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大于w的是( )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2、

某温度下,中水D2O的离子积常数为1.6×10﹣15 , 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c(D+),以下关于pD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D≠7.0.

B.含0.01mol的NaOD的D2O溶液1L,其pD=12.0.

C.溶解0.01mol的DCl的D2O溶液1L,其pD=2.0.

D.在100mL0.25mol/L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的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0

3、

关于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E﹣能量,p﹣压强,t﹣时间,V﹣体积]

1

A.①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 kJ/mol

B.②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 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 B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曲线表示CH3COOH溶液

D.④表示分别向同为10 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盐酸,所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则b曲线表示Na2CO3溶液

4、

将1molCO和2molH2充入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50℃、T℃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akJ/mol,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

A.a<0,T<250

B.250℃时,0~10min内:v(H2)=0.015mol/(L•min)

C.CO的平衡转化率在250℃时比T℃大

D.250℃时,起始时向容器中改充1molCH3OH气体,恒温达平衡后,CH3OH的物质的量大于0.15mol

5、

常温下,将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c(HA)/mol•L﹣1

c(NaOH)/mol•L﹣1

混合溶液pH

0.1

0.1

pH=a

0.2

0.2

pH=9

c1

0.2

pH=7

0.2

0.1

pH<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9
B.在乙组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mol•L﹣1
C.c1=0.2
D.丁组混合液:c(Na+)>c(A﹣)>c(H+)>c(OH﹣)

6、

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H+):c(SO42﹣)约为( )

A.10:1

B.1:10

C.2:1

D.1:1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pH=1的无色溶液中:SO42﹣、Cu2+、Na+、Cl﹣

B.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Na+、K+、S2﹣、CO32﹣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Na+、Fe2+、NO3﹣

D.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K+、Na+、Cl﹣、HCO3﹣

8、

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总反应为Mg+H2O2═Mg(OH)2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

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9、

已知:25℃时,Mg(OH)2的Ksp=5.61×10﹣12 , MgF2的Ksp=7.42×10﹣11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mL 0.01mol/L的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01mol/L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10、

温度为T时,向4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32

0.38

0.40

0.4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64mol/(L•s)
B.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lPCl3、4molCl2 , 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025mol/L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间向容器中充入2molPCl5、0.40molPCl3和0.40molCl2 , 达到平衡前v(正)<v(逆)

1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aL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bL0.1mol/L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K+)+c(H+)═c(CH3COO﹣)+c(OH﹣)

B.把0.1mol/L的NaHCO3溶液与0.3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H﹣)>c(Ba+)>c(Na+)>c(H+)

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2、

在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惰性电极,保持温度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 )

A.溶液的pH将增大

B.钠离子数和碳酸根离子数的比变小

C.溶液浓度增大并有晶体析出

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

13、

25℃某浓度的盐酸、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为1.0×10﹣amol•L﹣1、1.0×10﹣bmol•L﹣1 , 则这两种溶液的pH之和为( )

A.14﹣a+b

B.14+a+b

C.14﹣a﹣b

D.14+a﹣b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

B.反应MgCl2(l)=Mg(l)+Cl2(g)的△H<0、△S>0,故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1mol电子,阳极溶解铜32g

D.0.1mol/LNa2SO3溶液中:c(OH﹣)﹣c(H+)=2c(H2SO3)+c(HSO3﹣)

15、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D.合成氨工业采用高压条件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6、

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①量取amL水样,迅速加入固定剂MnSO4溶液和碱性KI溶液(含KOH),立即塞好瓶塞,反复振荡,使之充分反应,其反应式为: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

②测定:打开瓶塞后迅速加入1~2mL浓硫酸(酸化),使之生成I2 , 再用b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消耗V mL.有关反应式为MnO(OH)2+2I﹣+4H+=Mn2++I2+3H2O I2+4S2O32﹣=2I﹣+S2O32﹣

试回答:

(1)滴定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外还缺少______ , ______

(2)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______ , 眼睛要注视______

(3)滴定时(I﹣和S2O32﹣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色.

(4)水中溶解氧的计算式为______ . (以g/L为单位)

(5)测定时,滴定管经蒸馏水洗涤后立即加入滴定剂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6)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到达终点时又俯视刻度线,将导致滴定结果______ .

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大于w的是( )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解:A.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到达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小大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故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降低,故A错误;

B.等效为开始加入4molA+2molB,进一步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到达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小大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故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降低,故B错误;

C.等效为开始加入2molA+2molB,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在加入1mol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增大,故C正确;

D.等效为开始加入2molA+1molB,与原平衡为完全等效平衡,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等于w,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本质及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即 V正=V逆>0;“动”即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变”即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同一平衡状态(等效).

2、

某温度下,中水D2O的离子积常数为1.6×10﹣15 , 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c(D+),以下关于pD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D≠7.0.

