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9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7题,共85分)

1、

取某 XY 决定型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直至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实验误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1 条 Y 染色体带有3H 标记

B.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2 条 Y 染色体带有3H 标记

C. 可能有 4 个精细胞含有3H 标记染色体

D. 可能有 6 个精细胞含有3H 标记染色体

2、

TATA 框是多数真核生物 DNA 启动部位的一部分,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ATA 框能与 mRNA 中的起始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 一个细胞周期中,RNA 聚合酶可多次与 TATA 框结合

C. 核糖体与 TATA 框结合之后才能开始翻译

D. RNA 聚合酶与 TATA 框结合后,只能使一个基因解旋

3、

全球范围内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都是口服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轮状病毒疫苗最可能属于灭活的微生物

B. 多次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产生更多种抗体

C.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D. 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单核细胞从血液进入感染组织

4、

噬菌体 X 中的 DNA 为环状单链,有 n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约占 20%。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形成复制型的双链 DNA 分子。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 X 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悬浮液中 32P 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的 30%,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约 100%。后测得生成 996 个噬菌体 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 X 中(T+G)/(A+C)的比值为 1

B. 生成 996 个噬菌体 X 需要消耗腺嘌呤约 199n 个

C. 悬浮液中 32P 含量约为 30%,并不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

D. 噬菌体 X 的增殖过程中氢键的形成需要 DNA 聚合酶参与

5、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最终产物中只含少量的[H]

B. 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 ATP

C. 与需氧呼吸相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产生丙酮酸和CO2

D. 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 ATP

6、

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生长素常用于无籽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无籽葡萄的形成。与前者不同,无籽葡萄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也会结无籽番茄

B. 此类果蔬与三倍体西瓜的无籽都是不可遗传的性状

C. 葡萄无需花期去雄的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粉不育

D. 无籽葡萄的发育中除了赤霉素,未受其他激素影响

7、

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甲(2n)基因型为 Aa,其减数分裂失败,代之以一次有丝分裂,形成配子(2n)。两个这样的配子融合形成的四倍体合子能发育为成熟植株,并能借助自花授粉来繁殖,成为植物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乙与植物甲位于同地,所以同属于一个种群

B. 植物乙与植物甲能杂交,所以两者属于同一物种

C. 若遗传平衡,则植物乙基因 A 的频率大于 a 的频率

D. 该过程说明新物种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

8、

当环境温度从 0℃改变为 23℃,某人体温基本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其他条件不变)

A. 若在 23℃环境下他没有出汗,则没有通过蒸发途径散热

B. 此过程中机体进行的调节是减小产热,增大散热

C. 进入 23℃环境后他的实际产热和散热量都减小了,且基本相等

D. 若环境温度升高至他的体表温度,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9、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

B.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需达到动态平衡

C. 激素都通过改变靶组织的生理过程起到调节作用

D. 稳态一般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

10、

下列关于“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测得的单位时间内氧气产生量即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B. 过酸会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C. 各组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量一定不相同

D. 本实验可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得反应速率

11、

下列关于 ATP 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

B. ATP 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C. ATP 中所含能量越多越便于流通使用

D. ATP 可以使易化扩散的载体形状改变

12、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病在出生后发病率较高,随后逐渐降低

B.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含致病基因所引起的

C. 遗传病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家属需进行遗传咨询

D. 羊膜腔穿刺技术仅用于诊断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3、

下列关于“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仅以加蒸馏水的组别作为对照

B. 实验前插枝均需在蒸馏水中浸泡以去除内源生长素

C. 2,4-D 具有催化作用,其在插枝内相应酶的作用下失去活性

D. 实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 2,4-D 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14、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B. 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 细胞均由已有细胞进行分裂而产生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15、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法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B.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蚁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动物体细胞难以表达全能性

D. 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含有本种群基因库中所有基因

16、

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B. 造成永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C. 会使雨水的 pH 下降形成酸雨

