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某豌豆种群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40%,若该种群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40%、50% B. 40%、36% C. 60%、50% D. 60%、36%

2、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化论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B.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 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D. 人工选择也能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3、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突变产生的苯丙酮尿症属于致死突变类型

B.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必定发生染色体的断裂

C. 染色体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的现象

D. 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4、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均患此病的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也均患此病

C. 女性患者能产生不含该致病基因的卵细胞

D. 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男性患者的女儿也必定是患者

5、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诊断白化病等多种遗传病

B. 单基因遗传病中的每一种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多属罕见病

C. 成年期的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相比青春期低

D. 糖元沉积病Ⅰ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6、

非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 )

A. 脱氧核苷酸两条链上

B. 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C. 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D. 两条同源染色体上

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 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 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D.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8、

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是因为( )

A.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比内表皮更容易撕取

B. 只有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

C.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紫色色素,便于观察

D.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便于观察

9、

下表是有关酶专一性的探究实验,“﹣”表示不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1%淀粉溶液

3mL

3mL

3mL

2%蔗糖溶液

3mL

3mL

3mL

新鲜唾液

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

1mL

实验结果

A. 实验用的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最好提前配制好备用

B. 本实验的试管1、2为对照,目的是检验蔗糖、淀粉的纯度和证明其为非还原性糖

C. 若3号试管与本尼迪特试剂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说明检验液中含麦芽糖

D. 本实验的本尼迪特试剂可用碘液代替

10、

以下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酶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以鸡肝和马铃薯块茎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是否制成匀浆对酶促反应速率有影响

C. 蔗糖酶在1min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可表示蔗糖酶的活性

D. 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11、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B. ATP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 ATP﹣ADP循环使得细胞贮存了大量的ATP

D.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吸能反应

12、

下列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

A. 蓝藻 B. 酵母菌 C. 肺炎双球菌 D. 噬菌体

13、

下列关于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蔗糖均是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

B. 纤维素和淀粉的分子结构相同,都是由葡萄糖组成

C. 组成毛发和指甲的蛋白质呈纤维状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先后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和B

14、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含有磷元素的是( )

A. RuBP B. 核糖体 C. 核苷酸 D. 腺苷

15、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CO3﹣可参与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B. Mg2+是所有光合色素的必需成分

C.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多数以复杂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过高会发生抽搐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6、

有关课本实验,请分析回答;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活动,优质鉴定时,需用_____染液对花生切片进行染色,后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目的是_____。

(2)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需要以_____的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观察籽粒中_____。

(3)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用_____法将色素分离,且在分离操作时,铝制上的滤液细线一定要高于层析液液面,原因是_____。

(4)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需要用6种不同颜色、_____种不同形状的纸板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碱基。若用订书钉代表连接键将各纸板连为一体,则搭建一段含有10个碱基对(其中A与T3对)的DNA分子片段,需要_____个订书钉。

(5)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科学家从_____(填“活”或“死”)的S型菌中抽取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其中的DNA组分能够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转化属于_____变异类型。

17、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甲植株进行γ射线照射后,在后代中出现了多种抗病基因(如A1、A2、A3……),这说明突变具有_____,这种育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可提高_____,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作物品质。诱变后的植株乙和丙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_____技术,其中单倍体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某豌豆种群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40%,若该种群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40%、50% B. 40%、36% C. 60%、50% D. 60%、36%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种群中基因频率之和为1,即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即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由题意知AA=40%,Aa=40%,aa=20%,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是20%+40%×1/2=40%,自交后代只有AA、Aa自交后代出现AA基因型个体,故子代AA所占的比例是40%+40%×1/4=50%。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化论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B.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 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D. 人工选择也能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和变异(内因)、适者生存(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A、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即也能解释生物的统一性,A正确;

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可能是体细胞突变性状,因此不一定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得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新的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正确;

D、人工选择也能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形成,D正确。

故选B。

3、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突变产生的苯丙酮尿症属于致死突变类型

B.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必定发生染色体的断裂

C. 染色体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的现象

D. 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分为显性突变、隐性突变、致死突变等类型。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前者变异的结果可以用显微镜看见。

