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平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7题,共85分)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O2+C6H5O- +H2O→C6H5OH+CO32-

B. 往氯化铁溶液滴加氨水:Fe3++3OH-=Fe(OH)3↓

C. 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含甲醛的空气:4MnO4-+5HCHO +12H+ →4Mn2+ +5CO2↑+11H2O

D. Fe(OH)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Fe(OH)3+3H+=Fe3++3H2O

2、

有关仪器的零刻度说法正确的是

A. 量筒的“0”在下方 B. 滴定管的“0”在上方

C. 移液管的“0”在尖嘴处 D. 托盘天平的“0”在刻度盘的中央

3、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②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

③用纸层析法分离Fe3+、Cu2+时,氨熏显色后上方出现棕色斑点,下方出现蓝色斑点

④做过酚醛树脂实验的试管,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洗

⑤用NaOH一种试剂可以鉴别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的溶液

⑥向沸腾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A. ②④⑥ B. 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⑤⑥

4、

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加水制造氢气的新工艺。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能源潜在用途,包括为汽车提供原料、潜水艇提供燃料等。该技术通过向铝镓合金注水,铝生成氧化铝,同时生成氢气。合金中镓(Ga,ⅢA)是关键成分,可阻止铝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下列关于铝、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原子半径比镓原子半径小,所以铝的金属性比镓强

B. 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来腌制咸菜

C. Ga(OH)3与Al(OH)3性质相似,一定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铝离子半径比镓离子半径小,所以铝的熔点比镓高

5、

实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才配制的试剂是( )

①酚酞试液 ②银氨溶液 ③Na2CO3溶液 ④Cu(OH)2悬浊液

⑤酸性FeCl3溶液 ⑥FeSO4溶液 ⑦NaCl溶液 ⑧氯水

A. ②⑤⑥⑧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⑤⑦ D. ②④⑥⑧

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抽滤结束后,不必拆下布氏漏斗,滤液可直接从支管口倒出

B. 在“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实验中,在牙膏与蒸馏水搅拌、静置分离后的澄清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Cu(OH)2,当产生绛蓝色沉淀时,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C. 做银镜反应实验后,试管内壁上的附着物用浓氨水洗涤

D. 减压过滤不宜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沉淀的颗粒较大时,可用倾析法将固体与溶液分离

7、

下列关于纸层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纸层析中在距滤纸条末端约2厘米处用钢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

B. 应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

C. 纸层析法适合分离结构相近、性质相似的微量物质

D. 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且浸没试样点

8、

下列原理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抽滤既能加快过滤速率和得到更干燥的沉淀,又能使沉淀颗粒变粗变大

B. 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酒精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

C. 记录Na2S2O3与稀硫酸的反应时间,应从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到刚出现浑浊结束

D. 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要用水洗涤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损失

9、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定Na 2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④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⑤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⑥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A. ②③⑤ B. ③④ C. ⑤⑥ D. ④⑥

10、

100 mL 6 mol·L-1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碳酸钠固体 B. 醋酸钠固体 C. 硫酸钾固体 D. 硝酸钠固体

11、

把过量C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变浑浊的是

A. 澄清石灰水 B. 水玻璃 C. 苯酚钠 D. NaAl(OH)4

12、

实验中所测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 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9.70

B. 用25mL肚式移液管移取19.50 mL的液体

C. 用电子天平称取镀锌铁皮的质量4.421g

D. 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16.50mLKMnO4溶液

13、

下列保存物质方法正确的是

A. 氢氟酸保存在用塑料盖的玻璃瓶中 B. 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C. NaOH固体可长期保存在玻璃瓶中 D. 金属钠应存放在四氯化碳中防止被氧化

14、

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将二者混合研磨

B. 因吸入溴蒸汽中毒时应立即将其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C. 实验桌上酒精灯被碰翻而引起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D. 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5、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镀锌铁皮厚度测量”实验中,当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可借此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反应

B. 用标准NaOH溶液测定食醋总酸含量时应该使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 硫酸亚铁铵晶体制备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将溶液蒸发到有大量晶体析出,用余热蒸干即可得产物