B.含0.01mol的NaOD的D2O溶液1L,其pD=12.0.

C.溶解0.01mol的DCl的D2O溶液1L,其pD=2.0.

D.在100mL0.25mol/L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的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0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解:A、若pD=7,则中性溶液中,c(D+)=c(OD﹣)=10﹣7mol/L,重水(D2O)的离子积为c(D+)•c(OD﹣)=1×10﹣14 , 故A正确;

B、若0.01mol/LNaOD的D2O溶液,pD=12,c(D+)=10﹣12 , 则c(OD﹣)= 1 =1.6×1O﹣3≠0.01,故B错误;

C、pD=﹣lgc(D+),把c(D+)=0.01mol/L带人后可以求得pD=﹣lgc(D+)=﹣lg10﹣2=2,故C正确;

D、n(DCl)=0.025mol,n(NaOD)=0.01mol,D+有剩余,剩余的n(D+)=0.015mol,反应后溶液中,c(D+)=0.015÷0.15L=0.1mol/L,显然pD=1.0,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离子积常数,掌握水的离子积Kw=c(H+)·c(OH–)=10–14(25℃)①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增大;如:100℃ Kw=10–12②Kw适用于纯水或稀酸、稀碱、稀盐水溶液中即可以解答此题.

3、

关于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E﹣能量,p﹣压强,t﹣时间,V﹣体积]

1

A.①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 kJ/mol

B.②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 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 B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曲线表示CH3COOH溶液

D.④表示分别向同为10 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盐酸,所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则b曲线表示Na2CO3溶液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解:A、分析图象拆化学键和形成化学键能量变化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183kJ/mol;故A错误;

B、先拐先平压强大,P2>P1 , 压强越大B的含量越小,平衡正向进行,正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D一定不是气体;故B错误;

C、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加入过量锌,醋酸溶液中生成氢气多;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开始无气体生成,滴入到碳酸钠反应为碳酸氢钠时,再加入盐酸会生成气体,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生成气体,b为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反应热和焓变(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还要掌握化学平衡状态本质及特征(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即 V正=V逆>0;“动”即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变”即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同一平衡状态(等效))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

4、

将1molCO和2molH2充入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50℃、T℃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akJ/mol,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

A.a<0,T<250

B.250℃时,0~10min内:v(H2)=0.015mol/(L•min)

C.CO的平衡转化率在250℃时比T℃大

D.250℃时,起始时向容器中改充1molCH3OH气体,恒温达平衡后,CH3OH的物质的量大于0.15mol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解:A、依据先拐先平的判断方法可知T<250℃,升高温度,甲醇物质的量减少,平衡逆移,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所以a<0,故A正确;

B、0~10min内甲醇物质的量增加了0.15mol,根据方程式氢气的变化量为:0.15mol×2=0.3mol,所以v(H2)= 1 =0.03mol/(L•min),故B错误;

C、已知该反应△H<0,而且T<250℃,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所以CO的转化率:T℃时大于250℃时,故C错误;

D、250℃时,起始时向容器中改充1molCH3OH气体,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恒温达平衡后,CH3OH的物质的量等于0.15mol,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精析】利用化学平衡状态本质及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即 V正=V逆>0;“动”即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变”即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同一平衡状态(等效).

5、

常温下,将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c(HA)/mol•L﹣1

c(NaOH)/mol•L﹣1

混合溶液pH

0.1

0.1

pH=a

0.2

0.2

pH=9

c1

0.2

pH=7

0.2

0.1

pH<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9
B.在乙组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mol•L﹣1
C.c1=0.2
D.丁组混合液:c(Na+)>c(A﹣)>c(H+)>c(OH﹣)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解:A、由表中甲组数据可知,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二者恰好反应,NaA溶液浓度为乙组NaA溶液浓度的一半,浓度对溶液的碱性影响大于电离程度,碱性比乙组的碱性弱,即pH<9,所以a<9,故A错误;

B、pH=9NaA溶液中c(H+)=10﹣9mol/L,氢氧根来源于水的电离和A﹣的水解,水每电离产生1个氢离子同时产生1个氢氧根离子,A﹣水解,生成1个HA分子同时生成1个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中c(OH﹣)= 1 =10﹣5mol•L﹣1 , 故B正确;

C、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二者恰好反应,溶液pH=9,由表中数据可知丙组溶液呈中性,酸HA应过量些,故c1>0.2,故C错误;

D、溶液呈电中性,一定存在c(OH﹣)+c(A﹣)=c(Na+)+c(H+),溶液pH<7,则c(OH﹣)<c(H+),所以c(A﹣)>c(Na+),故D错误;

故选B.