D. 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

17、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蔗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再热水浴加热后呈红黄色

B. 根据糖类是否能被氧化分解,将其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C. 糖类是烟草叶肉细胞内唯一的能源物质

D. 纤维素不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唯一成分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8、

某 XY 决定型昆虫(2n=44)体色和眼色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 A(a)、B(b)控制,两对基因都不在 Y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灰体红眼雌性与一只黑体红眼雄性杂交得 F1。取 F1代灰体红眼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如下。

灰体红眼♀

黑体红眼♀

灰体红眼♂

黑体红眼♂

灰体白眼♂

黑体白眼♂

F1比例

1/2

0

1/4

0

1/4

0

F2比例

3/8

1/8

9/32

3/32

3/32

1/32

(1)据结果可判断基因 A(a)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B(b)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__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

(2)遗传学上将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单体可用于进一步判断基因 A(a)所处的染色体的编号,因为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会导致胚胎无法发育。研究人员最多要准备_____个不同的黑体单体品系与F1的灰体白眼雄性杂交得到 F2',F2'中灰体个体再相互交配得到F3'。若以2号染色体单体为亲本时,其F3'中灰体个体占____, 则说明A(a)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浙江省杭州市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7题,共85分)

1、

取某 XY 决定型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直至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实验误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1 条 Y 染色体带有3H 标记

B.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2 条 Y 染色体带有3H 标记

C. 可能有 4 个精细胞含有3H 标记染色体

D. 可能有 6 个精细胞含有3H 标记染色体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新合成的DNA分子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

2、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所以小鼠的睾丸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然后继续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当完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一条链带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两条链都不带标记。

A B.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但由于起始染色体中只有一条链带标记,所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也只有一条带有3H标记,故A正确,B错误;

C.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标记的DNA分子将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因此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精细胞可能是2、3、4个,因此两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至少有4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C正确;

D.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若同时考虑两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则可能有6个精细胞含有 3H 标记染色体,D正确。

2、

TATA 框是多数真核生物 DNA 启动部位的一部分,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ATA 框能与 mRNA 中的起始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 一个细胞周期中,RNA 聚合酶可多次与 TATA 框结合

C. 核糖体与 TATA 框结合之后才能开始翻译

D. RNA 聚合酶与 TATA 框结合后,只能使一个基因解旋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本题TATA框,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A. TATA框片段本身不进行转录形成RNA,所以TATA 框不能与 mRNA 中的起始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

B. 一个细胞周期中,由于涉及多个基因的多次转录和翻译合成大量蛋白质,所以RNA 聚合酶可多次与 TATA 框结合,B正确;

C. 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与翻译无关,它不能与核糖体结合,C错误;

D. RNA 聚合酶与 TATA 框结合后,可使多个基因解旋,同时发生多个基因的转录,D错误。

3、

全球范围内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都是口服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轮状病毒疫苗最可能属于灭活的微生物

B. 多次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产生更多种抗体

C.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D. 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单核细胞从血液进入感染组织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轮状病毒疫苗都是口服”,说明该疫苗不会再消化道内被消化而失去作用,它可以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效应细胞核记忆细胞,使机体产生持久的对该病毒的免疫力。

A. 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最可能通过口服的是减毒的微生物,A错误。

B. 多次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产生更数量的抗体,但是抗体种类不会增加,B错误。

C. 轮状病毒疫苗能使机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不是治疗的作用,C错误。

D. 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单核细胞从血液进入感染组织,引起相应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最终彻底消灭该病毒,D正确。

4、

噬菌体 X 中的 DNA 为环状单链,有 n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约占 20%。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形成复制型的双链 DNA 分子。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 X 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悬浮液中 32P 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的 30%,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约 100%。后测得生成 996 个噬菌体 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 X 中(T+G)/(A+C)的比值为 1