D. 将3—4个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16、

下列各组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的是

A. 苯、酒精、硝基苯 B. 食盐、烧碱、硝酸铵

C. 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 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17、

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沸点/℃

138

144

139

80

熔点/℃

13

-25

-47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B. 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

C. 用分液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平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7题,共85分)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O2+C6H5O- +H2O→C6H5OH+CO32-

B. 往氯化铁溶液滴加氨水:Fe3++3OH-=Fe(OH)3↓

C. 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含甲醛的空气:4MnO4-+5HCHO +12H+ →4Mn2+ +5CO2↑+11H2O

D. Fe(OH)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Fe(OH)3+3H+=Fe3++3H2O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项、少量CO2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A错误;

B项、氯化铁溶液滴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 NH3·H2O=Fe(OH)3↓+3NH4+,故B错误;

C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甲醛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MnO4-+5HCHO +12H+ →4Mn2+ +5CO2↑+11H2O,故C正确;

D项、Fe(OH)3溶液与过量的HI溶液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2I—+6H+=2Fe2++I2+6H2O,故D错误;

故选C。

2、

有关仪器的零刻度说法正确的是

A. 量筒的“0”在下方 B. 滴定管的“0”在上方

C. 移液管的“0”在尖嘴处 D. 托盘天平的“0”在刻度盘的中央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项、量筒没有零刻度,小刻度在下方,故A错误;

B项、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故B正确;

C项、移液管没有“0”刻度线,在移液管上方只有1个容积刻度线,故C错误;

D项、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端,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②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

③用纸层析法分离Fe3+、Cu2+时,氨熏显色后上方出现棕色斑点,下方出现蓝色斑点

④做过酚醛树脂实验的试管,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洗

⑤用NaOH一种试剂可以鉴别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的溶液

⑥向沸腾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A. ②④⑥ B. 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⑤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①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而表现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无法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故①错误;

②二氧化硅与碳酸钠高温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不能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应该选用铁坩埚,故②错误;

③Fe3+是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而Cu2+是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从而使Fe3+和Cu2+得到分离,所以氨熏显色后上方出现棕色斑点,下方出现蓝色斑点,故③正确;

④酚醛树脂易溶于乙醇,做完酚醛树脂实验的试管可用乙醇浸泡后清洗,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故④错误;

⑤氢氧化钠与镁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与铝离子先生成白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与亚铁离子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与铁离子生成红褐色沉淀;与铵根离子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可用NaOH一种试剂可以鉴别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的溶液,故⑤正确;

⑥向沸腾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无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⑥错误;

③⑤正确,故选B。

4、

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加水制造氢气的新工艺。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能源潜在用途,包括为汽车提供原料、潜水艇提供燃料等。该技术通过向铝镓合金注水,铝生成氧化铝,同时生成氢气。合金中镓(Ga,ⅢA)是关键成分,可阻止铝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下列关于铝、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原子半径比镓原子半径小,所以铝的金属性比镓强

B. 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来腌制咸菜

C. Ga(OH)3与Al(OH)3性质相似,一定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铝离子半径比镓离子半径小,所以铝的熔点比镓高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Ga>Al,故A错误;

B项、氯离子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则不能用铝制容器来腌制咸菜等,故B错误;

C项、Ga的金属性比Al强,Ga(OH)3可能不表现为两性氢氧化物,故Ga(OH)3不一定与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C错误;

D项、Ga和Al都是金属晶体,金属键越强,熔点越高,离子半径Ga3+>Al3+,则金属Al中的金属键更强,故铝的熔点比镓高,故D正确;

故选D。

5、

实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才配制的试剂是( )

①酚酞试液 ②银氨溶液 ③Na2CO3溶液 ④Cu(OH)2悬浊液

⑤酸性FeCl3溶液 ⑥FeSO4溶液 ⑦NaCl溶液 ⑧氯水

A. ②⑤⑥⑧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⑤⑦ D. ②④⑥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①酚酞试剂一般不发生反应,可长期放置;

