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高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说:“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宇宙间的原子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大小、形状、重量等都各自不同,并且不能毁灭,也不能创造出来。”他认为宇宙间的原子在虚空中永远运动着,由于旋涡式的运动,把大的一些原子赶到旋涡中心而形成了地球,而较细小的水、气、火等原子被赶到空间,产生了环绕地球的旋涡运动。地球以外的大原子聚在一起形成湿块,靠它们通过旋涡时的运动变得干燥而燃烧起来形成天体。从以上材料来看,留基伯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在充分认识现象的基础上,抓住宇宙变化发展的本质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用物质世界本身的事物来说明物质世界

2、

  从内地到香港20多年,我感到香港在艺术环境上有些地方值得内地借鉴。比如,香港对创作人才最大的保障就是文化秩序。这归功于这么多年来艺术的正常发展,也基于市场的培养。香港的艺术人才没有职称,也不分一级、二级,但谁是一级编剧,谁是一级导演,市场自有区分。我想,如果说保障的话,那就是,香港的这种文化秩序保障了社会承认人才。民众欣赏的水准、艺术的秩序在无形中管理着艺术市场。大陆也应该多一些扶持,少一些束缚。

——何冀平(《人民日报》2014年8月29日12版)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A.从香港和大陆的实际情况出发,各自采用不同的文艺发展方式

B.营造良性的艺术环境,必须从实践中探索方法和路径

C.构建良性艺术环境和文化秩序,必须尊重和发挥文艺自身规律的作用

D.推动文艺的繁荣发展,必须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

3、

“如果他们懂得利用自然的方法,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这句话中的“自然的方法”是指

A.大自然运动的规律 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C.隐藏在规律背后“共性的东西” D.根据人类社会需要所制订的共同准则

4、

闽东宁德是福建与贫困决战的主战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全市有6县52乡,个个头戴国家或省级“贫困帽”。几年来,当地干部群众从生态入手,发展当地的特色白茶产业,分别在全省首推茶叶生产可追溯体系、把生态白茶产业和茶品质量安全列为全市乡、村两级干部考核内容等。目前该产业已带动90%的农业人口实现增收,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02元。闽东宁德地区之所以能让“生态变金”,原因在于

A.通过创新产品、服务,推动白茶相关产业结构升级

B.通过研究本地实际情况,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通过学习、借鉴各地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推动当地农民增收

D.通过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提升当地农业生产率

5、

毛泽东同志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因为

A.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

B.间接经验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C.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谓科学性是指

A.不仅能够正确解释世界,而且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B.正确阐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并指导人们的认识与实践

C.使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

D.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

7、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通过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等方面,通过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真正沉浸到所设计的环境中。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虚拟现实技术中的“现实”属于

A.物质范畴 B.意识领域

C.客观实在 D.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物质体系

8、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以下关于实践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B.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能够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

D.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9、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事物运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是

A.相对于地面的骑车加速 B.相对于某一年龄段的性格变化

C.相对于地球的同步卫星 D.相对于某一国家的政策沿革

10、

近年来,“工业4.0”概念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模式

工业1.0

工业2.0

工业3.0

工业4.0

特征

机械制造时代,时间大概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就是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时间大概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就是在劳动分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电子信息化时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现在。在升级工业2.0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

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据上表内容概括,工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A.更专注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B.不断淘汰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C.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链整合 D.不断提高工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11、

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为城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重要机遇。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应用目的和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构建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第二个层面,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采用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设备开展养老服务,采用“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方式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第三个层面,促进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及智能终端,以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推动的市场化运营推广的智能养老应用。以上材料旨在说明

A.信息化“智慧养老”的重要意义 B.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

C.信息化“智慧养老”的具体措施 D.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2、

海关总署公布2015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0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进口9.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4%;。由此可推测

A.2015年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幅度较大 B.2015年我国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

C.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过程中 D.中国未来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13、

自2009年以来,“双十一”消费盛宴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已覆盖越来越广阔的行业。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汽车、房地产企业商接棒,将“双十一”设为重要销售节点进行促销。在手段上,移动互联、快捷支付等领域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断创新。这一消费时点迎合并充分挖掘出国民升级的消费需求。国民消费需求的升级,从根本原因来说,是人们