B. 生成 996 个噬菌体 X 需要消耗腺嘌呤约 199n 个

C. 悬浮液中 32P 含量约为 30%,并不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

D. 噬菌体 X 的增殖过程中氢键的形成需要 DNA 聚合酶参与

【考点】
【答案】

C

【解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A提供;由于噬菌体X中的DNA为单链,A约占20%,但无法求出其它碱基的比例。

A. 由于单链中不存在A=T,G=C的关系,所以无法计算出(T+G)/(A+C)的比值,A错误。

B. 由于每个噬菌体X的单链DNA中含腺嘌呤20%n个,生成 996 个噬菌体 X 需要消耗腺嘌呤约 996×20%n=199.2n 个,B错误。

C.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在大肠杆菌内的子代噬菌体全部裂解释放出来,带有32P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约为1/100,因为1个亲代噬菌体为单链DNA,每增殖形成100个子代噬菌体,只有1个带有亲代噬菌体带有母链的放射性,所以悬浮液中 32P 含量约为 30%,并不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C正确。

D. 由于噬菌体X进入宿主后,合成互补链,形成环状双链的繁殖型DNA,然后以此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环状单链DNA、mRNA和蛋白质,因此子代噬菌体X的形成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但次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形成氢键不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

5、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最终产物中只含少量的[H]

B. 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 ATP

C. 与需氧呼吸相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产生丙酮酸和CO2

D. 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 ATP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无氧呼吸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4[H] →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

或2丙酮酸+4[H] →2乳酸。 (细胞质基质)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 →24[H]+6CO2+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A.厌氧呼吸最终产物中没有[H],只有乳酸或酒精和CO2,A错误;

B.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B错误;

C.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并不产生CO2,C错误;

D.与需氧呼吸相比,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并合成少量ATP,D正确。

6、

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生长素常用于无籽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无籽葡萄的形成。与前者不同,无籽葡萄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也会结无籽番茄

B. 此类果蔬与三倍体西瓜的无籽都是不可遗传的性状

C. 葡萄无需花期去雄的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粉不育

D. 无籽葡萄的发育中除了赤霉素,未受其他激素影响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所以利用无籽番茄进行无性繁殖不去雄只用生长素处理,则不会结出无籽番茄。

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理论上是可以遗传的变异,而三倍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但是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例如组织培养、扦插等。

结合题意,用赤霉素处理不去雄的葡萄能结出无籽葡萄,其可能的原因就是赤霉素导致雄蕊产生的花粉不育。

A. 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所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不会结无籽番茄,而是结有籽番茄,A错误;

B.三倍体西瓜的无籽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成的,是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葡萄无需花期去雄就可培育出无子葡萄,其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粉不育,C正确;

D.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受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而不是孤立起作用,D错误。

7、

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甲(2n)基因型为 Aa,其减数分裂失败,代之以一次有丝分裂,形成配子(2n)。两个这样的配子融合形成的四倍体合子能发育为成熟植株,并能借助自花授粉来繁殖,成为植物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乙与植物甲位于同地,所以同属于一个种群

B. 植物乙与植物甲能杂交,所以两者属于同一物种

C. 若遗传平衡,则植物乙基因 A 的频率大于 a 的频率

D. 该过程说明新物种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植物甲(2n, Aa)经有丝分裂产生配子(2n,Aa)融合形成合子(4n,AAaa),进而发育成四倍体植株(4n,AAaa),再经自花传粉,产生的四倍体植物乙(4n,基因型可能为AAAA/AAAa/AAaa/Aaaa/aaaa),由于植物甲为二倍体,植物乙为四倍体,二者即便杂交产生的后代也是三倍体,三倍体不可育,所以植物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A.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植物乙与植物甲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所以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 植物乙与植物甲能杂交,但产生的是三倍体,三倍体不可育,所以两者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 若遗传平衡,则四倍体植物(AAaa)繁殖前后没有突变和自然选择淘汰个体,所以植物乙中基因 A 的频率等于 a 的频率,C错误;

