警员的对讲机的有效通话距离是3千米.当6时,求7的表达式,并判断89上的最大值是否超过3?并说明理由.

18、

1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2,求3

(2)若4,且5为钝角,证明:6,并求7的取值范围.

19、

已知数列1的奇数项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4是数列5的前6项和,7

(1)若8,求9

(2)已知10,且对任意的11,有12恒成立,求证:数列13是等差数列;

(3)若14,且存在正整数15,使得16,求当17最大时,数列18的通项公式.

20、

(1)已知直线1的方程为2,求证:不论3为何实数,直线4恒过一定点P;

(2)过(1)中的点P作一条直线m,使它被直线56截得的线段被点P平分,求直线7的方程.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高中数学考试
一、填空题(共14题,共70分)

1、

已知三个数1成等比数列,则实数2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由题意结合等比中项的结论有:1.

2、

已知1均为等比数列,其前2项和分别为3,若对任意的4,总有5,则6______.

【考点】
【答案】

9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1,不妨设23的公比分别为4,则

56,解得7(舍去),或8,所以9

3、

过两点1的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由斜率公式可得:1.

4、

在等比数列1中,已知2,且公比为整数,则3______.

【考点】
【答案】

-256;

【解析】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题意有:1,解得:23

结合公比为整数可得:4

则:5.

5、

已知下列四个条件:①1;②2

3;④4.能推出5成立的是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①,②,④;

【解析】

①若b>0>a,则1,故①正确;

②若0>a>b,则ab>0,∴2,即3.故②正确;

③若a>0>b,则4,故不能推出5,因此③不正确;

④若a>b>0,则6,即7,故④正确。

因此其中能推出8成立的是①②④。

6、

已知函数1,则不等式2的解集为___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当x⩽2时,f(x)=x|x−2|=−x(x−2)=−x2+2x=−(x−1)2+1⩽1,

当x>2时,f(x)=x|x−2|=x(x−2)=x2−2x=(x−1)2−1,

此时函数单调递增。

由f(x)=(x−1)2−1=1,解得1.

由图象可以要使不等式成立,

2

即x⩾−1,

∴不等式的解集为[−1,+∞).

3

7、

若数列1满足2,且3,则数列4的通项公式为5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2n

【解析】

由递推公式可得:1,数列2是等差数列,故:

3.

8、

不等式1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

【考点】
【答案】

1

【解析】

不等式即:1

则不等式2的解集是3.

9、

过两点12的直线在3轴上的截距是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由题意可得,直线的斜率1

直线方程为:2

3可得:4

即直线在5轴上的截距是6.

10、

若直线1与直线2平行,则实数3的值为____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由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可得:1,解得:2.

11、

如果关于1的不等式2的解集为3,则实数4的取值范围是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1时,原命题成立,

否则应有:2,解得:3

综上可得:实数4的取值范围是5.

12、

1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2,若3成等差数列,且4成等比数列,则角5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a,b,c成等差数列,且sinA,sinB,sinC成等比数列,

∴2b=a+c,sin2B=sinAsinC,即b2=ac,

∴(a+c)2=4ac,整理可得:(a−c)2=0,解得a=c,

∴b2=ac=a2=c2,可得:a=b=c,△ABC为等边三角形,

则角1.

13、

1中,若2,则3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1

不妨设2

由余弦定理可得:3.

14、

如图,在1中,2为边3上一点,4到边5的距离分别为6,则7的长为_____________.

8

【考点】
【答案】

1

【解析】

1

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MC=2,MD=2,且MC⊥OB,MD⊥OA,

∵S△AOB=S△MOB=S△AOM,

3

4

解得OB=5

由余弦定理可得AB2=OB2+OA2−2OB⋅OA⋅cos∠AOB=180,

6.

二、解答题(共6题,共30分)

15、

设集合1为函数2的定义域,集合3为不等式4的解集.

(1)若5,求6

(2)若7,求实数8的取值范围.

【考点】
【答案】

(1)1 (2)2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题意首先求得集合A,B,然后求解交集可得A∩B= [1,2)

(2)首先求得1,然后结合子集的定义得到关于实数a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可得实数2的取值范围是3.

试题解析:

(1)由函数有意义得4,即(1+x)(2-x)>0,

解得-1<x<2,即A={x|-1<x<2}.

解不等式(x-1)(x+2)≥0得x≤-2或x≥1,即B={x|x≤-2或x≥1}.

∴A∩B={x|1≤x<2}=[1,2).

(2)由(1)知∁RA={x|x≤-1或x≥2},

解不等式(ax-1)(x+2)≥0得x≤-2或x≥5,即B={x|x≤-2或x≥6},

∵B⊆∁RA,∴7≥2,解得0<a≤8

即实数9的取值范围是10.

16、

已知数列1的前2项和为3,且4,设5,数列6满足7.

(1)求数列8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9的前10项和11

(3)若12对一切正整数13恒成立,求实数14的取值范围.

【考点】
【答案】

(1)bn=3n+1; (2)1;(3) m21或m3−5.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递推关系可得数列1是等比数列,据此可得2通项公式,然后计算3的通项公式即可;

(2)由题意错位相减可得前n项和为4

(3)首先确定数列5单调递减,然后得到关于实数m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可得实数6的取值范围为m71或m8−5.

