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过关与随堂检测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

A. 超过官营手工业

B. 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C. 专业化特征明显

D. 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

2、

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3、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4、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5、

商业活动是古代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至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橫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淸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2题,共10分)

6、

秦朝时期,政府在咸阳设置的东西织室规模很大,其艺术吸收了当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7、

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农经济有利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过关与随堂检测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

A. 超过官营手工业

B. 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C. 专业化特征明显

D. 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将民间丝织业与官营手工业进行比较,不能说明苏州民间丝织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体现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故B错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说明苏州民间丝织业专业化特征明显,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民间丝织业推动海外贸易繁荣,故D错误。故选C。

2、

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汉文帝时期允许百姓从事官府垄断的行业,说明政府采取了惠商政策,故D项正确;A项中已经放弃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中地位没有体现。

3、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题干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自给自足的闲适的生活状态。所以D正确;A集体耕作没体现;B土地应归农民个人私有;C产品主要供自己家庭消费。

4、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说明农产品作物逐渐商品化,故D项正确;A项中阻碍体现不出;B项中新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是南宋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5、

商业活动是古代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至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橫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淸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考点】
【答案】

(1)特点:位于交通便利处;商业繁荣;出现富商大贾。

朝代:西汉。

(2)表现:出现瓦子(专门的娱乐场所);服务业发展;夜市繁荣。

影响:打破坊市界限。经济功能增强。

(3)发展:商业市镇繁荣;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徽商)。

关系:互相促进。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出现富商大贾等方面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郡国”判断其描述的是西汉的经济发展情况。

(2)本题据材料二“瓦子……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瓦子出现、服务业发展、夜市繁荣等方面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破坊市界限、经济功能增强等方面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本题据材料三“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商业市镇繁荣、地域性商人群体等方面指出明淸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再综合以上材料即可从互相促进的角度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2题,共10分)

6、

秦朝时期,政府在咸阳设置的东西织室规模很大,其艺术吸收了当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规模很大,唐朝丝织业吸收了当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故本题说法错误。

7、

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农经济有利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生产特点之一就是精耕细作,故小农经济有利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故本题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