D. 该过程中产生的四倍体植物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说明新物种的形成不需地理隔离即可通过一次有性生殖形成,D正确。

8、

当环境温度从 0℃改变为 23℃,某人体温基本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其他条件不变)

A. 若在 23℃环境下他没有出汗,则没有通过蒸发途径散热

B. 此过程中机体进行的调节是减小产热,增大散热

C. 进入 23℃环境后他的实际产热和散热量都减小了,且基本相等

D. 若环境温度升高至他的体表温度,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是人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A.人体即便没有出汗,也有少量体内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只是通过蒸发途径散热较少,A错误;

B.人由寒冷环境到温暖环境,由于体内与环境温度差变小,散热速度变慢,人体可通过减小产热,增加散热的调节过程使体温维持基本不变,B正确;

C.人体进入 23℃环境后,散热速度变慢,要维持体温基本不变,则机体的实际产热和散热量都减小了,且基本相等,C正确;

D.若环境温度升高至他的体表温度,由于无法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散热,所以体表蒸发是唯一散热途径,D正确。

9、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

B.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需达到动态平衡

C. 激素都通过改变靶组织的生理过程起到调节作用

D. 稳态一般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是指人或高等动物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A.内环境是指人或高等动物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A正确;

B.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是与外界环境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

C.激素都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从而改变靶细胞的生理过程起到调节作用,C正确;

D.机体实现稳态一般都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如血糖的含量的维持、激素含量的维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维持等等都是依靠负反馈调节实现,D正确。

10、

下列关于“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测得的单位时间内氧气产生量即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B. 过酸会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C. 各组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量一定不相同

D. 本实验可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得反应速率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由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来体现酶促反映酶的活性高低,但不能说酶促反应速率就是酶的活性,因为酶促反应速率除受酶活性的影响外,还受酶浓度、底物浓度的影响,A错误;

B.过酸会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就是因为过酸环境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

C.在最适PH值两侧存在相同酶活性的点,因此各组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量可能相同,C错误;

D.由于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气体的产生量,所以本实验可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得反应速率,D正确。

11、

下列关于 ATP 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

B. ATP 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C. ATP 中所含能量越多越便于流通使用

D. ATP 可以使易化扩散的载体形状改变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A.A代表腺苷,是由腺嘌呤与核糖构成,全称为嘌呤核糖核苷,A正确;

B.ATP是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

C.ATP在细胞含量不多,只是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越迅速,C错误;

D.易化扩散不需要ATP供能,所以ATP 不会使易化扩散的载体形状改变,D错误。

12、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病在出生后发病率较高,随后逐渐降低

B.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含致病基因所引起的

C. 遗传病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家属需进行遗传咨询

D. 羊膜腔穿刺技术仅用于诊断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A.单基因病整体发病率都较低,其中在出生时发病率最高,而出生前后发病率较低,A错误;

B.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所以有遗传病的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家属在结婚前和怀孕前需进行遗传咨询,目的是预防遗传病,C正确;

D.羊膜腔穿刺技术是通过抽取羊水进行离心,一方面可以分析羊水的成分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其中的胎儿细胞,用于诊断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13、

下列关于“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仅以加蒸馏水的组别作为对照

B. 实验前插枝均需在蒸馏水中浸泡以去除内源生长素

C. 2,4-D 具有催化作用,其在插枝内相应酶的作用下失去活性

D. 实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 2,4-D 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在“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因变量是插条的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共设置3组实验,1、2组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为相互对照,可看作对比实验,3组用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组。

A.本实验应选择几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和清水来处理插枝,其中清水作为空白对照,A错误;

B.实验前插枝均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去除内源生长素,B错误;

C.实验中2,4-D生长素的类似物,没有催化作用,只有调节作用,C错误;

D.该实验能否说明低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高浓度的2,4-D抑制插枝生根,要根据设计的浓度范围最终以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才能说明,D正确。