A.受大众消费心理的影响 B.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

C.收入水平的提高 D.消费风尚发生改变

14、

  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的向往。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

以上材料的主旨是

A.促进发展是实现和平、解决挑战的关键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解决挑战的根本出路是谋和平、促发展 D.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挑战与难关

15、

以下有关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和地区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当代国际最重要的组织

B.联合国的宗旨概括来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C.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每项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同意,便可通过

D.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进行的各项工作

16、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1月2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闭幕。大会先后表决通过了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上海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决议、关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以上三项决议分别体现了上海市人大行使

A.监督权地方立法权监督权 B.监督权监督权监督权

C.决定权决定权监督权 D.监督权决定权监督权

17、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为此,我们要致力于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加强互联网建设是我国实现网络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

C.综合国力奠定了“网络强国梦”的物质基础

D.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实力

18、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

A.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继续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C.坚持依法自治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9、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我们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培育和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根据以上目标和要求,我们首先要致力于军队的

A.正规化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革命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这是由于

A.产品的多样性 B.市场的流动性 C.民主的程序化 D.利益的多元化

21、

下列有关国务院与全国人大两者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 B.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的领导

C.国务院与全国人大互相监督 D.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的命令

22、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在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从国体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农民是我国

A.阶级基础组成部分 B.人数最多的群体

C.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D.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

二、(共4题,共20分)

2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于11月1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习近平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相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推进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挥“供给侧”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24、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国际社会中,用历史类比法描述复杂的中美关系相当普遍,“修昔底德陷阱”即是一例。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来的。公元前5世纪,海洋国家雅典崛起成为古希腊文明的中心,但雅典的崛起导致了另一个陆地国家斯巴达的深刻恐惧。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展开了竞争、对立并形成各自同盟,最后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战争。在长达30年的战争后,最终双方都衰落了。

当今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论调:“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等传统强国发生冲突。”对此,有专家认为:“中美之间有着很多利益共同点,只要双方正视历史与现实、理性管控分歧、正确预判趋势,完全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对此,他提出:首先,中美两国都要认真了解彼此的国情、倾听各方观点,并有效甄别和筛选;第二,要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经验,多收集历史上大国之间避免冲突的案例。做到以上两点,中美之间就能在国际社会构建一种新兴大国关系,和平共处、共同推动世界发展。

运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原理,评价这位专家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25、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之际,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运用“人民政权”和“党的领导”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党为什么提出2020年必须实现脱贫?

26、

  2015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的“一周岁”生日。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更是确保中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法制保证。国家宪法日设立一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让民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努力把宪法精神浸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上海,宣扬法治精神和尊法意识的活动也在生动地开展。某中学在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上海市高中生法治教育体系的提案》,通过调查、采访、资料检索等方式,探究法治教育与高中教育相结合的体系与模式。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依法治国的本质。

(2)在《关于加快完善上海市高中生法治教育体系的提案》形成过程中,该学校模拟政协提案小组提出应加快人大在高中生法治教育方面的立法。请运用政治常识,为该小组“关于人大如何推进法治教育方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建议”提出思路。

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高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说:“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宇宙间的原子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大小、形状、重量等都各自不同,并且不能毁灭,也不能创造出来。”他认为宇宙间的原子在虚空中永远运动着,由于旋涡式的运动,把大的一些原子赶到旋涡中心而形成了地球,而较细小的水、气、火等原子被赶到空间,产生了环绕地球的旋涡运动。地球以外的大原子聚在一起形成湿块,靠它们通过旋涡时的运动变得干燥而燃烧起来形成天体。从以上材料来看,留基伯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在充分认识现象的基础上,抓住宇宙变化发展的本质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用物质世界本身的事物来说明物质世界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A:材料中留基伯的观点强调原子,这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客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因而无法抓住世界的本质,B不符合题意。

CD:试题强调“从材料上看”,强调对材料本身的理解和分析,C不符合试题要求,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