试题解析:

(1)由9得,数列{an}是公比为10的等比数列,

11,

所以12,即13

(2)由(1)知,14

15.

16,①

17,②

①−②两式相减得18

所以19

(3)因为20

所以21

则数列{cn}单调递减,

∴当n=1时,cn取最大值是22,

结合题意可得:23

即m2+4m−5240,

解得:m251或m26−5.

17、

如图,A,B,C三地有直道相通,AB=5千米,AC=3千米,BC=4千米.现甲、乙两警员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前往B地,经过t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为1(单位:千米).甲的路线是AB,速度是5千米/小时,乙的路线是ACB,速度是8千米/小时,乙到达B地后原地等待,设2时,乙到达C地.

3

(1)求45的值;

(2)已知警员的对讲机的有效通话距离是3千米.当6时,求7的表达式,并判断89上的最大值是否超过3?并说明理由.

【考点】
【答案】

(1)1千米;(2)f(t)的最大值没有超过3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

(1)有题意可得1,然后结合余弦定理可得2千米;

(2)利用题意结合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性质可得f(t)的最大值没有超过3千米。

试题解析:

(1)由题意可得3

设此时甲运动到点P,则4千米,

5=6=7千米;

(2)当8时,乙在CB上的Q点,设甲在P点,

∴QB=AC+CB−8t=7−8t,PB=AB−AP=5−5t,

∴f(t)=PQ=9=10=11

12时,乙在B点不动,设此时甲在点P,

∴f(t)=PB=AB−AP=5−5t

13

∴当14时, 15

故f(t)的最大值没有超过3千米。

18、

1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2,求3

(2)若4,且5为钝角,证明:6,并求7的取值范围.

【考点】
【答案】

(1)1,(2)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可得12,结合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可得3

(2)利用题意得到关于sinA的二次函数,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4的取值范围是5.

试题解析:

(1)由正弦定理可得6

∵c7,A=45°,a=2,

∴sinC=8

∴C=60°或120°,

由正弦定理可得9

当C=60°,sinB=sin(A+C)=sin45°cos60°+cos45°sin60°=10

∴b=11

当C=120°,sinB=sin(A+C)=sin45°cos120°+cos45°sin120°=12

∴b=13

(2)由题意得a=btanA,

∴由正弦定理得14,则sinB=cosA,

∵B为钝角,∴15

∴B−A=16

∴C=π−(A+B)=π−(A+17+A)= 18−2A>0,

∴A∈(0, 19),

∴sinA+sinC=sinA+sin(20−2A)=sinA+cos2A=sinA+1−2sin2A=−2(sinA−21)2+22

∵A∈(0, 23),∴0<sinA<24

∴由二次函数可知,25

∴sinA+sinC的取值范围为26.

19、

已知数列1的奇数项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4是数列5的前6项和,7

(1)若8,求9

(2)已知10,且对任意的11,有12恒成立,求证:数列13是等差数列;

(3)若14,且存在正整数15,使得16,求当17最大时,数列18的通项公式.

【考点】
【答案】

(1)14;(2)证明见解析;(3)1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题意求得公差,据此可得a10=14;

(2)结合(1)的结论证得d1=d2=2即可说明数列{an}是等差数列;

(3)分类讨论n的奇偶性即可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1.

试题解析:

(1)根据题意,有a1=1,a2=2,a3=a1+d1=1+d1,a4=a2+d2=2+d2,a5=a3+d1=1+2d1∵S5=16,a4=a5

∴a1+a2+a3+a4+a5=7+3d1+d2=16,2+d2=1+2d1∴d1=2, d2=3.

∴a10=2+4d2=14

(2)证明:当n为偶数时,∵an<an+1恒成立,∴2

3

4且d2>1

当n为奇数时,∵an<an+1恒成立,∴5

∴(1−n)(d1−d2)+2>0

6

∴d1=d2

∵S15=15a8,∴7

∴d1=d2=2

∴an=n

∴数列{an}是等差数列;

(3)若d1=3d2(d1≠0),且存在正整数m、n(m≠n),使得am=an,在m,n中必然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不妨设m为奇数,n为偶数

∵am=an,∴8

∵d1=3d2,∴9

∵m为奇数,n为偶数,∴3m−n−1的最小正值为2,此时d1=3,d2=1

∴数列10的通项公式为11.

20、

(1)已知直线1的方程为2,求证:不论3为何实数,直线4恒过一定点P;

(2)过(1)中的点P作一条直线m,使它被直线56截得的线段被点P平分,求直线7的方程.

【考点】
【答案】

(1)见解析;(2)1

【解析】

试题分析:

(1)将直线方程整理为点斜式可得直线恒过定点1

(2)利用题意求得交点坐标,结合距离公式得到关于实数k的方程,解方程可得k=-3,则直线方程为2.

试题解析:

(1)直线方程即:3,

据此可得不论4为何实数,直线5恒过一定点6

(2)很明显直线的斜率存在,设所求直线方程为7

联立直线方程:8可得交点坐标为:9

联立直线方程:10可得交点坐标为:11

结合12解得:13

则直线方程为:14,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