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镇东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荷叶·母亲》是冰心的散文诗,采用借物喻人及象征的写作手法,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D.《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即将来临,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这次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绞尽脑汁,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D.鼎山公园玉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3月初持续到4月底, 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4、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诀别  絮絮叨叨  疲惫不堪  各得其所

B.发髻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C.静谧  油然而生  人迹罕至  咄咄逼人

D.竦峙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感慨万千

5、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窠巢(kē) 并蒂(dì)   确凿(zuó) 吝啬(lìng)

B.霎(shà)时   贮蓄zhù 沐浴(mù)   着落(zhuó)

C.侍弄(shì)   分歧(qí)   匿笑(nì) 徘徊(huí)

D.莅临(lì)     憎恨(zèng)  粼粼(lín)   姊妹(zhǐ)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A.扣  B.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A. 暮  B.墓)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 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A.镀  B.度  )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请为第(2)、(4)、(11)段中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字词:(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此种顺序的词句或短语。

以(__________)为顺序,相关词句或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你来细细品味。

(1)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注意“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2)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

【4】文章第⑦⑧段关于棉花的回忆,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7、

阅读《春》选段回答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__________图;第②段:__________图;第③段:__________图。

【2】第②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感官角度来描写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4】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5】你能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吗?要求30字左右,请学以致用,必须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感叹时光易逝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助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 ,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

下面是某中学开展野外活动“寻找‘美’的足迹”后,一位同学所写下的句子,请你仿照它的结构特点,再续写两个分句,以此构成排比句式。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2题,共10分)

10、

阅读下面材料,请展开想像写一篇作文,描绘那个充满神秘、充满向往的心的远方。题目自拟。

孩子,你就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园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 600 字。

11、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认识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 600 字。

六、(共1题,共5分)

12、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重庆市开州区镇东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荷叶·母亲》是冰心的散文诗,采用借物喻人及象征的写作手法,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D.《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考点】
【答案】

D

【解析】

D.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故选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考点】
【答案】

A

【解析】

B.否定词使用错误,删去“防止”或“不”;

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D.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意识”。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即将来临,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这次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绞尽脑汁,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D.鼎山公园玉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3月初持续到4月底, 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使用错误。

B.“不耻下问”意思是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可耻。使用错误。

D.“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用在句中不恰当。

故选C。

4、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诀别  絮絮叨叨  疲惫不堪  各得其所

B.发髻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C.静谧  油然而生  人迹罕至  咄咄逼人

D.竦峙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感慨万千

【考点】
【答案】

B

【解析】

B.美不甚收——美不胜收,自做主张——自作主张。故选B。

5、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窠巢(kē) 并蒂(dì)   确凿(zuó) 吝啬(lìng)

B.霎(shà)时   贮蓄zhù 沐浴(mù)   着落(zhuó)

C.侍弄(shì)   分歧(qí)   匿笑(nì) 徘徊(huí)

D.莅临(lì)     憎恨(zèng)  粼粼(lín)   姊妹(zh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确凿——záo,吝啬——lìn;

C.徘徊——huái;

D.憎恨——zēng,姊妹——zǐ。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A.扣  B.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A. 暮  B.墓)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 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A.镀  B.度  )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请为第(2)、(4)、(11)段中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字词:(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此种顺序的词句或短语。

以(__________)为顺序,相关词句或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你来细细品味。

(1)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注意“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2)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

【4】文章第⑦⑧段关于棉花的回忆,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考点】
【答案】

【1】   B   A   A  

【2】   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河堤上;   村庄在田野尽头。  

【3】(1)“吞”拟人化地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黄昏的悠然,安详,丰满形成对比。

(2)比喻把棉花比作白云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时的欢乐愉快。

【4】插叙,回忆起温暖而美好的童年生活,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洋溢着秋天收获棉花的喜悦感和幸福感,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5】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正确的书写是“叩门、暮年、镀”。其中“叩门”意思是敲门,“暮年”意思是晚年,“镀”意思是把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写景顺序的分析,通常写景顺序有两类:一是时间顺序,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来写,二是空间顺序,采用该种顺序写景的较多。空间顺序写景时,可以按照空间方位顺序写景,如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也可以按照地点转换顺序写景,如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等。该题只要抓住关键词“从河堤往下看”、“河堤上”、“田野尽头”等词语,就可以顺利解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解答。(1)题,“吞”的本意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和“兼并,侵占”。句中说城里的灯光“吞”了城里的黄昏,显然是要说城里的灯光亮的早,让人感受不到黄昏的存在了。结合下文,“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显然作者写灯光“吞”了黄昏,是为了对比突出乡下的黄昏的能让人清晰的感受到的。(2)题,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把“孩子”比作“小鸟”,“打滚儿”是孩子在棉花里玩得快乐的表现,形象地说明孩子快乐;把“棉花”比作“白云”,则是说明棉花之柔软之洁白。

