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帝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珠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

——1994年8月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

材料三1898年7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撤离威海卫,三囡子将军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举杯(日本人撤离威海卫后仅一天,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

1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材料四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废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每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分析材料一、二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指出西方的预测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共3题,共15分)

4、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得是哪一场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5、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6、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 公民意识

B. 平民政治

C. 权力制约

D. 法律至上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被清政府利用的史实,故B项正确;禁烟运动不符合“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清朝统治,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与民族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考点】
【答案】

(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英国传统议会制度的影响;人民的长期斗争。

(2)安排: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

意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3)不同:总统的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

总统权力不同: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美国总统与议会相互制衡;

总统与内阁关系不同: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美国内阁由总统任命。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并结合所学从国王权力限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英国经济发展、政治传统以及人民斗争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从1787年美国宪法实行政治体制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以及国力等角度回答。

(3)依据材料三合所学从美法两国政体围绕总统的产生的方式不同、总统权力不同以及总统与内阁关系不同来比较回答。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帝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珠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

——1994年8月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

材料三1898年7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撤离威海卫,三囡子将军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举杯(日本人撤离威海卫后仅一天,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

1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材料四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废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每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分析材料一、二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指出西方的预测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考点】
【答案】

(1)预测:中国实力优于日本,会取得战争胜利。

原因: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进行了30年的洋务运动,经济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影响:清政府寄希望于西方大国的干预,不进行战争准备。

(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政治:暴露清政府腐朽,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经济:资本输出加剧,严重阻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客现上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思想:维新变法等救亡图存思想发展;出现赴日留学热潮,有识之士积极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以及材料二“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中国在亚洲地位以及洋务运动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清政府希望西方列强干预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图片以及材料从中国社会性质、政治、经济以及熟悉等方面变化回答。

三、(共3题,共15分)

4、

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得是哪一场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材料所言“战败”应是指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5、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内阁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后组成,内阁要对总统负责。所以内阁的反对票是无效的。因此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故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美国的宪法

6、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 公民意识

B. 平民政治

C. 权力制约

D. 法律至上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要求人们要心中充满对雅典的热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付出生命。故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要有公民意识,维护雅典的国家利益。故选项为A。BCD项材料均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