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重要考点专训练卷: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高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广西壮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170余件(套),展现了广西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这说明( )

①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分割、存在差异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渐趋一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大芦山彝族青菜节、思茅港镇傣族泼水节、倚象镇云盘山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日各具特色,庆祝这些民族节日( )

①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是展示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如我国北方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这些姿质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 )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②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应给予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

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孕育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会毁灭埋在下面的文化脊梁和精神家园。这警示我们( )

①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②先继承再发展传统文化

③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④要树立文化自觉,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6、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版。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④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从文化的作用角度看,关注网络安全( )

①有利于捍卫国家信息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②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③有利于发展大众传媒,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有利于防范西方的价值渗透,抵制文化霸权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④   D. ③④

8、

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系列活动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市湄洲岛举行。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能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这表明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决定政治发展的方向

③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交流能促进政治互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会议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有利于提高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②有利于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③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④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巩固中华民族精神根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0、

经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法国名著《茶花女》、英国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也征服了中国观众和读者;改编自我国爱情名著《牡丹亭》的同名舞剧在纽约上演,鲜明的中国风韵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1)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

材料二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2)阅读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应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

高考政治重要考点专训练卷: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高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广西壮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170余件(套),展现了广西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这说明( )

①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分割、存在差异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渐趋一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题干中,《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展现了广西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这说明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故①③正确;中华各民族文化虽存在差异,但同属中华文化,②观点错误;④“渐趋一致”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

2、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①正确;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②表述错误,排除;通过诗歌表达思乡之情,说明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故③正确;④“回归”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3、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大芦山彝族青菜节、思茅港镇傣族泼水节、倚象镇云盘山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日各具特色,庆祝这些民族节日( )

①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是展示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①②符合题意;汉字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故③错误;文化遗产是展示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故④错误。故选A。

4、

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如我国北方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这些姿质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 )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②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应给予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传统建筑。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①错误;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故②③④正确。故选C。

5、

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孕育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会毁灭埋在下面的文化脊梁和精神家园。这警示我们( )

①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②先继承再发展传统文化

③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④要树立文化自觉,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自觉自信的相关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①中“一切”说法太绝对,故排除①;继承和发展不分先后,故②错误;面对古村落文化的毁灭,其实我们应该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故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6、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版。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④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错误,各种不同的手段都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不能说纸质书更能促进文化传播;②错误,新的传媒的出席不意味着旧的手段的消失;“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无论是大众传媒还是纸质书都利于促进文化发展,④符合题意。

7、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从文化的作用角度看,关注网络安全( )

①有利于捍卫国家信息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②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③有利于发展大众传媒,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有利于防范西方的价值渗透,抵制文化霸权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化的作用。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从文化的作用角度看,关注网络安全有利于防范西方的价值渗透,抵制文化霸权,有利于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①③。故选C。

8、

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系列活动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市湄洲岛举行。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能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这表明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决定政治发展的方向

③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交流能促进政治互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互信,故①④入选;文化影响政治的发展,但不是决定政治发展的方向,②说法错误,排除;经济发展是文化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会议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有利于提高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②有利于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③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④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巩固中华民族精神根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①不是“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意义,故排除①;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故②错误;“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③正确;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巩固中华民族精神根基,故④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0、

经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法国名著《茶花女》、英国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也征服了中国观众和读者;改编自我国爱情名著《牡丹亭》的同名舞剧在纽约上演,鲜明的中国风韵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1)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

材料二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2)阅读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应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

【考点】
【答案】

(1)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③文化多样性与共性的统一,使得文化交流既有可能,又有必要。

(2)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解析】

此题以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作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此题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比较简单的简答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③文化多样性与共性的统一,使得文化交流既有可能,又有必要。

(2)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此题要求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应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从知识范围看,设问没有直接限定具体的知识范围,要求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主要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说明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首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然后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