14、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B. 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 细胞均由已有细胞进行分裂而产生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A.细胞发现与显微镜的制作发明等息息相关,说明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技术的发展,A正确;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所以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B正确;

C.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没有明确细胞均由已有细胞分裂而产生,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15、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法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B.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蚁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动物体细胞难以表达全能性

D. 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含有本种群基因库中所有基因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A.通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即没有控制生物全套的遗传物质,所以无法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根据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可知,只要是由单独的细胞直接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则体现了该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动物体细胞就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了一些特定物质,导致动物细胞难以表达其全能性,C正确;

D.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D错误。

16、

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B. 造成永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C. 会使雨水的 pH 下降形成酸雨

D. 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温室效应:(1)主要成因:大量使用化学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2)影响:地球气候异常,灾难性气候增加;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沿海国家和地区可能被海水淹没。(3)解决方法: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的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

A.温室效应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A正确;

B.温室效应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部分永冻土解冻,进而造成该区域内公路等设施的破坏,B正确;

C.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大气中SO2增多,C错误;

D.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D正确。

17、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蔗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再热水浴加热后呈红黄色

B. 根据糖类是否能被氧化分解,将其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C. 糖类是烟草叶肉细胞内唯一的能源物质

D. 纤维素不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唯一成分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糖类根据能否被水解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A.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本尼迪特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

B.根据糖类是否能被水解,将其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B错误;

C.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但蛋白质和脂肪也是可以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C错误;

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8、

某 XY 决定型昆虫(2n=44)体色和眼色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 A(a)、B(b)控制,两对基因都不在 Y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灰体红眼雌性与一只黑体红眼雄性杂交得 F1。取 F1代灰体红眼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如下。

灰体红眼♀

黑体红眼♀

灰体红眼♂

黑体红眼♂

灰体白眼♂

黑体白眼♂

F1比例

1/2

0

1/4

0

1/4

0

F2比例

3/8

1/8

9/32

3/32

3/32

1/32

(1)据结果可判断基因 A(a)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B(b)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__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

(2)遗传学上将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单体可用于进一步判断基因 A(a)所处的染色体的编号,因为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会导致胚胎无法发育。研究人员最多要准备_____个不同的黑体单体品系与F1的灰体白眼雄性杂交得到 F2',F2'中灰体个体再相互交配得到F3'。若以2号染色体单体为亲本时,其F3'中灰体个体占____, 则说明A(a)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考点】
【答案】

常   X   自由组合   AAXBXb   aaXBY   )染色体数目变异   20   4/5  

【解析】

结合题意单独分析体色,F1中雌雄昆虫全为灰体,说明灰体对黑体为显性;F2雌雄昆虫均为灰体:黑体=3:1,说明体色遗传与性别无关,其控制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由此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单独分析眼色,F1中雌昆虫全为红眼,雄昆虫红眼:白眼=1:1,说明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联,其控制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此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 让F1 代灰体红眼雌雄个体(AaXBXB或 AaXBXb、AaXBY)相互交配得 F2,其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雌昆虫中灰体红眼:黑体红眼=3:1,雄昆虫中灰体红眼:黑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白眼=9:3:3:1。,显然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控制控制昆虫体色的基因 A(a)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昆虫颜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为AAXBXb,♂为aaXBY。

(2)根据单体的定义可知,单体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由于昆虫只有21对常染色体,所以要确定A/a在几号常染色体上,至少需要准备20种黑体单体。如果A/a在2号常染色体上,其黑体单体的基因型为aO,与F1 的灰体雄性(Aa)杂交得到F2',F2'中灰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和AO两种,各占1/2,再相互交配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均为:A:a:O=2:1:1,得到F3'的类型为AA:Aa:AO:aa:ao =4:4:4:1:2(其中OO类型在胚胎时致死),所以F3'中灰体个体占(4+4+4)÷(4+4+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