②银氨溶液应现用现配,放置时间过长会发生变质生成易爆炸的Ag3N;

③Na2CO3溶液密封时不发生反应,可长期放置;

④氢氧化铜悬浊液应现用现配,放置时间过长会变为沉淀;

⑤酸化的FeCl3溶液不会发生变化,可长期放置;

⑥FeSO4溶液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不宜长期放置;

⑦NaCl溶液一般不发生反应,可长期放置;

⑧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 HClO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长时间放置后,会变成盐酸;因此不宜长期放置的是②④⑥⑧,故选D。

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抽滤结束后,不必拆下布氏漏斗,滤液可直接从支管口倒出

B. 在“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实验中,在牙膏与蒸馏水搅拌、静置分离后的澄清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Cu(OH)2,当产生绛蓝色沉淀时,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

C. 做银镜反应实验后,试管内壁上的附着物用浓氨水洗涤

D. 减压过滤不宜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沉淀的颗粒较大时,可用倾析法将固体与溶液分离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项、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滤液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故A错误;

B项、多羟基的物质与少量的新制Cu(OH)2生成配合物,得到绛蓝色溶液,而不是沉淀,故B错误;

C项、浓氨水不与银反应,做银镜反应实验后,试管内壁上的银镜应该用稀硝酸洗涤,故C错误;

D项、减压过滤,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用减小压力的方法加快过滤的速率,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胶状沉淀会粘在滤纸上,颗粒太小的沉淀可通过滤纸,所以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沉淀的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常用倾析法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纸层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纸层析中在距滤纸条末端约2厘米处用钢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

B. 应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

C. 纸层析法适合分离结构相近、性质相似的微量物质

D. 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且浸没试样点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纸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常用滤纸作载体,滤纸上所吸收的水分作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混合物分离。

A项、因为铅笔不会溶于实验用的溶剂,不会影响结果,能出现比较清晰的色带,则纸层析中在距滤纸条末端约2厘米处应用铅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故A错误;

B项、展开剂不能粘到试管内壁上,则不能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故B错误;

C项、结构相似、性质相近的分子或离子用一般的检验方法难以分离和检验,但根据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进行分离和检验,可用纸层析法,故C正确;

D项、纸层析中试样点不能触及展开剂,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原理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抽滤既能加快过滤速率和得到更干燥的沉淀,又能使沉淀颗粒变粗变大

B. 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酒精洗涤晶体1~2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算产率

C. 记录Na2S2O3与稀硫酸的反应时间,应从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到刚出现浑浊结束

D. 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要用水洗涤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损失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项、吸滤能加快过滤速率和得到更干燥的沉淀,吸滤不能使沉淀颗粒变粗变大,但颗粒大的易分离,故A错误;

B项、阿司匹林溶于有机溶剂乙醇,用酒精洗涤晶体1~2次,会导致阿司匹林损失,应利用冷水洗涤晶体,故B错误;

C项、记录Na2S2O3与稀硫酸的反应时间,应从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字完全遮盖时结束计时,故C错误;

D项、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要用水洗涤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溶解损失,因硫酸亚铁铵易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D。

9、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定Na 2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④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⑤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⑥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A. ②③⑤ B. ③④ C. ⑤⑥ D. ④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将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中央,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故需要使用玻璃棒;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用到过滤和蒸发操作,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和搅拌,故需要使用玻璃棒;

③中和滴定实验无需玻璃棒;

④制备胶体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导致胶体聚沉;

⑤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需要使用玻璃棒;

⑥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为使固体充分接触而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③④;故选B。

10、

100 mL 6 mol·L-1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碳酸钠固体 B. 醋酸钠固体 C. 硫酸钾固体 D. 硝酸钠固体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反应的实质为Zn+2H+═Zn2++H2↑,Zn过量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A项、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水和硫酸钠,减少了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反应速率降低,但生成的氢气也减少,故A错误;