  从内地到香港20多年,我感到香港在艺术环境上有些地方值得内地借鉴。比如,香港对创作人才最大的保障就是文化秩序。这归功于这么多年来艺术的正常发展,也基于市场的培养。香港的艺术人才没有职称,也不分一级、二级,但谁是一级编剧,谁是一级导演,市场自有区分。我想,如果说保障的话,那就是,香港的这种文化秩序保障了社会承认人才。民众欣赏的水准、艺术的秩序在无形中管理着艺术市场。大陆也应该多一些扶持,少一些束缚。

——何冀平(《人民日报》2014年8月29日12版)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A.从香港和大陆的实际情况出发,各自采用不同的文艺发展方式

B.营造良性的艺术环境,必须从实践中探索方法和路径

C.构建良性艺术环境和文化秩序,必须尊重和发挥文艺自身规律的作用

D.推动文艺的繁荣发展,必须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规律发展文化。AB:试题指向的是材料的实质,即规律性的认识,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不是指向发展的方式、方法和路径,AB不符合题意。

C:材料强调了依靠文化秩序、艺术秩序来发展文化艺术,这说明构建良性艺术环境和文化秩序,必须尊重和发挥文艺自身规律的作用,C符合题意。

D:材料的主旨不是推动文艺的繁荣发展,必须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D排除。

故本题选C。

3、

“如果他们懂得利用自然的方法,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这句话中的“自然的方法”是指

A.大自然运动的规律 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C.隐藏在规律背后“共性的东西” D.根据人类社会需要所制订的共同准则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懂得利用自然的方法”就是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符合题意。

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材料的主旨内容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材料的主旨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是隐藏在规律背后“共性的东西”,C排除。

D:材料强调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根据人类社会需要所制订的共同准则”属于规则范畴,与规律是两码事,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

闽东宁德是福建与贫困决战的主战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全市有6县52乡,个个头戴国家或省级“贫困帽”。几年来,当地干部群众从生态入手,发展当地的特色白茶产业,分别在全省首推茶叶生产可追溯体系、把生态白茶产业和茶品质量安全列为全市乡、村两级干部考核内容等。目前该产业已带动90%的农业人口实现增收,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02元。闽东宁德地区之所以能让“生态变金”,原因在于

A.通过创新产品、服务,推动白茶相关产业结构升级

B.通过研究本地实际情况,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通过学习、借鉴各地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推动当地农民增收

D.通过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提升当地农业生产率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A:材料未体现推动白茶相关产业结构升级,A不符合题意。

B:“当地干部群众从生态入手,发展当地的特色白茶产业”、“首推茶叶生产可追溯体系”,促使人民群众增收,这表明能让“生态变金”,原因在于当地通过研究本地实际情况,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学习、借鉴各地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C排除。

D:材料未涉及通过降低资源消耗,提升当地农业生产率,D排除。

故本题选B。

5、

毛泽东同志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因为

A.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

B.间接经验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C.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A:“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A符合题意。

B:书本知识可帮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但材料强调的是直接经验,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寻求真知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

D:题中名言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不是阐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谓科学性是指

A.不仅能够正确解释世界,而且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B.正确阐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并指导人们的认识与实践

C.使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

D.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A:“不仅能够正确解释世界,而且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是指革命性,A不符合题意。

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科学性是指正确阐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并指导人们的认识与实践,B符合题意。

C:“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不是科学性的准确含义,C不符合题意。

D:“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是所有哲学的特点,不是科学性的含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通过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等方面,通过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真正沉浸到所设计的环境中。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虚拟现实技术中的“现实”属于

A.物质范畴 B.意识领域

C.客观实在 D.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物质体系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意识的本质。ABC:VR(虚拟现实技术)主要通过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等方面,通过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真正沉浸到所设计的环境中,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虚拟现实技术中的“现实”属于意识领域,而不是物质范畴,B正确且符合题意,AC排除。

D:虚拟现实技术中的“现实”属于主观精神而不是绝对精神,D排除。

故本题选B。

8、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以下关于实践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B.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能够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