【4】本题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要从三点思考:(1)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2)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3)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从插入内容看,主要描写了在棉花上玩耍,意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烘托孩子们的快乐。之后,作者由棉花写到母亲灯下“捻”棉籽,是对那时生活的回忆,更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句子含义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知,第(3)是个总领段,以下各段都是紧紧围绕这一段来写的,自然答案就在以下各段中。答题时要仅仅抓住“安详”“丰满”两个词语,从下文中寻找最能体现这一秋天黄昏特征的景物。如第(4)段中“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墓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第(5)段中“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第(8)段中“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要尽量使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原则上不能照抄原文。

7、

阅读《春》选段回答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__________图;第②段:__________图;第③段:__________图。

【2】第②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感官角度来描写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4】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5】你能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吗?要求30字左右,请学以致用,必须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考点】
【答案】

【1】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2】   触觉、   嗅觉、   听觉、   温柔、   清香、悦耳(答对其中两个)  

【3】(1)拟人化手法,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蜜蜂的顽皮,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2)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侧面烘托出雨的静,雨的朦胧。

【4】不可以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用这几个排比突出了春天的色彩,展现了春天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5】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在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分别用简洁的句子概括作答。选文三段按顺序分别描绘了春花、春风、春雨,根据描写对象可以概括为: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2】本题考查描写的角度。细读第二段可知,“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为触觉,表现春风的和煦温柔;“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为嗅觉,表现春风的味道;“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为听觉,表现春风的悦耳动听。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第(1)句写蜜蜂“闹”,是拟人的修辞,一是表现它们的声音大而杂,二是可以想象出蜜蜂的多与快乐,从而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第(2)句写春雨,“静默”描写的是房屋,更富有人的感情,这是拟人修辞的运用,烘托出春雨中乡下小山村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4】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根据这句话内容的表述,“红、粉、白”这三种颜色分别与上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如果这三个词语的顺序颠倒,则表达不符合逻辑,所以不能颠倒。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描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还有字数的要求。可以抓住春天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如小草的颜色和状态,柳树萌芽的样子,河水融化的景象,这些都能体现春天的特点。描写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要求30字左右。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感叹时光易逝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助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 ,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归雁洛阳边。   风正一帆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雁、却、生、汉、郎”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

下面是某中学开展野外活动“寻找‘美’的足迹”后,一位同学所写下的句子,请你仿照它的结构特点,再续写两个分句,以此构成排比句式。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例: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闪耀在夜空中的几颗星辰。  

【解析】

本题是对学生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例句句式为“美是……”,只要选取生活中代表美的意象,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达出则可。注意格式一致,内容健康,符合仿写要求。

五、作文(共2题,共10分)

10、

阅读下面材料,请展开想像写一篇作文,描绘那个充满神秘、充满向往的心的远方。题目自拟。

孩子,你就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园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 600 字。

【考点】
【答案】

飞向远方

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有关训鹰的节目,看着那一只只雄骏的飞鹰从主人旁飞向远方,又从远方飞回来,它们奋力拍打着翅膀,搏击长空,它们飞到那么无畏,但在归来的时候,面对主人,它们又是如此的眷恋。

我也曾养过一只鹰,它的名字叫小飞。

小飞是我从山上捡回来的,在一个刮风下雨的一天,它被大风从巢上吹落到地面上,幸亏地上有许多落叶,它才没有被摔伤。我看到它时,它的羽毛都被弄湿了,它的身体在瑟瑟发抖,同时发出微弱的叫声。我见它很无助的样子,使不忍心的我把它扔下不管,于是我便把它抱回家了。

回到家,爷爷奶奶都叫我把它给扔掉,说它是活不了了,但我始终相信,它不会死掉,因为它是一只生机勃勃的小鹰。

随后,我便用纸巾吸干了它身上的水,再用吹风机把它的羽毛吹干。渐渐地,它便回过神来精神比在山上的时候好多了,此时我才猛然发现它竟如此可爱,白色的羽毛。有点弯曲的小嘴,还有它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真是萌透了。之后,随着它一声柔和而又友好的叫声之后,我轻轻地摸着它的头,我知道它接受我了,我与它也在此成了朋友。

在我看来,朋友之间是需要真心相对的,所以我把每天喂养它当作朋友之间的帮助,它也不赖,每天都会逗我开心。它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它都会对着窗外拍打翅膀,似乎想立马飞出去一样。我想它一定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在天空中毫无拘束的自由。

