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县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8题,共9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 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B. 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 “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 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 日本力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D. 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4、

《全球通史》中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沙皇政府

C. 工农苏维埃政府

D. 军事革命委员会

5、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

C.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 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6、

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两种政体是

①君主制

②贵族制

③寡头制

④民主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

A. 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 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8、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

A. 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 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 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 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9、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0、

1967年1月,上海以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一事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 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

B. 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C.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 武斗事件普遍发生

11、

CCTV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你认为六集的主题先后顺序应是

A.峥嵘岁月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

B.峥嵘岁月 伟大转折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

C.千年局变 峥嵘岁月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

D.千年局变 峥嵊岁月 伟大转折 中国新生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

12、

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主要是指

①中国革命有了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革命政党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③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发展前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于2月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从内容看,两件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 属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

B. 旧民族主义的局限不免带来认识上和论说上的混乱

C. 由清未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举这样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D.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看来民国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14、

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完全否定了殖民侵略的消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历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

耆英对某条约的说明:“其英国及属国逃民逃兵若潜进内地中国,也一律送交英国近地理事官领回”。据材料,英国通过该条约在中国取得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驻军权   D.外交豁免权

16、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  )

A.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17、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旨在解决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C.王国内部的权力之争   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18、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性婚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1)晋国是姬姓封国

(2)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3)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4)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1)(2)(3)

B. (1)(2)(4)

C. (2)(3)(4)

D. (1)(3)(4)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加入)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四(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五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会使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

(4)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5)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五中这个法?

(6)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0、

国家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实行改革。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同时,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还从每个部落选1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1)概括归纳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三1911年12月30日,上海《民立报》报道:“南京紧要电报。本日在宁(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者十七省。”“各省代表共四十五人,每省投一票,孙文得十六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3)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陕西岐山县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8题,共9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 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B. 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 “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 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当今国际局势正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格局尚未建立。材料所述现象是“一超多强”格局下国际形势的表现,不是表明遭受巨大挑战。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二战后的局部战争有大国插手,反映了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局部战争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动荡;各类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出经济民主化的趋势。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 日本力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考点】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B、D项是表现不是原因,均排除。

3、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D. 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雅尔塔体系在二战结束后形成,主要是根据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达成的协议,与二战结束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有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4、

《全球通史》中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沙皇政府

C. 工农苏维埃政府

D. 军事革命委员会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材料中的“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是指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因此“新的机构”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答案为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排除B项;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在十月革命后成立,排除C项;军事革命委员会是十月革命起义的军事指挥机构,排除D项。

5、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

C.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 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十月革命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理论本身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只是就他所生活的时代作出预言,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由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具备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B、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6、

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两种政体是

①君主制

②贵族制

③寡头制

④民主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两种政体是贵族制和民主制,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古希腊的城邦中也有实行君主制和寡头制的,但不符合材料中“最流行”的要求,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C项。

7、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

A. 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 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只是、仅仅是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1979年才宣告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和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均是属于新时期中美外交关系的成果,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8、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

A. 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 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 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 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知是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而非之前的革命道路,排除A;B过于夸大,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D不对,如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C符合题意,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相对紧张。

9、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台湾比港澳“更大”的自主权,保持制度不变,不干涉地方事务,外国资本不动,是港澳已经具有的自主权,故排除ABC。D选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港澳没有自己的军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台湾在一国两制下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是更大的自主权,故入选。

10、

1967年1月,上海以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一事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 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

B. 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C.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 武斗事件普遍发生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是在1968年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A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都是上海“一月风暴”带来的影响,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11、

CCTV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你认为六集的主题先后顺序应是

A.峥嵘岁月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

B.峥嵘岁月 伟大转折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

C.千年局变 峥嵘岁月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

D.千年局变 峥嵊岁月 伟大转折 中国新生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中华民族的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这一信息。中国寻找救国道路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中国遭遇的千年局变指的是“列强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使中国获得新生,重新独立。又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实现了伟大转折,制定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奋斗目标。所以本题选C。

12、

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主要是指

①中国革命有了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革命政党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③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发展前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革命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发展前景。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C、D项。

13、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于2月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从内容看,两件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 属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

B. 旧民族主义的局限不免带来认识上和论说上的混乱

C. 由清未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举这样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D.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看来民国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推翻满族统治,建立汉族政权是他们斗争的目标,因此这种活动不仅仅只是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B、C项体现出革命党人在民族主义上的认识错误,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4、

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完全否定了殖民侵略的消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历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说明殖民侵略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当辩证地看待殖民侵略的影响。①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的A、B、C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符合材料信息,故答案为D项。

15、

耆英对某条约的说明:“其英国及属国逃民逃兵若潜进内地中国,也一律送交英国近地理事官领回”。据材料,英国通过该条约在中国取得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驻军权   D.外交豁免权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按照这项不平等的制度,殖民国家的侨民可以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为列强任意压迫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所国家的人民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可以胡作非为而不必承担责任。材料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故本题应选B项。

16、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  )

A.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主要考查秦灭亡的原因,正确选项选C。A、B、D三项的说法都比较片面,没能正确说明秦灭亡的原因。C项柳宗元认为秦灭亡的原因在于暴政,“非郡邑之制失”。

17、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旨在解决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C.王国内部的权力之争   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据苏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内朝(中朝),以区别于丞相所在的外朝,以达到分割相权的目的;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使得王国越分越小,没有实力对抗中央,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选B。

18、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性婚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1)晋国是姬姓封国

(2)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3)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4)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1)(2)(3)

B. (1)(2)(4)

C. (2)(3)(4)

D. (1)(3)(4)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晋国是姬姓封国,根据“同姓不婚”,可以判定出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秦燕两国可以通婚,而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宋国不是姬姓封国,因此晋宋两国可以通婚。(1)(3)(4)说法正确,答案为D项。(2)说法错误,排除含有(2)的A、B、C项。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加入)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四(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五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会使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

(4)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5)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五中这个法?

(6)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考点】
【答案】

(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妄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以便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而此时美国却表示不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并要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决心.

原因:这是因为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削弱,封锁中国的计划已经宣告破产.

(3)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倒“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4)美国签订《与台湾关系法》意味着美国政府还没有完全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其他一切关系.

(5)从这个“法”中可以看出,美国仍继续向台湾提供所谓的“防御性武器”,保持与台湾的各种往来,严重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等文件的精神,仍在干涉中国内政,所以我们坚决反对.

(6)我国政府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解析】

本题考查与台湾有关的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中美关系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规定,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2)美国所持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明显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可以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及美国方面的原因来回答。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的重大发展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反映出的信息来回答。

(4)联系所学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意味着美国政府还没有完全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其他一切关系。

(5)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等信息,并联系中美建交公报等文件的精神分析得出。

(6)联系所学可知,我国政府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没有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20、

国家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实行改革。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同时,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还从每个部落选1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1)概括归纳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三1911年12月30日,上海《民立报》报道:“南京紧要电报。本日在宁(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者十七省。”“各省代表共四十五人,每省投一票,孙文得十六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3)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点】
【答案】

(1)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成立“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成立“十将军委员

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2)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两种制度.

(3)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各省代表选举而生,这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政体由此诞生。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以及对“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这句话的理解。

(1)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还从每个部落选1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联系所学可知,这两种制度应当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这两种制度的影响来回答。

(3)理解“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的影响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