D.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A: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A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B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C:实践具有能动性,能够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C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D:物质生产实践,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D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入选。

故本题选D。

9、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事物运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是

A.相对于地面的骑车加速 B.相对于某一年龄段的性格变化

C.相对于地球的同步卫星 D.相对于某一国家的政策沿革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相对静止。A:相对于地面的骑车加速,这属于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属于运动,A不符合题意。

B:静止的含义之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

C: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C符合题意。

D:相对于某一国家的政策沿革,体现政策的变化,属于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

近年来,“工业4.0”概念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模式

工业1.0

工业2.0

工业3.0

工业4.0

特征

机械制造时代,时间大概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就是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时间大概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就是在劳动分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电子信息化时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现在。在升级工业2.0的基础上,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再进一步大幅度提高。

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据上表内容概括,工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A.更专注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B.不断淘汰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C.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链整合 D.不断提高工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发展。A:材料不涉及更专注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不涉及不断淘汰过剩产能,B不符合题意。

C:从工业1.0到工业2.0,并不能表明提高信息化水平,C不符合题意。

D:从工业1.0到工业4.0,工业模式依次经历了机械制造、电气化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化、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说明工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工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

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为城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重要机遇。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应用目的和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构建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第二个层面,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采用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化设备开展养老服务,采用“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方式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第三个层面,促进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及智能终端,以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推动的市场化运营推广的智能养老应用。以上材料旨在说明

A.信息化“智慧养老”的重要意义 B.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

C.信息化“智慧养老”的具体措施 D.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智慧养老”的具体措施。C: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应根据应用目的和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面,意味着材料阐释的是信息化“智慧养老”的具体措施,C符合题意。

ABD:材料未阐释信息化“智慧养老”的重要意义、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

海关总署公布2015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0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进口9.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4%;。由此可推测

A.2015年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幅度较大 B.2015年我国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

C.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过程中 D.中国未来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外贸易。A:2015年11月我国出口12.7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进口9.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4%,出口远大于进口,说明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幅度较大,A符合题意。

B:材料未涉及贸易逆差,B不符合题意。

C:材料分析的是我国经济,未涉及世界经济,C不符合题意。

D:材料未涉及我国经济的增速,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

自2009年以来,“双十一”消费盛宴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已覆盖越来越广阔的行业。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汽车、房地产企业商接棒,将“双十一”设为重要销售节点进行促销。在手段上,移动互联、快捷支付等领域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断创新。这一消费时点迎合并充分挖掘出国民升级的消费需求。国民消费需求的升级,从根本原因来说,是人们

A.受大众消费心理的影响 B.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

C.收入水平的提高 D.消费风尚发生改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A:大众消费心理,是主观的,不能成为根本原因,A错误。

BD: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消费风尚发生改变,都不是国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根本原因,BD排除。

C: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个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国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根本原因,C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

  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的向往。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

以上材料的主旨是

A.促进发展是实现和平、解决挑战的关键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解决挑战的根本出路是谋和平、促发展 D.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挑战与难关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时代主题。A:“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的向往。”这说明促进发展是实现和平、解决挑战的关键,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依靠发展解决问题,未强调和平,B排除。

C:材料反映了解决挑战的根本出路是谋和平、促发展,但“谋和平”不是材料强调的,C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D: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挑战与难关,但不是材料强调的,D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故本题选A。

15、

以下有关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和地区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当代国际最重要的组织

B.联合国的宗旨概括来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C.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每项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同意,便可通过

D.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进行的各项工作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性质、联合国宗旨、安理会原则、中国与联合国。A: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非主权国家不能加入,A错误。

B:联合国的宗旨概括来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B正确。

C: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否决权”,每项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不同意,便不通过,C排除。

D: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进行的各项工作,D排除。

故本题选B。

16、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1月2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闭幕。大会先后表决通过了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上海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决议、关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以上三项决议分别体现了上海市人大行使

A.监督权地方立法权监督权 B.监督权监督权监督权

C.决定权决定权监督权 D.监督权决定权监督权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大的职权。AB:关于上海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决议上海市人大行使的决定权,AB排除。

