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2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目的

A

生态瓶的制作

生态瓶放在较强的散射光下

为生态瓶提供能量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研磨时加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根尖

洗去表面浮色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分离与复原

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
的外表皮细胞

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
胞形成对照

A. A   B. B   C. C   D. D

2、

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红树林中的红树等植物、鸟类等动物以及所有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 滩涂浅滩的不同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红树林会因五爪金龙、银合欢等外来种的入侵而发生群落的演替

D. 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3、

台风是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面临的经常性自然灾害。该森林公园受台风影响后

A. 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B. 分解者的数量减少

C. 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 影响旅游观光这一间接价值

4、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B. 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5、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捕获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标记数

初捕

50

28

22

50

重捕

50

32

18

10

A.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2:3

B. 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偏高

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6、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 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 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D.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7、

下列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部位”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B. 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就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C. 单侧光引起的弯曲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D. 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就是胚芽鞘的弯曲部位

8、

α-银环蛇毒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α-银环蛇毒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B. α-银环蛇毒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

C. α-银环蛇毒能引发特异性免疫

D. 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α-银环蛇毒

9、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髙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髙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D. 血糖调节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10、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流量增多

B. 下丘脑有产生冷觉和温觉的中枢

C.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 口渴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11、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要比在突触间传递的速度快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中含有C0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等

B. 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C. 人体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恒定不变

D. 正常人剧烈运动时,血浆pH维持在7.35〜7.45

13、

下列关于人体的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核酸相同

B. 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减小

C. 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害

14、

下列不属于髙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特征的是

A. 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B. 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D.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1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适当地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有利于水果的储存

B. 提倡慢跑,避免积累过多的乳酸引起肌肉酸痛

C. 透气创口贴包扎伤口,可以让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D. 工业酿酒先通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后密封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6、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B.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

C. 有的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 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17、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 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8、

下表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顺浓度梯度

×

×

顺浓度梯度

×

逆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

A. 氧气通过方式①进入红细胞

B. Na+通过方式②进入神经细胞

C. 葡萄糖通过方式③进入肌肉细胞

D. 氨基酸通过方式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19、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某同学绘制了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他所构建的是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学模型   D. 实物模型

20、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

C. 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21、

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它可以将有毒的重金属离子阻挡在

膜的侧,用这种膜对水进行过滤,可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

膜的

A. 将物质阻隔在膜外的功能   B. 流动功能

C. 自由扩散功能   D. 选择透过性功能

22、

某蛋白质是由二条多肽链构成的化合物,其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为59,则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是

A. 62   B. 56   C. 59   D. 61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23、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梨汁

试剂甲

颜色反应

B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C

H2O2和过氧化氢酶

不同的pH

因变量乙

D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

E

酵母菌

血球计数板

酵母菌的数量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在C组实验中,因变量乙是__________。

(4)D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5)下列关于E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培养用具须严格灭菌,培养液不需灭菌但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③血球计数板计算酵母菌数量时要使培养液自行滲入记数室,以防计数出现偏差;

④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能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24、

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分为灌桨前期、中期、后期,约80%的营养 物质在灌浆中期运往小麦籽粒积累。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灌浆期 小麦旗叶(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子,对产量起决定作用)光合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 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光照强度

施氮水平 /kg·hm-2

叶绿素/mg·g-1

净光合速率/C02μmol• m-2·s-1

产量

/kg·hm-2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正常光照

0

1.2

038

12.43

3.96

4045.9

120

1.26

0.85

13.70

4.88

5690.2

240

3.23

2.37

14.20

5.71

8153.4

遮光50%

0

3.39

1.66

11.30

10.24

3006.5

120

3.79

3.12

12.60

11.42

3317.0

240

4.00

3.67

14.07

12.20

3513.4

(1)小麦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作用是__________。

(2)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用__________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色素对__________光的吸收量,通过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叶绿素含量。

(3)正常光照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提髙小麦产量作用更显著的光照条件是__________。

江苏省海门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目的

A

生态瓶的制作

生态瓶放在较强的散射光下

为生态瓶提供能量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研磨时加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根尖

洗去表面浮色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分离与复原

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
的外表皮细胞

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
胞形成对照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生态瓶放在较强的散射光下,目的能为生态瓶提供能量,另外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A正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过程中加碳酸钙,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根尖,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的位置和液泡的大小,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形成对照,D正确;答案是C。

2、

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红树林中的红树等植物、鸟类等动物以及所有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 滩涂浅滩的不同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红树林会因五爪金龙、银合欢等外来种的入侵而发生群落的演替