6、

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H+):c(SO42﹣)约为( )

A.10:1

B.1:10

C.2:1

D.1:1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解:pH为5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c(H+)=1×10﹣5mol/L,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SO42﹣)=5×10﹣6mol/L,

溶液稀释500倍后,氢离子浓度不可能小于1×10﹣7mol/L,只能无限接近1×10﹣7mol/L,而硫酸根离子浓度为:c(SO42﹣)=1×10﹣8mol/L,

所以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之比为:1×10﹣7mol/L:1×10﹣8mol/L=10:1,故选A.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pH=1的无色溶液中:SO42﹣、Cu2+、Na+、Cl﹣

B.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Na+、K+、S2﹣、CO32﹣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Na+、Fe2+、NO3﹣

D.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K+、Na+、Cl﹣、HCO3﹣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解:A、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 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A错误;

B、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为酸或碱的溶液,酸溶液时,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若为碱溶液时,NH4+、OH﹣结合,Fe2+、OH﹣结合,则也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为酸或碱的溶液,HCO3﹣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8、

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总反应为Mg+H2O2═Mg(OH)2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

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解:A.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镁不能存在,该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H2O2+2H++Mg═Mg2++2H2O,故A错误;

B.正极上双氧水得电子和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故B正确;

C.放电时,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

D.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9、

已知:25℃时,Mg(OH)2的Ksp=5.61×10﹣12 , MgF2的Ksp=7.42×10﹣11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mL 0.01mol/L的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01mol/L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解:A、因氢氧化镁溶度积小,由Ksp计算则其c(Mg2+)小,故A错误;

B、NH4+结合OH﹣使氢氧化镁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Mg2+)增大,故B正确;

C、Ksp不随浓度变化,只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

D、二者Ksp接近,加入NaF溶液后,Mg(OH)2和MgF2两种沉淀都会有,故D错误.

故选B.

10、

温度为T时,向4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32

0.38

0.40

0.4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64mol/(L•s)
B.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lPCl3、4molCl2 , 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025mol/L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间向容器中充入2molPCl5、0.40molPCl3和0.40molCl2 , 达到平衡前v(正)<v(逆)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解: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 1 =0.0016 mol•L﹣1•s﹣1 , 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 , 大于图表中PCl3浓度= 2 =0.1mol/L,说明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B错误;
C、平衡后PCl3物质的量为0.4mol;

PCl5(g)

PCl3(g)

+

Cl2(g)

起始量(mol/L)

0.5

0

0

变化量(mol/L)

0.1

0.1

0.1

平衡量(mol/L)

0.4

0.1

0.1

平衡常数K= 3 =0.025,故C正确;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5、0.40molPCl3和0.40molCl2 , 物质浓度分别为0.5mol/L,0.1mol/L,0.1mol/L,结合浓度商Q= 4 =0.02<K=0.025,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前v(正)>v(逆),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本质及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即 V正=V逆>0;“动”即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变”即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同一平衡状态(等效),以及对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理解,了解反应物转化率=转化浓度÷起始浓度×100%=转化物质的量÷起始物质的量×100%;产品的产率=实际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可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100%.

1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aL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bL0.1mol/L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K+)+c(H+)═c(CH3COO﹣)+c(OH﹣)

B.把0.1mol/L的NaHCO3溶液与0.3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H﹣)>c(Ba+)>c(Na+)>c(H+)

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解:A.电解质溶液中呈电中性,由电荷守恒:c(K+)+c(H+)═c(CH3COO﹣)+c(OH﹣),故A正确;

B.假设NaHCO3为1mol、Ba(OH)2为3mol,二者发生反应NaHCO3+Ba(OH)2=BaCO3↓+NaOH+H2O,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为1mol、Ba(OH)2为2mol,二者完全电离,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OH﹣)>c(Ba2+)>c(Na+)>c(H+),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H++CH3COO﹣ , 加入醋酸钠,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醋酸电离程度减小,溶液的pH升高,故C错误;

D.pH=3的CH3CO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11mol/L,CH3CO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源于水的电离,pH=11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11mol/L,而NaOH溶液中氢离子源于水的电离,则量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当弱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就处于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同样具有化学平衡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规律符合勒沙特列原理.

