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2、

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鼠胚胎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

B. 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 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 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3、

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B.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 肾上腺、甲状腺、汗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4、

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 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 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 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能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6、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 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C.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D.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7、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菌体

8、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 小于80只   B. 大于200只   C. 小于161只   D. 大于161只

9、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 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10、

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  ②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  ③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11、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①激素是有机分子②激素是信息分子③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④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12、

白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或组织液或淋巴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3、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人体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会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正确;幼小灌木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正确.

2、

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鼠胚胎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

B. 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 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 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分化程度较低,A正确;由“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可知患病小鼠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伤导致胰岛素缺乏引起,B错误;移植后胰岛样细胞可合成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C正确;体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反之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

3、

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B.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 肾上腺、甲状腺、汗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存在于肝脏或肌肉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A正确;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确;汗腺产生的分泌物排放到外环境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D正确.

4、

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 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 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 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能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6、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 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C.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D.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主要应用于提高农畜产品产量和控制有害生物,需要考生熟记信息的种类及功能.

延长对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是利用光照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A不符合题意;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B符合题意;人工控制作物的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是利用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C不符合题意;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是模拟性外激素的作用,属于化学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菌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BD三个调查活动都会使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法国梧桐分布较稀疏的地区数量少,因此在此地区取样,所得值会偏小,取样时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

8、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 小于80只   B. 大于200只   C. 小于161只   D. 大于161只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在调查样地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调查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根据以上分析的公式计算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50×42)/13=161只,但因为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二次捕捉的标记个体数13只比实际的小,因此计算出来的161只比实际的偏高,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1只,C正确,A、B、D错误.

9、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 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人体中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而非垂体。

10、

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  ②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  ③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甲状旁腺、胸腺和性腺.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①正确;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②正确;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如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③错误;激素含量很少,但对动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④正确.所以,①②④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①激素是有机分子②激素是信息分子③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④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发出器官,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①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分子,①正确;②激素是信号分子,能够传达信息控制细胞的活动,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某些局部变化,②正确;③激素通过调节各种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③错误;④激素随体液运输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④错误.

故选B.

12、

白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或组织液或淋巴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对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考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梳理内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然后进行判断.

白细胞运动性很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多分布于血浆、淋巴,也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因此其内环境是血浆或组织液或淋巴;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故选:C.

13、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人体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人体的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A正确;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B正确;人体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外环境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C错误;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