春去冬来,小飞它长得很快,从它锐利的眼神中我知道它即将走入成熟,但是它还是不会飞,可能是缺乏在野外的那种严峻环境的历练,但我知道它会更加努力。

从那以后,小飞便每天都在家里面又跳又飞,重复不断地尝试着飞。可就在那时我便心生了另一种想法,如果小飞学会了飞,它不就会离我而去了吗?于是我决定不让它再练习,把它锁在笼子里,可它仍不放弃,即使在狭小的笼子,它也不惜羽毛折断,毅然拍打着翅膀。在那时起,我知道我留不住它,于是我选择放飞它。

小飞的百折不挠终于让它学会了飞翔,我在放学回来的路上,我看见它飞舞在我家的屋顶上。我飞快的奔上屋顶,这时它向我衔来一枝榄枝,在我的面前放下,随后柔和地向我叫了两声,便慢慢回头一跃而起。飞在天空中的它是多么地无拘无束,看着它渐渐地飞向远方,我知道它长大了。

海鸥不再眷恋大海才会飞地更远,我想小飞也一样吧,同时我也不必要担心它,既然选择了放飞它,就应该放下对它的一切忧虑,深深的祝福它。

小飞,你飞吧!翱翔天际,飞向更远的远方……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可以看出,通过对蒲公英飞向远方的描写告诉人们,一个人眼界要开阔,要心怀梦想,敢于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一个很流行的句子,意思是当生活给你压力给你打击时,要告诉自己其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你去做,不要被眼前的不顺蒙蔽了自己。从中可以提炼出话题“人要有梦想”“敢于面对逆境,超越自己”等。围绕话题选材作文,要体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彰显正能量。

11、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认识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 600 字。

【考点】
【答案】

认识你真好

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你。你走进了我的世界,留给了我无穷的惊喜。

你,留给了我唐诗宋词的慷慨激昂;你,留给了我儿童文学的无限遐想;你,留给了我古典小说的典雅含蓄;你,留给了我中外名著的意味深长……

翻开你,阅读你,品味你--朦胧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谢谢你,让我看见了满院春景,艳丽,夺目;陶铸中,“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谢谢你,让我看见了夏天的画卷,清新,恬静;迷茫时,“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谢谢你,让我看到那一席秋色,幽静,清淡;回味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谢谢你,让我看见了冬天的美,凄凉,寒冷……

翻开你,阅读你,享受你--在这里,我交到了许多好朋友:从笨笨猪到唐老鸭,从小兵张嘎到神笔马良。他们身上,有一种吸引人的魔力,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所以它们才会带给我们无穷的震撼……

翻开你,阅读你,感受你--翻开《三国演义》,就是翻开了一次历史之战:一代君王的贤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代朝廷兴起,一代朝廷衰落,是你,让我知晓了这段传奇历史;翻开《水浒传》,就像翻开了一卷历史画轴:众好汉上梁山,梁山泊大起义,是你,让我看到了一幕揭竿而起的悲壮起义;翻开《西游记》,就似来到了一个神秘时空:大闹天宫,西天取经,是你,让我了解了那个不朽的神话;翻开《红楼梦》就像打开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历尽艰辛,最后还是无奈地分开,是你,让我感动于这段凄美的爱情……

翻开你,阅读你,体会你--怎样才能成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们:是磨练!世界上什么最温暖?《爱的教育》告诉我们:是爱!我们该怎样面对失败?《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是勇敢!

你如一缕清风,吹拂我的心灵;你如一轮红日,照耀我的心灵;你如一阵春雨,滋润我的心灵……

读你,我们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用你,我们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啊!你是一个永恒的希望!

认识你,真好!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可知,创作本文,应以“认识你”的过程为写作重点,以“真好”为表现的主旨。题目中的“你”一定要是某个具体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这些人或物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从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取材,写出真情实感,以真情打动读者。写作思路: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认识“你”的过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故事情节,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题目中“真好”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本文应有一定篇幅的心理刻画。

六、(共1题,共5分)

12、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考点】
【答案】

【1】   ①中午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2】(1)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示例一: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其“无信”“无礼”,宣扬的是讲究诚信,为人正派的品格;“友人”失礼不尊重元方的父亲在前,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示例二:失礼。因为“友人”毕竟是长辈,也应该尊重长辈;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也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因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要给人改错的机会,并且我们应该始终礼貌待人。

【4】参考:做人要有礼貌;诚实守信;有时间观念;知错能改等。

【解析】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不”是通假字,通“否”;“顾”意思是“回头看”。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期:约定;委:放弃;去:离开;至:到;则:就。

【3】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认为元方不失礼,可指出友人的错误,表现元方的行为合理;认为元方失礼,可从给人以改过的机会来阐述理由。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文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如:我们做人要讲诚信;做人要识礼懂义;做人要知错就改。

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