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一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B.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C.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D.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2、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其主要特征是

A. 议会主权   B. 人民主权

C. 选举和议会立法   D. 法律至上

3、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 剥夺了皇帝行政大权   B. 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C. 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 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4、

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中,不能反映权力制约和平衡的是

A. 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

B.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C. 众议院可就总统违宪行为进行弹劾

D. 国会可以征税、征兵、调整国外贸易或者州际贸易

5、

在英国内阁要对议会负责,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集体反对,内阁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

A. 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B. 重新提名组建新的内阁

C. 扩大内阁权力控制下院   D. 进行议会改革扩大民权

6、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 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 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 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 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7、

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 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 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8、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此表述说明了

A. 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B. 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 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 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很尖锐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前期,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一条“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历史使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主要历程,及其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一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B.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C.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D.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B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错误。

2、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其主要特征是

A. 议会主权   B. 人民主权

C. 选举和议会立法   D. 法律至上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注意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因此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因此选C。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议会主权,故A错误;人民主权和法律至上属于民主的理念,不属于具体的特征,故B和D错误。

3、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 剥夺了皇帝行政大权   B. 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C. 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 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可知帝国议会的政治作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强。D项正确。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拥有极大地权力,宰相权力也超过议会,两者均不需对议会负责,议会也无监督权,更无实际立法权,ABC错误。

4、

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中,不能反映权力制约和平衡的是

A. 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

B.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C. 众议院可就总统违宪行为进行弹劾

D. 国会可以征税、征兵、调整国外贸易或者州际贸易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美国国会负责立法权,最高法院负责司法权,总统负责行政权,联邦法院审查立法权属于权力制衡,故A正确;美国国会对于总统实行否决权,属于权利制衡,故B正确;众议院弹劾总统属于权力制衡,故C正确;国会征税等权力属于国会事务范围,不存在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故D错误,符合题意。

5、

在英国内阁要对议会负责,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集体反对,内阁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

A. 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B. 重新提名组建新的内阁

C. 扩大内阁权力控制下院   D. 进行议会改革扩大民权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英国内阁要对议会负责,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集体反对,内阁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议院,由新选出的下议院决定内阁的去留,故A正确;此时不是组织新内阁,而是解散议会,故B错误;内阁权力的扩大不至于直接控制下议院,故C错误;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D错误。

6、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 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 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 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 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责任内阁制是仿效英国,故 A 项错误;《临时约法》从制定到实施有充分时间,故 B 项错误;《临时约》体现不出脱离群众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总统制是针对孙中山而设立,责任内阁制是针对袁世凯而设立,从宪政的原则上讲是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故 D 项正确。

7、

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 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 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关键词“当地流传”、“到山麓”、“妹莫忧”、跟随天军去打仗”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A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太平军与清军力量对比,故B错误;土地平均分配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太平军的群众基础,不是说顺应历史潮流,故D错误。

8、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中国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反思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使中国遭遇到了崛起的困难。故此题应选C项

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此表述说明了

A. 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B. 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 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 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很尖锐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钱穆的叙述可以看出他是在谈论元朝的行省制度“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行省制度下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故B错误;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故C错误;中央与地方矛盾得到有效调节,并不是尖锐,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前期,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一条“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历史使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主要历程,及其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点】
【答案】

(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2)历程: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抗战胜利;领导解放战争最终完成民主革命。(任3点6分)

 意义: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标志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为国家现代化创造条件。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关知识。第一小问依据所学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从器物、制度和思想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阶级以及封建势力强大的角度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结合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史实从“中共二大、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从社会性质改变、民主革命胜利以及国际意义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