C:大会先后表决通过了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是上海市人大行使监督权,C排除。

D:上海市人大在表决通过了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行使监督权、关于上海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决议行使决定权、关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行使监督权,D正确。

故本题选D。

17、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为此,我们要致力于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加强互联网建设是我国实现网络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

C.综合国力奠定了“网络强国梦”的物质基础

D.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实力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性质、国际竞争。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人民谋利益,A正确且符合题意。

BCD:试题强调根本原因,“加强互联网建设是我国实现网络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综合国力奠定了“网络强国梦”的物质基础”、“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实力”,说法均正确,但均不符合试题要求,BCD排除。

故本题选A。

18、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

A.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继续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C.坚持依法自治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原则。D: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符合题意。

AC:我国只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AC排除。

B: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存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举措,不是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的核心,B排除。

故本题选D。

19、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我们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培育和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根据以上目标和要求,我们首先要致力于军队的

A.正规化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革命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方向。B: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步上来,B符合题意。

A:正规化强调的是依法治军,加强管理,材料未涉及,A不符合题意。

C:思想政治建设是革命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材料未涉及,C排除。

D:材料未涉及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这是由于

A.产品的多样性 B.市场的流动性 C.民主的程序化 D.利益的多元化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ABC:三项都不是材料中“动力机制”,都与材料无关,ABC不符合题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这是由于利益的多元化,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1、

下列有关国务院与全国人大两者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 B.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的领导

C.国务院与全国人大互相监督 D.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的命令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大与政府的关系。A: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A符合题意。

B: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B错误。

C: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不是相互监督,C错误。

D:国务院执行全国人大的决定,不是命令,D错误。

故本题选A。

22、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在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从国体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农民是我国

A.阶级基础组成部分 B.人数最多的群体

C.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D.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性质。A:试题指向是国体角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联盟是我国的阶级基础,A符合题意。

BCD:人数最多的群体、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都不是从国体角度看问题,BCD排除。

故本题选A。

二、(共4题,共20分)

2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于11月1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习近平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相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推进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挥“供给侧”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考点】
【答案】

答案示例: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科技要素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优化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可以通过发挥劳动力要素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通过教育、生育政策等方式推动劳动者数量、智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今年我国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使农村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未来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可以通过发挥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提高创新存活率和转化率、发挥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可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促进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可以促进生产与生态的平衡,从而使得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例如,我国提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和存活率,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解析】

本题以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材料,从《经济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论述论证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挥“供给侧”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本题的主题词是供给侧改革,考生围绕这个关键词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关知识确定总论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科技要素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优化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总论点下分解出分论点,对试题进行论述。

分论点一: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可以通过发挥劳动力要素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处结合劳动力要素加以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通过教育、生育政策等方式推动劳动者数量、智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举例例证:可例举《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加以阐释:今年我国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使农村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未来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分论点二: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可以通过发挥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处结合科学技术要素加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提高创新存活率和转化率、发挥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可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促进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可以促进生产与生态的平衡,从而使得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举例例证:可例举“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加以阐释:我国提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和存活率,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24、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国际社会中,用历史类比法描述复杂的中美关系相当普遍,“修昔底德陷阱”即是一例。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来的。公元前5世纪,海洋国家雅典崛起成为古希腊文明的中心,但雅典的崛起导致了另一个陆地国家斯巴达的深刻恐惧。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展开了竞争、对立并形成各自同盟,最后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战争。在长达30年的战争后,最终双方都衰落了。

当今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论调:“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等传统强国发生冲突。”对此,有专家认为:“中美之间有着很多利益共同点,只要双方正视历史与现实、理性管控分歧、正确预判趋势,完全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对此,他提出:首先,中美两国都要认真了解彼此的国情、倾听各方观点,并有效甄别和筛选;第二,要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经验,多收集历史上大国之间避免冲突的案例。做到以上两点,中美之间就能在国际社会构建一种新兴大国关系,和平共处、共同推动世界发展。

运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原理,评价这位专家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考点】
【答案】