D. 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群落的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这是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因为地形起伏、光线明暗、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生物自身特点的不同,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正确。滩涂浅滩的不同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因五爪金龙、银合欢等外来种的入侵会使原有群落内的生物种类发生变化,因为这些外来入侵生物的繁殖能力强,使当地的原有一些植物减少,原来的优势种被其代替,该过程发生了群落演替,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

3、

台风是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面临的经常性自然灾害。该森林公园受台风影响后

A. 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B. 分解者的数量减少

C. 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 影响旅游观光这一间接价值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该森林公园受台风影响后,生物种类减少,群落丰富度会降低,A错误。因为很多动植物死亡,残枝败叶及动物尸体增多,因此分解者的数量会增多,B错误。该森林受台风干扰后,生物种类会减少,营养结构相比之前变得简单,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C正确。旅游观光属于生态系统的直接使用价值,D错误。

4、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B. 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二者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D错误。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B错误。青草返青时,青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青草与食草动物间的关系为种间关系,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5、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捕获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标记数

初捕

50

28

22

50

重捕

50

32

18

10

A.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2:3

B. 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偏高

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对于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

根据表中数据,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28+32):(22+18)约为3:2,A错误。根据分析公式,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50×50÷10÷2=125只/hm2,B错误。当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重捕的标记个数比实际的偏小,因此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偏高,C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6、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 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 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D.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有“S”型和“J”型两种,理想条件下是“J”型增长,自然条件资源有限时是“S”型增长。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A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准确,,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正确。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因为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因此不会出现K值,种群数量成指数式增长,D错误。

7、

下列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部位”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B. 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就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C. 单侧光引起的弯曲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D. 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就是胚芽鞘的弯曲部位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通过科学家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可以知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以及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在胚芽鞘的尖端,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在尖端下部,A、B错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胚芽鞘尖端下部背光一侧分布的多,长得快,向光一侧分布少,长得慢,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胚芽鞘尖端,D错误。

8、

α-银环蛇毒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α-银环蛇毒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B. α-银环蛇毒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

C. α-银环蛇毒能引发特异性免疫

D. 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α-银环蛇毒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当α-银环蛇毒进入体内后,机体会发生非特异性以及特异性免疫,浆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

α-银环蛇毒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是抗原,A正确。抗原进入体内的过程首先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当第一、二道防线没有清除抗原时,就会有第三道防特异性免疫继续免疫过程,B、C正确。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抗体可以特异性的识别α-银环蛇毒并与之结合,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D错误。

9、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髙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髙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D. 血糖调节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在肝脏上,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进而升高血糖,A正确。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二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作用相反,是拮抗作用,B错误。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但升高血糖的激素不只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C错误。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降低,这是反馈调节的过程,因此血糖调节的过程也是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

10、

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流量增多

B. 下丘脑有产生冷觉和温觉的中枢

C.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 口渴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中枢都在下丘脑,两种调节过程都是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在寒冷时,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在毛细血管上,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A错误。产生冷觉和温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下丘脑中有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C正确。当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

11、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要比在突触间传递的速度快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在受刺激处向两侧传导,电流的方向总是从正电荷到负电荷。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电荷分布是外负内正。

当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电荷分布是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是具有双向性,B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时,兴奋的方向是向两侧即从兴奋处到未兴奋处,膜内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处向未兴奋处传导,二者方向相同,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要比在突触间传递的速度快,因为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要有时间延搁,D正确。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中含有C0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等

B. 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C. 人体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恒定不变

D. 正常人剧烈运动时,血浆pH维持在7.35〜7.45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其次还有无机盐、某些蛋白质以及血液运输的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C0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人体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正常人即使在剧烈运动产生乳酸的情况下,因为有缓冲物质HCO3-存在,可以中和掉乳酸,血浆pH仍可维持在7.35〜7.45,D正确。

13、

下列关于人体的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核酸相同

B. 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减小

C. 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体的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般要经过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本题从生命历程的几个方面考查相关基础知识。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分化过程细胞核中遗传物质DNA不变,,但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出的某些RNA不同,A错误。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错误。癌变的原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D错误。

14、

下列不属于髙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特征的是

A. 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B. 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D.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主要特点: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会逐渐消失,A正确。两组中心体分别移动到两级,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C错误。前期特征还有细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D正确。

1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适当地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有利于水果的储存

B. 提倡慢跑,避免积累过多的乳酸引起肌肉酸痛

C. 透气创口贴包扎伤口,可以让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D. 工业酿酒先通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后密封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根据细胞呼吸原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应用问题。

适当降温和氧气可以降低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并且使释放的热量减少,利于水果的储存,A正确。若剧烈运动,会因为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酸痛,因此提倡慢跑,B正确。透气创口贴包扎伤口,目的是抑制伤口内的一些厌氧病菌的呼吸作用,防止其繁殖,C错误。工业酿酒先通气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当酵母菌繁殖一定数量后密封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正确。

