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高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7题,共85分)

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

“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某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A.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C. 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D. 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3、

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唯物史观是( )

A.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③→②→④   B. ②→①→③   C. ④→③→①   D. ①→④→②

5、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发展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发展

6、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只有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A.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 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10、

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 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C. 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 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11、

2013 年 6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2、

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信誉。

截至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C.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15、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③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但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17、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思维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D.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精品”特色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健心杯”主题班会课竞赛,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有的学校开展“明思杯”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精品”特色活动的合理性。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县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通过举办“火把节”巧用彝族历史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因高扬民族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B县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高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17题,共85分)

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光未然、冼星海在投身抗战的实践中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激发了民族抗战热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说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C说法正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主客观条件,A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社会变革,B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实现的,D不合题意。故该题答案选C。

2、

“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某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A.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C. 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D. 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有人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某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

3、

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唯物史观是( )

A.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道理,故A选项入选。B选项是认识论的内容。D选项是辩证法的观点。C选项没有体现。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③→②→④   B. ②→①→③   C. ④→③→①   D. ①→④→②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运行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上层建筑的调整,题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应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应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应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A选项观点③→②→④符合上述分析,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作用并不是完善生产关系,私营经济和外贸经济适应较低生产力水平,故排除。故选A。

5、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发展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发展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说明了科技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发展。故本题选D项。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有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成为“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说明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手机。我们应该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同时要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②③符合题意,选C。①选项表述夸大了手机的影响,手机并不能控制社会。故排除。人性弱点是不能消除的,故④观点也错误,排除。本题选C。

7、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只有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仅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故①④入选。选B。

8、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②选项表述本身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选项错误,矛盾共性与个性二者不能比较优劣。题目中,“先试点后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了;故①④入选。选B。

9、

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A.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 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职业教育中,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 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这说明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故A选项入选。B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D选项错误,不能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10、

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 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C. 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 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两点论与重点论。C、D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11、

2013 年 6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材料中“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体现了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体现了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强调的是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不符合题意;“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不符合题意;“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体现了事物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符合题意。故选B。

12、

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信誉。

截至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信誉,从哲学上来看,其做法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也说明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新事物刚产生的时候其力量一般是很弱小的。④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选B。

13、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①选项错误,实践的的不断完善决定着认识的不断深化。③选项错误,认识的发展也具有其客观规律性。题目中,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故②④入选。选C。

14、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C.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故B选项入选。A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排除。D选项错误,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不存在谬误。

15、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③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其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才有。②选项错误,人的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客观事物。题目中,“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东西;故③④入选。选D。

16、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但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但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故B选项入选。A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选项是客观唯心主义。D选项是不可知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7、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思维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D.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都说明了我们可以认识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即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选项入选。B选项是唯心主义。C选项错误,思维不能起决定作用。D选项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

【考点】
【答案】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解析】

本题以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故本题着重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角度说明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即可。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精品”特色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健心杯”主题班会课竞赛,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有的学校开展“明思杯”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精品”特色活动的合理性。

【考点】
【答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学校的情况、学生成长的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是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前提。各校根据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解析】

本题以为了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学校的具体的做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精品”特色活动的合理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相关知识。“一校一精品”特色活动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的,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故可以从矛盾具有特殊性以及其方法论要求的角度进行展开分析即可。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然后结合材料展开即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

【考点】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析】

本题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故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可。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县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通过举办“火把节”巧用彝族历史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因高扬民族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B县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考点】
【答案】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A县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B县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

本题以A县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说明观点: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A县与B县的做法进行解读,然后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材料中,A县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B县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