3、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时期,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易位。

A、突变产生的苯丙酮尿症患者代谢异常,尿液中含苯丙酮酸,但并不能致死,所以不属于致死突变类型,A错误;

B、染色体结构变异指染色体中基因的缺失、增添、倒位、易位等,必定发生染色体的断裂,断裂后有可能重新排列或者移接到其他非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的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含的一套非同源染色体,具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其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A。

4、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均患此病的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也均患此病

C. 女性患者能产生不含该致病基因的卵细胞

D. 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男性患者的女儿也必定是患者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是:(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A正确;

B、均患此病的一对夫妇如XDY和XDXd,可能生下正常的儿子,B错误;

C、女性患者(如XDXd)能产生不含该致病基因的卵细胞,C正确;

D、男患者一定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所以男患者的女儿一定为患者,D正确。

故选B。

5、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诊断白化病等多种遗传病

B. 单基因遗传病中的每一种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多属罕见病

C. 成年期的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相比青春期低

D. 糖元沉积病Ⅰ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A、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利用染色体组型分析不能诊断白化病,只能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

B、单基因遗传病中的每一种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多属罕见病,B正确;

C、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成年期的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相比青春期高,C错误;

D、糖元沉积病Ⅰ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6、

非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 )

A. 脱氧核苷酸两条链上

B. 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C. 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D. 两条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上的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可见,一般情况下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但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也会出现等位基因。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双链结构,因此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A错误;

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但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就有可能出现等位基因,B正确;

C、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等位基因,C正确;

D、一般情况下,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 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 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D.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5、癌细胞特征:

(1)无限增殖:一般细胞分裂50~60次,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数目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

(2)易分散转移:癌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

(3)癌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例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这是细胞癌变的重要观察指标。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A错误;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

C、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C。

8、

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是因为( )

A.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比内表皮更容易撕取

B. 只有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

C.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紫色色素,便于观察

D.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便于观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①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由于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和色素,所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为原料。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下表是有关酶专一性的探究实验,“﹣”表示不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1%淀粉溶液

3mL

3mL

3mL

2%蔗糖溶液

3mL

3mL

3mL

新鲜唾液

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

1mL

实验结果

A. 实验用的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最好提前配制好备用

B. 本实验的试管1、2为对照,目的是检验蔗糖、淀粉的纯度和证明其为非还原性糖

C. 若3号试管与本尼迪特试剂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说明检验液中含麦芽糖

D. 本实验的本尼迪特试剂可用碘液代替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生物实验中的对照实验要确定自变量(指人为控制的因素)和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的因素),严格控制好无关变量(指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其他因素)。

2、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变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A、实验用的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最好现配现用,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A错误;

B、本实验的试管1、2为对照,目的是检验蔗糖、淀粉的纯度和证明其为非还原性糖,B正确;

C、若3号试管与本尼迪特试剂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说明检验液中含还原糖,但是不能说明具体成分,C错误;

D、因为蔗糖及蔗糖水解的产物都不能和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所以本实验不能用碘液检测,本实验中的本尼迪特试剂可用斐林试剂代替,D错误。

故选B。

10、

以下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酶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以鸡肝和马铃薯块茎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是否制成匀浆对酶促反应速率有影响

C. 蔗糖酶在1min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可表示蔗糖酶的活性

D. 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A、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A错误;

B、以鸡肝和马铃薯块茎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磨后可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故是否制成匀浆对酶促反应速率有影响,B正确;

C、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C错误;

D、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需要设置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B. ATP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 ATP﹣ADP循环使得细胞贮存了大量的ATP

D.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吸能反应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A、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A错误;

B、A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C、ATP在细胞内的含量不高,但合成速度很快,C错误;

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吸能反应,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

A. 蓝藻 B. 酵母菌 C. 肺炎双球菌 D. 噬菌体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病毒(如噬菌体、HIV等)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

C、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蔗糖均是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

B. 纤维素和淀粉的分子结构相同,都是由葡萄糖组成

C. 组成毛发和指甲的蛋白质呈纤维状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先后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和B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A、本尼迪特试剂可鉴定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A错误;

