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论语》十二章语文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学而时习之

C. 下车引之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三、文言文阅读(共9题,共45分)

3、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1】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4、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5、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罔:有害)

B.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这)

C. 切问而近思   (切问:急切地追问)

D. 我独亡   (亡: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 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 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 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B. 学而不思则罔   C. 曲肱而枕之   D. 切问而近思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7、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9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思而不学则殆(   )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 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3分)

8、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堪其忧( )   (4)不逾矩(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9、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2)传不习乎( )

(3)不堪其忧(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习的态度。

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4】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请结合其中一则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10、

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 (_________)   (4)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⑪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4】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11、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5】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四、语言表达(共3题,共15分)

12、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3、

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 殆: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 斯:_________

(7)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

(8)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论语》十二章语文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学而时习之

C. 下车引之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B、C三项的“之”都是代词,他(它)的意思。D.“之”:到。故选D。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考点】
【答案】

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说”,是通假字,通“悦”,故在这里应读作“yuè”。“论语”的“论”不能读成“lùn ”。

三、文言文阅读(共9题,共45分)

3、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1】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考点】
【答案】

【1】wǎng dài

【1】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1】B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解析】

此题为文言文的考查,涉及到读音、词语和句子的解释,文言虚词和句言警句的积累。提示考生文言文中的字要读准,注释中的词语句子要熟记于心,其实仍然是文言文基本知识的考查。此题难度不大。小题2中的“以”原句中意为“凭借”,与B项中的“以”字意思一样,属于该字的常规用法之一,或者说是“可以”一词的考查,“可”为“可以”,“以”为“凭借”。

4、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考点】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B、不耻下问(以-----可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A.学而时习之(代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助词,无意义)。B.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顺承)   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并列) C.可以为师矣(凭借)可以一战(凭借)D.其恕乎(句首语气词)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第七则讲的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

5、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罔:有害)

B.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这)

C. 切问而近思   (切问:急切地追问)

D. 我独亡   (亡: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 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 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 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考点】
【答案】

【1】B

【2】D

【3】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事例加以说明也可,但不能偏离这句话的主旨)

【解析】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B.然:这,这样。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故选B。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为代词,后为语气词;C.前为介词“对”,后为动词“参与”;D.均为语气词。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患”,忧虑、担心;“知”,了解。

【4】此题考查阅读启示。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把文章内容读懂,要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最后谈感悟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回答。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言之有理。结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来谈即可为。这句话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B. 学而不思则罔   C. 曲肱而枕之   D. 切问而近思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考点】
【答案】

【1】B

【2】《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解析】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要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例句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而:表转折。A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而:表承接。B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表转折。C句意: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而:表修饰。D句意: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而:表并列。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来从分析语言特点。《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7、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9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思而不学则殆(   )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 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3分)

【考点】
【答案】

【1】疑惑 喜欢

【2】D

【3】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期中了

【4】(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殆”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疑惑”。

【2】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了解”;A:转折/承接;B:……样子/这样;C:作为/替

【3】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饭”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4】

试题分析:学生根据积累具体要求,积累合理正确即可。

8、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堪其忧( )   (4)不逾矩(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考点】
【答案】

【1】(1)通“悦”,愉快  (2)生气  (3)经得起,忍受  (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3】示例: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等。(说出两个即可)(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等。)

【4】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则。这则讲的是如何调和“学”与“思”的矛盾。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牛角尖。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有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解析】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愠、逾”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危险。

【3】本题是对成语知识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句子,根据积累的成语知识,进行解答即可。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富贵浮云、箪食瓢饮、三人行,必有我师。

【4】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结合语句的含义,然后来阐述喜欢的理由。注意抄写句子无错误,言之有理即可。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则。这则讲的是如何调和“学”与“思”的矛盾。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牛角尖。这时候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有可能或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9、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2)传不习乎( )

(3)不堪其忧(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习的态度。

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4】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请结合其中一则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答案】

【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忍受  (4)好的方面,优点

【2】(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B

【4】示例:从“饭蔬食饮水……于我如浮云”一则中,我读到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孔子,他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贪图不义之财,他的这种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故”,旧的;“笃”,忠实、坚守;“切”,恳切。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翻译,理解文章内容。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这两句讲的是学习方法。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从“饭蔬食,饮水……于我如浮云”一则中,可知孔子是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他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贪图不义之财。

10、

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 (_________)   (4)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⑪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4】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考点】
【答案】

【1】(1)1(2)2(3)3(4)4

【2】(1)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A

【4】“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解析】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识记“笃、堪、信”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惑”,迷惑;“故”,旧的。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A. 第②章讲的是个人修养问题,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故A项不正确。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11、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5】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4】C

【5】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解析】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学而不思”与“则罔”;“思而不学”与“则殆”为顺承关系,要停顿.故句子划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知”,了解;“愠”,生气;“故”,学过的知识;“罔”,迷惑;“殆”有害”。

【3】本题是对成语知识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所给的句子,根据积累的成语知识,解答即可。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三人行,必有我师。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所以应划分为: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故选C。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题时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表达(共3题,共15分)

12、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考点】
【答案】

上联中提到“择朋友”,就是要选择朋友,比如链接材料一中提到“无友不如己者”,孔子认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选择朋友,选择有益于自己的朋友,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下联中提到“慎言语”,要求说话谨慎,比如链接材料六提到“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认为做人言语要谨慎。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与人交往中要谨慎言语,说正确的话,说合适的话。

【解析】

此题属综合读题,解答此题,要对《论语》内容有所掌握,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结合具体要求作答。对联中,化用了孔子的一些主要言论或思想,都可与材料中的事例相对应,如对联中的“慎言语”可与⑥相匹配;“守礼法”可与②⑤相匹配等。示例:“慎言语”与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快敏捷,说话要谨慎,即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

13、

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家 教育家(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诗文名句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注意“罔、殆、愠”的书写。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 殆: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 斯:_________

(7)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

(8)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 说:同“悦”,愉快 (2)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信:诚信 (4)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6)逝:往、离去 斯:这,指河水 (7)肱:胳膊  (8)笃:坚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