答案示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同时也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才能使人的认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视历史与现实”指的是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理性管控分歧、正确预判趋势”指的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加工制作,从而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要使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首先要积累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构建新型中美关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首先是要中美两国在甄别筛选的前提下,加深对彼此历史现实的认知、对世界历史的认知。

要使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还必须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中美之间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两国关系,凝聚并扩大双方共识、有效管控彼此分歧,从而正确预判两国关系的未来,有效避免陷入大国冲突的陷阱。只有这样中美两国才能联手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该专家只提到了掌握和了解各自国情、历史案例等感性材料,忽视了理性分析和判断等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因此他的论述是不完整的。

【解析】

本题以中美关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专家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为材料,从《哲学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原理,评价这位专家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的相关知识,然后认真分析专家的论述。先总体阐释知识依据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然后分为三个层次分析学者的论述:知识层次一: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同时也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才能使人的认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视历史与现实”指的是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理性管控分歧、正确预判趋势”指的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加工制作,从而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知识层次二:要使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首先要积累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构建新型中美关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首先是要中美两国在甄别筛选的前提下,加深对彼此历史现实的认知、对世界历史的认知。

知识层次三:要使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还必须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中美之间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两国关系,凝聚并扩大双方共识、有效管控彼此分歧,从而正确预判两国关系的未来,有效避免陷入大国冲突的陷阱。只有这样中美两国才能联手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最后,总结该专家的论述:该专家只提到了掌握和了解各自国情、历史案例等感性材料,忽视了理性分析和判断等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因此他的论述是不完整的。

25、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之际,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运用“人民政权”和“党的领导”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党为什么提出2020年必须实现脱贫?

【考点】
【答案】

答案示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扶贫开发、全面脱贫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农民是我国政权根本依靠力量之一。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也有利于人民政权的稳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

因此,党中央2020年必须实现脱贫。

【解析】

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为材料,从《政治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材料与知识的整合能力、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人民政权”和“党的领导”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党为什么提出2020年必须实现脱贫?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人民政权”和“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地位,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国家政权。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扶贫开发、全面脱贫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人民政权角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农民是我国政权根本依靠力量之一。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也有利于人民政权的稳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结论:党中央2020年必须实现脱贫。

26、

  2015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的“一周岁”生日。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更是确保中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法制保证。国家宪法日设立一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让民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努力把宪法精神浸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上海,宣扬法治精神和尊法意识的活动也在生动地开展。某中学在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上海市高中生法治教育体系的提案》,通过调查、采访、资料检索等方式,探究法治教育与高中教育相结合的体系与模式。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依法治国的本质。

(2)在《关于加快完善上海市高中生法治教育体系的提案》形成过程中,该学校模拟政协提案小组提出应加快人大在高中生法治教育方面的立法。请运用政治常识,为该小组“关于人大如何推进法治教育方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建议”提出思路。

【考点】
【答案】

(1)依靠、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崇尚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关键点: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崇尚法律权威)

(2)示例1:组织教育、法律领域专业人士论证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广泛征求民意,使法律更加符合高中生、法律推广的规律;同时拓宽和丰富公民参与相关立法的途径与形式,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从而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示例2:组织教育、法律领域专业人士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广泛征求民意,使法律更加符合社会规律;同时拓宽和丰富公民参与相关立法的途径,使法律符合人民意志,从而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解析】

本题以宪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宪法日的活动为材料,从《政治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依法治国的本质。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回顾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关于依法治国的本质,教材有明确的阐释,直接书写可。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请运用政治常识,为政协提案小组“关于人大如何推进法治教育方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建议”提出思路。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微观考查。试题设问的主体为政协,考生可先回顾政协的相关知识,试题指向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形成答案要点:示例一:从民主、科学两个角度阐释:组织教育、法律领域专业人士论证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广泛征求民意,使法律更加符合高中生、法律推广的规律;同时拓宽和丰富公民参与相关立法的途径与形式,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从而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示例二:从民主、科学两个角度阐释:组织教育、法律领域专业人士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广泛征求民意,使法律更加符合社会规律;同时拓宽和丰富公民参与相关立法的途径,使法律符合人民意志,从而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