B、纤维素和淀粉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相同,B错误;

C、球状蛋白质多见于血浆中的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和酶等,纤维状蛋白质多见于角蛋白、胶原蛋白、肌凝蛋白、纤维蛋白等,前者溶于水,后者不溶于水,毛发和指甲主要由呈纤维状的角蛋白组成,C正确;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含有磷元素的是( )

A. RuBP B. 核糖体 C. 核苷酸 D. 腺苷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

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

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A、RuBP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其中磷酸中含有P元素,A错误;

B、核糖体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RNA,其中RNA中含有P元素,B错误;

C、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含有P元素,C错误;

D、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形成的,腺嘌呤和核糖中均不含P元素,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CO3﹣可参与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B. Mg2+是所有光合色素的必需成分

C.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多数以复杂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过高会发生抽搐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

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碘离子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原料。

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A、HCO3﹣属于缓冲物质,可参与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A正确;

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类胡萝卜素中没有Mg2+,B错误;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

D、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过低会发生抽搐,Ca2+浓度过高会发生肌无力,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6、

有关课本实验,请分析回答;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活动,优质鉴定时,需用_____染液对花生切片进行染色,后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目的是_____。

(2)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需要以_____的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观察籽粒中_____。

(3)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用_____法将色素分离,且在分离操作时,铝制上的滤液细线一定要高于层析液液面,原因是_____。

(4)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需要用6种不同颜色、_____种不同形状的纸板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碱基。若用订书钉代表连接键将各纸板连为一体,则搭建一段含有10个碱基对(其中A与T3对)的DNA分子片段,需要_____个订书钉。

(5)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科学家从_____(填“活”或“死”)的S型菌中抽取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其中的DNA组分能够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转化属于_____变异类型。

【考点】
【答案】

苏丹Ⅲ(Ⅳ)   洗去多余的染液   煮过   胚的颜色   纸层析   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   4   85   活   基因重组  

【解析】

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绿叶中色素分离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DNA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对连接在一起,A-T之间为两个氢键,G-C之间为三个氢键。

(1)花生子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用苏丹Ⅲ染色后呈现橘黄色,因此可以用苏丹Ⅲ染色进行染色观察,也可以用苏丹Ⅳ染液染色,染色后为红色。用苏丹Ⅲ染色后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2)活细胞具有选择通过性,死细胞不具有选择通过性,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要用煮过的玉米(死亡)作为对照进行实验,观察胚的颜色变化。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由于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因此滤液细线一定要高于层析液液面,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

(4)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由于含氮碱基是A、T、G、C四种,四种不同形状的纸片代表不同的碱基,共6种小分子,因此纸片的颜色应该是6种;1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共20个脱氧核苷酸,每一个核苷酸需要两个书钉,共需要2×20=40个书钉,将20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2条链需要18个书钉,A、T碱基对共需要6个书钉,G、C碱基对共需要3×7=21个书钉,因此共需要的书钉是40+18+6+21=85个书钉。

(5)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科学家从活的S型菌中抽取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其中的DNA组分能够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属于基因重组。

17、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甲植株进行γ射线照射后,在后代中出现了多种抗病基因(如A1、A2、A3……),这说明突变具有_____,这种育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可提高_____,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作物品质。诱变后的植株乙和丙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_____技术,其中单倍体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

【考点】
【答案】

多方向   突变频率   Aabb   aaBb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解析】

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和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杂交,子代均为抗病高秆,说明抗病相对于不抗病是显性性状,高杆相对于矮秆是隐性性状,且甲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乙(抗病矮秆A_bb)和丙(不抗病高秆aaB_)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

(1)对甲植株进行γ射线照射后,在后代中出现了多种抗病基因(如A1、A2、A3……),这说明突变具有多方向,这种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主要特点是可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作物品质。由题意分析可知,诱变后的植株乙和丙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2)用γ射线照射甲得到不同的植株属于诱变育种,将乙与丙杂交得到F1属于杂交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属于单倍体育种,所以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单倍体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