16、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B.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

C. 有的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 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A正确。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则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C正确。酶在代谢中只起催化作用,没有其他功能,D错误。

17、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 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构成,T是英语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简式中“~”代表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和形成,ATP与ADP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ATP中有核糖、腺嘌呤和磷酸,组成ATP的元素是C、H、O、N、P,A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流通的“通货”,B正确。细胞内ATP含量少,但ATP与ADP的转化速度快,ATP与ADP相互转化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使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正确。动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错误。

18、

下表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顺浓度梯度

×

×

顺浓度梯度

×

逆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

A. 氧气通过方式①进入红细胞

B. Na+通过方式②进入神经细胞

C. 葡萄糖通过方式③进入肌肉细胞

D. 氨基酸通过方式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表中①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自由扩散的方式。②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的方式。③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的方式。④逆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是胞吞、胞吐的方式。

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①的方式进入细胞的,A正确。Na+进入神经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②的方式,B正确。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是主动运输的方式,C正确。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③的方式,D错误。

19、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某同学绘制了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他所构建的是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学模型   D. 实物模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绘制图形直观地表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图画不属于概念模型,B错误。数学模型是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结成的一套反映其内部因素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具体算法。图画不是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和研究客观现象的运动规律,C错误。图画不是实物,D错误。

20、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

C. 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核膜是双层膜,是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A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是DNA的主要载体,B错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mRNA可以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NA不能,D错误。

21、

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它可以将有毒的重金属离子阻挡在

膜的侧,用这种膜对水进行过滤,可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

膜的

A. 将物质阻隔在膜外的功能   B. 流动功能

C. 自由扩散功能   D. 选择透过性功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该膜结构可以将有毒的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侧,说明该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选D。

22、

某蛋白质是由二条多肽链构成的化合物,其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为59,则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是

A. 62   B. 56   C. 59   D. 61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较为基础的蛋白质计算,一条或多条肽链盘旋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每形成一个肽键脱去一分子水。

肽键数=脱去水的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则本题中某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59个,因此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59+2=61个,D正确,A、B、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23、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梨汁

试剂甲

颜色反应

B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C

H2O2和过氧化氢酶

不同的pH

因变量乙

D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

E

酵母菌

血球计数板

酵母菌的数量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在C组实验中,因变量乙是__________。

(4)D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5)下列关于E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培养用具须严格灭菌,培养液不需灭菌但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③血球计数板计算酵母菌数量时要使培养液自行滲入记数室,以防计数出现偏差;

④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能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考点】
【答案】

B、D、E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③  

【解析】

A实验是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实验,选择颜色较浅的富含可溶性还原性糖的梨汁等作为实验材料;B实验是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因为含有紫色大液泡,观察现象明显。C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酶的作用需要较温和的条件。D实验是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实验,解离液是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D实验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抽样检测法。

(1)质壁分离的实验、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以及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这三个实验都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即在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是B、D、E。

(2)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3)C组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PH值,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 。

(4)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无论培养用具还是培养液都要严格灭菌,且实验过程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氧气,①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要振荡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不能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②错误。血球计数板计算酵母菌数量时要使培养液自行滲入记数室,以防计数出现偏差,③正确。计数时既要统计方格内的数目也要统计方格线上相邻两边的菌体数目,④错误。

24、

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分为灌桨前期、中期、后期,约80%的营养 物质在灌浆中期运往小麦籽粒积累。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灌浆期 小麦旗叶(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子,对产量起决定作用)光合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 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光照强度

施氮水平 /kg·hm-2

叶绿素/mg·g-1

净光合速率/C02μmol• m-2·s-1

产量

/kg·hm-2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正常光照

0

1.2

038

12.43

3.96

4045.9

120

1.26

0.85

13.70

4.88

5690.2

240

3.23

2.37

14.20

5.71

8153.4

遮光50%

0

3.39

1.66

11.30

10.24

3006.5

120

3.79

3.12

12.60

11.42

3317.0

240

4.00

3.67

14.07

12.20

3513.4

(1)小麦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作用是__________。

(2)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用__________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色素对__________光的吸收量,通过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叶绿素含量。

(3)正常光照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提髙小麦产量作用更显著的光照条件是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红和蓝紫   降低   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降低   正常光照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

(2)根据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提取色素常用的有机溶剂是无水乙醇,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通过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叶绿素含量。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正常光照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降低,因此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是降低的。

(4)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增施氮肥对提髙小麦产量作用更显著的光照条件是正常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