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在研究反射弧实验中,将脊蛙右后肢脚趾浸入0.5%HCl中,有屈腿反射;而剥除脊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再将其浸入0.5%HC1中,结果无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屈腿反射弧的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元

2、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种群都存在性别比率

B. 出生率可以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适应变化的环境

C. 年龄金字塔可以反应一个种群的性别比例

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的数量常常低于实际数量

3、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该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致敏B细胞的后代分化后,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抗原受体

B.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一定发生细胞免疫过程

C. 该抗体可使乙肝病毒裂解死亡

D. 此被动免疫过程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4、

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再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可以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B. 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

C. 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模板、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

D. 此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5、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

B. 细胞增殖与衰老时均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

C. 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

D. 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

6、

孟德尔探索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扩展到多对

C. 采用归纳法直接验证 D.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在研究反射弧实验中,将脊蛙右后肢脚趾浸入0.5%HCl中,有屈腿反射;而剥除脊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再将其浸入0.5%HC1中,结果无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屈腿反射弧的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元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

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将脊蛙皮肤完整的左后肢脚趾浸入0.5%HCl溶液时有屈腿反射,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功能完整;如果剥除脊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后重复上述实验无屈腿反射,说明破坏了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故选:A。

2、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种群都存在性别比率

B. 出生率可以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适应变化的环境

C. 年龄金字塔可以反应一个种群的性别比例

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的数量常常低于实际数量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A、有的生物无性别之分,如玉米、豌豆,像这样的生物无性别比率,A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适应变化的环境,B错误;

C、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说明种群中雌性个体较多,所以年龄金字塔可以反应一个种群的性别比例,C正确;

D、由于被捕获过的生物难以再被捕获,因此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的数量常常高于实际数量,D错误。

故选:C。

3、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该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致敏B细胞的后代分化后,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抗原受体

B.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一定发生细胞免疫过程

C. 该抗体可使乙肝病毒裂解死亡

D. 此被动免疫过程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A、细胞分化后发挥不同的作用,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致敏B细胞的后代分化后,每个细胞具有不相同的抗原受体,A错误;

B、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一定发生细胞免疫过程,B正确;

C、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不会直接导致病毒裂解死亡,C错误;

D、注射疫苗产生抗体是主动免疫,D错误。

故选:B。

4、

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再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可以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B. 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

C. 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模板、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

D. 此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6)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7)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传给后代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A错误;

B、15N能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离心后上清液中含放射性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含注入了DNA的大肠杆菌,故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B错误;

C、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模板来自亲代噬菌体,原料来自大肠杆菌,C错误;

D、由于DNA和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

B. 细胞增殖与衰老时均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

C. 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

D. 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A、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A正确;

B、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才会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且衰老细胞已经不再增殖,不会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

C、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C正确;

D、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中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6、

孟德尔探索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扩展到多对

C. 采用归纳法直接验证 D.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并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

B、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B正确;

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