12、

在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惰性电极,保持温度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 )

A.溶液的pH将增大

B.钠离子数和碳酸根离子数的比变小

C.溶液浓度增大并有晶体析出

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解: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惰性电极,保持温度不变,通电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即电解水,

A.因温度不变,溶剂减少后还是饱和溶液,则浓度不变,pH不变,故A错误;

B.因温度不变,溶剂减少后还是饱和溶液,则钠离子数和碳酸根离子数的比不变,故B错误;

C.因温度不变,溶剂减少后还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浓度不变,故C错误;

D.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剂减少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3、

25℃某浓度的盐酸、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为1.0×10﹣amol•L﹣1、1.0×10﹣bmol•L﹣1 , 则这两种溶液的pH之和为( )

A.14﹣a+b

B.14+a+b

C.14﹣a﹣b

D.14+a﹣b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解:盐酸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10﹣amol•L﹣1 , 则c(H+)= 1 =1.0×10a﹣14mol/L,溶液pH=14﹣a,

氯化铵水解呈酸性,促进水的电离,如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1.0×10﹣bmol•L﹣1 , 则c(H+)=1.0×10﹣bmol•L﹣1 , 溶液pH=b,

则这两种溶液的pH之和为14﹣a+b,

故选A.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

B.反应MgCl2(l)=Mg(l)+Cl2(g)的△H<0、△S>0,故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1mol电子,阳极溶解铜32g

D.0.1mol/LNa2SO3溶液中:c(OH﹣)﹣c(H+)=2c(H2SO3)+c(HSO3﹣)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解:A、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物可能是Fe2+或Fe3+离子,当生成Fe2+离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 , 当生成Fe3+离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6.02×1023 , 故A错误;

B、MgCl2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反应后生成气体,熵变增加,△S>0,故B错误;

C、由Cu﹣2e=Cu2+ , 32g铜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个,但在阳极比铜活泼的金属锌、铁等先失去电子,则转移电子数大于6.02×1023个,故C错误;

D、0.1mol•L﹣1Na2S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有:c(Na+)=2c(H2SO3)+2c(HSO3﹣)+2c(SO32﹣),

根据溶液电中性有:c(Na+)+c(H+)=c(HSO3﹣)+2c(SO32﹣)+c(OH﹣),

则:c(OH﹣)﹣c(H+)=c(Na+)﹣c(HSO3﹣)﹣2c(SO32﹣)=2c(H2SO3)+2c(HSO3﹣)+2c(SO32﹣)﹣c(HSO3﹣)﹣2c(SO32﹣)=

2c(H2SO3)+c(HSO3﹣),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反应热和焓变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

15、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D.合成氨工业采用高压条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由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常温时打开汽水瓶时,瓶内的压强减小,因此瓶内的二氧化碳会从瓶中溢出,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由H2、I2(g)、HI气体组成的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减压后平衡不动,体积增大颜色变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利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使平衡逆向进行,Cl2+H2O⇌H++Cl﹣+HClO,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合成氨工厂学采用增大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考点精析】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影响因素: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④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6、

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①量取amL水样,迅速加入固定剂MnSO4溶液和碱性KI溶液(含KOH),立即塞好瓶塞,反复振荡,使之充分反应,其反应式为: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

②测定:打开瓶塞后迅速加入1~2mL浓硫酸(酸化),使之生成I2 , 再用b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消耗V mL.有关反应式为MnO(OH)2+2I﹣+4H+=Mn2++I2+3H2O I2+4S2O32﹣=2I﹣+S2O32﹣

试回答:

(1)滴定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外还缺少______ , ______

(2)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______ , 眼睛要注视______

(3)滴定时(I﹣和S2O32﹣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色.

(4)水中溶解氧的计算式为______ . (以g/L为单位)

(5)测定时,滴定管经蒸馏水洗涤后立即加入滴定剂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6)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到达终点时又俯视刻度线,将导致滴定结果______ .

【考点】
【答案】

(1)锥形瓶;烧杯

(2)不断振荡锥形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蓝;无

(4)1

(5)偏高

(6)偏低

【解析】
解:(1)中和滴定前需进行赶气泡、调零等操作,用烧杯盛液体,滴定中用锥形瓶盛待测液,用滴定管盛标准液,故所需玻璃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所以答案是:锥形瓶;烧杯;(2)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所以答案是:不断振荡锥形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3)碘遇淀粉变蓝,若单质碘被还原完,则蓝色褪去,半分钟不恢复蓝色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所以答案是:蓝;无;(4)根据反应:2Mn2++O2+4OH﹣═2MnO(OH)2 , MnO(OH)2+2I﹣+4H+═Mn2﹣+I2+3H2O,I2+2S2O32﹣═S4O62﹣+2I﹣ , 可知关系式:

O2

2MnO(OH)2

2I2

4S2O32﹣

32g

4mol

m

bmol/L×VmL×10﹣3L/mL

解得m=8bV×10﹣3g,则1L水样含氧气质量为: 1 = 2 g/L;
所以答案是: 2 ;(5)滴定时,滴定管经水洗,蒸馏水洗后加入滴定剂Na2S2O3溶液,标准液体被稀释,浓度变稀,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溶解氧= 2 g/L,可知浓度偏高;
所以答案是:偏高;(6)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仰视刻度线,读数偏大,滴定到达终点时又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溶解氧= 2 g/L,可知浓度偏低,所以答案是:偏低.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掌握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在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