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四校高第三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2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描述的对象。这折射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 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C. 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 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2、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

A.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 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

C. 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情神   D.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3、

1849年,林则徐曾写了一副对联赠与左宗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左宗棠以对联时时激励自己。下列思想与对联相似的是

A.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B.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C.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安邦治国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天爱民,并把履行爱民的任务交给了地上的君王;君王是天的代表,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民是民国的天子;“当今之国家,非一人之国家,乃我人民之国家”。因此,新建的共和国,应该是“专恃民力,使吾民能人人始终负责”。在“民治”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共和国,人民是主人,国家为人民的所有物;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四川省乐山四校高第三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描述的对象。这折射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 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C. 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 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自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原则后,历朝历代都执行该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市民阶层越来越多地进入文学作品,不能体现专制王朝的败落。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之后,清朝继起,封建专制王朝还曾达到过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并未在明朝败亡,排除B。宋明以前,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多是士人等“清高”人士。宋明之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社会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娱需求,越来越多的反映市民生活和商业情况的文学作品出现,C正确。D项选项夸大了市民阶层的地位,明朝时期的中国还是以农业立国的,市民阶层并未成为社会的主力军。

2、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

A.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 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

C. 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情神   D.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对秦汉和宋代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现朴素辩证思想。故A项错误。

材料的重心是“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的反思,故B不符和材料的主旨,排除。近代民主法治精神指的是法律和法治精神。材料中的“法”并不指法律或者法治,该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根据材料,黄宗羲认为:秦朝把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汉朝建立诸侯国,是为了能让这些诸侯国维护巩固中央统治;宋朝削减藩镇的兵权,是因为藩镇割据不利于中央统治。这些制度哪里有一点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的呢?这还能叫好的制度吗?据此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D项正确。

3、

1849年,林则徐曾写了一副对联赠与左宗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左宗棠以对联时时激励自己。下列思想与对联相似的是

A.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B.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C.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意思是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都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D符合材料大意相同,故选D;A揭示的是祸福的辩证关系,是道家思想,排除;B强调严刑峻法,是法家思想,排除;D强调兼爱,是墨家思想,排除C。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安邦治国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天爱民,并把履行爱民的任务交给了地上的君王;君王是天的代表,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民是民国的天子;“当今之国家,非一人之国家,乃我人民之国家”。因此,新建的共和国,应该是“专恃民力,使吾民能人人始终负责”。在“民治”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共和国,人民是主人,国家为人民的所有物;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考点】
【答案】

(1)主张:孔子的“为政以德”(德治);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轻徭薄赋;苟子的“君舟民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朱熹的“正君心”;顾炎武的“众治”;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评价:①进步性: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从道德上约束君主专制权力;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②局限性:民本思想为专制统治服务,君本民末为实,民贵君轻为虚。

(2)不同:①权利主体:古代民本思想把君主作为权利的主体;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统治。

②价值目的:古代民本论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巩固封建专制政权;孙中山民本思想则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原因: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启蒙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注意吸收西方历史的经验教训。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所学可以列举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注意按照时间顺序;第二问评价根据材料“它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可知其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可知其局限性。

(2)据材料“孙中山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 可知其权利主体的不同;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可知其价值目的的不同;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