B项、醋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醋酸和硫酸钠,醋酸为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但与锌反应的氢离子物质的量没有变化,生成氢气的总量没有变化,故B正确;

C项、硫酸钾固体溶于稀硫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均不变,反应速率和生成氢气的总量都没有变化,故C错误;

D项、加入硝酸钠固体,NO3-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强氧化性,与锌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得不到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1、

把过量C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变浑浊的是

A. 澄清石灰水 B. 水玻璃 C. 苯酚钠 D. NaAl(OH)4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项、过量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不变浑浊,故A符合题意;

B项、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碳酸酸性大于硅酸,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项、二氧化碳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苯酚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溶液变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D项、过量二氧化碳与NaAl(OH)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实验中所测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 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9.70

B. 用25mL肚式移液管移取19.50 mL的液体

C. 用电子天平称取镀锌铁皮的质量4.421g

D. 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16.50mLKMnO4溶液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项、pH计能够较准确的测定溶液的pH,可以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9.70,故A可能;

B项、25mL移液管只有一个刻度,只能量取25mL的溶液,无法量取19.50 mL的液体,故B不可能;

C项、电子天平能够读到0.001g,能够用电子天平称取镀锌4.421g,故C可能;

D项、滴定管能够读到0.01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要用酸式滴定管,则可以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16.50mLKMnO4溶液,故D可能;

故选B。

13、

下列保存物质方法正确的是

A. 氢氟酸保存在用塑料盖的玻璃瓶中 B. 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C. NaOH固体可长期保存在玻璃瓶中 D. 金属钠应存放在四氯化碳中防止被氧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项、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则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故A错误;

B项、氯水为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氯水中HClO见光易分解,则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故B正确;

C项、NaOH固体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NaOH固体不可长期保存在玻璃瓶中,故C错误;

D项、金属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不能起隔绝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Na应保存在煤油中,故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将二者混合研磨

B. 因吸入溴蒸汽中毒时应立即将其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C. 实验桌上酒精灯被碰翻而引起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D. 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项、二者混合研磨时摩擦生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使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故A错误;

B项、误吸入溴蒸气中毒时,立即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以便解毒,同时应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故B正确;

C项、实验台上的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用湿布盖灭,故C正确;

D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燃烧,且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CO2等反应生成氧气,使燃烧更旺,Na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镀锌铁皮厚度测量”实验中,当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可借此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反应

B. 用标准NaOH溶液测定食醋总酸含量时应该使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 硫酸亚铁铵晶体制备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将溶液蒸发到有大量晶体析出,用余热蒸干即可得产物

D. 将3—4个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项、金属性Zn强于Fe,且Zn、Fe与酸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较快,Zn与酸溶液反应剧烈,则当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可借此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反应,故A正确;

B项、醋酸为弱电解质,滴定终点时,生成了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不能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否则误差较大,应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故B错误;

C项、硫酸亚铁铵晶体制备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将溶液蒸发浓缩到表面出现结晶薄膜,然后冷却结晶,故C错误;

D项、火柴头中含有KClO3,ClO3-不能与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检验氯元素,应先把ClO3-还原为Cl-,再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各组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的是

A. 苯、酒精、硝基苯 B. 食盐、烧碱、硝酸铵

C. 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 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项、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层,油层在上层,酒精溶于水,与水混合振荡、静置后不分层,硝基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与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层,油层在下层,能够用蒸馏水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项、食盐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能够用蒸馏水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项、蔗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碳酸钙粉末不溶于水,能够用蒸馏水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项、氧化铜、二氧化锰和活性炭都是黑色粉末,都不溶于水,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沸点/℃

138

144

139

80

熔点/℃

13

-25

-47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B. 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

C. 用分液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苯、甲苯和二甲苯互为同系物,一定条件下,甲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苯、甲苯和二甲苯互溶。

A项、甲苯生成二甲苯和苯是1个甲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项、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甲苯和二甲苯都是苯的同系物,结构相似,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邻二甲苯小,故沸点比邻二甲苯低,故B错误;

C项、苯和二甲苯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项、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冷却后容易形成固体,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