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高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2、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入,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不可。这表明(  )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人们价值观不同交往采取的方式不同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

某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2016年11月起,该市在高校和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剧目进校园”展演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  )

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 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 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5、

2017年春节期间,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庆氛围。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

A.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 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6、

2014年9月3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著名智库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的竞争力在全球名列第28位,比上年提升一位。不断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

①是基于经济实力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②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③必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是基于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2014年11月10日晚,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和夫人身着“新中装”在水立方集体亮相。“新中装”是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这表明(  )

①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经济政治活动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④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获取有声有像的海量信息……但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纸质图书,网络文学的阅读代替不了在名著经典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阅读经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①名著经典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②悠久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经典名著

③阅读经典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

④对话古圣今贤才能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9、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

A. 只有否定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与创新

B. 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C. 对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D.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10、

文艺创作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文艺创作(  )

①缺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

②缺少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③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④是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教育的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2014年9月6日,习近平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贺信中表示,扩大中欧人文交往,对增进互相了解、促进社会繁荣、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这是因为(  )

①文化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当前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④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充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A. 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C.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4、

漫画《中“头彩”》从一个侧面说明(  )

1

A.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1月10日晚,在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代表招待晚宴和晚会上,各国领导者和政要及其配偶身着中方为其特别定制的中国服装集体亮相。“新中装”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国祈福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深厚、传承不灭的精神。

材料二 “新中装”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创新了款式设计,素雅、大方,充分彰显出“大国之气”。一方面是明显保存了中国元素,如立领、对襟、连肩袖、旗袍等形式;另一方面,在融入传统因素的基础上,创新出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新风格,如开襟有风衣、西装便服之韵等。可谓低调的奢华,丰姿绰约。

(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新中装”亮相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装”的设计是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

1

材料一 2014年12月14日,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产业融合”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为期四天的第九届北京文博会,共举办了主题报告会、展览会、推介交易、创意活动、论坛会议等150多场文化创意主题活动,吸引了3个国际组织、33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境外代表团,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123万人次参加了本届文博会活动。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博会期间,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产品交易、产业园区建设和入驻、项目投资、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1 054.56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签约、成交呈现如下特点:(1)北京企业与兄弟省区市企业联合投资项目数量增长,首都优势文化资源拉动区域经济趋势明显;(2)文化贸易成交进一步增长;(3)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平台类项目数量增加;(4)文化与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的项目大幅度增长。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举办文博会的依据。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北京文博会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高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14题,共70分)

1、

《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第②④项符合题意。。“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方针,第①项不符合题意。第④项是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针对传统文化来说的,不符合题意。

2、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入,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由此可见,③④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3、

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不可。这表明(  )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人们价值观不同交往采取的方式不同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而美国人见面时一般是打声招呼就可以了,法国人则一般要与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这说明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对该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4、

某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2016年11月起,该市在高校和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剧目进校园”展演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  )

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 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 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某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例如该市在高校和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剧目进校园”展演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故D选项入选。A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C选项错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5、

2017年春节期间,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庆氛围。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

A.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 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考点】
【答案】

B

【解析】

2017年春节期间,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庆氛围。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B选项入选。A、C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6、

2014年9月3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著名智库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的竞争力在全球名列第28位,比上年提升一位。不断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

①是基于经济实力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②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③必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是基于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题目中,根据《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我国的竞争力在全球名列第28位,比上年提升一位。不断提升我国的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故②③选项入选。①选项以偏概全,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文化不能是决定力量。选C。

7、

2014年11月10日晚,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和夫人身着“新中装”在水立方集体亮相。“新中装”是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这表明(  )

①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经济政治活动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④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各国领导人和夫人在会议期间穿中式服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式服装是改良了的中式服装,是在中国传统服装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的。②③是正确的;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优秀文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①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8、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获取有声有像的海量信息……但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纸质图书,网络文学的阅读代替不了在名著经典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阅读经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①名著经典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②悠久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经典名著

③阅读经典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

④对话古圣今贤才能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互联网代替不了纸质图书,网络文学的阅读代替不了在名著经典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阅读经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名著经典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阅读经典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C。

9、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

A. 只有否定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与创新

B. 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C. 对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D.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在对待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时需要将“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这是因为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故B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完全否定。C选项表述错误,继承与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D选项与题意无关。

10、

文艺创作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文艺创作(  )

①缺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

②缺少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③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④是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文艺创作如果“以洋为尊”, 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等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文艺创作缺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错误表述是对题目的歪曲理解。选A。

11、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教育的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教育的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①②选项入选。③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选项错误,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故选A.

知识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关系

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与传播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2014年9月6日,习近平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贺信中表示,扩大中欧人文交往,对增进互相了解、促进社会繁荣、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这是因为(  )

①文化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当前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④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习近平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贺信中表示,扩大中欧人文交往,对增进互相了解、促进社会繁荣、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故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选A。

13、

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充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A. 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C.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每年的春节,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D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选项“稳定不变”的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4、

漫画《中“头彩”》从一个侧面说明(  )

1

A.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该人脑袋上撞了一个大包,就跑去买彩票认为自己会中“头彩”,他将自己脑袋“中头彩”与买彩票联系了起来,说明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C选项入选。A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文化对社会的影响。B、D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1月10日晚,在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代表招待晚宴和晚会上,各国领导者和政要及其配偶身着中方为其特别定制的中国服装集体亮相。“新中装”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国祈福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深厚、传承不灭的精神。

材料二 “新中装”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创新了款式设计,素雅、大方,充分彰显出“大国之气”。一方面是明显保存了中国元素,如立领、对襟、连肩袖、旗袍等形式;另一方面,在融入传统因素的基础上,创新出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新风格,如开襟有风衣、西装便服之韵等。可谓低调的奢华,丰姿绰约。

(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新中装”亮相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装”的设计是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

【考点】
【答案】

(1)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各国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新中装”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做到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新中装”明显保存了中国元素的特色,同时又在融入传统因素的基础上,创新出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新风格,实现低调的奢华、丰姿绰约的效果。

【解析】

本题材料一以“新中装”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国祈福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深厚、传承不灭的精神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新中装”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充分彰显出“大国之气”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新中装”亮相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意义。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考生可以从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及增强民族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说明“新中装”的设计是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故考生可以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以及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答即可。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

1

材料一 2014年12月14日,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产业融合”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为期四天的第九届北京文博会,共举办了主题报告会、展览会、推介交易、创意活动、论坛会议等150多场文化创意主题活动,吸引了3个国际组织、33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境外代表团,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123万人次参加了本届文博会活动。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博会期间,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产品交易、产业园区建设和入驻、项目投资、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1 054.56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签约、成交呈现如下特点:(1)北京企业与兄弟省区市企业联合投资项目数量增长,首都优势文化资源拉动区域经济趋势明显;(2)文化贸易成交进一步增长;(3)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平台类项目数量增加;(4)文化与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的项目大幅度增长。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举办文博会的依据。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北京文博会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考点】
【答案】

(1)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举办文博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力。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举办文博会,有利于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 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拉动经济发展。②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既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举办文博会的依据。依据类材料题通常考查考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此类试题从解答方式上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引申类,材料只展示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此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另一类是隐含类,设问所指向的原因,就隐藏在材料的具体表述中。本题考生需要充分发散思维,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展开。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说明北京文博会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故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