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五月检测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

A. DNA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B. DNA复制不仅需要解旋酶,还需要RNA聚合酶

C. DNA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 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高尔基体中

2、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 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需长时间恒温培养

3、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

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

A. 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C. 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D. 自花传粉的个体

5、

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6、

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 分裂间期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 B.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D. 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五月检测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

A. DNA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B. DNA复制不仅需要解旋酶,还需要RNA聚合酶

C. DNA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 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高尔基体中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清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场所、方式及特点并与DNA分子结构建立联系,据此分析各选项。

DNA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DNA复制过程,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B错误;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正确;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中,D错误。

2、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 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需长时间恒温培养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方法、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用32P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因此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因此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C正确;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需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培养,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会导致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D错误。

3、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由题意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推知丈夫为杂合子,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据此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即可作答。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在丈夫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进行复制,该精原细胞转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而1个白化病基因经过复制后而形成的2个白化病基因则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4、

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

A. 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C. 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D. 自花传粉的个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的原因是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而纯合子能稳定遗传的原因是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A错误;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与自花传粉的个体,都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若为杂合子,则不能稳定遗传,B、D错误;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能稳定遗传,C正确。

5、

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实质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A正确;受精时只有精子头部(含有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内,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因此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B错误;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因此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D正确。

6、

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 分裂间期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 B.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D. 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均完成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B、C错误;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